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虞涵棋 周炎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7 13:46:14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

在沥青道路上嵌入传感器以实时收集路况和停车信息;打开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掌握建筑物中PM2.5数据;房间中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对人体进行定位并调节出一个保温保湿的特定区域……

上述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细节。在本届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国际企业家们也各抒己见,纷纷为互联网时代的上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建设智慧城市不是为了追赶时尚和GDP,而是为了破解城市化发展难题,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让所有市民感受到政策红利,并有机会全面参与到变革中来。

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在咨询会议上,40余位跨国公司负责人围绕“互联网时代的上海可持续发展”主题,既带来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诸多精彩实践案例,又在这个一年一度的上海市长“朋友圈”舞台上,与中国城市管理者们一同思考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定位。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伯特·莫里茨指出,智慧城市的内涵是基于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数字时代的社会红利之一,是让普通市民更便利地获取公共服务信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鼓励市民的积极参与。

罗伯特·莫里茨说,中国政府提出的“互联网+”战略不仅仅是为了GDP,更是为了优化社会发展。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对超越GDP层面的指标予以重视和完善,从而汇集起企业家和科技创新者的力量,让所有市民感受到政策红利,并有机会全面参与到变革中来。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让-帕斯卡尔·特里夸尔建议,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大数据实施更高水平保护。上海可以率先制定关于收集信息和保护隐私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并不断提高信息科技、电信、国家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伸缩性。

宏利金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古洛伊恩同样认为,在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建设和数据共享方面,应特别注意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免遭网卡欺诈、身份盗窃和黑客攻击,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则以回应普通大众对数据使用和消费许可方面的合理担忧。

据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最高顾问小岛顺彦介绍,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世界各地进行实验论证。预计到2020年前后,智慧城市将率先在发达国家进入实施阶段,到2025年逐步在新兴国家开展。

在小岛顺彦看来,如果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实质进展乃至成功,“对存在同样问题的亚洲城市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非洲城市来说,都可成为先进的示范案例。”

上海或成人工智能中心

《连续》杂志主编,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互联网领域观察者之一凯文·凯利在会上表示,上海有机会成为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中心,“上海的未来要考虑一个背景就是互联共享的大背景,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当有了虚拟现实再加上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以从来没有的方式进行合作。”卢克希奇集团董事长安东尼克·卢克希奇则对上海现有的创新园区很感兴趣,他举例称,上海杨浦区既是国家创新计划的示范区,又汇集了上海1/3的研究型大学,并且有一个很强劲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城市是推动解决世界上最艰难的挑战,上海可以成为领先者、成为世界的典范。”

在智慧交通方面,西门子CEO凯飒表示,上海登记机动车数量现在已经是250万辆。他建议上海在这方面借鉴巴黎,因为巴黎无人驾驶的轨道交通系统,将乘运能力提升了50%,同时将能源消耗降低了15%,等于效率增加了65%,“我们相信巴黎能做到,上海一定也可以做到。”

在电子政务方面,印孚瑟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史维学表示,目前的政府网站还没有真正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而“互联网+”应当做到更多,“比如说加州圣何塞市实现了收费、签证、保险、海关等方面的无纸化、电子化。而面对增值税改革问题,圣何塞市应用了现代的网络架构,把税收的计算方法网络化,实现同步链接,减少企业的报税以及维护成本。”

上海市市长咨询会主席、WPP广告传播集团首席执行官苏铭天在会上表示,中国有大量企业正在崛起,正在打造更加互联、以高科技推进的未来,“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站在 互联网+ 上,会使中国的经济飞起来。我相信上海一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他认为上海企业在过去两到三年内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并提醒在华设立分公司的西方跨国公司,“你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未必是大的跨国公司,有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增长非常强劲的企业,而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亚洲,甚至是全世界。”

苏铭天表示,城市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医疗、教育等软硬基础设施。此外,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国际经验方面,美国西海岸在高科技运用方面的做法、挪威奥斯陆市中心正准备实施的无车区、新加坡正研究的无人驾驶制度,对于上海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关键字:智慧城市生活质量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

x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虞涵棋 周炎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1-07 13:46:14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

在沥青道路上嵌入传感器以实时收集路况和停车信息;打开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掌握建筑物中PM2.5数据;房间中的智能控制系统可对人体进行定位并调节出一个保温保湿的特定区域……

上述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细节。在本届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国际企业家们也各抒己见,纷纷为互联网时代的上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建设智慧城市不是为了追赶时尚和GDP,而是为了破解城市化发展难题,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让所有市民感受到政策红利,并有机会全面参与到变革中来。

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在咨询会议上,40余位跨国公司负责人围绕“互联网时代的上海可持续发展”主题,既带来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诸多精彩实践案例,又在这个一年一度的上海市长“朋友圈”舞台上,与中国城市管理者们一同思考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定位。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伯特·莫里茨指出,智慧城市的内涵是基于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数字时代的社会红利之一,是让普通市民更便利地获取公共服务信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鼓励市民的积极参与。

罗伯特·莫里茨说,中国政府提出的“互联网+”战略不仅仅是为了GDP,更是为了优化社会发展。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对超越GDP层面的指标予以重视和完善,从而汇集起企业家和科技创新者的力量,让所有市民感受到政策红利,并有机会全面参与到变革中来。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让-帕斯卡尔·特里夸尔建议,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大数据实施更高水平保护。上海可以率先制定关于收集信息和保护隐私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并不断提高信息科技、电信、国家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伸缩性。

宏利金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古洛伊恩同样认为,在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建设和数据共享方面,应特别注意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免遭网卡欺诈、身份盗窃和黑客攻击,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则以回应普通大众对数据使用和消费许可方面的合理担忧。

据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最高顾问小岛顺彦介绍,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世界各地进行实验论证。预计到2020年前后,智慧城市将率先在发达国家进入实施阶段,到2025年逐步在新兴国家开展。

在小岛顺彦看来,如果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实质进展乃至成功,“对存在同样问题的亚洲城市以及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非洲城市来说,都可成为先进的示范案例。”

上海或成人工智能中心

《连续》杂志主编,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互联网领域观察者之一凯文·凯利在会上表示,上海有机会成为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中心,“上海的未来要考虑一个背景就是互联共享的大背景,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当有了虚拟现实再加上人工智能,可以让我们以从来没有的方式进行合作。”卢克希奇集团董事长安东尼克·卢克希奇则对上海现有的创新园区很感兴趣,他举例称,上海杨浦区既是国家创新计划的示范区,又汇集了上海1/3的研究型大学,并且有一个很强劲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城市是推动解决世界上最艰难的挑战,上海可以成为领先者、成为世界的典范。”

在智慧交通方面,西门子CEO凯飒表示,上海登记机动车数量现在已经是250万辆。他建议上海在这方面借鉴巴黎,因为巴黎无人驾驶的轨道交通系统,将乘运能力提升了50%,同时将能源消耗降低了15%,等于效率增加了65%,“我们相信巴黎能做到,上海一定也可以做到。”

在电子政务方面,印孚瑟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总经理史维学表示,目前的政府网站还没有真正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而“互联网+”应当做到更多,“比如说加州圣何塞市实现了收费、签证、保险、海关等方面的无纸化、电子化。而面对增值税改革问题,圣何塞市应用了现代的网络架构,把税收的计算方法网络化,实现同步链接,减少企业的报税以及维护成本。”

上海市市长咨询会主席、WPP广告传播集团首席执行官苏铭天在会上表示,中国有大量企业正在崛起,正在打造更加互联、以高科技推进的未来,“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站在 互联网+ 上,会使中国的经济飞起来。我相信上海一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他认为上海企业在过去两到三年内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并提醒在华设立分公司的西方跨国公司,“你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未必是大的跨国公司,有可能是土生土长的、增长非常强劲的企业,而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亚洲,甚至是全世界。”

苏铭天表示,城市乃至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医疗、教育等软硬基础设施。此外,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国际经验方面,美国西海岸在高科技运用方面的做法、挪威奥斯陆市中心正准备实施的无车区、新加坡正研究的无人驾驶制度,对于上海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关键字:智慧城市生活质量

本文摘自:东方早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