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东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培育“智慧大脑” 建设宜居新城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游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25 14:01:15 本文摘自:东莞时间网

  ■东城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一期)通过验收

  东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培育“智慧大脑” 建设宜居新城

公共设施破损、机动车乱停放、消防栓漏水、施工占道、积存垃圾渣土、违规贴挂宣传品……这些影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被纳入到东城街道的智慧城市管控领域,通过全市最为先进的智能中心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

2013年8月,东城街道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开始为期3年的创建期。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这个“智慧大脑”已经开始运行。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陈志伟表示,在创建过程中,东城以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幸福东城”为主题,结合“一城三创五争先”发展战略,将东城街道打造成“产城融合、宜居新城”先行示范区。

注重顶层设计

引入智力支持

东城构建“一个中心、二个平台、三个支撑、四个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一个中心”指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中心。“两个平台”指建设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个支撑”指加强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支撑能力;建立“智慧产业谷”,夯实产业支撑基础;建成一批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四个保障”指明确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建设方式;建立适应高度协同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运营模式;形成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体系。

2013年,东城成立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2014年10月,正式成立东城街道智慧城市创建办公室,明确由该办公室统筹街道智慧城市建设,负责全街道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归集、共享、分发、推广和管理责任。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东城成立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有限公司,主要承担东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设施维护、市场化运营等工作。

为更好地规划指导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东城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牵头组织专家团队编制《“产城融合,宜居新城”智慧东城建设总体设计方案》,进而更好地指导、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此外,东城相继编制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智慧东城的实施意见(试行)》《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政策,明确建设程序、资金筹集方式、各部门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更好地推进项目落实。

在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东城注重引入智力支持,聘请智慧城市规划咨询公司作为智慧东城试点创建的政策咨询、实施管理、技术服务、配套软环境规划供应商,为街道智慧城市创建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建议,提供智慧东城决策的智力支持,及时调整和优化智慧东城建设策略,确保智慧东城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和定位的精准性。

推动“三位一体”

核心项目建设

目前,东城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成果显著。为顺应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东城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中心”这三个重点项目整合为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三位一体”核心项目,打造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智能中心定位为东城的城市“智慧大脑”,兼“指挥派遣中心”、“大数据中心”和“技术支撑中心”(含安全中心)。结合大数据平台核心软件建设,承接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涉及东城的信息资源,以及汇集各行业的数据信息,经过数据的关联、比对、清洗,形成公共基础数据库,支撑街道的各项决策和各类智慧应用,形成覆盖城市各方面的智慧应用体系,为城市管理者以及公众提供更好智能的指挥调度、更及时的政务反馈、更便捷的民生响应。

为了实现智能中心的建设,去年,东城通过运营中心有限公司推动了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一期)和东莞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同时,为了解决部分数据来源的问题,推动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东城分平台项目建设。

其中,智能中心项目(一期)建设于2015年8月启动,总投资2298万元,主要完成《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智能中心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智能中心项目包含智能中心机房、网络工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大屏系统等十五项子工程,建设有联合指挥大厅、智能中心机房、UPS室等主要硬件设施。

大数据平台项目涵盖《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完成智能中心核心软件的开发,具体包括城市数据体系与标准规范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整合建库、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智能中心监控与调度系统建设、城市智能中心主题应用系统开发等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1290万,于2015年11月启动,目前已完成项目总进度的75%。

东城分平台项目,将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涉及东城的政务信息资源,及时自动同步共享给东城街道,同时也通过分平台将收集东城街道特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自动同步共享给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该项目已于5月底开发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分平台共有资源目录796项、数据指标7112项,资源总量共176万余条。其中,引用市资源共享平台72个部门、773个资源目录、6716项数据指标,资源总量共1761930条。

建立“智慧产业谷”

夯实产业基础

东城注重产城融合,推动“智慧产业谷”建设。一方面,街道以龙头引领,培育智慧产业骨干企业。按照在街道南片区打造集电子信息、创意文化、生态休闲等基于数据和知识的高端产业“智慧谷”,搭建“产学研”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流现代智慧产业等高端产业,形成东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的建设思路。东城先后培育和引进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邦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Google东莞体验中心、奇虎360华南创新中心等10多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

另一方面,东城以点带面,打造智慧产业集聚区,包括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东莞新基地360互联网产业园、东莞市跨境电商中心园区等。其中,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于2014年7月开园。园区以创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为使命,坚持服务创新型企业,积极引入智慧城市产业、跨境电子商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入园发展,推进东莞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该项目主要以计算存储资源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高科技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建设智慧城市所需要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团队提供整合的平台;东莞新基地360互联网产业园主要面向“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高新科技型企业。园区第一期旧厂房改造已经完成,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目前已引进互联网、大数据相关企业40余家,其中奇虎360华南创新中心作为园区创新龙头企业已进驻园区;东莞市跨境电商中心园区目前已投资超过3000万元。园区的支撑体系由“一点四仓一平台”构成,具体包括关检监控点、出口监管仓、进口保税仓、小微电商公共仓、大中型电商企业自用仓、东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东城将不断快推进中心园区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培育一批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能支付等智慧产业企业。

此外,为加强东城三大工业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整个园区的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街道投入335.2万元对三大园区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网络视频管理分控平台、NVT流媒体服务器软件,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与东城公安分局进行联网监控。同时,为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优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东城于7月份完成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东城智慧城市创建大事记

2013年9月:东城与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

2014年6月:《“产城融合,宜居新城”智慧东城建设总体设计方案》通过评审。

2014年7月: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开园。

2014年10月:正式成立东城街道智慧城市创建办公室。

2014年11月:制定《东城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14年12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智慧东城的实施意见(试行)》。

2015年7月:注册成立东城街道智慧城市运营有限公司。

2015年8月:启动东城街道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

2015年10月: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园区开园。

2015年11月:启动东莞东城街道城市智能中心(IOC)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2015年12月:东城街道智慧城市智能中心启用,数字城管同步进驻。

2016年2月:东莞新基地360互联网产业园正式运营。

2016年3月:启动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东城分平台项目。

2016年8月:组建东城街道智慧城市智能中心。

延伸阅读

东城大力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建设

●外来人口管理平台

该平台通过采集录入、信息交换和完善修改等方式构建外来人口基础信息库,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摸清外来人口房屋租住轨迹,使进入东城的外来人员能持有一张基础信息电子身份证。以电子身份证为核心,统计分析辖区外来人口构成,助力外来人口宏观决策和服务管理,全面提升外来人口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

●智慧城管

东城智慧城管项目第一阶段按照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对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部署,完成东城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数字城管运行体系的建设。该系统平台于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试运行,第二季度进入实操阶段,截至今年7月,共受理、派遣案件3002宗,其中区受理案件768宗、市级平台2234宗,区结案580宗,回复市级平台673宗,结案率为41.76%。

●智慧安防

2013年以来,东城街道共投入5782万元推动智能天网工程一期、二期和高清卡口建设与改造,建成视频监控点809个,1077路视频。其中,高清视频主干道路监控点316个,高清视频537路;公交站台47个,高清视频94路;卡口点位8个(共53车道);社区视频监控446路,其中高清视频268路、标清视频178路;同时,88间四类娱乐服务场所视频监控接入视频巡查平台。通过一期、二期智能天网和高清卡口的建设,已经建成覆盖东城主要路段、重点场所、治安重点区域及进出东城主要路口为防控重点的智能综合防控系统。实现重点车辆、人物特征提取、各种轨迹分析、查缉布控、违法行为监测等功能,建立统一指挥、科学监控、协调有序的监控监测运行机制;实现全街道所有主干交通路段、人口密集区和重点监视区域覆盖率超过98%;实现进出城市主国道、省道卡口监控覆盖率超过98%。目前正在筹备高清视频监控建设三期及四期建设工程,计划将高清视频监控覆盖至77个重点单位(校园67个、医院4个、水电油气6个),以及增加高清固定枪机140支等监控设施。

●智慧医疗

建立健全东城“1+14”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实现东城街道内医疗体系的信息互通。逐步建立健全街道电子病历平台,实现居民病历信息及检查检验结果在全街道的双向互认。同时,按照东莞市卫生局的部署,以东城街道为试点,初步完成“预约服务医疗系统”、“传染病管理系统”、“健康证明管理系统”建设。

●东城食品药品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为加强对东城约12445家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经营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实现对食品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追踪,结合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已建、在建的各类‘智慧食药监’系统,重点针对东城分局日常监管任务繁重情况,计划深化在综合业务监管、食药品溯源信息动态采集、应急现场处置、企业从业人员管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及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而形成东城分局的业务综合监管平台。

●智慧环保

目前,东城共有8家重点企业纳入东莞市环保局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其中包括2间重点污染排放企业。8间重点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可通过环保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查看监控数据。在饮用水源自动监测和自动空气检测方面,街道设有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点两个,分别位于东江南支流和东引运河内;自动空气检测站两个,分别设在市实验中学、石井虎英公园。同时,街道环保分局已配备3套移动环保执法设备,可实时查看企业环保信息。

●教育现代化

目前,东城街道共有公办学校18所,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三大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东莞市数字校园办公中心,东城已经实现全辖区公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率达90%,教育信息平台辖区公立学校覆盖率≥90%。

●集体资产信息服务交易平台

2013年9月,东城启用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自平台启用以来,成功交易621宗,成交项目合同总金额17.85亿元,合同年标的额对比原合同溢价4611万元,增长率达37%。按照有关要求,今年1月,东城投入287万,完成了东莞市东城资产交易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交易过程进行远程实时监督,使交易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更加专业有效地收集和保存交易现场信息,避免出现交易纠纷时无证据或证据不全的现象,大大提高监管效率。

●智慧社区

东城23个社区,除星城和牛山社区外,均建设有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目前,东城以岗贝社区为试点,委托有关技术公司,以社区管理及民生服务为目的,制订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同时,广东光大集团在东城11个住宅小区,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打造“云上城”智慧小区,用户约3.2万人。

●智慧救助

2015年,东城低保户16户共29人,通过“东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以信息化手段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管理,促进东城街道社会救助、福利公平公正发放。全街道困难人员信息覆盖率达100%。在平安铃项目方面,目前东城通过市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利用平安铃通讯设备、96993呼叫服务平台,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共242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至今,东城共派发170台平安铃,覆盖全街道23个社区。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管控平台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管控平台首期投入229.5万元,推动东城街道泵站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目前,一是已完成前端设备采购,数据采集设备、管控平台设备已安装完毕,管控平台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二是实现22个网络站点链接,26个站点网络接入中;三是完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软件开发,进行软件测试。通过东城街道泵站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完善对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基础数据的信息化采集,提高街道洪涝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等能力。

关键字:东城高清视频奇虎

本文摘自:东莞时间网

x 东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培育“智慧大脑” 建设宜居新城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东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培育“智慧大脑” 建设宜居新城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游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25 14:01:15 本文摘自:东莞时间网

  ■东城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一期)通过验收

  东城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培育“智慧大脑” 建设宜居新城

公共设施破损、机动车乱停放、消防栓漏水、施工占道、积存垃圾渣土、违规贴挂宣传品……这些影响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被纳入到东城街道的智慧城市管控领域,通过全市最为先进的智能中心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

2013年8月,东城街道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开始为期3年的创建期。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这个“智慧大脑”已经开始运行。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陈志伟表示,在创建过程中,东城以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幸福东城”为主题,结合“一城三创五争先”发展战略,将东城街道打造成“产城融合、宜居新城”先行示范区。

注重顶层设计

引入智力支持

东城构建“一个中心、二个平台、三个支撑、四个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一个中心”指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中心。“两个平台”指建设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个支撑”指加强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支撑能力;建立“智慧产业谷”,夯实产业支撑基础;建成一批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系统,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四个保障”指明确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建设方式;建立适应高度协同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运营模式;形成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体系。

2013年,东城成立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2014年10月,正式成立东城街道智慧城市创建办公室,明确由该办公室统筹街道智慧城市建设,负责全街道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归集、共享、分发、推广和管理责任。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东城成立了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有限公司,主要承担东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设施维护、市场化运营等工作。

为更好地规划指导智慧城市创建工作,东城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委托南京师范大学牵头组织专家团队编制《“产城融合,宜居新城”智慧东城建设总体设计方案》,进而更好地指导、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此外,东城相继编制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智慧东城的实施意见(试行)》《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政策,明确建设程序、资金筹集方式、各部门工作任务及工作职责,更好地推进项目落实。

在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东城注重引入智力支持,聘请智慧城市规划咨询公司作为智慧东城试点创建的政策咨询、实施管理、技术服务、配套软环境规划供应商,为街道智慧城市创建提供具有实操性的建议,提供智慧东城决策的智力支持,及时调整和优化智慧东城建设策略,确保智慧东城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和定位的精准性。

推动“三位一体”

核心项目建设

目前,东城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成果显著。为顺应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东城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中心”这三个重点项目整合为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三位一体”核心项目,打造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智能中心定位为东城的城市“智慧大脑”,兼“指挥派遣中心”、“大数据中心”和“技术支撑中心”(含安全中心)。结合大数据平台核心软件建设,承接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涉及东城的信息资源,以及汇集各行业的数据信息,经过数据的关联、比对、清洗,形成公共基础数据库,支撑街道的各项决策和各类智慧应用,形成覆盖城市各方面的智慧应用体系,为城市管理者以及公众提供更好智能的指挥调度、更及时的政务反馈、更便捷的民生响应。

为了实现智能中心的建设,去年,东城通过运营中心有限公司推动了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一期)和东莞东城智慧城市智能中心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同时,为了解决部分数据来源的问题,推动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东城分平台项目建设。

其中,智能中心项目(一期)建设于2015年8月启动,总投资2298万元,主要完成《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中心”项目,完成智能中心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智能中心项目包含智能中心机房、网络工程、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大屏系统等十五项子工程,建设有联合指挥大厅、智能中心机房、UPS室等主要硬件设施。

大数据平台项目涵盖《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中“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完成智能中心核心软件的开发,具体包括城市数据体系与标准规范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整合建库、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智能中心监控与调度系统建设、城市智能中心主题应用系统开发等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1290万,于2015年11月启动,目前已完成项目总进度的75%。

东城分平台项目,将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涉及东城的政务信息资源,及时自动同步共享给东城街道,同时也通过分平台将收集东城街道特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自动同步共享给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该项目已于5月底开发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分平台共有资源目录796项、数据指标7112项,资源总量共176万余条。其中,引用市资源共享平台72个部门、773个资源目录、6716项数据指标,资源总量共1761930条。

建立“智慧产业谷”

夯实产业基础

东城注重产城融合,推动“智慧产业谷”建设。一方面,街道以龙头引领,培育智慧产业骨干企业。按照在街道南片区打造集电子信息、创意文化、生态休闲等基于数据和知识的高端产业“智慧谷”,搭建“产学研”平台,培育和引进一流现代智慧产业等高端产业,形成东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的建设思路。东城先后培育和引进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建邦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Google东莞体验中心、奇虎360华南创新中心等10多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

另一方面,东城以点带面,打造智慧产业集聚区,包括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东莞新基地360互联网产业园、东莞市跨境电商中心园区等。其中,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于2014年7月开园。园区以创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为使命,坚持服务创新型企业,积极引入智慧城市产业、跨境电子商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入园发展,推进东莞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该项目主要以计算存储资源企业、软件开发公司、电子商务平台、高科技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建设智慧城市所需要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团队提供整合的平台;东莞新基地360互联网产业园主要面向“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高新科技型企业。园区第一期旧厂房改造已经完成,面积约2.5万平方米,目前已引进互联网、大数据相关企业40余家,其中奇虎360华南创新中心作为园区创新龙头企业已进驻园区;东莞市跨境电商中心园区目前已投资超过3000万元。园区的支撑体系由“一点四仓一平台”构成,具体包括关检监控点、出口监管仓、进口保税仓、小微电商公共仓、大中型电商企业自用仓、东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东城将不断快推进中心园区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培育一批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能支付等智慧产业企业。

此外,为加强东城三大工业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整个园区的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街道投入335.2万元对三大园区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网络视频管理分控平台、NVT流媒体服务器软件,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与东城公安分局进行联网监控。同时,为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优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东城于7月份完成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东城智慧城市创建大事记

2013年9月:东城与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签订《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

2014年6月:《“产城融合,宜居新城”智慧东城建设总体设计方案》通过评审。

2014年7月:中云智慧城市产业园开园。

2014年10月:正式成立东城街道智慧城市创建办公室。

2014年11月:制定《东城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14年12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智慧东城的实施意见(试行)》。

2015年7月:注册成立东城街道智慧城市运营有限公司。

2015年8月:启动东城街道智慧城市智能中心项目。

2015年10月: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园区开园。

2015年11月:启动东莞东城街道城市智能中心(IOC)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2015年12月:东城街道智慧城市智能中心启用,数字城管同步进驻。

2016年2月:东莞新基地360互联网产业园正式运营。

2016年3月:启动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东城分平台项目。

2016年8月:组建东城街道智慧城市智能中心。

延伸阅读

东城大力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建设

●外来人口管理平台

该平台通过采集录入、信息交换和完善修改等方式构建外来人口基础信息库,实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制度,摸清外来人口房屋租住轨迹,使进入东城的外来人员能持有一张基础信息电子身份证。以电子身份证为核心,统计分析辖区外来人口构成,助力外来人口宏观决策和服务管理,全面提升外来人口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

●智慧城管

东城智慧城管项目第一阶段按照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对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部署,完成东城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数字城管运行体系的建设。该系统平台于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试运行,第二季度进入实操阶段,截至今年7月,共受理、派遣案件3002宗,其中区受理案件768宗、市级平台2234宗,区结案580宗,回复市级平台673宗,结案率为41.76%。

●智慧安防

2013年以来,东城街道共投入5782万元推动智能天网工程一期、二期和高清卡口建设与改造,建成视频监控点809个,1077路视频。其中,高清视频主干道路监控点316个,高清视频537路;公交站台47个,高清视频94路;卡口点位8个(共53车道);社区视频监控446路,其中高清视频268路、标清视频178路;同时,88间四类娱乐服务场所视频监控接入视频巡查平台。通过一期、二期智能天网和高清卡口的建设,已经建成覆盖东城主要路段、重点场所、治安重点区域及进出东城主要路口为防控重点的智能综合防控系统。实现重点车辆、人物特征提取、各种轨迹分析、查缉布控、违法行为监测等功能,建立统一指挥、科学监控、协调有序的监控监测运行机制;实现全街道所有主干交通路段、人口密集区和重点监视区域覆盖率超过98%;实现进出城市主国道、省道卡口监控覆盖率超过98%。目前正在筹备高清视频监控建设三期及四期建设工程,计划将高清视频监控覆盖至77个重点单位(校园67个、医院4个、水电油气6个),以及增加高清固定枪机140支等监控设施。

●智慧医疗

建立健全东城“1+14”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实现东城街道内医疗体系的信息互通。逐步建立健全街道电子病历平台,实现居民病历信息及检查检验结果在全街道的双向互认。同时,按照东莞市卫生局的部署,以东城街道为试点,初步完成“预约服务医疗系统”、“传染病管理系统”、“健康证明管理系统”建设。

●东城食品药品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为加强对东城约12445家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经营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实现对食品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追踪,结合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已建、在建的各类‘智慧食药监’系统,重点针对东城分局日常监管任务繁重情况,计划深化在综合业务监管、食药品溯源信息动态采集、应急现场处置、企业从业人员管理、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及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而形成东城分局的业务综合监管平台。

●智慧环保

目前,东城共有8家重点企业纳入东莞市环保局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其中包括2间重点污染排放企业。8间重点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可通过环保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查看监控数据。在饮用水源自动监测和自动空气检测方面,街道设有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点两个,分别位于东江南支流和东引运河内;自动空气检测站两个,分别设在市实验中学、石井虎英公园。同时,街道环保分局已配备3套移动环保执法设备,可实时查看企业环保信息。

●教育现代化

目前,东城街道共有公办学校18所,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三大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广东省教育信息平台、东莞市数字校园办公中心,东城已经实现全辖区公立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率达90%,教育信息平台辖区公立学校覆盖率≥90%。

●集体资产信息服务交易平台

2013年9月,东城启用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自平台启用以来,成功交易621宗,成交项目合同总金额17.85亿元,合同年标的额对比原合同溢价4611万元,增长率达37%。按照有关要求,今年1月,东城投入287万,完成了东莞市东城资产交易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交易过程进行远程实时监督,使交易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更加专业有效地收集和保存交易现场信息,避免出现交易纠纷时无证据或证据不全的现象,大大提高监管效率。

●智慧社区

东城23个社区,除星城和牛山社区外,均建设有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目前,东城以岗贝社区为试点,委托有关技术公司,以社区管理及民生服务为目的,制订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同时,广东光大集团在东城11个住宅小区,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打造“云上城”智慧小区,用户约3.2万人。

●智慧救助

2015年,东城低保户16户共29人,通过“东莞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以信息化手段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管理,促进东城街道社会救助、福利公平公正发放。全街道困难人员信息覆盖率达100%。在平安铃项目方面,目前东城通过市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利用平安铃通讯设备、96993呼叫服务平台,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共242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2011年至今,东城共派发170台平安铃,覆盖全街道23个社区。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管控平台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管控平台首期投入229.5万元,推动东城街道泵站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目前,一是已完成前端设备采购,数据采集设备、管控平台设备已安装完毕,管控平台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二是实现22个网络站点链接,26个站点网络接入中;三是完成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软件开发,进行软件测试。通过东城街道泵站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完善对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基础数据的信息化采集,提高街道洪涝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等能力。

关键字:东城高清视频奇虎

本文摘自:东莞时间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