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滁州市入选省级绿色生态城市试点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胡文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13 13:39:15 本文摘自:中安在线

据滁州网报道,绿色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青山绿水融入滁州山川;绿色建筑矗立街头……滁州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今后将会越来越高,城市将会更加宜居。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组织开展的2017年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申报、评审工作结束,通过评审的2017年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名单出炉,全省11个市入选2017年省级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滁州市榜上有名。

据了解,绿色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按照绿色生态理念,在“绿色规划、绿色城建、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绿色生活”五个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城市。目前滁州市的现状是什么,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发力绿色规划

探索“小街区建设模式”试点

近年来,滁州市抓住深入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契机,加速推进滁宁同城化及滁合一体化发展。开展了合青高铁、沪汉蓉高铁、合宁城际等一批重大轨道项目谋划研究。推进滁宁轨道、滁州支线机场、滁州通用机场选址布局,推进了淮河流域经济带建设、滁河风光带规划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完成了滁州市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调研报告。

滁州市编制了包含电力电讯、燃气热力、教育医疗等覆盖社会各行各业的共计28项专项规划。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改造,合理划定遵阳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完成了北大街、金刚巷、遵阳街历史建筑普查。

接下来,滁州市将完善绿色规划体系,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对于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内容,适时进行调整完善,适度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增加生态用地比例。滁州市将逐步建立绿色规划审批机制,积极探索绿色规划试点,积极探索开展“小街区建设模式”试点,打造开敞式社区。

聚焦绿色城建

力争今年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

近年来,滁州市在城市建设方面,聚焦“绿色”,留住绿意。对沙河水库、黄栗树水库和西涧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开展调查;加强保护区内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推进沙河水库、黄栗树水库和西涧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珠龙镇、大柳镇、施集镇等5座污水处理厂。

同时,滁州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申报,确定了六大类37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下一步,滁州市将加快制定海绵城市实施导则,积极将海绵城市标准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完成海绵城市试点申报材料,力争在2017年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取得成功。

未来几年,滁州市将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实施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将滁州建设成为“湖水清、河水活、岸边绿”河湖水景交相辉映、人水和谐的创新型生态强市。

推广绿色建筑

探索向农村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近年来,滁州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滁州市绿色建筑强制推广面积约440万平方米;开展绿色建筑星级示范项目创建。同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全市开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督查工作,对四县二市二区及经开区、苏滁园区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未来几年,滁州市将在推广绿色建筑上大有作为。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强化新建建筑节能,逐步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扩大绿色建筑强制实施范围,市中心城区范围新建住宅小区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滁州市将鼓励开展绿色农房建设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向农村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新型建材,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太阳能处理技术试点,建成一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安全的绿色农房。

打造智慧城市

建设“政务服务互联网+”模式

近年来。滁州市围绕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城市管理服务职能提升、“互联网+”积极转型升级、惠民幸福感知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五大行动,重点推进实施33个智慧城市建设专项。

目前,滁州市智慧规划一期建设已经完成,8个试点智慧社区平台投入使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滁州市结合权力清单梳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功能齐全、操作便捷、覆盖城乡的“一站式、全天候”网上办事大厅,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政务服务“厅内厅外,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为公众、法人提供多渠道政务服务方式,打造“政务服务互联网+”模式。

未来几年,滁州市将重点发展智慧管网,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提高安全隐患防范能力。加强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和计算机设备、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决策系统、土地审批决策系统和专业规划执行监管系统等建设。

倡导绿色生活

将建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

打造绿色城市,市民共享绿色生活。近年来,滁州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共自行车,今年截至目前,完成了6处充电站约40个充电桩的规划选址工作;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截至今年6月底,滁城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74个,投放自行车4270辆,售卡总数达23000多张,年骑行辆达226万多次,骑车出行已成市民首选。

接下来,滁州市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交覆盖率和城市公交分担率,到2020年,市主城区公交车超过700台。同时,加快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改造,按照城市绿道标准建设改造步行和自行车道,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环境。计划到2017年底前,完成步行和自行车道中存在高差或中断的道口、公共建筑出口等特殊路段改造,打通断头路和封闭街区,形成连续、完整、通畅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网,预计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体系,建成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公共自行车达100辆左右。

关键字:绿色滁州市生态城市

本文摘自:中安在线

x 滁州市入选省级绿色生态城市试点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滁州市入选省级绿色生态城市试点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胡文峰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1-13 13:39:15 本文摘自:中安在线

据滁州网报道,绿色规划引领城市发展;青山绿水融入滁州山川;绿色建筑矗立街头……滁州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今后将会越来越高,城市将会更加宜居。近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组织开展的2017年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申报、评审工作结束,通过评审的2017年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名单出炉,全省11个市入选2017年省级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滁州市榜上有名。

据了解,绿色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按照绿色生态理念,在“绿色规划、绿色城建、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绿色生活”五个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城市。目前滁州市的现状是什么,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发力绿色规划

探索“小街区建设模式”试点

近年来,滁州市抓住深入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契机,加速推进滁宁同城化及滁合一体化发展。开展了合青高铁、沪汉蓉高铁、合宁城际等一批重大轨道项目谋划研究。推进滁宁轨道、滁州支线机场、滁州通用机场选址布局,推进了淮河流域经济带建设、滁河风光带规划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完成了滁州市新型区域中心城市调研报告。

滁州市编制了包含电力电讯、燃气热力、教育医疗等覆盖社会各行各业的共计28项专项规划。启动了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改造,合理划定遵阳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完成了北大街、金刚巷、遵阳街历史建筑普查。

接下来,滁州市将完善绿色规划体系,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对于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内容,适时进行调整完善,适度控制各类建设用地总量,逐步增加生态用地比例。滁州市将逐步建立绿色规划审批机制,积极探索绿色规划试点,积极探索开展“小街区建设模式”试点,打造开敞式社区。

聚焦绿色城建

力争今年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

近年来,滁州市在城市建设方面,聚焦“绿色”,留住绿意。对沙河水库、黄栗树水库和西涧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开展调查;加强保护区内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推进沙河水库、黄栗树水库和西涧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珠龙镇、大柳镇、施集镇等5座污水处理厂。

同时,滁州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申报,确定了六大类37个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下一步,滁州市将加快制定海绵城市实施导则,积极将海绵城市标准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完成海绵城市试点申报材料,力争在2017年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取得成功。

未来几年,滁州市将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实施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推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将滁州建设成为“湖水清、河水活、岸边绿”河湖水景交相辉映、人水和谐的创新型生态强市。

推广绿色建筑

探索向农村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近年来,滁州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滁州市绿色建筑强制推广面积约440万平方米;开展绿色建筑星级示范项目创建。同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全市开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督查工作,对四县二市二区及经开区、苏滁园区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未来几年,滁州市将在推广绿色建筑上大有作为。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强化新建建筑节能,逐步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扩大绿色建筑强制实施范围,市中心城区范围新建住宅小区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滁州市将鼓励开展绿色农房建设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向农村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新型建材,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太阳能处理技术试点,建成一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安全的绿色农房。

打造智慧城市

建设“政务服务互联网+”模式

近年来。滁州市围绕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城市管理服务职能提升、“互联网+”积极转型升级、惠民幸福感知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五大行动,重点推进实施33个智慧城市建设专项。

目前,滁州市智慧规划一期建设已经完成,8个试点智慧社区平台投入使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滁州市结合权力清单梳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功能齐全、操作便捷、覆盖城乡的“一站式、全天候”网上办事大厅,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政务服务“厅内厅外,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为公众、法人提供多渠道政务服务方式,打造“政务服务互联网+”模式。

未来几年,滁州市将重点发展智慧管网,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提高安全隐患防范能力。加强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和计算机设备、网络网站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决策系统、土地审批决策系统和专业规划执行监管系统等建设。

倡导绿色生活

将建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

打造绿色城市,市民共享绿色生活。近年来,滁州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公共自行车,今年截至目前,完成了6处充电站约40个充电桩的规划选址工作;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截至今年6月底,滁城共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174个,投放自行车4270辆,售卡总数达23000多张,年骑行辆达226万多次,骑车出行已成市民首选。

接下来,滁州市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交覆盖率和城市公交分担率,到2020年,市主城区公交车超过700台。同时,加快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改造,按照城市绿道标准建设改造步行和自行车道,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环境。计划到2017年底前,完成步行和自行车道中存在高差或中断的道口、公共建筑出口等特殊路段改造,打通断头路和封闭街区,形成连续、完整、通畅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网,预计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体系,建成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公共自行车达100辆左右。

关键字:绿色滁州市生态城市

本文摘自:中安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