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极路由是在践习“小米精神”?

责任编辑:杨传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1-10 09:34:07 本文摘自:创业邦

2012年8月,经由李恺导师与师兄的推荐,在知名路由器制造商 TP-Link 工作多年的张利鹏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张利鹏对硬件创新乐此不疲,但老牌路由器厂商没有满足他的“野心”——由于缺少竞争对手,公司创新不多,业务多偏向于如何压低制造成本、减少预算,张利鹏工作得并不开心。

李恺和王楚云的到来让他振奋起来。三人连续谈了三天,每天8到9个小时。第三天,他们确定了合作意向。

“利鹏说只要能做出手机遥控我家路由器的功能,我就干!”李恺对时间线君说。

小米之“惑”

张利鹏的加盟确定了团队自主开发路由器软件和硬件的想法,但做硬件需要大量前期资金,而彼时的风投多表示看不清,不了解路由器怎么玩。

2012年到2013年之间,极路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危机。

“楚云把房子抵押了,我们四处找朋友借钱。”李恺记得,有一次所有借款都没到位,有两个月没发出工资。

几乎是同时 ,App Store 加速功能失去市场环境,软件研发进入了一个急需目标的调整期。

“难,太难了,那时候就感觉一定有条路在哪,但就是看不见。”李恺一直相信这场创业不会失败,但在2013年年初,他感到身心俱疲,压力徒增。

由于产品定位不够清晰,极路由第一代机器量产后曾多次调整定价,从269元,199元到99元。

丁衣表示,调整定价是为了观察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的态度。数字差距看似不大,却对应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和目标人群。但短时间内多次调价,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度。

转机发生在2013年6月,极路由工程机得到了 GGV 和创新工场的认可,获得千万美金的投资。

极路由核心团队多次与投资人交流后,得出结论:先打出量,再谈商业模式。和投资方共同商讨后,极路由团队对产品有了新的考量——以硬件做终端,发展软件平台。

在工程机面世后,团队在路由器后台上架了多种 APP,其中出国加速和去除广告功能广受欢迎。极路由的极客思维开始转变。

王楚云在反思中发现,极客人群对开发产品上的帮助有利有弊。“极客需要刺激,如果你的产品没法迅速提供新的刺激点,他们就会离你而去。”

极路由社区中的技术用户质疑硬件创新性有限,并非极路由自称的“革命性路由器”。

极路由上市后一直伴随着质疑声。王楚云曾花费大量时间做解释,“好多人觉得自己特别懂,其实都不懂。”

或许,在极客眼中,相互挑战更像是一场专业水平的决斗,输赢非常重要。

但在经历了融资,与投资人做了多方面沟通,尤其要考虑更广大市场之后,王楚云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对技术不那么了解的用户,他需要迅速调整心态,制定新的沟通策略。

“用户使用中的大问题我亲自沟通,咨询等小问题客服负责。”曾经有一位学生发贴子质疑极路由,王楚云回复了千字长,几番沟通后打消了对方困惑。此前,王可能会与之大战三百回合。

除了沟通方式的改变,极路由在营销上也变换了手法。

2013年10月,极路由的宣传语还是“极客制造、必属精品”。2013年末,宣传语更改为“信号强、上网快”。

在互联网产品爆炸式冲击消费者视线的时代,简明清楚地强调产品功能,更容易快速吸引用户。

极路由团队的思维转变过程中,小米董事长雷军起了关键作用。

估值已过百亿的小米在当今的互联网行业炙手可热。5年时间,小米手机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

硬件创业者都在思考如何参透雷军的营销招数,并加以利用。

王楚云也是其中一员。

原本他、李恺和丁衣同为大街网骨干,雷军作为大街网董事常在董事会与三人碰面。2012年末,王楚云等人登门拜访了雷军。令两人意外的的是,雷对极路由非常感兴趣。

据李恺透露,雷军曾有意收购极路由,但双方因价格没谈拢,最终不了了之。

不过,雷军还是给出了很多意见,包括他曾公开表明的小米模式中的“与用户做朋友”、“做互联网硬件”等理念。

但令王楚云印象最深的是,小米用户依托于粉丝社区,后者是小米营销的种子基地。极路由如果想参照小米模式发展,建立稳定的社区用户是首要条件。

面对大众用户,极路由团队首先要放下自己“骄傲”的极客身份。

2013年7月,丁衣从大街网辞职加盟极路由,将原本讨论技术性话题的论坛重新改版,按专业用户、老用户、新用户、软硬件用户的标准划分板块,让有不同诉求的用户可以在特定板块找到知音。

同时,极路由论坛从后台 UI 打通,希望将已拥有产品的用户导入到社区中,增加人气。

事实证明,聚集粉丝与促进销量之间呈正比关系。

2013年8月,产品上市之前极路由在新媒体上聚集了几十万粉丝关注。“极1”京东首发当日,论坛又增加了几十万的粉丝。

据丁衣透露,每次发售新品和促销时,论坛粉丝量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截止到2013年12月,论坛已经有用38万独立ID注册用户。

不过,小米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粉丝,更依靠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通供应链环节的模式,而这正是极路由需要去夯实的地方。

“学小米不应该是学它外表的营销手法,而是应当从雷军制定的组织构架,公司文化等方法论的层面解读。”丁衣说。

为了整合产业链,极路由发布会上原定的4人核心团队亮相增加到5人,多了一位在供应链层面经验丰富的合伙人。

目前,极路由已经开始尝试开发线下同城会等活动,也开办了路由器的社区学习板块,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刺激产品不断爆发、增长,极路由还需要继续寻找答案。

关键字:

本文摘自:创业邦

x 极路由是在践习“小米精神”?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极路由是在践习“小米精神”?

责任编辑:杨传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1-10 09:34:07 本文摘自:创业邦

2012年8月,经由李恺导师与师兄的推荐,在知名路由器制造商 TP-Link 工作多年的张利鹏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张利鹏对硬件创新乐此不疲,但老牌路由器厂商没有满足他的“野心”——由于缺少竞争对手,公司创新不多,业务多偏向于如何压低制造成本、减少预算,张利鹏工作得并不开心。

李恺和王楚云的到来让他振奋起来。三人连续谈了三天,每天8到9个小时。第三天,他们确定了合作意向。

“利鹏说只要能做出手机遥控我家路由器的功能,我就干!”李恺对时间线君说。

小米之“惑”

张利鹏的加盟确定了团队自主开发路由器软件和硬件的想法,但做硬件需要大量前期资金,而彼时的风投多表示看不清,不了解路由器怎么玩。

2012年到2013年之间,极路由遭遇了资金短缺的危机。

“楚云把房子抵押了,我们四处找朋友借钱。”李恺记得,有一次所有借款都没到位,有两个月没发出工资。

几乎是同时 ,App Store 加速功能失去市场环境,软件研发进入了一个急需目标的调整期。

“难,太难了,那时候就感觉一定有条路在哪,但就是看不见。”李恺一直相信这场创业不会失败,但在2013年年初,他感到身心俱疲,压力徒增。

由于产品定位不够清晰,极路由第一代机器量产后曾多次调整定价,从269元,199元到99元。

丁衣表示,调整定价是为了观察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的态度。数字差距看似不大,却对应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和目标人群。但短时间内多次调价,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度。

转机发生在2013年6月,极路由工程机得到了 GGV 和创新工场的认可,获得千万美金的投资。

极路由核心团队多次与投资人交流后,得出结论:先打出量,再谈商业模式。和投资方共同商讨后,极路由团队对产品有了新的考量——以硬件做终端,发展软件平台。

在工程机面世后,团队在路由器后台上架了多种 APP,其中出国加速和去除广告功能广受欢迎。极路由的极客思维开始转变。

王楚云在反思中发现,极客人群对开发产品上的帮助有利有弊。“极客需要刺激,如果你的产品没法迅速提供新的刺激点,他们就会离你而去。”

极路由社区中的技术用户质疑硬件创新性有限,并非极路由自称的“革命性路由器”。

极路由上市后一直伴随着质疑声。王楚云曾花费大量时间做解释,“好多人觉得自己特别懂,其实都不懂。”

或许,在极客眼中,相互挑战更像是一场专业水平的决斗,输赢非常重要。

但在经历了融资,与投资人做了多方面沟通,尤其要考虑更广大市场之后,王楚云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对技术不那么了解的用户,他需要迅速调整心态,制定新的沟通策略。

“用户使用中的大问题我亲自沟通,咨询等小问题客服负责。”曾经有一位学生发贴子质疑极路由,王楚云回复了千字长,几番沟通后打消了对方困惑。此前,王可能会与之大战三百回合。

除了沟通方式的改变,极路由在营销上也变换了手法。

2013年10月,极路由的宣传语还是“极客制造、必属精品”。2013年末,宣传语更改为“信号强、上网快”。

在互联网产品爆炸式冲击消费者视线的时代,简明清楚地强调产品功能,更容易快速吸引用户。

极路由团队的思维转变过程中,小米董事长雷军起了关键作用。

估值已过百亿的小米在当今的互联网行业炙手可热。5年时间,小米手机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

硬件创业者都在思考如何参透雷军的营销招数,并加以利用。

王楚云也是其中一员。

原本他、李恺和丁衣同为大街网骨干,雷军作为大街网董事常在董事会与三人碰面。2012年末,王楚云等人登门拜访了雷军。令两人意外的的是,雷对极路由非常感兴趣。

据李恺透露,雷军曾有意收购极路由,但双方因价格没谈拢,最终不了了之。

不过,雷军还是给出了很多意见,包括他曾公开表明的小米模式中的“与用户做朋友”、“做互联网硬件”等理念。

但令王楚云印象最深的是,小米用户依托于粉丝社区,后者是小米营销的种子基地。极路由如果想参照小米模式发展,建立稳定的社区用户是首要条件。

面对大众用户,极路由团队首先要放下自己“骄傲”的极客身份。

2013年7月,丁衣从大街网辞职加盟极路由,将原本讨论技术性话题的论坛重新改版,按专业用户、老用户、新用户、软硬件用户的标准划分板块,让有不同诉求的用户可以在特定板块找到知音。

同时,极路由论坛从后台 UI 打通,希望将已拥有产品的用户导入到社区中,增加人气。

事实证明,聚集粉丝与促进销量之间呈正比关系。

2013年8月,产品上市之前极路由在新媒体上聚集了几十万粉丝关注。“极1”京东首发当日,论坛又增加了几十万的粉丝。

据丁衣透露,每次发售新品和促销时,论坛粉丝量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截止到2013年12月,论坛已经有用38万独立ID注册用户。

不过,小米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粉丝,更依靠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通供应链环节的模式,而这正是极路由需要去夯实的地方。

“学小米不应该是学它外表的营销手法,而是应当从雷军制定的组织构架,公司文化等方法论的层面解读。”丁衣说。

为了整合产业链,极路由发布会上原定的4人核心团队亮相增加到5人,多了一位在供应链层面经验丰富的合伙人。

目前,极路由已经开始尝试开发线下同城会等活动,也开办了路由器的社区学习板块,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刺激产品不断爆发、增长,极路由还需要继续寻找答案。

关键字:

本文摘自:创业邦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