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任正非:华为每年拿1000亿,只砸“一堵墙”!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13 20:14:52 本文摘自:互联网创业圈

导读:相较于当红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或小米、乐视在短短几年间蹿起,华为在中国IT行业算是一家“老字号”

成立接近30年,初期也历经难以为继的创业维艰期。

而带领华为走过风风雨雨,挺进成为中国最具指标性的跨国企业的,也正是任正非。

如今的华为,已经不只是电信设备龙头,更是能与三星、苹果平起平坐的消费电子业巨头。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华为近年在国际间引爆的争议和话题不断,但公司一如既往地低调因应,鲜少大张旗鼓。

这种华为特有的企业文化,与一个人的风格息息相关,就是公司创办人兼总裁任正非。

低调企业家突然变活跃

不过,低调的任正非最近突然很活跃,因为有中国网友披露任正非四月下旬某天深夜一个人在机场排队等出租车;之后不久,又有人贴出任正非在公司食堂与员工排队打饭的照片,顿时之间任正非成为“网红”。

日前,任正非又罕见地接受新华社长达3小时的专访,畅所欲言。

任正非最近的活跃,姑且不论是不是华为安排的公关秀,但外界可借此一探这位神秘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内心世界。

任正非之所以传奇,在于其成长、创业到成功的轨迹很不“典型”:生于贵州镇宁县偏乡的任正非,父母亲是当地中学老师。任正非在六○年代中期从重庆工程学院毕业之后从军,投入军事科技研发,最高曾任副团级的通讯研究所副所长,直到一九八三年大规模裁军,任正非才退役转业。

由于任正非曾长时间在军旅服务,而华为又从事攸关网路安全的通讯设备领域,任正非早年与军方的渊源,也成为近年华为屡屡遭到欧美国家质疑和抵制的主因。

任正非退伍时先被分配到经营不善的深圳国企南海石油公司,在公司连年亏损、工作不顺之下,任正非在八七年与几位朋友筹资2万1000元人民币,自行创办了华为,当时只有6名员工。此时,任正非已经43岁。

在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任正非谈到华为初创时的艰辛。“20多年前你来华为看,会觉得华为是一家快关闭的工厂。我们利用2台万用表加1台示波器,在一个烂棚子里面起家的。我们曾经也是落后工厂,落后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厂还可怜”,任正非说。

华为老员工回忆说,华为初创时,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员工在没有空调的工厂内,挥汗如雨,大家不分学历、职位,不分昼夜地工作。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在工厂检查生产和开发进度,及时解决问题。老员工说,虽然当时环境艰难,但公司员工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勇往直前,“那种情景恐怕在华为历史上,也很难再有第二次。”

华为投入的电信设备产业,主要对手都是国际电信业巨头,包括易利信、朗讯、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北电等,个个实力雄厚,而且包括欧美和中国等主要市场,都已被这些大厂瓜分殆尽,华为只能去动乱或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寻求机会。

“把吃苦当吃补”,华为靠着“狼性”,在那些电信巨头不愿碰触的市场上练就出一身好功夫,随着电信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华为开始有实力与这些国际巨头抢订单。

如今,这些欧美巨头不但一一被华为迎头赶上,有些还已经走入历史灰烬中。

华为如何逆风而起?

任正非说:“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当过军人的他不忘以战场情境来比喻:华为成立28年来,坚定不移地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以密集炮火瞄准市场。

任正非说,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以密集的炮火,饱和的攻击,进攻目标。

任正非透露,每年华为用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其中研发近600亿元人民币,市场服务500亿至600亿元人民币,终于在大数据传输上领先了世界。

至于华为这家纯中资的公司如何抢占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任正非透露,丰田汽车一位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华为工作了十年,德国工程研究院的团队也在华为待了10几年,促使华为的生产过程走向科学化、工程化。

另外,华为每年还花好几亿美元的顾问费。“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任正非说。

对于外界好奇华为迟迟不愿上市的原因,任正非继续以军人口吻解释:“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关键字:任正非乐视

本文摘自:互联网创业圈

x 任正非:华为每年拿1000亿,只砸“一堵墙”!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任正非:华为每年拿1000亿,只砸“一堵墙”!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13 20:14:52 本文摘自:互联网创业圈

导读:相较于当红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或小米、乐视在短短几年间蹿起,华为在中国IT行业算是一家“老字号”

成立接近30年,初期也历经难以为继的创业维艰期。

而带领华为走过风风雨雨,挺进成为中国最具指标性的跨国企业的,也正是任正非。

如今的华为,已经不只是电信设备龙头,更是能与三星、苹果平起平坐的消费电子业巨头。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华为近年在国际间引爆的争议和话题不断,但公司一如既往地低调因应,鲜少大张旗鼓。

这种华为特有的企业文化,与一个人的风格息息相关,就是公司创办人兼总裁任正非。

低调企业家突然变活跃

不过,低调的任正非最近突然很活跃,因为有中国网友披露任正非四月下旬某天深夜一个人在机场排队等出租车;之后不久,又有人贴出任正非在公司食堂与员工排队打饭的照片,顿时之间任正非成为“网红”。

日前,任正非又罕见地接受新华社长达3小时的专访,畅所欲言。

任正非最近的活跃,姑且不论是不是华为安排的公关秀,但外界可借此一探这位神秘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和内心世界。

任正非之所以传奇,在于其成长、创业到成功的轨迹很不“典型”:生于贵州镇宁县偏乡的任正非,父母亲是当地中学老师。任正非在六○年代中期从重庆工程学院毕业之后从军,投入军事科技研发,最高曾任副团级的通讯研究所副所长,直到一九八三年大规模裁军,任正非才退役转业。

由于任正非曾长时间在军旅服务,而华为又从事攸关网路安全的通讯设备领域,任正非早年与军方的渊源,也成为近年华为屡屡遭到欧美国家质疑和抵制的主因。

任正非退伍时先被分配到经营不善的深圳国企南海石油公司,在公司连年亏损、工作不顺之下,任正非在八七年与几位朋友筹资2万1000元人民币,自行创办了华为,当时只有6名员工。此时,任正非已经43岁。

在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任正非谈到华为初创时的艰辛。“20多年前你来华为看,会觉得华为是一家快关闭的工厂。我们利用2台万用表加1台示波器,在一个烂棚子里面起家的。我们曾经也是落后工厂,落后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厂还可怜”,任正非说。

华为老员工回忆说,华为初创时,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员工在没有空调的工厂内,挥汗如雨,大家不分学历、职位,不分昼夜地工作。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在工厂检查生产和开发进度,及时解决问题。老员工说,虽然当时环境艰难,但公司员工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勇往直前,“那种情景恐怕在华为历史上,也很难再有第二次。”

华为投入的电信设备产业,主要对手都是国际电信业巨头,包括易利信、朗讯、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北电等,个个实力雄厚,而且包括欧美和中国等主要市场,都已被这些大厂瓜分殆尽,华为只能去动乱或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寻求机会。

“把吃苦当吃补”,华为靠着“狼性”,在那些电信巨头不愿碰触的市场上练就出一身好功夫,随着电信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华为开始有实力与这些国际巨头抢订单。

如今,这些欧美巨头不但一一被华为迎头赶上,有些还已经走入历史灰烬中。

华为如何逆风而起?

任正非说:“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当过军人的他不忘以战场情境来比喻:华为成立28年来,坚定不移地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以密集炮火瞄准市场。

任正非说,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以密集的炮火,饱和的攻击,进攻目标。

任正非透露,每年华为用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其中研发近600亿元人民币,市场服务500亿至600亿元人民币,终于在大数据传输上领先了世界。

至于华为这家纯中资的公司如何抢占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任正非透露,丰田汽车一位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华为工作了十年,德国工程研究院的团队也在华为待了10几年,促使华为的生产过程走向科学化、工程化。

另外,华为每年还花好几亿美元的顾问费。“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任正非说。

对于外界好奇华为迟迟不愿上市的原因,任正非继续以军人口吻解释:“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关键字:任正非乐视

本文摘自:互联网创业圈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