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教育 → 正文

资本寒冬来袭,教育行业如何应对变局?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4 09:47:47 本文摘自:鲸媒体

8月,券商进入“艰难月”。据统计,32家A股上市券商中,八成券商净利下滑超50%,9家券商出现亏损。业绩大幅下滑的同时,不少头部券商被爆出裁员风波……

2018年以来,国内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叠加,导致地方债务一触即发,P2P连环暴雷。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收紧,从源头切断了资本行业的能量补给。加上A股跌破2700,CDR叫停等,使得投资人信心不足;在国际上,中美贸易战结果悬而未决,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人民币贬值,国际资金流向美国。在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钱荒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教育行业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鉴于其稳定的现金流、高毛利率,以及教育行业与新技术结合可能产生的新的盈利点,都让教育对资本市场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就在今年8月,送审稿出台,教育股下行,严重影响了投资氛围。9月10日,送审稿正式截稿,据说司法部收到不少意见,看起来离靴子落地又近了一步,但是具体如何执行还有待观察。

寒冬来了,内忧外患双重夹击,教育行业还好吗?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政策收紧,经济下行,波及到资本市场,寒冬由来已久。但是今年下半年,“寒冬”在一、二级市场上,表现得似乎更加淋漓尽致。

近来银行、投行等“多金”行业被爆提前过冬,甚至部分券商开始“降薪”,降幅达40%-50%。据一位知情人透露:“最近不少证券从业人员离职了,但上市公司招人反而特别好招……”其实,这只是资本寒冬下的冰山一角而已。

今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出台,资金全面收紧,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基金募集总规模明显下降,一级市场普遍出现募资难、退出难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募资总量为2967亿元,同比下降58.2%,直接腰斩。

同时,基金募集数量也在大幅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募集基金数量为1021支,同比下降8.8%,其中,Q2基金募集数同比下降42.4%。21世纪教育投资并购部总监武玲坦言:“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去杠杆,募投管退前端收紧,而且,投资人也变得异常谨慎,这也直接影响对外投资的数量。同时,由于监管机构加大对并购基金的审核力度,要求层层穿透,这对基金设立也有影响。”

2014年,国家最早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后,政府引导大量基金、国有基金进入一级市场,充当了很多VC的LP。但是,今年“强监管、去杠杆”的大背景下,VC募资变难,银行的风投资金也被束缚。私募无奈寄托股市,可是上证都跌破了2700点,创两年半以来的新低,上市公司自身都难保,何来闲钱?更无奈的是,今年不少非房企类上市公司的Q3业绩,靠卖房才扭亏。市场上缺钱早已成为共识。外部环境持续恶略,教育行业又是何景象?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其实梳理教育行业一级市场的融资史,也是梳理其发展变革的历程,故事还得从十多年前新东方上市开始讲起。

2006年-2010年,随着以新东方、好未来为首的一批培训机构先后赴美IPO,教育资产证券化萌芽初步开始。虽然“上市”的标准动作完成了,但是,由于资本市场看不懂教育的模式,这期间教育在一级市场并没有引起多少波澜,直到2014年。 现在回头来看,其实教育行业从最初不被资本重视,到一路借由资本助推高歌猛进,这股“投资热”,与宏观经济消费升级和国家的政策导向都密不可分。

2013年1月,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内掀起一股并购潮,这一年也被称为“并购元年”。不过,虽然当年“教育行业”并不在国家倡导的9大并购行业之列。但是,就在同年6月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第1次修订,使市场有了一定预期。

2014年,国内并购市场迎来井喷,A股兼并收购的政策通道被打通,加上“在线教育”的兴起和推波助澜,教育并购开始发力。VC/PE在教育市场开始频繁投资,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金额,都在不断攀升。

△数据来源:IT桔子、鲸媒体

在一级市场,教育行业的融资事件从2008年的11起,一跃飙升至2014年的268起,6年间翻了20多倍。2014年,也成为资本开始关注教育行业的分水岭。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利好大大刺激了资本投资的热情。当年在一级市场,教育行业迎来了融资巅峰期,融资事件首次达到了489起,这一数字,至今仍是历史高位。

之后中概股回潮不断发酵,到了2015年下半年,股灾来了,一、二级市场出现联动效应,直接导致2016年融资事件大规模收缩至333起。教育行业受热捧之后逐渐降温,投资回归理性。这一时期,上市公司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开始出现,参与做一些收并购、整合产业的工作,比如,好未来为了布局教育生态闭环,仅2016年投融资次数就达15起。这一时期教育行业的产业升级也在不断加剧。

2017年,新版民促法出台,分类管理正式实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资产证券化扫清了政策障碍。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出现反弹,重新回到超400起的高位上。据鲸媒体统计,今年上半年,资本持续注入,教育行业一级市场融资回暖,融资事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起,达到270起,涉及金额21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上半年,教育行业依然是投资的热点,并未受资本环境的影响。

一级市场向头部集中

△数据来源:IT桔子、广正恒生、鲸媒体

虽然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事件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但是融资偏向更为成熟的头部企业,避险情绪浓郁也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亿元及千万元级别项目数量不降反升,合计占比大幅提升至66.7%。其中,融资在10亿人民币以上的事件有4起,分别是:优必选获8.2亿美元C轮融资;VIPKID获5亿美元D+轮融资;华尔街英语3亿美元被并购;一起作业获2.5亿美元E轮融资。

△数据来源:IT桔子、鲸媒体

从投资轮次来看,2016年投资主要以早期项目为主,但是近年来,中后期项目占比逐渐上升。今年上半年,涉及中后期项目的投资金额达到154亿元,占上半年总投资金额的7成,融资向头部集中。

从投资的具体领域来看,2016年,受民促法第二次修订的预期,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K12教育、职业培训和早幼教成为当年的投资热点,三者投资次数总和占比达50%。

但是从去年开始,素质教育迎来投资高峰达39起,之后依次是:早幼教28起、 职业教育23起,K12教育22起。近几年,国家频繁出台各项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教育信息化增长势头强劲,共发生7起投资事件,不过投资的主旋律仍然以素质教育(13起)、早幼教(9起)为主。

美元主导VS三足鼎立

从今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222起融资事件来看,人民币仍然是投资的主旋律,共有204起,占比75%。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人民币基金倾向于学历教育、高校、早幼教等财务质量较高,退出性更强的细分领域;而美元基金则更倾向于K12、教育信息化等,主要是以流量入口为主的领域。”

但是,进入下半年,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持续减弱,不少机构开始重新调整募资计划,改募美元基金。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教育行业融资经历了从美元基金到人民币基金主导,再到产业主导,未来1-2年,又将会回到美元基金主导的风格上。

不过,天弘基金执行董事高航有不同观点,他认为:“未来1-2年,仍然会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人民币基金偏向寻找纯财务性投资的机会,退出周期相对时间短,所以包括港股教育企业的基石、锚定、Pre-IPO项目会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美元基金会继续配置基于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用户体验的产品;而上市公司代表的产业资本,会继续关注新高考改革,以及新民促法下适应地方性文化龙头企业并购的机会等。”

二级市场多大额并购

私募资金紧张,企业融资难,但基金又急着退出。在一级市场难融到钱以后,不少烧钱的企业只能转战二级市场,这也是今年企业海外上市火热的原因之一,其背后也是资本寒冬的严峻。不过,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强调,“上市热”还与市场风口有关,比如,现在市场的风口在互联网企业、大健康、教育等行业,据悉,近期还有几家独角兽企业马上要在港股交表。

△数据来源:IT桔子、鲸媒体

在A股,很多非传统教育类的公司开始兼并购,跨界转型布局教育。特别是2015年并购数量达到了峰值——43起。2016年,并购迎来“风口”,不仅并购数量稳定保持在40起以上,而且并购金额首次突破了200亿元大关,可见其火热程度。2017年,由于融资限制、限售新规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并购次数略有回落。而且,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剥离其主营业务,专注教育行业。

据鲸媒体统计,今年上半年,二级市场拟投资/并购事件共36起,涉及金额386亿元。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年在A股的多起并购实践中,多为“巨头+巨额”的组合,比如,中公教育拟作价185亿元借壳亚夏汽车;神州数码拟约36.95亿元收购启行教育79.45%股权;三垒股份拟33亿元收购美杰姆100%股权。当然像中公教育是明显的借道重组实现整体曲线上市的做法。

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不存在政策障碍,因此成为资本并购的热点。从交易的估值来看,今年上半年,教育标的平均交易价格在12、13倍左右,这比2015年的14、15倍,下降了不少。近期,连续2年未完成对赌业绩,勤上股份起诉龙文教育创始人的消息,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因此,后续并购中业绩对赌的完成情况,也将给二级市场并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邱彦峰补充道:“资本寒冬下,一、二级市场倒挂,导致一级市场估值下调(但是在A轮前后还是有高估),对于已经准备IPO的公司,关键还要看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但不少一级市场因为概念高估值,而不符合二级市场估值逻辑,后续上市破发也会成为必然事件。”

延续去年的政策利好,今年上半年教育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不断,赴美、赴港上市的企业分别达到5家、13家。但是,由于贸易战、新兴市场汇率波动,以及美元加息氛围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基本上进入熊市。教育股本是防守性板块,基本面不受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但是最近的送审稿严重影响教育股的投资氛围。在没有其它因素刺激下,教育股股价出现横行。

高筑墙广积粮练内功

就像行人路遇刮风下雨一样,“资本寒冬”来临并不会阻碍行人前行的脚步,只会拖慢其前进的速度而已。如果彻底把道路封了,行人才会被迫停下来,因为前方没路了……这个比喻其实等同于资本寒冬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教育行业因为现金流稳定、长期抗通胀,逆周期的特点,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教育各细分领域而言,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确实不容忽视。

随着史上最严“整治令”的出台,培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有业内人士认为,适者生存,培训行业将进入“大洗牌”期。对于一定规模的知名培训机构,需要做到合规,但是短期内大规模扩张已不可能;对于中小型机构,将面临关停的命运。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外延扩张的并购逻辑或受送审稿影响较少,目前港股多家教育股股价下跌基本上是被误杀。但是,由于高教行业普遍毛利率在50%左右,因此,引起监管层的关注已是不可避免。

针对K12教育领域,新民促法明确规定: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K9只能设置为非营利性,毛利率肯定会下降。后续可以通过K9做品牌,培养流量,再将流量导入高中或者大学获取盈利,这也许也是个好办法。”另外,对于学前教育,目前行业集中度并不高,战局尚不明朗,率先上市的公司能够在这场战役中抢占先机,获得先发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资本寒冬下,对教育行业而言,有挑战也是机遇。消费出现降级,但也给了教育行业充分发展、规范的机会。因为在所有的消费支出中,唯独教育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和绝对值在稳步上升,加上当前资本市场现金流动性差,教育俨然变全民重视的领域和消费品。

巨大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匹配,导致教育行业在未来几年都会有相当大的市场及潜力。天弘基金执行董事高航强调:“目前,各大主流基金都开始配置教育标的,一般会先从每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开始配置,无论从早幼教、K12、成人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

寒冬过后即盛夏对于各大教育企业而言,又该如何防止死在“盛夏”的前一晚呢?

武玲认为:“教育企业应该高筑墙广积粮,勤练内功,注重教育内容的同时,构建良好的口碑。”邱彦峰则强调:“对于教育公司,核心是保持好现金流,至少要现金流为正,尤其是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扩张的时候要深刻注意经营的稳定性。”

高航则坦言:“教育行业收入现金流相对稳定,各项支出比较明确,是抗周期的刚性行业之一。随着送审稿最终落地,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将迎来整合并购的好时机。”同时,他强调,“各大教育企业应该提升自身服务品质,重点打造研发优质的课程体系,以科技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将会是未来几年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向。”另外,除了企业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外,对于那些小企业而言,因为不具有竞争力,为了活下去,还要学会内控,开源节流,储备更多弹药。

目前教育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集中度不断加强,实力强的企业出现“强者恒强”的局势,抢先布局和拼规模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资本寒冬下,入股能充分借助融资渠道完成“跑马圈地”,则可以比较早的享受估值溢价,资本退出。而教育行业暂时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则会被慢慢理清,找到解决办法。即便短期股价下行,也不影响它是一个好行业的事实。

关键字:教育行业

本文摘自:鲸媒体

x 资本寒冬来袭,教育行业如何应对变局?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教育 → 正文

资本寒冬来袭,教育行业如何应对变局?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9-14 09:47:47 本文摘自:鲸媒体

8月,券商进入“艰难月”。据统计,32家A股上市券商中,八成券商净利下滑超50%,9家券商出现亏损。业绩大幅下滑的同时,不少头部券商被爆出裁员风波……

2018年以来,国内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叠加,导致地方债务一触即发,P2P连环暴雷。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收紧,从源头切断了资本行业的能量补给。加上A股跌破2700,CDR叫停等,使得投资人信心不足;在国际上,中美贸易战结果悬而未决,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人民币贬值,国际资金流向美国。在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钱荒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教育行业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鉴于其稳定的现金流、高毛利率,以及教育行业与新技术结合可能产生的新的盈利点,都让教育对资本市场充满了吸引力。但是,就在今年8月,送审稿出台,教育股下行,严重影响了投资氛围。9月10日,送审稿正式截稿,据说司法部收到不少意见,看起来离靴子落地又近了一步,但是具体如何执行还有待观察。

寒冬来了,内忧外患双重夹击,教育行业还好吗?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政策收紧,经济下行,波及到资本市场,寒冬由来已久。但是今年下半年,“寒冬”在一、二级市场上,表现得似乎更加淋漓尽致。

近来银行、投行等“多金”行业被爆提前过冬,甚至部分券商开始“降薪”,降幅达40%-50%。据一位知情人透露:“最近不少证券从业人员离职了,但上市公司招人反而特别好招……”其实,这只是资本寒冬下的冰山一角而已。

今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出台,资金全面收紧,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基金募集总规模明显下降,一级市场普遍出现募资难、退出难的问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募资总量为2967亿元,同比下降58.2%,直接腰斩。

同时,基金募集数量也在大幅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募集基金数量为1021支,同比下降8.8%,其中,Q2基金募集数同比下降42.4%。21世纪教育投资并购部总监武玲坦言:“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去杠杆,募投管退前端收紧,而且,投资人也变得异常谨慎,这也直接影响对外投资的数量。同时,由于监管机构加大对并购基金的审核力度,要求层层穿透,这对基金设立也有影响。”

2014年,国家最早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后,政府引导大量基金、国有基金进入一级市场,充当了很多VC的LP。但是,今年“强监管、去杠杆”的大背景下,VC募资变难,银行的风投资金也被束缚。私募无奈寄托股市,可是上证都跌破了2700点,创两年半以来的新低,上市公司自身都难保,何来闲钱?更无奈的是,今年不少非房企类上市公司的Q3业绩,靠卖房才扭亏。市场上缺钱早已成为共识。外部环境持续恶略,教育行业又是何景象?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其实梳理教育行业一级市场的融资史,也是梳理其发展变革的历程,故事还得从十多年前新东方上市开始讲起。

2006年-2010年,随着以新东方、好未来为首的一批培训机构先后赴美IPO,教育资产证券化萌芽初步开始。虽然“上市”的标准动作完成了,但是,由于资本市场看不懂教育的模式,这期间教育在一级市场并没有引起多少波澜,直到2014年。 现在回头来看,其实教育行业从最初不被资本重视,到一路借由资本助推高歌猛进,这股“投资热”,与宏观经济消费升级和国家的政策导向都密不可分。

2013年1月,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内掀起一股并购潮,这一年也被称为“并购元年”。不过,虽然当年“教育行业”并不在国家倡导的9大并购行业之列。但是,就在同年6月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促法”)第1次修订,使市场有了一定预期。

2014年,国内并购市场迎来井喷,A股兼并收购的政策通道被打通,加上“在线教育”的兴起和推波助澜,教育并购开始发力。VC/PE在教育市场开始频繁投资,无论是投资数量还是金额,都在不断攀升。

△数据来源:IT桔子、鲸媒体

在一级市场,教育行业的融资事件从2008年的11起,一跃飙升至2014年的268起,6年间翻了20多倍。2014年,也成为资本开始关注教育行业的分水岭。2015年,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利好大大刺激了资本投资的热情。当年在一级市场,教育行业迎来了融资巅峰期,融资事件首次达到了489起,这一数字,至今仍是历史高位。

之后中概股回潮不断发酵,到了2015年下半年,股灾来了,一、二级市场出现联动效应,直接导致2016年融资事件大规模收缩至333起。教育行业受热捧之后逐渐降温,投资回归理性。这一时期,上市公司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开始出现,参与做一些收并购、整合产业的工作,比如,好未来为了布局教育生态闭环,仅2016年投融资次数就达15起。这一时期教育行业的产业升级也在不断加剧。

2017年,新版民促法出台,分类管理正式实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资产证券化扫清了政策障碍。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出现反弹,重新回到超400起的高位上。据鲸媒体统计,今年上半年,资本持续注入,教育行业一级市场融资回暖,融资事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起,达到270起,涉及金额21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上半年,教育行业依然是投资的热点,并未受资本环境的影响。

一级市场向头部集中

△数据来源:IT桔子、广正恒生、鲸媒体

虽然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事件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但是融资偏向更为成熟的头部企业,避险情绪浓郁也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亿元及千万元级别项目数量不降反升,合计占比大幅提升至66.7%。其中,融资在10亿人民币以上的事件有4起,分别是:优必选获8.2亿美元C轮融资;VIPKID获5亿美元D+轮融资;华尔街英语3亿美元被并购;一起作业获2.5亿美元E轮融资。

△数据来源:IT桔子、鲸媒体

从投资轮次来看,2016年投资主要以早期项目为主,但是近年来,中后期项目占比逐渐上升。今年上半年,涉及中后期项目的投资金额达到154亿元,占上半年总投资金额的7成,融资向头部集中。

从投资的具体领域来看,2016年,受民促法第二次修订的预期,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K12教育、职业培训和早幼教成为当年的投资热点,三者投资次数总和占比达50%。

但是从去年开始,素质教育迎来投资高峰达39起,之后依次是:早幼教28起、 职业教育23起,K12教育22起。近几年,国家频繁出台各项政策,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教育信息化增长势头强劲,共发生7起投资事件,不过投资的主旋律仍然以素质教育(13起)、早幼教(9起)为主。

美元主导VS三足鼎立

从今年上半年已经披露的222起融资事件来看,人民币仍然是投资的主旋律,共有204起,占比75%。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人民币基金倾向于学历教育、高校、早幼教等财务质量较高,退出性更强的细分领域;而美元基金则更倾向于K12、教育信息化等,主要是以流量入口为主的领域。”

但是,进入下半年,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力持续减弱,不少机构开始重新调整募资计划,改募美元基金。也有业内人士透露,教育行业融资经历了从美元基金到人民币基金主导,再到产业主导,未来1-2年,又将会回到美元基金主导的风格上。

不过,天弘基金执行董事高航有不同观点,他认为:“未来1-2年,仍然会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人民币基金偏向寻找纯财务性投资的机会,退出周期相对时间短,所以包括港股教育企业的基石、锚定、Pre-IPO项目会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美元基金会继续配置基于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用户体验的产品;而上市公司代表的产业资本,会继续关注新高考改革,以及新民促法下适应地方性文化龙头企业并购的机会等。”

二级市场多大额并购

私募资金紧张,企业融资难,但基金又急着退出。在一级市场难融到钱以后,不少烧钱的企业只能转战二级市场,这也是今年企业海外上市火热的原因之一,其背后也是资本寒冬的严峻。不过,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强调,“上市热”还与市场风口有关,比如,现在市场的风口在互联网企业、大健康、教育等行业,据悉,近期还有几家独角兽企业马上要在港股交表。

△数据来源:IT桔子、鲸媒体

在A股,很多非传统教育类的公司开始兼并购,跨界转型布局教育。特别是2015年并购数量达到了峰值——43起。2016年,并购迎来“风口”,不仅并购数量稳定保持在40起以上,而且并购金额首次突破了200亿元大关,可见其火热程度。2017年,由于融资限制、限售新规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并购次数略有回落。而且,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剥离其主营业务,专注教育行业。

据鲸媒体统计,今年上半年,二级市场拟投资/并购事件共36起,涉及金额386亿元。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年在A股的多起并购实践中,多为“巨头+巨额”的组合,比如,中公教育拟作价185亿元借壳亚夏汽车;神州数码拟约36.95亿元收购启行教育79.45%股权;三垒股份拟33亿元收购美杰姆100%股权。当然像中公教育是明显的借道重组实现整体曲线上市的做法。

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不存在政策障碍,因此成为资本并购的热点。从交易的估值来看,今年上半年,教育标的平均交易价格在12、13倍左右,这比2015年的14、15倍,下降了不少。近期,连续2年未完成对赌业绩,勤上股份起诉龙文教育创始人的消息,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因此,后续并购中业绩对赌的完成情况,也将给二级市场并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蓝象资本投资副总裁邱彦峰补充道:“资本寒冬下,一、二级市场倒挂,导致一级市场估值下调(但是在A轮前后还是有高估),对于已经准备IPO的公司,关键还要看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但不少一级市场因为概念高估值,而不符合二级市场估值逻辑,后续上市破发也会成为必然事件。”

延续去年的政策利好,今年上半年教育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不断,赴美、赴港上市的企业分别达到5家、13家。但是,由于贸易战、新兴市场汇率波动,以及美元加息氛围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基本上进入熊市。教育股本是防守性板块,基本面不受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但是最近的送审稿严重影响教育股的投资氛围。在没有其它因素刺激下,教育股股价出现横行。

高筑墙广积粮练内功

就像行人路遇刮风下雨一样,“资本寒冬”来临并不会阻碍行人前行的脚步,只会拖慢其前进的速度而已。如果彻底把道路封了,行人才会被迫停下来,因为前方没路了……这个比喻其实等同于资本寒冬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教育行业因为现金流稳定、长期抗通胀,逆周期的特点,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教育各细分领域而言,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确实不容忽视。

随着史上最严“整治令”的出台,培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有业内人士认为,适者生存,培训行业将进入“大洗牌”期。对于一定规模的知名培训机构,需要做到合规,但是短期内大规模扩张已不可能;对于中小型机构,将面临关停的命运。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外延扩张的并购逻辑或受送审稿影响较少,目前港股多家教育股股价下跌基本上是被误杀。但是,由于高教行业普遍毛利率在50%左右,因此,引起监管层的关注已是不可避免。

针对K12教育领域,新民促法明确规定: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K9只能设置为非营利性,毛利率肯定会下降。后续可以通过K9做品牌,培养流量,再将流量导入高中或者大学获取盈利,这也许也是个好办法。”另外,对于学前教育,目前行业集中度并不高,战局尚不明朗,率先上市的公司能够在这场战役中抢占先机,获得先发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资本寒冬下,对教育行业而言,有挑战也是机遇。消费出现降级,但也给了教育行业充分发展、规范的机会。因为在所有的消费支出中,唯独教育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和绝对值在稳步上升,加上当前资本市场现金流动性差,教育俨然变全民重视的领域和消费品。

巨大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匹配,导致教育行业在未来几年都会有相当大的市场及潜力。天弘基金执行董事高航强调:“目前,各大主流基金都开始配置教育标的,一般会先从每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开始配置,无论从早幼教、K12、成人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

寒冬过后即盛夏对于各大教育企业而言,又该如何防止死在“盛夏”的前一晚呢?

武玲认为:“教育企业应该高筑墙广积粮,勤练内功,注重教育内容的同时,构建良好的口碑。”邱彦峰则强调:“对于教育公司,核心是保持好现金流,至少要现金流为正,尤其是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扩张的时候要深刻注意经营的稳定性。”

高航则坦言:“教育行业收入现金流相对稳定,各项支出比较明确,是抗周期的刚性行业之一。随着送审稿最终落地,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将迎来整合并购的好时机。”同时,他强调,“各大教育企业应该提升自身服务品质,重点打造研发优质的课程体系,以科技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将会是未来几年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向。”另外,除了企业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外,对于那些小企业而言,因为不具有竞争力,为了活下去,还要学会内控,开源节流,储备更多弹药。

目前教育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集中度不断加强,实力强的企业出现“强者恒强”的局势,抢先布局和拼规模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在资本寒冬下,入股能充分借助融资渠道完成“跑马圈地”,则可以比较早的享受估值溢价,资本退出。而教育行业暂时不确定的政策风险,则会被慢慢理清,找到解决办法。即便短期股价下行,也不影响它是一个好行业的事实。

关键字:教育行业

本文摘自:鲸媒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