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让医院不再排队 让老人不再孤单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郝俊慧 潘少颖 张程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7 21:53:54 本文摘自:IT时报

与尖端前沿的人工智能不同,已经在上海推行了四年的智慧城市计划,更像一个成熟产品的集结号,它的创新可能并不在于技术,而是用技术对旧模式的打破和重塑,从而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有乐趣和尊严。

让医院不再排队

如果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今天的医院,最大的痛点莫过于紧俏的医疗资源和一望无边的长队。因此无论是医院本身,还是互联网公司,首先上网的服务都是挂号。然而,如果你用过各种挂号系统后会发现,现有的预约系统只能预约,却无法解决一个根本问题:排队。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App“掌上市一”,是真正智慧医疗的起步。

从预约挂号到看病就医,在市一院,就是一个App的距离,在“掌上市一”,可预约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这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最合适的时间就医,而在以往的挂号系统中,即便网上预约,你最多锁定的是一个号源,就诊时间还得看你实际挂号的时间。通过手机的分时预约,使得医院的分流错峰就诊得以推广,有效缓解了人多排长队的矛盾。

“掌上市一”对排队的另一个缓解功能在于,将原先只在每个科室电子屏上滚动的叫号信息搬上了手机屏幕,挂好号后,无需像以前一样到就诊科室前漫长地等待,只要通过手机看清叫号顺序,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自由支配。

“方便少排队”是市一院在建设智慧医院中的主要目标。在市一院副院长许海风的心中,一所好的医院应该是,来院就能看病,看完手机就能付钱,付完钱药会直接快递回家,“医院大厅里应该没有人。”

医院应该是国内IT化较早的行业,除了“掌上市一”外,从最早的收费系统改造,到后来的电子病历、医学检查电子化,医疗、教学、科研等等几乎医院里所有的流程都已经IT化,因此,市一院副院长许海风要做的事情,是未来三年中将这些独立的IT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大数据平台中。

许海风给《IT时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阑尾炎病人进入医院后,系统会自动为其安排好整个临床路径,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过程都被按照最佳的治疗计划自动安排好,从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同时,融入互联网的因素,将外部的移动支付、物流系统与医院系统对接,患者看完病后无需等待,药品自动送上门。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用科技的手段,让患者在看病过程中感到舒心、便捷、有尊严,减少因信息不对等产生的不信任,是“智慧医院”揭开高大上的面纱后最实际的作用。

让独居老人不再孤独

如果你是上海IPTV的用户,打开电视后都会看到“智慧社区”醒目的logo,进入版块打开“老年关爱”栏目后便会发现,这里为老人提供诸多在线服务,比如帮助老人在网上超市购物、为老人提供物业、家电维修、代叫出租车、家政服务、陪医就医等等,老人只要用遥控器轻轻一点“请求服务”,过一会便会有专人打到老人所登记的电话上,询问服务需求。

“老年关爱”是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安康通”专为老人提供的全方位居家生活服务,以前老人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表达需求,但很多老人对此并不知晓,而IPTV目前在上海市有上百万的用户,可以直接将服务推送给用户。

同样不是由创新的技术,而是创新的模式使老人生活得到了便利,同时使政府的管理也更加高效。在上海宝山区庙行镇,400名孤寡老人家里的墙上都贴了一张二维码,每一个来为老人服务的助老员进门后,都要用手机扫描一下签到,服务完走的时候再扫一下签退,而老人则可以在IPTV里为这名助老员打分评价。这些助老员的服务都由政府买单,但以往服务质量却难以保证。通过签到加评价的方式,即便是一些年龄很大的老人的安全,也可以让自己得到的服务更有保障。负责此项目的上海电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针对一些空巢老人的安全,他们还利用一种红外探测设备随时监测老人,一旦体温下降到35度以下超过约定时间,便自动向预先设置好的几个求助电话发送报警信息,以防发生意外。

然而,除了政府买单的这些“智慧养老”服务,银发市场的商业化推广几乎陷入停滞。目前上海市的专业养老服务提供商,除了由民政局主办的“安康通”有数百名Call Center(呼叫中心人员)提供全市服务外,其他两家在很多区止步不前,“找不到愿意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此前一些街道也曾希望组织小区周围的理发、维修、开锁、菜农等小摊贩成为“智慧养老”的服务提供商,但很多老人并不愿为此承担额外的上门服务费,对于这些小摊贩而言,时间与收益的性价比很低,因此纷纷退出项目,“有的地方养老服务开出来,又被迫关掉了。”上述人士对此十分无奈。

时报观察

需要更好的商业模式

2014年9月,上海市《2014年—2016年智慧城市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这是2011年上海市首次提出要发展智慧城市后的升级版。新三年计划中,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将逐步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满足实际需求过渡转型,在中心城区,将着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郊县城区着力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率。

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市的智慧城市无论在基础设施上,还是具体应用上,发展程度在全国遥遥领先,除了上文提到的医疗和养老,交通、教育等行业也引入了多种信息技术,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然而,多名受访者均表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信息技术只是创新驱动力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市场环境,单纯靠政府买单,很难大规模推广,这恐怕是留给智慧城市最大的难题。

关键字:智慧临床路径临床处理

本文摘自:IT时报

x 智慧城市让医院不再排队 让老人不再孤单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智慧城市让医院不再排队 让老人不再孤单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郝俊慧 潘少颖 张程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7 21:53:54 本文摘自:IT时报

与尖端前沿的人工智能不同,已经在上海推行了四年的智慧城市计划,更像一个成熟产品的集结号,它的创新可能并不在于技术,而是用技术对旧模式的打破和重塑,从而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有乐趣和尊严。

让医院不再排队

如果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看今天的医院,最大的痛点莫过于紧俏的医疗资源和一望无边的长队。因此无论是医院本身,还是互联网公司,首先上网的服务都是挂号。然而,如果你用过各种挂号系统后会发现,现有的预约系统只能预约,却无法解决一个根本问题:排队。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App“掌上市一”,是真正智慧医疗的起步。

从预约挂号到看病就医,在市一院,就是一个App的距离,在“掌上市一”,可预约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这意味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最合适的时间就医,而在以往的挂号系统中,即便网上预约,你最多锁定的是一个号源,就诊时间还得看你实际挂号的时间。通过手机的分时预约,使得医院的分流错峰就诊得以推广,有效缓解了人多排长队的矛盾。

“掌上市一”对排队的另一个缓解功能在于,将原先只在每个科室电子屏上滚动的叫号信息搬上了手机屏幕,挂好号后,无需像以前一样到就诊科室前漫长地等待,只要通过手机看清叫号顺序,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自由支配。

“方便少排队”是市一院在建设智慧医院中的主要目标。在市一院副院长许海风的心中,一所好的医院应该是,来院就能看病,看完手机就能付钱,付完钱药会直接快递回家,“医院大厅里应该没有人。”

医院应该是国内IT化较早的行业,除了“掌上市一”外,从最早的收费系统改造,到后来的电子病历、医学检查电子化,医疗、教学、科研等等几乎医院里所有的流程都已经IT化,因此,市一院副院长许海风要做的事情,是未来三年中将这些独立的IT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大数据平台中。

许海风给《IT时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阑尾炎病人进入医院后,系统会自动为其安排好整个临床路径,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过程都被按照最佳的治疗计划自动安排好,从而减少医生临床处理的随意性,同时,融入互联网的因素,将外部的移动支付、物流系统与医院系统对接,患者看完病后无需等待,药品自动送上门。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用科技的手段,让患者在看病过程中感到舒心、便捷、有尊严,减少因信息不对等产生的不信任,是“智慧医院”揭开高大上的面纱后最实际的作用。

让独居老人不再孤独

如果你是上海IPTV的用户,打开电视后都会看到“智慧社区”醒目的logo,进入版块打开“老年关爱”栏目后便会发现,这里为老人提供诸多在线服务,比如帮助老人在网上超市购物、为老人提供物业、家电维修、代叫出租车、家政服务、陪医就医等等,老人只要用遥控器轻轻一点“请求服务”,过一会便会有专人打到老人所登记的电话上,询问服务需求。

“老年关爱”是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安康通”专为老人提供的全方位居家生活服务,以前老人可以通过电话直接表达需求,但很多老人对此并不知晓,而IPTV目前在上海市有上百万的用户,可以直接将服务推送给用户。

同样不是由创新的技术,而是创新的模式使老人生活得到了便利,同时使政府的管理也更加高效。在上海宝山区庙行镇,400名孤寡老人家里的墙上都贴了一张二维码,每一个来为老人服务的助老员进门后,都要用手机扫描一下签到,服务完走的时候再扫一下签退,而老人则可以在IPTV里为这名助老员打分评价。这些助老员的服务都由政府买单,但以往服务质量却难以保证。通过签到加评价的方式,即便是一些年龄很大的老人的安全,也可以让自己得到的服务更有保障。负责此项目的上海电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针对一些空巢老人的安全,他们还利用一种红外探测设备随时监测老人,一旦体温下降到35度以下超过约定时间,便自动向预先设置好的几个求助电话发送报警信息,以防发生意外。

然而,除了政府买单的这些“智慧养老”服务,银发市场的商业化推广几乎陷入停滞。目前上海市的专业养老服务提供商,除了由民政局主办的“安康通”有数百名Call Center(呼叫中心人员)提供全市服务外,其他两家在很多区止步不前,“找不到愿意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此前一些街道也曾希望组织小区周围的理发、维修、开锁、菜农等小摊贩成为“智慧养老”的服务提供商,但很多老人并不愿为此承担额外的上门服务费,对于这些小摊贩而言,时间与收益的性价比很低,因此纷纷退出项目,“有的地方养老服务开出来,又被迫关掉了。”上述人士对此十分无奈。

时报观察

需要更好的商业模式

2014年9月,上海市《2014年—2016年智慧城市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这是2011年上海市首次提出要发展智慧城市后的升级版。新三年计划中,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将逐步从基础设施建设向满足实际需求过渡转型,在中心城区,将着力提高市民生活质量,郊县城区着力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率。

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市的智慧城市无论在基础设施上,还是具体应用上,发展程度在全国遥遥领先,除了上文提到的医疗和养老,交通、教育等行业也引入了多种信息技术,城市变得更加宜居。

然而,多名受访者均表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信息技术只是创新驱动力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市场环境,单纯靠政府买单,很难大规模推广,这恐怕是留给智慧城市最大的难题。

关键字:智慧临床路径临床处理

本文摘自:IT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