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国云计算出海记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20 22:26:37 本文摘自:创业感悟

一个月前,杭州杰恩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杰恩西)完成了一次海外云服务器的迁移。两台新的云服务器运行在阿里云刚刚开放的香港数据中心内,主要用来为杰恩西所运营的“日贸通”网站提供海外用户的访问服务。杰恩西成立于2013年,“日贸通”网站的主要业务是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开拓日本市场,为其提供商务导航、批发零售等电子商务服务。 “虽然阿里云的香港服务收费比内地略高,但是相比全球化公有云服务还是较低的,技术支持与内地的服务相同,客服的响应速度很快。这些都是我们决定将海外服务器迁移到阿里云的重要原因。”杰恩西的技术负责人表示。 伴随着中国公有云服务走向海外,越来越多像杰恩西这样的中国企业能够以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式,搭建面向国际化业务的云端服务体系。不必办理海外信用卡的便捷支付、全程无障碍母语沟通、无时差的快速客服响应,如此“无缝支持”的公有云服务对希望淘金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极具吸引力。 乘着快速鼓起的应用需求之帆,2014年,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商集体“出海”。除阿里云外,UCloud和青云(QingCloud)两家中国公有云服务商也展开了海外发展的实际行动,集团式的海外市场探索已经开始。“走出去!”,成为这一在竞争激烈且独具特色市场中历经自我蜕变的群体所发出的共同宣言。 第一站,香港! 5月8日,阿里云在官方微博晒出的一则海报向用户宣告,4天之后,阿里云香港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是阿里云继杭州、北京、青岛之后的第四个云数据中心,也是首个海外云数据中心。新的数据中心由阿里云与香港名气通电讯共同建设和运营,网络光纤除接通中国内地外,还连接到香港、新加坡、英国、美国及欧洲等多家国际级电信运营商。 作为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先驱和领先服务商,阿里云的分布式计算资源版图在过去的两年间快速扩张。通过兼并万网,与浙江华通云数据、福建电信等运营商合作等方式,阿里云稳步夯实了其云服务的资源优势,同时飞天开放平台(Apsara)的分布式计算资源调度的范围和能力持续提升。2013年8月15日,服务器规模达到5000台的“飞天”集群正式上线(阿里云内部称为“5K”集群),并可实现跨机房的业务调度。

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王文彬(花名菲青) 当飞天开放平台资源调度的边界一次次地被打破,阿里云“出海”变得顺理成章。“在2013年,阿里云业务开始快速发展,订购数量大幅增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市场已经开始真正接受公有云服务。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加大了对阿里云的投入力度,我们也迎来了走向海外的时间节点。”现任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文彬(花名菲青)说。 目前,阿里云香港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游戏、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中国企业客户,为其发展海外业务提供便利。香港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由阿里云在杭州的运维团队完成。王文彬表示,客户的需求将是阿里云“出海”进程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香港数据中心的建设,我们明确了机房评估、建设规划的具体流程。2014年下半年,阿里云将在新的海外节点选址、丰富海外服务的类型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王文彬说。 鉴于网络带宽、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天然优势,香港成为包括阿里云在内多家中国公有云服务商“出海”的首站。这实际上也是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必然结果。对于游戏、消费电子、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企业来说,东南亚是其海外业务发展的首选区域市场。而香港一脉相承的文化、毗邻内地的地理位置、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定位,以及四通八达的网络连接,成为其覆盖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支点。这些互联网服务企业制造出越来越庞大的中国公有云服务的消费需求,他们不断加快的海外发展脚步,让中国公有云服务商迎来了“出海”的契机。 2014年6月,在游戏、移动互联网行业深耕数载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商UCloud拿到了总额高达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也是中国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融资金额。UCloud在融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其强行业属性公有云服务的全球化布局视野密不可分。2013年7月,UCloud与和记黄埔合作建设的数据中心在香港投入运营,目前使用该服务的客户已经接近1000个。

UCloud创始人、CEO 季昕华 “UCloud是和客户一起走出去的。”UCloud创始人、CEO季昕华说。作为一家接近50%的业务收入来自于游戏行业的公有云服务商,UCloud在游戏全球化运营的潮流中扩张了自己的服务版图。季昕华表示,在首个海外数据中心的选址阶段,UCloud分别考察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三地,最后出于运维便利性等因素选择了香港。 运营香港数据中心一年后,UCloud在“外面的世界”嗅到了更多的机会。“以往发展海外市场的互联网企业主要以游戏行业为主,从最早的端游,到后来的页游、手游,一直在蓬勃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了新的趋势,一些中国的工具类软件深受海外用户的欢迎。比如猎豹移动旗下的系列工具软件、百度杀毒软件等,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区表现优异。因此,在工具软件、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商同样大有可为。”季昕华说。 谈到在香港设立并运营数据中心的实际感受,季昕华表示,目前内地和香港的机房基础设施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采用不同的电源、不同的机柜模式、不同的服务器导轨等。此外,香港的电费价格相对较高,IDC的服务模式也与内地有所区别。机房内工程师对硬件设备的人工操作通常要收取人工费,而内地相同的服务基本上是免费的。不过,也有一些环节被精简,例如不需要提供网站备案服务。 继UCloud和阿里云后,商用刚满一年的青云在香港的计算节点也将于2014年9月对外运营。从2013年7月正式商用至今,青云的扩容曲线称得上陡峭。2014年的4月和7月,青云相继开通了广东1区和北京2区的计算节点。在计算资源规模翻番之后,青云在8月6日宣布下调广东1区和北京2区的服务价格,将收获的规模效益与用户分享。

青云联合创始人、CEO 黄允松 “扩容”让青云联合创始人、CEO黄允松在2014年异常繁忙,而计算规模的迅速放大也为他带来了非常大的成就感。“广东1区开通两个月后即宣告售罄,北京2区上线两周内销售了25%。我们原计划到2014年年底,计算规模再放大一倍。但是近几个月业务的增长情况要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因此2014年度的规模目标应该会提前实现。”黄允松说。通过扩容,青云正在与其客户共同经历成本快速摊薄的过程,而强劲的业务增长势头也为青云的海外之旅增添了信心。 据黄允松透露,青云已经在香港选择了一家具备核心交换能力、AS广播能力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服务上线后的运维工作由青云的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谈到IDC选型的标准,黄允松表示,青云非常看重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能力,无论是在北京、广东、香港,还是未来可能进入的其他市场,青云都将会选择当地网络连接能力最佳的IDC作为合作伙伴。 下一站去哪儿? 在香港落地生根之后,中国本土的公有云下一站会飘向哪里?北美、南亚,还是欧洲?事实上,这些区域市场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公有云服务商的视野。阿里云方面,由于阿里巴巴集团处在IPO(首次公开募股)静默期,其并未透露海外发展的规划细节。不过,王文彬表示,阿里云在北美设立计算节点的考察工作已经启动。而伴随客户需求的提升,以及客户群体的扩大,海外数据中心的扩容、自建机房,以及国际化云服务版本的开发都会成为可能。 UCloud和青云在北美市场的进展则更深入一些。季昕华表示,UCloud北美数据中心的选址已经进入实质考察的阶段,同时团队正在研究解决在美国交付公有云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软件许可等问题。青云方面,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计算节点有望在2014年年底上线运营。 “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商在北美的发展前景很有诱惑力。”季昕华说。他表示,北美同样聚集了大量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云服务消费需求,但这些企业在使用国外的云服务时通常都会面临法律、文化方面的诸多障碍。“以游戏企业为例,由于提供的是内容类服务,美国不同的州对游戏服务的政策和法律约束不尽相同。另外,在支付、渠道发行等方面也有诸多本土化的问题。”季昕华说。 与客户一同踏上“出海”之旅的UCloud希望,在新的区域市场继续帮助客户解决IT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UCloud自身也要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一系列困难。“美国的法律体系非常复杂,除了要遵从爱国者法案外,运营公有云服务同样会遇到不同州的不同法律约束问题。因此,数据中心的选址要充分评估法律风险。另外,在软件许可方面,要规范用户使用正版软件,还要了解开源软件在美国各个州的使用规定。UCloud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了。”季昕华说。 从筹备到开通服务,青云相比其他的公有云服务商花费的时间更短,黄允松将这样的结果归因于青云IaaS技术供应商的商业定位。“青云并没有强烈的行业属性,同时在应用服务交付方面主要采取合作的方式,这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IaaS底层技术本身,不断细化资源销售的模式。在北美市场,我们将通过自营核心节点与技术合作两种方式,向用户交付青云品牌的公有云服务。”黄允松说。 黄允松表示,青云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计算节点主要是考虑到其管理的条约相对友好,地理位置上离中国更近,并且临近具备浓厚创业氛围的硅谷。他认为,在自营核心节点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进行商业合作运营的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中国公有云服务在海外市场交付所要面临的法律、政策风险。 对黄允松来说,“全球化运营云服务”是一个恒久的目标。在IBM工作期间,黄允松就曾经主持过一个名为HSLT(High-scale low-touch Cloud,高度水平伸缩、低触碰的云)的分布式自动化资源调度软件开发项目。黄允松强调,青云底层软件的设计目标就是实现全球多节点的分布式资源调度。“青云海外服务的目标客户不局限于中国企业,‘自运营+技术合作”的模式赋予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黄允松说。据悉,除中国香港和北美外,目前青云在印度、韩国、欧洲等地也在与合作伙伴积极接洽。 “出海”的底气 从扎堆中国香港,到试水北美,中国的公有云越飘越远。回想2013年年底亚马逊AWS(Amazon Web Services)高调入华时,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曾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也让竞争的气氛瞬间紧张和微妙起来。不过,在2014年,由于受到政策约束等因素的制约,亚马逊AWS和Windows Azure这两朵全球化的公有云在中国市场并未真正绽放。 2014年3月宣布商用的Windows Azures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不温不火。而亚马逊AWS在华的商用进展仍不明朗。“由于中国的监管和网络联通环境与全球其他地区迥异(+微信关注网络世界),亚马逊AWS的云服务很有可能在2015年才能开放。”这是云计算布道师刘黎明在《云计算时代——本质、技术、创新、战略》一书中所做的预测。刘黎明认为,亚马逊AWS和Windows Azure对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实质性冲击,有望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进入高潮,但是在2016年,他们仍将面临本土厂商的激烈竞争。 或许是这段“水土适应期”让本土公有云服务商锁定了“走出去”的契机,又或许此前数年在动荡市场中的顽强生存让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势能,总之,在201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商整体上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面貌。 就在一年前,“私有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要比公有云更靠谱”还是云计算业内的一种普遍共识。而现在,无论是在用户接受度、行业渗透,还是投融资领域,公有云都赢得了更多的认可。事实上,“出海”仅仅是中国公有云服务商跨步前行的动作之一,在云生态建设、应用类别的丰富、底层技术创新等领域,阿里云、UCloud和青云均收获颇丰。 2014年7月8日,阿里云的ODPS(Open Data Processing Service,开放数据处理服务)正式商用。ODPS是一个能够处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云端数据引擎,提供与Google BigQuery类似的大数据处理服务。阿里云宣称,ODPS可在6个小时内处理100PB的数据。ODPS不基于当下流行的Hadoop框架,是阿里云的工程师们在飞天开放平台上持续数年自主研发的成果。 如今,ODPS已经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核心的数据处理平台。阿里小贷、淘宝、支付宝等业务的核心数据仓库系统已经逐步向这里迁移。开放商用后,开发者可以基于ODPS进行数据建模,开发出面向不同行业和应用需求的大数据处理服务。王文彬表示,ODPS为用户提供比Google BigQuery更强大的SQL语法,并同时提供MapReduce编程模型和机器学习能力,未来还将提供对Spark等计算框架的支持。 实际上,ODPS只是阿里云近期对外开放的服务之一。同样在7月,阿里云连续宣布对外开放专业搜索服务OpenSearch、消息队列服务MQS和云归档服务OAS,IaaS平台之上的服务类型进一步丰富。王文彬表示,阿里云计划逐步把阿里巴巴集团多年积累的通用技术产品开放出来,邀请合作伙伴基于这些类似于云端中间件的服务,开发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开始向上伸展”,这是王文彬执掌阿里云帅印之后,外界感受到的最明显变化。作为JBOSS Java中间件早期的核心开发者,以及前任淘宝网首席架构师,王文彬的中间件情结在云端有了更大的舞台。而阿里云此前在集团内业务体互联网服务和飞天开放平台研发方面的长期积累,是其“向上成长”的坚实基础。 对于阿里云近期开放的多项服务是否应归属于PaaS(平台即服务)层面,王文彬表示,阿里云更看重这些开放服务对企业应用和开发群体所产生的实际推动作用。“阿里云将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层和中间件层的应用,ODPS介于两者之间。无论我们推出哪种类型的服务,强化云服务的弹性、推动云端应用都是阿里云业务发展的核心。”他说。 2014年,UCloud强化了游戏云服务商的行业属性,同时也启动了新一轮技术改造的筹备工作。季昕华表示,UCloud计划在各个区域搭建“同城三中心”或“同城四中心”的架构。也就是说,在一个城市建设3~4个数据中心节点,并实现两两互通,由此形成云端的同城容灾体系。“同城容灾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很多小微企业有这样的需求却苦于没有资金,UCloud希望在云端帮助他们实现相同的目标。亚马逊AWS在美国也采用的是类似的数据中心城市布局。”他说。 此外,UCloud还计划推出“混合云”服务。该项服务支持客户同时使用物理机和云主机,把物理机和租用的虚拟云服务器共同形成一个网络。这一模式能够解决企业用户部分IT应用难以向云端迁移的实际困难。 针对行业内“从IaaS向上成长”的潮流,青云的黄允松有着自己的想法。在PaaS领域,青云已经找到了两家合作伙伴,基于青云IaaS平台开发的PaaS服务,有望在年内正式上线运营。“青云的IaaS平台向用户开放完整的API,方便PaaS厂商进行开发。目前,青云用户的资源调度指令已经有80%以上是通过API实现的。”黄允松说。 另一方面,青云的核心研发力量仍将坚守在IaaS层。在IBM开放POWER芯片架构之后,青云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虚拟化技术改造。黄允松希望,青云的IaaS平台能够尽快实现对x86、POWER、ARM 8三种CPU指令集的支持。

关键字:阿里云支付宝MapReduce

本文摘自:创业感悟

x 中国云计算出海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中国云计算出海记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20 22:26:37 本文摘自:创业感悟

一个月前,杭州杰恩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杰恩西)完成了一次海外云服务器的迁移。两台新的云服务器运行在阿里云刚刚开放的香港数据中心内,主要用来为杰恩西所运营的“日贸通”网站提供海外用户的访问服务。杰恩西成立于2013年,“日贸通”网站的主要业务是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开拓日本市场,为其提供商务导航、批发零售等电子商务服务。 “虽然阿里云的香港服务收费比内地略高,但是相比全球化公有云服务还是较低的,技术支持与内地的服务相同,客服的响应速度很快。这些都是我们决定将海外服务器迁移到阿里云的重要原因。”杰恩西的技术负责人表示。 伴随着中国公有云服务走向海外,越来越多像杰恩西这样的中国企业能够以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方式,搭建面向国际化业务的云端服务体系。不必办理海外信用卡的便捷支付、全程无障碍母语沟通、无时差的快速客服响应,如此“无缝支持”的公有云服务对希望淘金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极具吸引力。 乘着快速鼓起的应用需求之帆,2014年,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商集体“出海”。除阿里云外,UCloud和青云(QingCloud)两家中国公有云服务商也展开了海外发展的实际行动,集团式的海外市场探索已经开始。“走出去!”,成为这一在竞争激烈且独具特色市场中历经自我蜕变的群体所发出的共同宣言。 第一站,香港! 5月8日,阿里云在官方微博晒出的一则海报向用户宣告,4天之后,阿里云香港数据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是阿里云继杭州、北京、青岛之后的第四个云数据中心,也是首个海外云数据中心。新的数据中心由阿里云与香港名气通电讯共同建设和运营,网络光纤除接通中国内地外,还连接到香港、新加坡、英国、美国及欧洲等多家国际级电信运营商。 作为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先驱和领先服务商,阿里云的分布式计算资源版图在过去的两年间快速扩张。通过兼并万网,与浙江华通云数据、福建电信等运营商合作等方式,阿里云稳步夯实了其云服务的资源优势,同时飞天开放平台(Apsara)的分布式计算资源调度的范围和能力持续提升。2013年8月15日,服务器规模达到5000台的“飞天”集群正式上线(阿里云内部称为“5K”集群),并可实现跨机房的业务调度。

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王文彬(花名菲青) 当飞天开放平台资源调度的边界一次次地被打破,阿里云“出海”变得顺理成章。“在2013年,阿里云业务开始快速发展,订购数量大幅增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市场已经开始真正接受公有云服务。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加大了对阿里云的投入力度,我们也迎来了走向海外的时间节点。”现任阿里云计算公司总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文彬(花名菲青)说。 目前,阿里云香港数据中心主要服务于游戏、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中国企业客户,为其发展海外业务提供便利。香港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由阿里云在杭州的运维团队完成。王文彬表示,客户的需求将是阿里云“出海”进程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香港数据中心的建设,我们明确了机房评估、建设规划的具体流程。2014年下半年,阿里云将在新的海外节点选址、丰富海外服务的类型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王文彬说。 鉴于网络带宽、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天然优势,香港成为包括阿里云在内多家中国公有云服务商“出海”的首站。这实际上也是市场需求驱动下的必然结果。对于游戏、消费电子、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企业来说,东南亚是其海外业务发展的首选区域市场。而香港一脉相承的文化、毗邻内地的地理位置、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定位,以及四通八达的网络连接,成为其覆盖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支点。这些互联网服务企业制造出越来越庞大的中国公有云服务的消费需求,他们不断加快的海外发展脚步,让中国公有云服务商迎来了“出海”的契机。 2014年6月,在游戏、移动互联网行业深耕数载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商UCloud拿到了总额高达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也是中国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融资金额。UCloud在融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其强行业属性公有云服务的全球化布局视野密不可分。2013年7月,UCloud与和记黄埔合作建设的数据中心在香港投入运营,目前使用该服务的客户已经接近1000个。

UCloud创始人、CEO 季昕华 “UCloud是和客户一起走出去的。”UCloud创始人、CEO季昕华说。作为一家接近50%的业务收入来自于游戏行业的公有云服务商,UCloud在游戏全球化运营的潮流中扩张了自己的服务版图。季昕华表示,在首个海外数据中心的选址阶段,UCloud分别考察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三地,最后出于运维便利性等因素选择了香港。 运营香港数据中心一年后,UCloud在“外面的世界”嗅到了更多的机会。“以往发展海外市场的互联网企业主要以游戏行业为主,从最早的端游,到后来的页游、手游,一直在蓬勃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了新的趋势,一些中国的工具类软件深受海外用户的欢迎。比如猎豹移动旗下的系列工具软件、百度杀毒软件等,在东南亚、南美等地区表现优异。因此,在工具软件、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商同样大有可为。”季昕华说。 谈到在香港设立并运营数据中心的实际感受,季昕华表示,目前内地和香港的机房基础设施存在着一些差异。比如采用不同的电源、不同的机柜模式、不同的服务器导轨等。此外,香港的电费价格相对较高,IDC的服务模式也与内地有所区别。机房内工程师对硬件设备的人工操作通常要收取人工费,而内地相同的服务基本上是免费的。不过,也有一些环节被精简,例如不需要提供网站备案服务。 继UCloud和阿里云后,商用刚满一年的青云在香港的计算节点也将于2014年9月对外运营。从2013年7月正式商用至今,青云的扩容曲线称得上陡峭。2014年的4月和7月,青云相继开通了广东1区和北京2区的计算节点。在计算资源规模翻番之后,青云在8月6日宣布下调广东1区和北京2区的服务价格,将收获的规模效益与用户分享。

青云联合创始人、CEO 黄允松 “扩容”让青云联合创始人、CEO黄允松在2014年异常繁忙,而计算规模的迅速放大也为他带来了非常大的成就感。“广东1区开通两个月后即宣告售罄,北京2区上线两周内销售了25%。我们原计划到2014年年底,计算规模再放大一倍。但是近几个月业务的增长情况要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因此2014年度的规模目标应该会提前实现。”黄允松说。通过扩容,青云正在与其客户共同经历成本快速摊薄的过程,而强劲的业务增长势头也为青云的海外之旅增添了信心。 据黄允松透露,青云已经在香港选择了一家具备核心交换能力、AS广播能力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服务供应商。服务上线后的运维工作由青云的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谈到IDC选型的标准,黄允松表示,青云非常看重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能力,无论是在北京、广东、香港,还是未来可能进入的其他市场,青云都将会选择当地网络连接能力最佳的IDC作为合作伙伴。 下一站去哪儿? 在香港落地生根之后,中国本土的公有云下一站会飘向哪里?北美、南亚,还是欧洲?事实上,这些区域市场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公有云服务商的视野。阿里云方面,由于阿里巴巴集团处在IPO(首次公开募股)静默期,其并未透露海外发展的规划细节。不过,王文彬表示,阿里云在北美设立计算节点的考察工作已经启动。而伴随客户需求的提升,以及客户群体的扩大,海外数据中心的扩容、自建机房,以及国际化云服务版本的开发都会成为可能。 UCloud和青云在北美市场的进展则更深入一些。季昕华表示,UCloud北美数据中心的选址已经进入实质考察的阶段,同时团队正在研究解决在美国交付公有云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软件许可等问题。青云方面,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计算节点有望在2014年年底上线运营。 “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商在北美的发展前景很有诱惑力。”季昕华说。他表示,北美同样聚集了大量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云服务消费需求,但这些企业在使用国外的云服务时通常都会面临法律、文化方面的诸多障碍。“以游戏企业为例,由于提供的是内容类服务,美国不同的州对游戏服务的政策和法律约束不尽相同。另外,在支付、渠道发行等方面也有诸多本土化的问题。”季昕华说。 与客户一同踏上“出海”之旅的UCloud希望,在新的区域市场继续帮助客户解决IT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问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UCloud自身也要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一系列困难。“美国的法律体系非常复杂,除了要遵从爱国者法案外,运营公有云服务同样会遇到不同州的不同法律约束问题。因此,数据中心的选址要充分评估法律风险。另外,在软件许可方面,要规范用户使用正版软件,还要了解开源软件在美国各个州的使用规定。UCloud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了。”季昕华说。 从筹备到开通服务,青云相比其他的公有云服务商花费的时间更短,黄允松将这样的结果归因于青云IaaS技术供应商的商业定位。“青云并没有强烈的行业属性,同时在应用服务交付方面主要采取合作的方式,这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IaaS底层技术本身,不断细化资源销售的模式。在北美市场,我们将通过自营核心节点与技术合作两种方式,向用户交付青云品牌的公有云服务。”黄允松说。 黄允松表示,青云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计算节点主要是考虑到其管理的条约相对友好,地理位置上离中国更近,并且临近具备浓厚创业氛围的硅谷。他认为,在自营核心节点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进行商业合作运营的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中国公有云服务在海外市场交付所要面临的法律、政策风险。 对黄允松来说,“全球化运营云服务”是一个恒久的目标。在IBM工作期间,黄允松就曾经主持过一个名为HSLT(High-scale low-touch Cloud,高度水平伸缩、低触碰的云)的分布式自动化资源调度软件开发项目。黄允松强调,青云底层软件的设计目标就是实现全球多节点的分布式资源调度。“青云海外服务的目标客户不局限于中国企业,‘自运营+技术合作”的模式赋予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黄允松说。据悉,除中国香港和北美外,目前青云在印度、韩国、欧洲等地也在与合作伙伴积极接洽。 “出海”的底气 从扎堆中国香港,到试水北美,中国的公有云越飘越远。回想2013年年底亚马逊AWS(Amazon Web Services)高调入华时,在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曾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也让竞争的气氛瞬间紧张和微妙起来。不过,在2014年,由于受到政策约束等因素的制约,亚马逊AWS和Windows Azure这两朵全球化的公有云在中国市场并未真正绽放。 2014年3月宣布商用的Windows Azures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不温不火。而亚马逊AWS在华的商用进展仍不明朗。“由于中国的监管和网络联通环境与全球其他地区迥异(+微信关注网络世界),亚马逊AWS的云服务很有可能在2015年才能开放。”这是云计算布道师刘黎明在《云计算时代——本质、技术、创新、战略》一书中所做的预测。刘黎明认为,亚马逊AWS和Windows Azure对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实质性冲击,有望在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进入高潮,但是在2016年,他们仍将面临本土厂商的激烈竞争。 或许是这段“水土适应期”让本土公有云服务商锁定了“走出去”的契机,又或许此前数年在动荡市场中的顽强生存让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势能,总之,在2014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商整体上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面貌。 就在一年前,“私有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要比公有云更靠谱”还是云计算业内的一种普遍共识。而现在,无论是在用户接受度、行业渗透,还是投融资领域,公有云都赢得了更多的认可。事实上,“出海”仅仅是中国公有云服务商跨步前行的动作之一,在云生态建设、应用类别的丰富、底层技术创新等领域,阿里云、UCloud和青云均收获颇丰。 2014年7月8日,阿里云的ODPS(Open Data Processing Service,开放数据处理服务)正式商用。ODPS是一个能够处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云端数据引擎,提供与Google BigQuery类似的大数据处理服务。阿里云宣称,ODPS可在6个小时内处理100PB的数据。ODPS不基于当下流行的Hadoop框架,是阿里云的工程师们在飞天开放平台上持续数年自主研发的成果。 如今,ODPS已经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核心的数据处理平台。阿里小贷、淘宝、支付宝等业务的核心数据仓库系统已经逐步向这里迁移。开放商用后,开发者可以基于ODPS进行数据建模,开发出面向不同行业和应用需求的大数据处理服务。王文彬表示,ODPS为用户提供比Google BigQuery更强大的SQL语法,并同时提供MapReduce编程模型和机器学习能力,未来还将提供对Spark等计算框架的支持。 实际上,ODPS只是阿里云近期对外开放的服务之一。同样在7月,阿里云连续宣布对外开放专业搜索服务OpenSearch、消息队列服务MQS和云归档服务OAS,IaaS平台之上的服务类型进一步丰富。王文彬表示,阿里云计划逐步把阿里巴巴集团多年积累的通用技术产品开放出来,邀请合作伙伴基于这些类似于云端中间件的服务,开发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开始向上伸展”,这是王文彬执掌阿里云帅印之后,外界感受到的最明显变化。作为JBOSS Java中间件早期的核心开发者,以及前任淘宝网首席架构师,王文彬的中间件情结在云端有了更大的舞台。而阿里云此前在集团内业务体互联网服务和飞天开放平台研发方面的长期积累,是其“向上成长”的坚实基础。 对于阿里云近期开放的多项服务是否应归属于PaaS(平台即服务)层面,王文彬表示,阿里云更看重这些开放服务对企业应用和开发群体所产生的实际推动作用。“阿里云将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层和中间件层的应用,ODPS介于两者之间。无论我们推出哪种类型的服务,强化云服务的弹性、推动云端应用都是阿里云业务发展的核心。”他说。 2014年,UCloud强化了游戏云服务商的行业属性,同时也启动了新一轮技术改造的筹备工作。季昕华表示,UCloud计划在各个区域搭建“同城三中心”或“同城四中心”的架构。也就是说,在一个城市建设3~4个数据中心节点,并实现两两互通,由此形成云端的同城容灾体系。“同城容灾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很多小微企业有这样的需求却苦于没有资金,UCloud希望在云端帮助他们实现相同的目标。亚马逊AWS在美国也采用的是类似的数据中心城市布局。”他说。 此外,UCloud还计划推出“混合云”服务。该项服务支持客户同时使用物理机和云主机,把物理机和租用的虚拟云服务器共同形成一个网络。这一模式能够解决企业用户部分IT应用难以向云端迁移的实际困难。 针对行业内“从IaaS向上成长”的潮流,青云的黄允松有着自己的想法。在PaaS领域,青云已经找到了两家合作伙伴,基于青云IaaS平台开发的PaaS服务,有望在年内正式上线运营。“青云的IaaS平台向用户开放完整的API,方便PaaS厂商进行开发。目前,青云用户的资源调度指令已经有80%以上是通过API实现的。”黄允松说。 另一方面,青云的核心研发力量仍将坚守在IaaS层。在IBM开放POWER芯片架构之后,青云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虚拟化技术改造。黄允松希望,青云的IaaS平台能够尽快实现对x86、POWER、ARM 8三种CPU指令集的支持。

关键字:阿里云支付宝MapReduce

本文摘自:创业感悟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