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阿里云价格直降,云服务迎来刺刀见红时代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尚吉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1 11:07:20 本文摘自:搜狐IT

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调整阿里云服务价格,中国区核心云产品全线降价,最高降幅50%。在我来看,云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云服务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是共享经济真正发挥作用的结果;从云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真正步入应用普及阶段,云服务市场也将告别前期温和的布局风格,进入到中盘激烈绞杀、刺刀见红的新阶段。

共享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卓越的性价比优势

专车服务, 曾经是共享经济的旗手。但这一理论中能够挖掘的技术红利并未对外展现,反而因为价格的上涨引发用户的不满。

在我看来,共享经济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倚仗卓越的性价比优势,同时在服务上做到优秀。

相比而言,我认为云服务更适合成为共享经济的代言人。云计算服务是指多人使用一个数据中心,有时候甚至是同时使用,或者分时段使用(所以运营者的调度能力非常非常关键)·,也因此有相对于传统IT数据中心更为灵活和值得挖掘的价值空间。

其实亚马逊当初推出云计算的初衷,就是利用闲置的计算资源来变现,而之前各个商家自建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负载也通常维持在20%甚至更低的水准,这造成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当云计算、云存储等云服务产品出现之后,便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据IDC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增长迅猛,总市场规模达到14.42亿美元,比2014年同比增长53.8%;另据IDC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因为云服务的强力支撑作用,所以导致IDC市场延续了高增长势头,2015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了518.亿元,同比增长39.3%,IDC预计201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云服务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互联网+浪潮对传统行业的改造,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拥抱互联网,所以现在诸如电商临时性做出的促销活动,某款手机搞得限时热卖,某款热门手游封测,针对像苹果iPhone7发布要做一场数十万观众观看的视频直播,这种临时出现、不可提前预测的IT敏态需求越来越高,依靠自建IT系统在时间周期和成本上都无法满足,而在弹性、成本、灵活性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的云服务,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首选。

而且云服务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当共享资源池规模越来越大,那么每个用户平摊的成本就会越来越低,所以按照共享经济的原则,云服务提供商集中度会逐步提高,目前虽然在垂直行业上细分出很多云服务提供商,但我认为最后云服务市场,一定还是巨人的战争。如果规模过小,那么必然会在成本上存在天然的缺陷。

在较为成熟的欧美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实力派,就是凭借一轮轮腥风血雨的降价和洗牌,来实现对云计算市场的规范和净化,只有最具竞争力者方能生存,这是云计算非常残忍又非常现实的一面。

之前中国市场百云齐放的和谐场面,其实与云服务市场并没有真正形成,整个云服务产业还处于萌芽期有关,它并不符合云计算发展的铁律,所以阿里云再次通过犀利的降价,一方面会诱发中国本土云计算厂商优胜劣汰的加剧,另一方面对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也形成了威慑,未来阿里云通过海外拓展侵入亚马逊们的战略腹地基本已成定局。

像专车等硬件资源的共享,会受到硬性成本上的限制,但云服务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其实成本构成具有软件行业的特征,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每个用户分担的研发和技术成本都在快速下降。

阿里云此次官方调价,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改良,另一方面是阿里云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据优势后,自然而然的成本优势体现,而且这种价格优势在后期会越来越凸显,而且会随着业务向海外拓展,最终与海外云计算巨头形成短兵相接之势。

云服务提供商可凭借产业链实现减支增效

在一个成爆炸式增长的市场中,抢占份额远远比短期获利更有价值。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大,应收水平也未必会下降,这在PC、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上都被反复证明。在阿里云宣布降价之后,德意志银行分析师Sandler和Keirstead发表文章指出,阿里云下调价格并不会造成收入减少。他们调取了此前阿里云五次主要的价格下调后的收入数据,但并未看到有对应的收入减少。相反,由于付费用户的增长,阿里云营收保持了三位数的增幅。这两位分析师还预测,阿里云营收到2018年达到160亿人民币,三年期复合增长率约133%。

从研发成本的角度去看,云服务具有跟软件行业类似的特征,但云服务最终还是需要硬件架构来做基础设施。所以要想让云服务获得更高的经济优势,在硬件上在产业链的优化也必不可少。

虽然苹果并没有自己的元器件工厂,但凭借着超大规模的采购规模和巨额现金的诱惑,苹果依然可以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拿到业界品质上佳的元器件,所以硬件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拉大云服务提供者的成本差距,规模越大实力越强者,每千颗处理器的获得价格,或者是每TB的存储成本都会更低;而且因为规模效应,实力越强的云服务商,也更有可能获得最新款芯片等元器件的优先供货权。

按照目前芯片产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在E级计算实现之前,摩尔定律还可以延续,所以与上游芯片厂商做好软硬件协同、挖掘计算潜力,依然是各个云计算厂商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这次云栖大会上,我们也看到了阿里与英特尔联合定制芯片,阿里与AMD在弹性高性能计算上展开合作。这种向产业链上游渗透的努力,会在产品迭代时逐渐累积先发优势。

来自于用户的需求是时刻变化的,就比如今年大火的深度学习和AI,如果用传统的服务器很难满足深度学习多层级的需求,而此时异构计算就是发挥作用的时刻。所以云服务商也需要紧跟技术热潮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出符合“时令变化”的新产品、新服务,才能满足用户那些任性的创新需求。

对于现在想赶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快车的CEO或者CTO来说,云服务不是云里雾里理不清的高科技概念,它需要给企业在竞争加剧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改善财报数据,需要让企业的创新不再受IT建设的时间周期和巨额投资限制,能够迅速把灵感或创意变为一个个商机和胜机,能够在对手奇袭之时迅速做出反击,他们对于阿里云发起的价格战,会用脚投票,成为铁杆支持者。

云服务应该承担起新催化剂的历史作用

云服务是一种标准化的信息服务产品,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它的价格应该由正常的供需状况和社会平均成本决定。但我依然期待,云服务提供商能够为中国用户,采取更加积极甚至激进的云服务价格策略。

客观而言,中国的云服务整体应用水准,相比美国等先进国家,至少还有数年的差距。而云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迅速向互联网转型的重要基础架构。就像建设高速公路可以推动某个地区资源流动和商业活力一样,云服务的普及速度和广度,在某种程度上将成为中国创新的助力或者帮手。

如果单纯去看公有云的市场规模,今年全球加起来都不过数十亿美金,但云服务有可能成为创新的催化剂或者变量,去推动各行各业的升级再造,它所间接起到的作用是难以用某个数字来总结概括的。

现在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像中国很多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政策一样,能够维持一个缓慢降价的节奏,这样对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更有帮助,但就像高速费高企带来的后果是整个社会物流的成本上升,如果云服务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就会对云服务的普及形成抑制作用。

而阿里云这次较为激进的降价,可以促使更多的公司和行业来尝试和使用云服务,为他们的创新提供高弹性、低成本的IT基础架构,这对于现在亟待需要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场值得期待的科技普惠春雨,我们也期待这轮润物细无声的化云为雨过后,中国经济能够如雨后彩虹,重现壮丽。

关键字:服务提供商云栖谷歌

本文摘自:搜狐IT

x 阿里云价格直降,云服务迎来刺刀见红时代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阿里云价格直降,云服务迎来刺刀见红时代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尚吉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1 11:07:20 本文摘自:搜狐IT

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调整阿里云服务价格,中国区核心云产品全线降价,最高降幅50%。在我来看,云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云服务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是共享经济真正发挥作用的结果;从云服务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真正步入应用普及阶段,云服务市场也将告别前期温和的布局风格,进入到中盘激烈绞杀、刺刀见红的新阶段。

共享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卓越的性价比优势

专车服务, 曾经是共享经济的旗手。但这一理论中能够挖掘的技术红利并未对外展现,反而因为价格的上涨引发用户的不满。

在我看来,共享经济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倚仗卓越的性价比优势,同时在服务上做到优秀。

相比而言,我认为云服务更适合成为共享经济的代言人。云计算服务是指多人使用一个数据中心,有时候甚至是同时使用,或者分时段使用(所以运营者的调度能力非常非常关键)·,也因此有相对于传统IT数据中心更为灵活和值得挖掘的价值空间。

其实亚马逊当初推出云计算的初衷,就是利用闲置的计算资源来变现,而之前各个商家自建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负载也通常维持在20%甚至更低的水准,这造成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当云计算、云存储等云服务产品出现之后,便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据IDC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增长迅猛,总市场规模达到14.42亿美元,比2014年同比增长53.8%;另据IDC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因为云服务的强力支撑作用,所以导致IDC市场延续了高增长势头,2015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了518.亿元,同比增长39.3%,IDC预计201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云服务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互联网+浪潮对传统行业的改造,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拥抱互联网,所以现在诸如电商临时性做出的促销活动,某款手机搞得限时热卖,某款热门手游封测,针对像苹果iPhone7发布要做一场数十万观众观看的视频直播,这种临时出现、不可提前预测的IT敏态需求越来越高,依靠自建IT系统在时间周期和成本上都无法满足,而在弹性、成本、灵活性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的云服务,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首选。

而且云服务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当共享资源池规模越来越大,那么每个用户平摊的成本就会越来越低,所以按照共享经济的原则,云服务提供商集中度会逐步提高,目前虽然在垂直行业上细分出很多云服务提供商,但我认为最后云服务市场,一定还是巨人的战争。如果规模过小,那么必然会在成本上存在天然的缺陷。

在较为成熟的欧美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实力派,就是凭借一轮轮腥风血雨的降价和洗牌,来实现对云计算市场的规范和净化,只有最具竞争力者方能生存,这是云计算非常残忍又非常现实的一面。

之前中国市场百云齐放的和谐场面,其实与云服务市场并没有真正形成,整个云服务产业还处于萌芽期有关,它并不符合云计算发展的铁律,所以阿里云再次通过犀利的降价,一方面会诱发中国本土云计算厂商优胜劣汰的加剧,另一方面对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也形成了威慑,未来阿里云通过海外拓展侵入亚马逊们的战略腹地基本已成定局。

像专车等硬件资源的共享,会受到硬性成本上的限制,但云服务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其实成本构成具有软件行业的特征,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每个用户分担的研发和技术成本都在快速下降。

阿里云此次官方调价,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改良,另一方面是阿里云在中国市场份额占据优势后,自然而然的成本优势体现,而且这种价格优势在后期会越来越凸显,而且会随着业务向海外拓展,最终与海外云计算巨头形成短兵相接之势。

云服务提供商可凭借产业链实现减支增效

在一个成爆炸式增长的市场中,抢占份额远远比短期获利更有价值。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大,应收水平也未必会下降,这在PC、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上都被反复证明。在阿里云宣布降价之后,德意志银行分析师Sandler和Keirstead发表文章指出,阿里云下调价格并不会造成收入减少。他们调取了此前阿里云五次主要的价格下调后的收入数据,但并未看到有对应的收入减少。相反,由于付费用户的增长,阿里云营收保持了三位数的增幅。这两位分析师还预测,阿里云营收到2018年达到160亿人民币,三年期复合增长率约133%。

从研发成本的角度去看,云服务具有跟软件行业类似的特征,但云服务最终还是需要硬件架构来做基础设施。所以要想让云服务获得更高的经济优势,在硬件上在产业链的优化也必不可少。

虽然苹果并没有自己的元器件工厂,但凭借着超大规模的采购规模和巨额现金的诱惑,苹果依然可以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拿到业界品质上佳的元器件,所以硬件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拉大云服务提供者的成本差距,规模越大实力越强者,每千颗处理器的获得价格,或者是每TB的存储成本都会更低;而且因为规模效应,实力越强的云服务商,也更有可能获得最新款芯片等元器件的优先供货权。

按照目前芯片产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在E级计算实现之前,摩尔定律还可以延续,所以与上游芯片厂商做好软硬件协同、挖掘计算潜力,依然是各个云计算厂商的一个重要任务。从这次云栖大会上,我们也看到了阿里与英特尔联合定制芯片,阿里与AMD在弹性高性能计算上展开合作。这种向产业链上游渗透的努力,会在产品迭代时逐渐累积先发优势。

来自于用户的需求是时刻变化的,就比如今年大火的深度学习和AI,如果用传统的服务器很难满足深度学习多层级的需求,而此时异构计算就是发挥作用的时刻。所以云服务商也需要紧跟技术热潮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出符合“时令变化”的新产品、新服务,才能满足用户那些任性的创新需求。

对于现在想赶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快车的CEO或者CTO来说,云服务不是云里雾里理不清的高科技概念,它需要给企业在竞争加剧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改善财报数据,需要让企业的创新不再受IT建设的时间周期和巨额投资限制,能够迅速把灵感或创意变为一个个商机和胜机,能够在对手奇袭之时迅速做出反击,他们对于阿里云发起的价格战,会用脚投票,成为铁杆支持者。

云服务应该承担起新催化剂的历史作用

云服务是一种标准化的信息服务产品,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它的价格应该由正常的供需状况和社会平均成本决定。但我依然期待,云服务提供商能够为中国用户,采取更加积极甚至激进的云服务价格策略。

客观而言,中国的云服务整体应用水准,相比美国等先进国家,至少还有数年的差距。而云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迅速向互联网转型的重要基础架构。就像建设高速公路可以推动某个地区资源流动和商业活力一样,云服务的普及速度和广度,在某种程度上将成为中国创新的助力或者帮手。

如果单纯去看公有云的市场规模,今年全球加起来都不过数十亿美金,但云服务有可能成为创新的催化剂或者变量,去推动各行各业的升级再造,它所间接起到的作用是难以用某个数字来总结概括的。

现在云服务提供商,可以像中国很多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政策一样,能够维持一个缓慢降价的节奏,这样对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更有帮助,但就像高速费高企带来的后果是整个社会物流的成本上升,如果云服务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就会对云服务的普及形成抑制作用。

而阿里云这次较为激进的降价,可以促使更多的公司和行业来尝试和使用云服务,为他们的创新提供高弹性、低成本的IT基础架构,这对于现在亟待需要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而言,是一场值得期待的科技普惠春雨,我们也期待这轮润物细无声的化云为雨过后,中国经济能够如雨后彩虹,重现壮丽。

关键字:服务提供商云栖谷歌

本文摘自:搜狐I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