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阿里巴巴的内生流量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杨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4 15:05:35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我们有理由确信:在一个可预见,并可印证的时间内,只有互联网公司会被颠覆。

我在《流量魔咒》一文中,讲到“内生流量”一词。拥有内生流量,互联网商业就有了赢的第一支点。

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已经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不妨找几颗大树,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大的。BAT(百度、阿里、腾讯)是互联网业的三颗大树,他们的成长故事已被演绎成各种“鸡汤级”励志著作。那些故事能讲的人太多,我就不讲了,只从极窄的视角做出解读。

阿里早期的流量来源

阿里巴巴(简称“阿里”)成立于1999年,是BAT中体量最大的寡头。初期的阿里不用担心采购方流量,老外会主动找过来。国外商家要采购中国公司的产品或半成品,上网获取信息远比找电话黄页或参加广交会来的方便。这就是阿里的早期B2B业务,直到现在这块业务还是阿里的重要现金流。但这块业务的支撑,却是阿里销售一步一步跑出来的。尤其是江浙闵沿海,包括广东,数千万计的中小作坊是阿里B2B的客户主体。这些销售很辛苦,所有传统销售要做的事他们都少不了,另外他们还得做市场布道者的事,他们得将电子商务B2B的概念、好处普及给这些中小作坊式的企业主,否则这些作企业主根本不会屌他们。一旦中小企业主在海外B2B上尝得了甜头,他们就会信任阿里巴巴,他们愿意付费、续费,他们的同行、邻里也会来主动找阿里销售。这些销售扛起来的,正是阿里B2B的内生流量

2003年上线的淘宝网,初期基本是现金砸出来的“流量”。这个时候的阿里已经不是1999年的阿里,阿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互联网玩法。同样,2003年的互联网用户也越来越习惯与网络相处。淘宝网初期的线上推广尝试过门户广告(即主要在门户网站投放位置广告),但很快放弃转向个人站长联盟。承担淘宝品牌网络推广的公司每月纯利在百万以上。另外的线下端,淘宝网大量的在一、二线城市投放,公交站台、车体灯箱等都有淘宝品牌广告的出现。这些线下用户的品牌印象逐渐转化为淘宝网的线上流量。

早期的淘宝线上推广投入的较少,直接效果好,但不持久。而线下的推广成本相对高,直接收益低,却给人印象更深。

谈谈阿里的基因

现在再来看阿里帝国,已经根本不用担心流量问题了。但早期的流量来源却构成了阿里的基因。这种基因跟创始人品性无关,只跟早期的业务成长历程相关。

阿里的B2B业务是在跟企业打交道,这是一个买方市场,阿里是提供服务的一方。阿里B2B供应商端的流量,实质是用销售人肉堆出来的。这就是一种内生流量,这种销售主导型的基因会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应激作用。

再到了淘宝网的时候,阿里才能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阿里的业务本质成了一个控制流量走向的平台,这是一个卖方市场。除了淘宝网外的阿里其他产品,如支付宝、天猫、聚划算,甚至一淘、菜鸟网络等,都是沿着淘宝网打拼出的互联网逻辑在发展。

今天的阿里帝国表面上看是经营电商生态的超级平台,但隐在浅层的还是互联网流量贩卖。这是一种轻资产、知识集约型的模式。这种模式其实最怕跟资本结合,大量的资本介入只会将这种模式变的无比脆弱。这就是很多平台冲出来号称要打造第二个淘宝,或者嚷嚷着要干掉阿里,但却吼几声自己先倒下了,最后是闹剧一场。这些场景在《自商业》一书中已有描述。

阿里也用资本,但阿里的流量贩卖模式却不倒。原因就在于,阿里做到的是资本为我所用。这是阿里创始人马云先生的智慧,我不展开讲。

那么今天阿里巴巴的内生流量,是不是一本万利的可以永远坐地收钱呢?答案当然不是。单纯的流量控制逻辑是不靠谱的,大数据和O2O正在蚕食的就是互联网流量贩卖模式。但是,可预见到阿里能够长期的赢,哪怕是关掉淘宝网。这还要追溯到阿里B2B销售打拼的起家基因,这是阿里最原生的精气神。

到底谁会被颠覆?

讲到这儿,倒是想挑战一下这个话题了。互联网浪潮带来的工业4.0,到底会颠覆谁?

只看表面上那些热闹,或者看行业先行者尝试的那些东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那些东西就是《自商业》中讲的“理想主义张力”。

而就是现在,我们很多的朋友却在或怂恿、或被裹挟的到处嚷嚷传统企业离死不久了,非常不好。

这是个变革的时代,这也是个颠覆的时代。当我们嘲笑,甚至戏弄传统企业被颠覆时,别忘了留心自己脚下的冰块是否在融化。

在《自商业》导言中,我就引用了塔勒布的一个观点:事物的未来预期寿命与它过去的寿命成正比。我们有理由确信:在一个可预见,并可印证的时间内,只有互联网公司会被颠覆。而完成时代转型的企业,将会基业长青。

关键字:流量阿里支付宝流量问题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阿里巴巴的内生流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阿里巴巴的内生流量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杨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4 15:05:35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我们有理由确信:在一个可预见,并可印证的时间内,只有互联网公司会被颠覆。

我在《流量魔咒》一文中,讲到“内生流量”一词。拥有内生流量,互联网商业就有了赢的第一支点。

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已经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不妨找几颗大树,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大的。BAT(百度、阿里、腾讯)是互联网业的三颗大树,他们的成长故事已被演绎成各种“鸡汤级”励志著作。那些故事能讲的人太多,我就不讲了,只从极窄的视角做出解读。

阿里早期的流量来源

阿里巴巴(简称“阿里”)成立于1999年,是BAT中体量最大的寡头。初期的阿里不用担心采购方流量,老外会主动找过来。国外商家要采购中国公司的产品或半成品,上网获取信息远比找电话黄页或参加广交会来的方便。这就是阿里的早期B2B业务,直到现在这块业务还是阿里的重要现金流。但这块业务的支撑,却是阿里销售一步一步跑出来的。尤其是江浙闵沿海,包括广东,数千万计的中小作坊是阿里B2B的客户主体。这些销售很辛苦,所有传统销售要做的事他们都少不了,另外他们还得做市场布道者的事,他们得将电子商务B2B的概念、好处普及给这些中小作坊式的企业主,否则这些作企业主根本不会屌他们。一旦中小企业主在海外B2B上尝得了甜头,他们就会信任阿里巴巴,他们愿意付费、续费,他们的同行、邻里也会来主动找阿里销售。这些销售扛起来的,正是阿里B2B的内生流量

2003年上线的淘宝网,初期基本是现金砸出来的“流量”。这个时候的阿里已经不是1999年的阿里,阿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互联网玩法。同样,2003年的互联网用户也越来越习惯与网络相处。淘宝网初期的线上推广尝试过门户广告(即主要在门户网站投放位置广告),但很快放弃转向个人站长联盟。承担淘宝品牌网络推广的公司每月纯利在百万以上。另外的线下端,淘宝网大量的在一、二线城市投放,公交站台、车体灯箱等都有淘宝品牌广告的出现。这些线下用户的品牌印象逐渐转化为淘宝网的线上流量。

早期的淘宝线上推广投入的较少,直接效果好,但不持久。而线下的推广成本相对高,直接收益低,却给人印象更深。

谈谈阿里的基因

现在再来看阿里帝国,已经根本不用担心流量问题了。但早期的流量来源却构成了阿里的基因。这种基因跟创始人品性无关,只跟早期的业务成长历程相关。

阿里的B2B业务是在跟企业打交道,这是一个买方市场,阿里是提供服务的一方。阿里B2B供应商端的流量,实质是用销售人肉堆出来的。这就是一种内生流量,这种销售主导型的基因会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应激作用。

再到了淘宝网的时候,阿里才能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阿里的业务本质成了一个控制流量走向的平台,这是一个卖方市场。除了淘宝网外的阿里其他产品,如支付宝、天猫、聚划算,甚至一淘、菜鸟网络等,都是沿着淘宝网打拼出的互联网逻辑在发展。

今天的阿里帝国表面上看是经营电商生态的超级平台,但隐在浅层的还是互联网流量贩卖。这是一种轻资产、知识集约型的模式。这种模式其实最怕跟资本结合,大量的资本介入只会将这种模式变的无比脆弱。这就是很多平台冲出来号称要打造第二个淘宝,或者嚷嚷着要干掉阿里,但却吼几声自己先倒下了,最后是闹剧一场。这些场景在《自商业》一书中已有描述。

阿里也用资本,但阿里的流量贩卖模式却不倒。原因就在于,阿里做到的是资本为我所用。这是阿里创始人马云先生的智慧,我不展开讲。

那么今天阿里巴巴的内生流量,是不是一本万利的可以永远坐地收钱呢?答案当然不是。单纯的流量控制逻辑是不靠谱的,大数据和O2O正在蚕食的就是互联网流量贩卖模式。但是,可预见到阿里能够长期的赢,哪怕是关掉淘宝网。这还要追溯到阿里B2B销售打拼的起家基因,这是阿里最原生的精气神。

到底谁会被颠覆?

讲到这儿,倒是想挑战一下这个话题了。互联网浪潮带来的工业4.0,到底会颠覆谁?

只看表面上那些热闹,或者看行业先行者尝试的那些东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那些东西就是《自商业》中讲的“理想主义张力”。

而就是现在,我们很多的朋友却在或怂恿、或被裹挟的到处嚷嚷传统企业离死不久了,非常不好。

这是个变革的时代,这也是个颠覆的时代。当我们嘲笑,甚至戏弄传统企业被颠覆时,别忘了留心自己脚下的冰块是否在融化。

在《自商业》导言中,我就引用了塔勒布的一个观点:事物的未来预期寿命与它过去的寿命成正比。我们有理由确信:在一个可预见,并可印证的时间内,只有互联网公司会被颠覆。而完成时代转型的企业,将会基业长青。

关键字:流量阿里支付宝流量问题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