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程维谈智慧交通:我们赶上好时代 走出了自己路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23 20:27:23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今日,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后发优势显著,中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发展,并不比欧美落后,甚至更为先进。中国企业自己摸索着走出了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路,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程维以滴滴为例,阐释了他对“智慧交通”的理解:“智慧交通的平台其实是‘去中心化’的,并不是让一个人或者一个中心操作室进行全程调度的,而是让司机和乘客共享数据。在没有滴滴之前,一个司机想要拉附近的订单,全凭经验或者运气,有了大数据,我们就可以告诉司机哪里的订单是离他最近的;以前我们要打车的时候,要想一想在哪里才比较容易打到车,现在不需要了,通过滴滴这样一个平台组织,就可以有提高供需匹配效率的模型。”

程维认为,虽然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欧美较为薄弱,但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在智慧交通、互联网出行领域应该已经领先,至少与美国并驾齐驱。“我们比欧洲领先两到三年,比印度东南亚领先一到两年,比日韩领先两到三年。很多国家还没有孕育出类似‘专车’这样的服务模式。”

他说,因为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使得中国的城市出行更加困难,但这倒逼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我们的路网、我们的公共交通现状,使得新的互联网出行平台发展速度达到世界领先的程度。我们投资了印度、东南亚的公司,我们也在考察其他地方的一些公司,这一点是要自信的。”

程维以跨城顺风车、以及顺风车的“拼座”功能为例,表现了滴滴在帮助政府解决交通难题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滴滴在春运期间力推的跨城顺风车,让很多没有开通高铁的人,免去辗转乘坐长途巴士的麻烦,帮助了超过百万人返乡及返程,相当于增开1000多列动车组列车;原来大多数人只是一个人开车出行,或者只是带一个人,但我们的‘拼座’让顺风车上的每个座位都坐上人。这可能是我们与欧美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中国井喷的出行需求,也让中国的智能出行企业快速发展起来。”

“互联网代表了信息文明,未来十年二十年,就像工业时代一样,中国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零到一的阶段有一些历史问题正在解决,但是我对我们国家互联网战略还是充满信心的。”程维说。

关键字:程维交通基础设施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x 程维谈智慧交通:我们赶上好时代 走出了自己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垂直行业智慧交通 → 正文

程维谈智慧交通:我们赶上好时代 走出了自己路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3-23 20:27:23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今日,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后发优势显著,中国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发展,并不比欧美落后,甚至更为先进。中国企业自己摸索着走出了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路,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

程维以滴滴为例,阐释了他对“智慧交通”的理解:“智慧交通的平台其实是‘去中心化’的,并不是让一个人或者一个中心操作室进行全程调度的,而是让司机和乘客共享数据。在没有滴滴之前,一个司机想要拉附近的订单,全凭经验或者运气,有了大数据,我们就可以告诉司机哪里的订单是离他最近的;以前我们要打车的时候,要想一想在哪里才比较容易打到车,现在不需要了,通过滴滴这样一个平台组织,就可以有提高供需匹配效率的模型。”

程维认为,虽然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欧美较为薄弱,但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在智慧交通、互联网出行领域应该已经领先,至少与美国并驾齐驱。“我们比欧洲领先两到三年,比印度东南亚领先一到两年,比日韩领先两到三年。很多国家还没有孕育出类似‘专车’这样的服务模式。”

他说,因为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使得中国的城市出行更加困难,但这倒逼了中国企业的创新。“我们的路网、我们的公共交通现状,使得新的互联网出行平台发展速度达到世界领先的程度。我们投资了印度、东南亚的公司,我们也在考察其他地方的一些公司,这一点是要自信的。”

程维以跨城顺风车、以及顺风车的“拼座”功能为例,表现了滴滴在帮助政府解决交通难题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滴滴在春运期间力推的跨城顺风车,让很多没有开通高铁的人,免去辗转乘坐长途巴士的麻烦,帮助了超过百万人返乡及返程,相当于增开1000多列动车组列车;原来大多数人只是一个人开车出行,或者只是带一个人,但我们的‘拼座’让顺风车上的每个座位都坐上人。这可能是我们与欧美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中国井喷的出行需求,也让中国的智能出行企业快速发展起来。”

“互联网代表了信息文明,未来十年二十年,就像工业时代一样,中国有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零到一的阶段有一些历史问题正在解决,但是我对我们国家互联网战略还是充满信心的。”程维说。

关键字:程维交通基础设施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