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媒体与Facebook:与虎谋皮?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9 15:09:38 本文摘自:财富中文网(北京)

正如此前传闻的一样,Facebook于上周三上午正式推出一个名叫“Instant Articles”(意为“即时文章”)的试验项目。该项目是Facebook联合《纽约时报》、《卫报》、BuzzFeed网站和《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共同推出的。根据协议,这些合作媒体的文章将全文出现在Facebook的移动应用内,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Facebook上直接阅读全文,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能阅读摘要,或通过一个链接转到原网页。

乍一看,这个项目显然是一次直白的价值交换。Facebook为它的14亿用户争取到了高质量的内容,出版商们也通过Facebook获得了大量受众——另外他们还能从Facebook基于相关内容获得的广告收入分成。(据报道,如果Facebook围绕相关内容销售广告的话,出版商可以获得70%的广告收入。)所以这是一次皆大欢喜的合作,对吧?

这显然就是Facebook用来吸引合作伙伴的套路——Facebook高风亮节地为出版商提供了更多的读者,同时双方开开心心地交换了利益。但如果一个企业达到了Facebook这样的规模和实力,哪怕是最简单的安排也可能充满潜在的危险,没有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在这场特殊的牌局中,所有的好牌都握在一个玩家的手里。

正如哥伦比亚大学艾米利•贝尔在Twitter上指出的,这个“开挂”了的玩家就是Facebook。

“出版商+Facebook”模式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上的:你能否一边做新闻,一边成为一个商业权力架构的组成部分?

— emily bell (@emilybell),2015年5月13日。

像《时代》这样的出版商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合作,首要原因是它们在移动领域大大滞后。科技分析师本•汤普森指出,Facebook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大多数新闻网站的载入速度过慢,网站本身也设计得一塌糊涂,这使得这些网页上的大多数广告百无一用。而Facebook对移动的理解是无人能比的,它的载入速度更快,界面看起来更舒服,也更吸引广告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Facebook拥有报刊媒体普遍都不具备的市场定位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抛出的橄榄枝如此吸引人。另外,出版商们不仅能保持部分乃至全部的广告收入,还能从Facebook那里获得用户对内容的反馈数据,这对出版商来说无疑也是非常有用的。

此次合作之所以有那么一丝浮士德式交易的味道,也是因为Facebook从中捞取的好处要大于出版商。或许有人会问,既然Facebook把广告收入都拱手让人了,它还能获得什么好处?其实Facebook并不在乎围绕这些新闻内容的广告收入(不过我认为大多数合作媒体只能获得70%的广告收入,因为Facebook比它们更擅长销售广告)。Facebook的真正目标是深化和巩固它对用户群的吸引力。

就这个意义而言,新闻内容只是Facebook为达成目标而采用的一个手段。蕴含的风险是,如果这种合作达不到预期效果,Facebook就会对它失去兴趣,不愿意再花大力气推广它。但与此同时,Facebook作为几百万甚至几十亿网民看新闻的“默认客户端”这一地位早已深入人心。换句话说,一旦Facebook成了“地主”,谁是给它耕地的“长工”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新闻出版界已经开始弥漫恐慌的气氛。《纽约杂志》称,走进《纽约时报》的办公室,你就会感受到人们对这次合作的焦虑。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当Facebook失去对某个事物的兴趣时,它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凋零和死亡。这样的事情就曾经发生在Zynga等社交游戏公司身上。Zynga的研发和推广也离不开Facebook的大力推动,它一度也是一家市值几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后来突然就跌下了神坛。2012年,在Facebook的建议下,《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出版商也推出过一系列“社交阅读应用”,现在它们也早已踪迹难寻。

那些应用与如今的“instant articles”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首先它们也允许用户在Facebook的一个应用内阅读新闻全文,也的确有几百万用户注册了相关应用。但后来Facebook改变了它的算法,这些文章和应用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读者群几乎一夜之间就大大缩水。

对于出版商来说,最大的风险并不是Facebook会故意摧毁或腐蚀新闻业的根基,或是向新闻媒体开战(不过我的同事艾林•格里菲斯认为,Facebook与新闻业关系紧张是事实,而Facebook对新闻进行审查的情况也并不鲜见)。最大的风险是,Facebook会抢走新闻媒体与读者的关系,而当Facebook随后转头追求其它东西时,它会在不经意间摧毁新闻公司的业务模式。这种可能令丹•吉尔摩等Facebook观察家们深感担忧。

短期看来,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对于一些媒体公司是件好事。但作为一个整体,新闻业所面临的后果要坏得多。

— Dan Gillmor (@dangillmor) ,2015年5月13日。

汤普森和很多观察人士认为,新闻界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被迫与Facebook共舞。这也就是为什么此次合作比经典的“浮士德式交易”还要令人悲哀。由于新闻业自身的僵化无能,加上数字媒体市场的大浪淘沙,新闻业已经失去了他们对读者的控制——尽管他们和广告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吸引读者。

这就是为什么说所有的好牌都在Facebook手里。它的平台、势力范围、用户群以及对广告商的吸引力,是大多数新闻公司根本无法复制的。即便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大牛”,用户每月平均花在它的网站上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也没人想要付费使用它的新闻应用,其付费墙收入的增长也在骤然变平。谁知道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Facebook抛来的橄榄枝,无疑会对任何一家加盟的新闻公司都起到帮助作用(反过来也会刺激其他媒体公司继续加盟)。风险则是Facebook将获得更多的好处。要知道,Facebook是一家“一切向钱看”的公司,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真正理解和在乎“新闻业”本身的意义。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是否是一个可信的新闻来源,至少它是否比发布新闻内容的媒体本身更可信。

新闻消费者是否能从此次合作中获益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至少对于Facebook的用户来说。或许那些动作缓慢、低效、笨拙的新闻提供商也不值得我们为之洒泪。那么,一个由Facebook掌控新闻渠道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北京中文网财富

本文摘自:财富中文网(北京)

x 媒体与Facebook:与虎谋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媒体与Facebook:与虎谋皮?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9 15:09:38 本文摘自:财富中文网(北京)

正如此前传闻的一样,Facebook于上周三上午正式推出一个名叫“Instant Articles”(意为“即时文章”)的试验项目。该项目是Facebook联合《纽约时报》、《卫报》、BuzzFeed网站和《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共同推出的。根据协议,这些合作媒体的文章将全文出现在Facebook的移动应用内,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Facebook上直接阅读全文,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只能阅读摘要,或通过一个链接转到原网页。

乍一看,这个项目显然是一次直白的价值交换。Facebook为它的14亿用户争取到了高质量的内容,出版商们也通过Facebook获得了大量受众——另外他们还能从Facebook基于相关内容获得的广告收入分成。(据报道,如果Facebook围绕相关内容销售广告的话,出版商可以获得70%的广告收入。)所以这是一次皆大欢喜的合作,对吧?

这显然就是Facebook用来吸引合作伙伴的套路——Facebook高风亮节地为出版商提供了更多的读者,同时双方开开心心地交换了利益。但如果一个企业达到了Facebook这样的规模和实力,哪怕是最简单的安排也可能充满潜在的危险,没有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在这场特殊的牌局中,所有的好牌都握在一个玩家的手里。

正如哥伦比亚大学艾米利•贝尔在Twitter上指出的,这个“开挂”了的玩家就是Facebook。

“出版商+Facebook”模式的主要问题是理论上的:你能否一边做新闻,一边成为一个商业权力架构的组成部分?

— emily bell (@emilybell),2015年5月13日。

像《时代》这样的出版商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合作,首要原因是它们在移动领域大大滞后。科技分析师本•汤普森指出,Facebook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大多数新闻网站的载入速度过慢,网站本身也设计得一塌糊涂,这使得这些网页上的大多数广告百无一用。而Facebook对移动的理解是无人能比的,它的载入速度更快,界面看起来更舒服,也更吸引广告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Facebook拥有报刊媒体普遍都不具备的市场定位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抛出的橄榄枝如此吸引人。另外,出版商们不仅能保持部分乃至全部的广告收入,还能从Facebook那里获得用户对内容的反馈数据,这对出版商来说无疑也是非常有用的。

此次合作之所以有那么一丝浮士德式交易的味道,也是因为Facebook从中捞取的好处要大于出版商。或许有人会问,既然Facebook把广告收入都拱手让人了,它还能获得什么好处?其实Facebook并不在乎围绕这些新闻内容的广告收入(不过我认为大多数合作媒体只能获得70%的广告收入,因为Facebook比它们更擅长销售广告)。Facebook的真正目标是深化和巩固它对用户群的吸引力。

就这个意义而言,新闻内容只是Facebook为达成目标而采用的一个手段。蕴含的风险是,如果这种合作达不到预期效果,Facebook就会对它失去兴趣,不愿意再花大力气推广它。但与此同时,Facebook作为几百万甚至几十亿网民看新闻的“默认客户端”这一地位早已深入人心。换句话说,一旦Facebook成了“地主”,谁是给它耕地的“长工”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新闻出版界已经开始弥漫恐慌的气氛。《纽约杂志》称,走进《纽约时报》的办公室,你就会感受到人们对这次合作的焦虑。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当Facebook失去对某个事物的兴趣时,它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凋零和死亡。这样的事情就曾经发生在Zynga等社交游戏公司身上。Zynga的研发和推广也离不开Facebook的大力推动,它一度也是一家市值几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后来突然就跌下了神坛。2012年,在Facebook的建议下,《卫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出版商也推出过一系列“社交阅读应用”,现在它们也早已踪迹难寻。

那些应用与如今的“instant articles”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首先它们也允许用户在Facebook的一个应用内阅读新闻全文,也的确有几百万用户注册了相关应用。但后来Facebook改变了它的算法,这些文章和应用出现的频率大大降低,读者群几乎一夜之间就大大缩水。

对于出版商来说,最大的风险并不是Facebook会故意摧毁或腐蚀新闻业的根基,或是向新闻媒体开战(不过我的同事艾林•格里菲斯认为,Facebook与新闻业关系紧张是事实,而Facebook对新闻进行审查的情况也并不鲜见)。最大的风险是,Facebook会抢走新闻媒体与读者的关系,而当Facebook随后转头追求其它东西时,它会在不经意间摧毁新闻公司的业务模式。这种可能令丹•吉尔摩等Facebook观察家们深感担忧。

短期看来,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s”对于一些媒体公司是件好事。但作为一个整体,新闻业所面临的后果要坏得多。

— Dan Gillmor (@dangillmor) ,2015年5月13日。

汤普森和很多观察人士认为,新闻界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被迫与Facebook共舞。这也就是为什么此次合作比经典的“浮士德式交易”还要令人悲哀。由于新闻业自身的僵化无能,加上数字媒体市场的大浪淘沙,新闻业已经失去了他们对读者的控制——尽管他们和广告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吸引读者。

这就是为什么说所有的好牌都在Facebook手里。它的平台、势力范围、用户群以及对广告商的吸引力,是大多数新闻公司根本无法复制的。即便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大牛”,用户每月平均花在它的网站上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也没人想要付费使用它的新闻应用,其付费墙收入的增长也在骤然变平。谁知道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Facebook抛来的橄榄枝,无疑会对任何一家加盟的新闻公司都起到帮助作用(反过来也会刺激其他媒体公司继续加盟)。风险则是Facebook将获得更多的好处。要知道,Facebook是一家“一切向钱看”的公司,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真正理解和在乎“新闻业”本身的意义。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是否是一个可信的新闻来源,至少它是否比发布新闻内容的媒体本身更可信。

新闻消费者是否能从此次合作中获益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至少对于Facebook的用户来说。或许那些动作缓慢、低效、笨拙的新闻提供商也不值得我们为之洒泪。那么,一个由Facebook掌控新闻渠道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北京中文网财富

本文摘自:财富中文网(北京)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