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绕开微信,和聊会成为"独角兽"吗?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路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6-23 21:26:0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商务社交的潜力远远没有被激发出来,目前还只是少数精英的玩具。

社交是人类永恒的需求,社交巨头腾讯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社交市场上的一众创业者都想成为第二个唐岩。在微信阴影下突围成功到纳斯达克敲钟,唐岩的陌陌一跃成为社交行业创业标杆,于是众多“取经人”纷至沓来。

但继陌陌之后,社交市场似乎陷入了沉寂,再也没有一款明星产品能够站上前台,偶尔打个喷嚏的还多是一些踩着红线举着约炮旗帜打擦边球的不入流产品,这股风蔓延到整个移动互联网,无处不见的荤段子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用户乐此不彼的消遣着。可是等一阵风过去,发现什么也没剩下。约炮的“急性”需求,总是在一阵欢笑与娱乐中被淡忘。

微信挡道,下个10亿美金的社交“独角兽”在哪?

微信太强,休想近身。月活跃近5.5亿让这个庞然大物几无对手。陌陌的上市似乎也耗光了所有微信追随者的运气。有人就此认为,社交市场已是死胡同一个,有微信挡道,再也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发展到上市体量。现实情况也大致如此,无论是比邻还是脉脉,都被压在天花板下动弹不得。

社交市场难道就此达到制高点?还是回到可以取经的陌陌身上,陌陌的上线时间与微信陌生人社交功能“查看附近的人”的发布时间都在2011年8月,当时业界也都为唐岩捏把汗,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网易前总编辑第一次创业就遇到了企鹅的正面狙击。但唐岩还是顽强的拖着陌陌一路走向纳斯达克。

在笔者看来,陌陌的成功反证了微信在熟人社交市场太过成功,这让陌生人社交有机可乘。在一个充满了熟人的社交平台上,很难滋生陌生人社交的土壤,当年的QQ也是这样,在亲朋好友全部涌到QQ上时,这个曾经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变成了熟人社交的天堂,并且再也无法降级。

同样的道理,微信再成功也无法覆盖社交市场的全部,陌生人社交曾经是一块空白地,陌陌抢走了,除此之外,商务社交也是一片空白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传统的商务人士都用上了各种商务类APP,而更多的非商务人士,也因为移动互联网释放了自己,积极参与各种工作之外的商务社交行为,以期待得到更多收入和资源。这个人群的层次、消费习惯,以及所掌握的资源相对普通社交平台用户有巨大优势,如果有一个“商务版微信“的开放平台,那么这个领域的10亿美元独角兽也就非她莫属了。

商务社交仍是一块待开发的蓝海市场

在美国市场上,活跃着三大社交巨头,Facebook地位相当于腾讯,统治地位牢不可破,Twitter类似新浪微博,有话语权,但已过巅峰,LinkedIn统治职场社交市场,增长势头强劲。而陌生人社交在美国基本不入流,都是一些上市无望的小公司在玩。

LinkedIn目前市值接近300亿美元,超过Twitter,更是陌陌的近十倍。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商务社交市场,还没有出现一头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美国市场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镜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商务社交市场是一块潜力远远大于陌生人社交市场的蓝海市场,创业者进入这个市场的成功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市场。

回到中国市场,商务社交已开始从PC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进化,但商务社交的潜力远远没有被激发出来,目前还只是少数精英的玩具。微信无意入局商务社交市场也给了其他创业者更多成功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务社交是一块金矿,值得重金投入。

商务社交的底气在哪

上面已经谈到商务社交市场潜力远超陌生人社交,自然也吸引了一众创业者。这块蓝海市场不乏前赴后继的创业者,定位于“商务版微信”和聊是其中的一支创业新军,能否成为中国商务社交的独角兽,暂且不敢妄加评论。

不过从以往经典商业案例可以发现,所有成功产品至少都解决了用户的某一个痛点,微信解决了熟人之间即时交流的痛点,陌陌解决了结识陌生朋友的痛点,和聊解决了商务社交市场上的一个痛点:找人脉。

用户根据地区、行业、公司等关键词快速定位需要寻找的人脉,并且实时与对方进行在线沟通。和聊提供的这种新沟通方式,将为用户节省大量人力、时间和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产生强大的用户粘性。而在找人脉之外,和聊还提供了一个覆盖线上线下的聊生意的商务场景。

在和聊之前,另外一家创业公司脉脉也以积累人脉著称,但脉脉上的人脉主要以职场社交为主,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多是为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在和聊上,用户更多是来寻找生意上的合作机会。

但是高端商务需求并不是所有初创公司都能做起来。和聊敢于切入其中的底气在于其母公司过去8年的积累。和聊的母公司人和网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做“以达成生意/合作为目的的社交”,也就是“商务社交”,这是人和网独有的DNA,这种DNA也是阿里巴巴基因的传承。人和网已经积累了超过700万实名认证会员,其中超过250万名会员年薪在15万元以上,83%的会员学历在本科以上。这些优质用户资源为和聊注入了首批高质量用户,使和聊在种子用户拓展上有相对优越的竞争力。

专注于商务社交的“和聊”,从一诞生起继承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商务基因”以及人和网的“社交基因”,所有的体验、服务,都是围绕着商务人士的商务需求而展开。所以,在和聊上,用户可以看到大量的商务需求供方和需方的互动,可以看到行业同道的各种探讨互动,有为商务人士设计的名片功能,“人脉”管理功能,却看不到匿名八卦以及各种生活秀。商务,才是和聊的精髓和立身之本。

最近,阿里巴巴发布了针对企业内部协作的钉钉2.0,试图在企业市场做出一个微信级别的移动通讯工具。和聊的发布,以及阿里系其它社交产品如“IN”的走红,给了大家更多想象空间,阿里系的社交和腾讯系的社交,正在开始新一轮深度博弈,微信的影响力正在被一众创业公司分散。

中国的商务社交市场大幕才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和聊也许会给商务社交带来更多惊喜。在产品创新和变现途径上,和聊走在了商务社交的最前沿,能否成为商务社交的10亿美金的独角兽,更加关乎着阿里系与腾讯系社交产品的一场角逐赛。

关键字:独角兽人脉急性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绕开微信,和聊会成为"独角兽"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绕开微信,和聊会成为"独角兽"吗?

责任编辑:editor04 作者:路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6-23 21:26:0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商务社交的潜力远远没有被激发出来,目前还只是少数精英的玩具。

社交是人类永恒的需求,社交巨头腾讯一直是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社交市场上的一众创业者都想成为第二个唐岩。在微信阴影下突围成功到纳斯达克敲钟,唐岩的陌陌一跃成为社交行业创业标杆,于是众多“取经人”纷至沓来。

但继陌陌之后,社交市场似乎陷入了沉寂,再也没有一款明星产品能够站上前台,偶尔打个喷嚏的还多是一些踩着红线举着约炮旗帜打擦边球的不入流产品,这股风蔓延到整个移动互联网,无处不见的荤段子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用户乐此不彼的消遣着。可是等一阵风过去,发现什么也没剩下。约炮的“急性”需求,总是在一阵欢笑与娱乐中被淡忘。

微信挡道,下个10亿美金的社交“独角兽”在哪?

微信太强,休想近身。月活跃近5.5亿让这个庞然大物几无对手。陌陌的上市似乎也耗光了所有微信追随者的运气。有人就此认为,社交市场已是死胡同一个,有微信挡道,再也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发展到上市体量。现实情况也大致如此,无论是比邻还是脉脉,都被压在天花板下动弹不得。

社交市场难道就此达到制高点?还是回到可以取经的陌陌身上,陌陌的上线时间与微信陌生人社交功能“查看附近的人”的发布时间都在2011年8月,当时业界也都为唐岩捏把汗,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网易前总编辑第一次创业就遇到了企鹅的正面狙击。但唐岩还是顽强的拖着陌陌一路走向纳斯达克。

在笔者看来,陌陌的成功反证了微信在熟人社交市场太过成功,这让陌生人社交有机可乘。在一个充满了熟人的社交平台上,很难滋生陌生人社交的土壤,当年的QQ也是这样,在亲朋好友全部涌到QQ上时,这个曾经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变成了熟人社交的天堂,并且再也无法降级。

同样的道理,微信再成功也无法覆盖社交市场的全部,陌生人社交曾经是一块空白地,陌陌抢走了,除此之外,商务社交也是一片空白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传统的商务人士都用上了各种商务类APP,而更多的非商务人士,也因为移动互联网释放了自己,积极参与各种工作之外的商务社交行为,以期待得到更多收入和资源。这个人群的层次、消费习惯,以及所掌握的资源相对普通社交平台用户有巨大优势,如果有一个“商务版微信“的开放平台,那么这个领域的10亿美元独角兽也就非她莫属了。

商务社交仍是一块待开发的蓝海市场

在美国市场上,活跃着三大社交巨头,Facebook地位相当于腾讯,统治地位牢不可破,Twitter类似新浪微博,有话语权,但已过巅峰,LinkedIn统治职场社交市场,增长势头强劲。而陌生人社交在美国基本不入流,都是一些上市无望的小公司在玩。

LinkedIn目前市值接近300亿美元,超过Twitter,更是陌陌的近十倍。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商务社交市场,还没有出现一头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美国市场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镜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商务社交市场是一块潜力远远大于陌生人社交市场的蓝海市场,创业者进入这个市场的成功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市场。

回到中国市场,商务社交已开始从PC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进化,但商务社交的潜力远远没有被激发出来,目前还只是少数精英的玩具。微信无意入局商务社交市场也给了其他创业者更多成功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务社交是一块金矿,值得重金投入。

商务社交的底气在哪

上面已经谈到商务社交市场潜力远超陌生人社交,自然也吸引了一众创业者。这块蓝海市场不乏前赴后继的创业者,定位于“商务版微信”和聊是其中的一支创业新军,能否成为中国商务社交的独角兽,暂且不敢妄加评论。

不过从以往经典商业案例可以发现,所有成功产品至少都解决了用户的某一个痛点,微信解决了熟人之间即时交流的痛点,陌陌解决了结识陌生朋友的痛点,和聊解决了商务社交市场上的一个痛点:找人脉。

用户根据地区、行业、公司等关键词快速定位需要寻找的人脉,并且实时与对方进行在线沟通。和聊提供的这种新沟通方式,将为用户节省大量人力、时间和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产生强大的用户粘性。而在找人脉之外,和聊还提供了一个覆盖线上线下的聊生意的商务场景。

在和聊之前,另外一家创业公司脉脉也以积累人脉著称,但脉脉上的人脉主要以职场社交为主,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多是为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在和聊上,用户更多是来寻找生意上的合作机会。

但是高端商务需求并不是所有初创公司都能做起来。和聊敢于切入其中的底气在于其母公司过去8年的积累。和聊的母公司人和网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做“以达成生意/合作为目的的社交”,也就是“商务社交”,这是人和网独有的DNA,这种DNA也是阿里巴巴基因的传承。人和网已经积累了超过700万实名认证会员,其中超过250万名会员年薪在15万元以上,83%的会员学历在本科以上。这些优质用户资源为和聊注入了首批高质量用户,使和聊在种子用户拓展上有相对优越的竞争力。

专注于商务社交的“和聊”,从一诞生起继承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商务基因”以及人和网的“社交基因”,所有的体验、服务,都是围绕着商务人士的商务需求而展开。所以,在和聊上,用户可以看到大量的商务需求供方和需方的互动,可以看到行业同道的各种探讨互动,有为商务人士设计的名片功能,“人脉”管理功能,却看不到匿名八卦以及各种生活秀。商务,才是和聊的精髓和立身之本。

最近,阿里巴巴发布了针对企业内部协作的钉钉2.0,试图在企业市场做出一个微信级别的移动通讯工具。和聊的发布,以及阿里系其它社交产品如“IN”的走红,给了大家更多想象空间,阿里系的社交和腾讯系的社交,正在开始新一轮深度博弈,微信的影响力正在被一众创业公司分散。

中国的商务社交市场大幕才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和聊也许会给商务社交带来更多惊喜。在产品创新和变现途径上,和聊走在了商务社交的最前沿,能否成为商务社交的10亿美金的独角兽,更加关乎着阿里系与腾讯系社交产品的一场角逐赛。

关键字:独角兽人脉急性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