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阿里反击 其实是给总局摆脱衙门形象的机会?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何伊凡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30 20:51:16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家

如何处理类似冲突,对阿里来说是绕不开的一课,特别是经历了上市巅峰之战之后。冲突有助于阿里认清其在社会座标系中的位置,让它冷静下来,认真清理假货之痈。对工商总局而言,阿里此举,给了总局一个摆脱衙门形象的机会。总局,及相关政府机构如何反应,是对其公关能力的大考。

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这场大战,只有双输或双赢两种结局,单方面胜利几无可能。

最新进展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集团业绩报告电话会议上回应:支持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但面对针对我们的不实及不公平的攻击必须站出来。

这一表态与阿里就此事的态度一致,即绵里藏针:对于打假,阿里一直在努力未来将更努力;承认存在问题,但并不接受“吹黑哨”。

到1月30日,阿里巴巴股价已下跌8.78% ,市值蒸发220亿美元,虽然与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未达到投资人预期相关(2015年第三财季,阿里巴巴营收为42.2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4.2亿美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美国存托股摊薄收益0.81美元,则高于分析师预期的0.74美元。),但主要还是受工商总局批其违规的影响。

这可以说是自2011年,支付宝事件之后马云及阿里集团所遭遇的最严重舆论危机。淘宝系经营系统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阿里巴巴,也是其冲刺上市时投资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阿里自己在IPO招股书中也称,假货问题是面临的“风险因素”之一。它的竞争对手,多以此为最有力的攻击武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不久前的年会上就暗讽阿里,称“国民企业不是逃税、漏税的平台,国民企业不是将假货、山寨卖向全球的企业”。虽然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亦受到假货问题困扰,但因为阿里巴巴的体量,它面临类似麻烦时的态度与动作,自然会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014年7月,本刊曾专访淘宝总裁张建峰(行癫),张建峰指出,淘宝平台上商品的多样性是任何平台无法比拟的,那些很难规模化的商品,都愿意选择淘宝来做尝试。相比之下,天猫是比较高效率的、规模化销售的平台,所以平台上有很多品牌商家。换言之,如何将线下品牌电商化是天猫第一个要承担的职责。而淘宝的多样化趋势非常明显,甚至很难为这些商品划分形态,只有一点毋庸置疑,它肯定更小众。未来天猫会是线下比较大的品牌的线上阵地,淘宝则是大量多样化、个性化群体组成平台。

淘宝系发迹自电商混沌状态,众多行走在灰色地带卖家的栖息,形成了早期生态繁荣。卖家已适应了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任何一个变动,即便从商业和道德上无比正确,也会对卖家造成巨大影响。历史也证明了,阿里几乎每一次调整规则,都会引起利益相关者强烈反弹。因此除非淘宝系已不在阿里的战略主轴上,生态政策的连续稳定对其非常重要。

虽然这个困扰如附骨之蛆,也成为阿里上市之后市值管理的新难题。阿里认为假货与山寨有社会根源,愿意投入巨大资源来一起清理土壤,同时对假货零容忍。即使这一逻辑无懈可击,可对海外投资人来说,不会有耐心翻查土壤,只会检查土壤上长出的庄稼。

回到本次大战。与之前支付宝和银监会等机构发生的摩擦不同,彼时前者尚能以反垄断斗士形象获得近乎一边倒的支持,但工商总局提出的批评,涉及公共利益。可以说双方谁也不完全占理,而且可能都持有暂未使用的核武器。再撕下去,最惨烈结果无非是放手一搏,然后更高层出面调节。就算一方赢了官司,却是两方都既失面子,又失里子。阿里显得傲慢,工商总局显得专横。打假变成打架,财经新闻变成了娱乐新闻。

这场大战,亦可能是双赢结局。阿里庞大如斯,企业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冲突不可避免,(据说阿里现在也经常请生物学家来公司讲生物界的生态系统),不管其是否愿意,都可能在工商、金融、土地、外贸等多个领域制造出"公司与法规共管"的地带。如何处理类似冲突,对阿里来说是绕不开的一课,特别是经历了上市巅峰之战之后。冲突有助于阿里认清其在社会座标系中的位置,让它冷静下来,认真清理假货之痈。

对工商总局而言,民不与官斗,是中国社会的常识。创始人再牛逼,也要对一个主管其业务的处长俯首贴耳,更何况点名告司长。阿里此举,给了总局一个摆脱衙门形象的机会。总局,及相关政府机构如何反应,是对其公关能力的大考。

类似冲突,100多年前曾多次发生在美国镀金时代。1890年至1920年,美国司法界、新闻界与公众结成了反对托拉斯组织及其创立者的坚定同盟,标准石油公司、摩根财团等遭遇了越来越多困境,以至于洛克菲勒、皮尔庞特·摩根等大亨的退休生涯都带有一定的古希腊悲剧色彩。经过数十年博弈、分拆、诉讼,最后各得其所,大企业开始意识到需要建立一种能经受各种法律挑战的企业结构,而政府也学会了优化规则。

对中国来说,政府与社会怎样与市值过千亿,触角无处不在的民营企业相处,企业在这样的生态中又怎样与政府和社会相处,还是个新命题。

关键字:支付宝淘宝反击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家

x 阿里反击 其实是给总局摆脱衙门形象的机会?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阿里反击 其实是给总局摆脱衙门形象的机会?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何伊凡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30 20:51:16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家

如何处理类似冲突,对阿里来说是绕不开的一课,特别是经历了上市巅峰之战之后。冲突有助于阿里认清其在社会座标系中的位置,让它冷静下来,认真清理假货之痈。对工商总局而言,阿里此举,给了总局一个摆脱衙门形象的机会。总局,及相关政府机构如何反应,是对其公关能力的大考。

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这场大战,只有双输或双赢两种结局,单方面胜利几无可能。

最新进展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集团业绩报告电话会议上回应:支持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但面对针对我们的不实及不公平的攻击必须站出来。

这一表态与阿里就此事的态度一致,即绵里藏针:对于打假,阿里一直在努力未来将更努力;承认存在问题,但并不接受“吹黑哨”。

到1月30日,阿里巴巴股价已下跌8.78% ,市值蒸发220亿美元,虽然与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未达到投资人预期相关(2015年第三财季,阿里巴巴营收为42.2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4.2亿美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美国存托股摊薄收益0.81美元,则高于分析师预期的0.74美元。),但主要还是受工商总局批其违规的影响。

这可以说是自2011年,支付宝事件之后马云及阿里集团所遭遇的最严重舆论危机。淘宝系经营系统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阿里巴巴,也是其冲刺上市时投资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阿里自己在IPO招股书中也称,假货问题是面临的“风险因素”之一。它的竞争对手,多以此为最有力的攻击武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不久前的年会上就暗讽阿里,称“国民企业不是逃税、漏税的平台,国民企业不是将假货、山寨卖向全球的企业”。虽然京东、聚美优品等电商平台亦受到假货问题困扰,但因为阿里巴巴的体量,它面临类似麻烦时的态度与动作,自然会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014年7月,本刊曾专访淘宝总裁张建峰(行癫),张建峰指出,淘宝平台上商品的多样性是任何平台无法比拟的,那些很难规模化的商品,都愿意选择淘宝来做尝试。相比之下,天猫是比较高效率的、规模化销售的平台,所以平台上有很多品牌商家。换言之,如何将线下品牌电商化是天猫第一个要承担的职责。而淘宝的多样化趋势非常明显,甚至很难为这些商品划分形态,只有一点毋庸置疑,它肯定更小众。未来天猫会是线下比较大的品牌的线上阵地,淘宝则是大量多样化、个性化群体组成平台。

淘宝系发迹自电商混沌状态,众多行走在灰色地带卖家的栖息,形成了早期生态繁荣。卖家已适应了在这个环境下生存,任何一个变动,即便从商业和道德上无比正确,也会对卖家造成巨大影响。历史也证明了,阿里几乎每一次调整规则,都会引起利益相关者强烈反弹。因此除非淘宝系已不在阿里的战略主轴上,生态政策的连续稳定对其非常重要。

虽然这个困扰如附骨之蛆,也成为阿里上市之后市值管理的新难题。阿里认为假货与山寨有社会根源,愿意投入巨大资源来一起清理土壤,同时对假货零容忍。即使这一逻辑无懈可击,可对海外投资人来说,不会有耐心翻查土壤,只会检查土壤上长出的庄稼。

回到本次大战。与之前支付宝和银监会等机构发生的摩擦不同,彼时前者尚能以反垄断斗士形象获得近乎一边倒的支持,但工商总局提出的批评,涉及公共利益。可以说双方谁也不完全占理,而且可能都持有暂未使用的核武器。再撕下去,最惨烈结果无非是放手一搏,然后更高层出面调节。就算一方赢了官司,却是两方都既失面子,又失里子。阿里显得傲慢,工商总局显得专横。打假变成打架,财经新闻变成了娱乐新闻。

这场大战,亦可能是双赢结局。阿里庞大如斯,企业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冲突不可避免,(据说阿里现在也经常请生物学家来公司讲生物界的生态系统),不管其是否愿意,都可能在工商、金融、土地、外贸等多个领域制造出"公司与法规共管"的地带。如何处理类似冲突,对阿里来说是绕不开的一课,特别是经历了上市巅峰之战之后。冲突有助于阿里认清其在社会座标系中的位置,让它冷静下来,认真清理假货之痈。

对工商总局而言,民不与官斗,是中国社会的常识。创始人再牛逼,也要对一个主管其业务的处长俯首贴耳,更何况点名告司长。阿里此举,给了总局一个摆脱衙门形象的机会。总局,及相关政府机构如何反应,是对其公关能力的大考。

类似冲突,100多年前曾多次发生在美国镀金时代。1890年至1920年,美国司法界、新闻界与公众结成了反对托拉斯组织及其创立者的坚定同盟,标准石油公司、摩根财团等遭遇了越来越多困境,以至于洛克菲勒、皮尔庞特·摩根等大亨的退休生涯都带有一定的古希腊悲剧色彩。经过数十年博弈、分拆、诉讼,最后各得其所,大企业开始意识到需要建立一种能经受各种法律挑战的企业结构,而政府也学会了优化规则。

对中国来说,政府与社会怎样与市值过千亿,触角无处不在的民营企业相处,企业在这样的生态中又怎样与政府和社会相处,还是个新命题。

关键字:支付宝淘宝反击

本文摘自:中国企业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