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图片社交nice和in是如何并驾齐驱的?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周雪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13 14:16:11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当Facebook花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的时候还有人在质疑硅谷的投资泡沫。而时至今日,当Instagram的价值被翻了十倍,当更多的创业者开始进入图片社交领域,图片社交的价值毋庸置疑,不过其中的玩法,令人深思。

以旅行为主线的织图刚刚拿到了百万美元A 轮融资,以图片+标签吸引用户的nice更是在去年接连完成了三轮融资,与此同时,另一款与nice极其相似的产品in也在图片+标签的领域占据里一席之地。

相似的发展逻辑

nice在半年时间完成三轮融资,不仅在社交领域引发了一阵波澜,也成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图片社交这一细分领域。而在nice和in两位潮流派创始人的带动下,给图片打上标签也被认为是文艺青年用来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

尽管两者均宣称获取了千万级用户,但相似的名字、相似的模式以及相似的发展经历也让更多的人常常将两者混淆。事实上,两者的逻辑模式也确实非常相似,都是建立在instagram式的“图片+标签”之上,并通过用户自发打在图片上的品牌、地点、心情、活动等标签衍生出了图片搜索,通过标签划分人群。

新浪科技对比发现,两者的发展轨迹、甚至转型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从品牌导购的平台切入,转型加入了品牌标签,之后又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定义标签,通过标签划分人群,进而主打图片社交这条主线。

而提到对方,双方创始人也并不避讳。“同样的产品可以有很多,最终还是要看体验,而且有别人也在做说明产品有市场”in创始人清水如是说。

相同的推广方式

微博通过明星效应获取的用户,让所有社交类产品都坚信,邀请明星进入,是吸引用户的最佳方式,而颜值至上的图片类社交产品则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在百度上搜索nice即可发现,在最近几条新闻里,就是关于王珞丹、陈伟霆等明星用户入驻的最新动态。而搜索in,也能发现李小璐、小P老师以及最强大脑等入驻的新闻。不过,对此,无论是nice方面,还是in都坚称,并没有花钱邀请明星。但从李小璐页面上动辄上千条的粉丝留言可以看出,明星入驻带来的用户数量非常可观。

不过,新浪科技发现,尽管众多明星在in上收获了不少粉丝,但数量远不如微博,且明星的关注人数大多为零,缺少互动和活跃度。对此,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用户,图片社交还需要继续探索微博、微信之间的空白领域,一味效仿将很容易被后起之秀淹没。

根据最新的数据,in在3月份的用户数为2000万,nice在C轮融资之后公布的用户数也是千万。尽管新浪科技对此并没有办法进行核实,但从app store上双方的评论数看,截至3月11日,nice有142条评论,而in 165条,双方势均力敌。

差异化产品迭代

不容质疑的是,nice和in两款产品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过去单一主打美图的图片处理app。此外,去年下半年,Instagram的被封,也让两者获取了不少优质用户。

“似我者生,抄我者死”被很多抢得头筹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共同的一个观点,而今年风靡创业圈的《从0到1》也让国内的创业者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在nice和in的产品迭代上,也可以看到二者为了打造自己的用户圈所作的努力。

尽管多数用户很难从功能上对两者进行分辨,但对于深度用户来说,nice的滤镜以及in的贴纸都是各自区别于对方的产品体验。而不久前,nice进行了C轮之后的第一个大的动作,增加了相对私密的小圈功能,也将这种基于LBS的人群划分进行了重新定义。周首也坦言,今年nice会有很多大的改变,但没有透露具体会怎么做。

而在创办in之前,清水创建的女性导购平台爱图购也一直被认为是in的一个重要壁垒。由于从创建就锁定女性用户,in在后期的产品迭代中也刻意增加了其女性的特质。清水认为,而相比于男性用户,女性用户在花钱方面的潜能是毋庸置疑的。

面临共生共死困局

事实上,除了nice和in之外,主打“图片+标签”的APP还有很多,尽管各自的目标用户有所不同,但均是用“图片 + 标签”的方式连接社交和电商。

去年7月份,天猫客户端正式上线FUN功能,利用品牌标签 + 图片社区为电商导流。主打进口母婴用品限时特卖的蜜芽宝贝,在新上线的 APP 3.0 版本中上线了“蜜芽圈”的功能,与nice和in玩法类似。

除了面临效仿与被效仿之外,nice、in均也颇受资本重视,新浪科技对比发现其中不乏重复的投资人。在此背景下,抢占海量的用户被认为是博得胜利的关键。

不过,微博相机在今年初的入局,无疑令竞争更加白炽化。根据速途研究院的相关数据,国内热衷拍照的网友占比高达88.5%,其中74%乐意将照片分享到社交网站上,而从当下几款产品的用户数来看,国内图片社交市场仍然没有绝对领先的应用,因此,微博推出微博相机在社交应用中除了丰富自身应用体系之外,也有机会博得更好的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内的社交应用市场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微博、微信,使用人数多、活跃度较高,尽管用户对有发布图片的心理需求,但却更倾向于选择更常用的社交平台进行分享、转发,以兴趣搭建起来的图片+标签玩法,尚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快速粘合用户的方式,用户需要发出多张照片后才能与其他用户找到共鸣。而一味靠明星吸引粉丝的做法,却又与微博重合。因此,虽然“小而美”,但发展空间容易被稀释,nice和in除了竞争之外,也面临共生共死的局面。

关键字:NiceFacebook快速粘合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x 图片社交nice和in是如何并驾齐驱的?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图片社交nice和in是如何并驾齐驱的?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周雪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13 14:16:11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当Facebook花10亿美元收购Instagram的时候还有人在质疑硅谷的投资泡沫。而时至今日,当Instagram的价值被翻了十倍,当更多的创业者开始进入图片社交领域,图片社交的价值毋庸置疑,不过其中的玩法,令人深思。

以旅行为主线的织图刚刚拿到了百万美元A 轮融资,以图片+标签吸引用户的nice更是在去年接连完成了三轮融资,与此同时,另一款与nice极其相似的产品in也在图片+标签的领域占据里一席之地。

相似的发展逻辑

nice在半年时间完成三轮融资,不仅在社交领域引发了一阵波澜,也成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图片社交这一细分领域。而在nice和in两位潮流派创始人的带动下,给图片打上标签也被认为是文艺青年用来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

尽管两者均宣称获取了千万级用户,但相似的名字、相似的模式以及相似的发展经历也让更多的人常常将两者混淆。事实上,两者的逻辑模式也确实非常相似,都是建立在instagram式的“图片+标签”之上,并通过用户自发打在图片上的品牌、地点、心情、活动等标签衍生出了图片搜索,通过标签划分人群。

新浪科技对比发现,两者的发展轨迹、甚至转型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从品牌导购的平台切入,转型加入了品牌标签,之后又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定义标签,通过标签划分人群,进而主打图片社交这条主线。

而提到对方,双方创始人也并不避讳。“同样的产品可以有很多,最终还是要看体验,而且有别人也在做说明产品有市场”in创始人清水如是说。

相同的推广方式

微博通过明星效应获取的用户,让所有社交类产品都坚信,邀请明星进入,是吸引用户的最佳方式,而颜值至上的图片类社交产品则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在百度上搜索nice即可发现,在最近几条新闻里,就是关于王珞丹、陈伟霆等明星用户入驻的最新动态。而搜索in,也能发现李小璐、小P老师以及最强大脑等入驻的新闻。不过,对此,无论是nice方面,还是in都坚称,并没有花钱邀请明星。但从李小璐页面上动辄上千条的粉丝留言可以看出,明星入驻带来的用户数量非常可观。

不过,新浪科技发现,尽管众多明星在in上收获了不少粉丝,但数量远不如微博,且明星的关注人数大多为零,缺少互动和活跃度。对此,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用户,图片社交还需要继续探索微博、微信之间的空白领域,一味效仿将很容易被后起之秀淹没。

根据最新的数据,in在3月份的用户数为2000万,nice在C轮融资之后公布的用户数也是千万。尽管新浪科技对此并没有办法进行核实,但从app store上双方的评论数看,截至3月11日,nice有142条评论,而in 165条,双方势均力敌。

差异化产品迭代

不容质疑的是,nice和in两款产品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过去单一主打美图的图片处理app。此外,去年下半年,Instagram的被封,也让两者获取了不少优质用户。

“似我者生,抄我者死”被很多抢得头筹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共同的一个观点,而今年风靡创业圈的《从0到1》也让国内的创业者们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在nice和in的产品迭代上,也可以看到二者为了打造自己的用户圈所作的努力。

尽管多数用户很难从功能上对两者进行分辨,但对于深度用户来说,nice的滤镜以及in的贴纸都是各自区别于对方的产品体验。而不久前,nice进行了C轮之后的第一个大的动作,增加了相对私密的小圈功能,也将这种基于LBS的人群划分进行了重新定义。周首也坦言,今年nice会有很多大的改变,但没有透露具体会怎么做。

而在创办in之前,清水创建的女性导购平台爱图购也一直被认为是in的一个重要壁垒。由于从创建就锁定女性用户,in在后期的产品迭代中也刻意增加了其女性的特质。清水认为,而相比于男性用户,女性用户在花钱方面的潜能是毋庸置疑的。

面临共生共死困局

事实上,除了nice和in之外,主打“图片+标签”的APP还有很多,尽管各自的目标用户有所不同,但均是用“图片 + 标签”的方式连接社交和电商。

去年7月份,天猫客户端正式上线FUN功能,利用品牌标签 + 图片社区为电商导流。主打进口母婴用品限时特卖的蜜芽宝贝,在新上线的 APP 3.0 版本中上线了“蜜芽圈”的功能,与nice和in玩法类似。

除了面临效仿与被效仿之外,nice、in均也颇受资本重视,新浪科技对比发现其中不乏重复的投资人。在此背景下,抢占海量的用户被认为是博得胜利的关键。

不过,微博相机在今年初的入局,无疑令竞争更加白炽化。根据速途研究院的相关数据,国内热衷拍照的网友占比高达88.5%,其中74%乐意将照片分享到社交网站上,而从当下几款产品的用户数来看,国内图片社交市场仍然没有绝对领先的应用,因此,微博推出微博相机在社交应用中除了丰富自身应用体系之外,也有机会博得更好的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内的社交应用市场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微博、微信,使用人数多、活跃度较高,尽管用户对有发布图片的心理需求,但却更倾向于选择更常用的社交平台进行分享、转发,以兴趣搭建起来的图片+标签玩法,尚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快速粘合用户的方式,用户需要发出多张照片后才能与其他用户找到共鸣。而一味靠明星吸引粉丝的做法,却又与微博重合。因此,虽然“小而美”,但发展空间容易被稀释,nice和in除了竞争之外,也面临共生共死的局面。

关键字:NiceFacebook快速粘合

本文摘自:新浪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