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品技术 → 正文

北方雾霾又起 透雾摄像机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盛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02 16:28:07 本文摘自:华强安防网

12月的一天,网上不少网友发布北方城市室外PM2.5实测浓度数值。其中一位北京市海淀区网友用手持设备测量后数值竟高达2008微克/立方米。这种手持式设备检测方法用的是“光散射”方法,即当发光物体的光线打在颗粒物上,反射光和颗粒物大小呈一定关系,基于这一原理,手持式设备由一束光打在一团气上,产生的反射光强度,反算颗粒物的多少,再经过一些方法的换算,得出PM2.5的质量浓度。

显然,在这种雾霾天气里,基于光学原理采集图像的监控摄像机也将大受天气影响。如何能够在恶劣的天气中继续保持监控设备的可靠性呢? 在这样的天气里,透雾摄像机就大有可为了。

摄像机透雾技术分为光学透雾以及数字透雾。前者使用特殊镜头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滤波处理从而获得较好图像,后者则是通过软件算法增强图像。

光学镜头透雾

光学透雾原理是这样的,在不可见光的范围内,有某种频率特殊的光可以穿透雾气,但是由于这种光线起波长不同,所以需要在摄像机上进行处理,以达到对其聚焦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在摄像机上进行从新设计,用来将这一频率的不可见光进行成像。由于捕捉出来的这种不可见光没有对应的可见光色彩图,所以最终在后端呈现的图像为黑白颜色。

过去CCTV镜头还处于300mm以下阶段时,观测距离一般限定在1公里以内,这种应用对天气能见度的要求比较低,但是焦距已经发展到750mm的今天,雾天对监控图像的影响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这种情况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森林防火、油田监控和离海面较近的港口码头等远距离监控中尤为重要。这种环境往往更容易产生雾气,使24小时不间断监控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少数有设计、研发能力的厂商经过努力开发出了具有透雾功能的镜头,并成功实现了成品上市。这种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并且是人类依靠聪明智慧战胜自然环境的又一经典案例。市场上少数厂商在不具备生产透雾镜头产品能力的情况下,使用普通的产品充当透雾镜头来销售,宣称具有透雾功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在实际测试中无法蒙混过关,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但给lcd液晶屏图对此功能有需求的用户在产品选择上制造了许多障碍和浪费许多时间。

数字算法透雾

光学透雾技术虽然效果突出,但因为光学镜头价格居高不下,所以性价比往往不是很高。所以在商用、民用范围内很难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推出了更为实惠的数字DSP处理技术,通过视频分析算法来达到透雾功能,俗称:数字透雾。

数学透雾则是通过摄像机ISP或者后端软件上可实现,是基于人类视觉感知模型设计的后端图像复原技术,并集合了多种图像算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类图像处理技术。目前已知的透雾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非模型的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满足主观视觉的要求来达到清晰化的目的;另一种是基于模型的图像复原方法,它考察图像退化的原因,将退化过程进行建模,采用你想处理,以最终解决图像的复原问题。数字透雾其优势是能有效提升视觉对比度,以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适宜广泛应用于城市监控中,缺点是其效果受制于算法模型以及图像处理芯片的性能。

数字透雾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并且是人类依靠聪明智慧战胜自然环境的又一经典案例。目前市场上少数厂商在不具备生产透雾镜头产品能力的情况下,使用普通的产品充当透雾镜头来销售,宣称具有透雾功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在实际测试中无法蒙混过关,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光学透雾与数字透雾的区别

未来趋势

虽然数字透雾技术显示出来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比较大,但是它存在一个几乎致命的缺陷:雾霾严重时无法还原丢失的信息。因为数字透雾的成像原理,无论设备的图像还原算法再先进,也只能承载一部分图像的缺失。一旦环境中雾霾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数字透雾的效果将不可控。换句话说:数字透雾技术环境适应性远比光学透雾差,同时研发更先进图像还原算法的性价较低,最终造成数字透雾技术并不能一家独大的局面。

同时:光学透雾一直以来在一些官方或者军方场合:如森林防火、海事、边防应用广泛,并在长时间的实际应用历史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同时,光学透雾技术受限于高昂的摄像头成本也无法在其他通用领域发展壮大。

最终而言:两种透雾技术各有所长,各有缩短。以目前的技术而言,要完全达到100%的透雾效果,显然不太现实。那么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透雾技术,才是征服雾霾天气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雾霾lcd液晶屏雾天

本文摘自:华强安防网

x 北方雾霾又起 透雾摄像机大有可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品技术 → 正文

北方雾霾又起 透雾摄像机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盛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02 16:28:07 本文摘自:华强安防网

12月的一天,网上不少网友发布北方城市室外PM2.5实测浓度数值。其中一位北京市海淀区网友用手持设备测量后数值竟高达2008微克/立方米。这种手持式设备检测方法用的是“光散射”方法,即当发光物体的光线打在颗粒物上,反射光和颗粒物大小呈一定关系,基于这一原理,手持式设备由一束光打在一团气上,产生的反射光强度,反算颗粒物的多少,再经过一些方法的换算,得出PM2.5的质量浓度。

显然,在这种雾霾天气里,基于光学原理采集图像的监控摄像机也将大受天气影响。如何能够在恶劣的天气中继续保持监控设备的可靠性呢? 在这样的天气里,透雾摄像机就大有可为了。

摄像机透雾技术分为光学透雾以及数字透雾。前者使用特殊镜头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滤波处理从而获得较好图像,后者则是通过软件算法增强图像。

光学镜头透雾

光学透雾原理是这样的,在不可见光的范围内,有某种频率特殊的光可以穿透雾气,但是由于这种光线起波长不同,所以需要在摄像机上进行处理,以达到对其聚焦的目的,同时还需要在摄像机上进行从新设计,用来将这一频率的不可见光进行成像。由于捕捉出来的这种不可见光没有对应的可见光色彩图,所以最终在后端呈现的图像为黑白颜色。

过去CCTV镜头还处于300mm以下阶段时,观测距离一般限定在1公里以内,这种应用对天气能见度的要求比较低,但是焦距已经发展到750mm的今天,雾天对监控图像的影响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这种情况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森林防火、油田监控和离海面较近的港口码头等远距离监控中尤为重要。这种环境往往更容易产生雾气,使24小时不间断监控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少数有设计、研发能力的厂商经过努力开发出了具有透雾功能的镜头,并成功实现了成品上市。这种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并且是人类依靠聪明智慧战胜自然环境的又一经典案例。市场上少数厂商在不具备生产透雾镜头产品能力的情况下,使用普通的产品充当透雾镜头来销售,宣称具有透雾功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在实际测试中无法蒙混过关,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但给lcd液晶屏图对此功能有需求的用户在产品选择上制造了许多障碍和浪费许多时间。

数字算法透雾

光学透雾技术虽然效果突出,但因为光学镜头价格居高不下,所以性价比往往不是很高。所以在商用、民用范围内很难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推出了更为实惠的数字DSP处理技术,通过视频分析算法来达到透雾功能,俗称:数字透雾。

数学透雾则是通过摄像机ISP或者后端软件上可实现,是基于人类视觉感知模型设计的后端图像复原技术,并集合了多种图像算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类图像处理技术。目前已知的透雾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非模型的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满足主观视觉的要求来达到清晰化的目的;另一种是基于模型的图像复原方法,它考察图像退化的原因,将退化过程进行建模,采用你想处理,以最终解决图像的复原问题。数字透雾其优势是能有效提升视觉对比度,以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适宜广泛应用于城市监控中,缺点是其效果受制于算法模型以及图像处理芯片的性能。

数字透雾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宽了视频监控的应用范围,并且是人类依靠聪明智慧战胜自然环境的又一经典案例。目前市场上少数厂商在不具备生产透雾镜头产品能力的情况下,使用普通的产品充当透雾镜头来销售,宣称具有透雾功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在实际测试中无法蒙混过关,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光学透雾与数字透雾的区别

未来趋势

虽然数字透雾技术显示出来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比较大,但是它存在一个几乎致命的缺陷:雾霾严重时无法还原丢失的信息。因为数字透雾的成像原理,无论设备的图像还原算法再先进,也只能承载一部分图像的缺失。一旦环境中雾霾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数字透雾的效果将不可控。换句话说:数字透雾技术环境适应性远比光学透雾差,同时研发更先进图像还原算法的性价较低,最终造成数字透雾技术并不能一家独大的局面。

同时:光学透雾一直以来在一些官方或者军方场合:如森林防火、海事、边防应用广泛,并在长时间的实际应用历史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同时,光学透雾技术受限于高昂的摄像头成本也无法在其他通用领域发展壮大。

最终而言:两种透雾技术各有所长,各有缩短。以目前的技术而言,要完全达到100%的透雾效果,显然不太现实。那么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透雾技术,才是征服雾霾天气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雾霾lcd液晶屏雾天

本文摘自:华强安防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