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微信应用号不仅是情怀之作,而锚点是应敌之策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陈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6 09:48:25 本文摘自:瑞莱观点

1、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2、让创造发挥价值。

3、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

4、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首次公开演讲,和大众阐述了如上4个观点,并透露要推出区别于订阅号的应用号。大众一边在赞扬其有情怀的同时纷纷议论应用号,微信未来将打造“超级app+webapp”的模式,更有人惊呼传统app下载安装分发渠道将被淘汰,微信将再一次颠覆行业。

应用号并不是首创,web app的概念存在已久

其实早在微信之前,阿里的阿里云OS,百度的直达号,火速云应用这样的web app均已经提前试水,但是目前来看依然没有撼动传统app的地位,微信跟进做应用号不仅仅是因为情怀和美好愿景,也是其商业化的重要一步。坐拥6亿用户的微信作为超级app如今已经占用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在流量变现的手段上,传统互联网三大营销模式广告、游戏、电商,微信其实都照搬了;微信平台通过游戏分发、广点通广告分发、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分发均得到很好的现金收益,对于app渠道分发这块肥肉,微信自然不会错过,并且必须进行转变,否则未来将很可能失去控制权。

手机厂商对应用市场的控制愈加严格,巨头也担忧

app应用市场分发渠道,ios平台上苹果官方的app store凭借其封闭性和垄断性一家独大,安卓手机市场近5年来却几度易主,由最初的91助手、豌豆荚、安卓、机锋、应用汇等群英乱战,到如今的360、百度、腾讯三分天下,但是这样的局面不会保持太久,未来360、百度、腾讯在应用市场分发渠道上也很可能和豌豆荚、91助手那样被对手淘汰。

随着安卓系统的成熟以及手机硬件厂商对系统UI和软件权限的控制,各大手机厂商自身的应用商店不断的蚕食着应用市场这块大蛋糕,手机厂商可以通过系统权限的限制与开放让自家的应用市场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例如:开放root权限的自带应用市场可以自动更新安装、备份收藏安装、同步桌面等;对于第三方的应用市场不开放相关权限,则无法批量自动安装,需要手动逐一安装;非官方应用市场的应用安装需要等待10秒后才能安装,通过权限的一开一闭,用户很容易就弃用体验不好的第三方应用市场。

不仅是应用市场,手机安全管家也处于这样被动的局面,目前各大手机厂商的手机安全杀毒模块均对第三方安全软件进行权限限制,很多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曾经安全杀毒领域绝对的霸主360最早意识到这点,目前已经毅然投身手机硬件领域,否则无论是app应用分发还是手机安全杀毒,均会被不断蚕食殆尽,影响企业命脉。腾讯不可能意识不到这点,但是却没有投身手机硬件领域厮杀,对于市场趋于饱和、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中国手机硬件市场,再去拼杀硬件既费时、费力、费钱也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BAT中目前只有阿里投资了魅族有涉足手机硬件,百度无论是百度OS项目还是投资的100+手机硬件均宣告失败,因此腾讯选择了微信应用号这条探索之路,力求建造新的应用分发渠道,夺取新的制高点。

应用号不是唯一选择,多条腿走路才是共赢之道

对于微信应用号,传统的app厂商也不用过于恐慌,把它当做一个新的渠道投放就行,毕竟他终究不是类似ios、windows、安卓这样的底层系统,想通过超级app垄断分发渠道也没那么容易(参考之前的阿里云OS和百度直达号),应用号更多的是针对于低频度、轻量级、服务功能的APP(例如12306购票、燃气水电缴费等),只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无法完全代替APP。

对于独立app小厂商和创业团队,通过微信这个超级入口在前期可以省去很大的app推广成本,不用让用户下载、安装、注册、激活等繁琐的操作,利用微信的6亿用户,能够吸引到用户快速体验其产品,待用户粘性和忠诚度培养形成后,再导出到自主开发的app上,让用户落地;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不应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微信应用号上,毕竟微信上对于营销推广的限制条件太多,不利于快速扩张,并且一旦形成寡头垄断,后续也会推出类似百度竞价排名的机制,众多厂商的推广成本也会高涨。

参考“罗辑思维”和“招商银行”等微信公众大号,它们在微信上聚集巨大人气的同时也不忘将用户落地,罗辑思维有自己的APP“得到”,招商银行也有自己的APP,并且APP能够提供的体验和服务是优于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公众号和独立自主APP一起发展,给出了很好的示例;未来微信应用号将作为分发营销渠道为更多企业和用户提供服务,传统app分发渠道依然会存在,只是话语权会从如今的360、百度、腾讯身上逐渐转移到华为、小米、魅族、OPPO、VIVO这样的手机厂商身上,如何控制好成本,多条腿一起走路,才是最终的共赢之道。

关键字:应用市场魅族

本文摘自:瑞莱观点

x 微信应用号不仅是情怀之作,而锚点是应敌之策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企业动态 → 正文

微信应用号不仅是情怀之作,而锚点是应敌之策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陈列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6 09:48:25 本文摘自:瑞莱观点

1、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2、让创造发挥价值。

3、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

4、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首次公开演讲,和大众阐述了如上4个观点,并透露要推出区别于订阅号的应用号。大众一边在赞扬其有情怀的同时纷纷议论应用号,微信未来将打造“超级app+webapp”的模式,更有人惊呼传统app下载安装分发渠道将被淘汰,微信将再一次颠覆行业。

应用号并不是首创,web app的概念存在已久

其实早在微信之前,阿里的阿里云OS,百度的直达号,火速云应用这样的web app均已经提前试水,但是目前来看依然没有撼动传统app的地位,微信跟进做应用号不仅仅是因为情怀和美好愿景,也是其商业化的重要一步。坐拥6亿用户的微信作为超级app如今已经占用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在流量变现的手段上,传统互联网三大营销模式广告、游戏、电商,微信其实都照搬了;微信平台通过游戏分发、广点通广告分发、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分发均得到很好的现金收益,对于app渠道分发这块肥肉,微信自然不会错过,并且必须进行转变,否则未来将很可能失去控制权。

手机厂商对应用市场的控制愈加严格,巨头也担忧

app应用市场分发渠道,ios平台上苹果官方的app store凭借其封闭性和垄断性一家独大,安卓手机市场近5年来却几度易主,由最初的91助手、豌豆荚、安卓、机锋、应用汇等群英乱战,到如今的360、百度、腾讯三分天下,但是这样的局面不会保持太久,未来360、百度、腾讯在应用市场分发渠道上也很可能和豌豆荚、91助手那样被对手淘汰。

随着安卓系统的成熟以及手机硬件厂商对系统UI和软件权限的控制,各大手机厂商自身的应用商店不断的蚕食着应用市场这块大蛋糕,手机厂商可以通过系统权限的限制与开放让自家的应用市场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例如:开放root权限的自带应用市场可以自动更新安装、备份收藏安装、同步桌面等;对于第三方的应用市场不开放相关权限,则无法批量自动安装,需要手动逐一安装;非官方应用市场的应用安装需要等待10秒后才能安装,通过权限的一开一闭,用户很容易就弃用体验不好的第三方应用市场。

不仅是应用市场,手机安全管家也处于这样被动的局面,目前各大手机厂商的手机安全杀毒模块均对第三方安全软件进行权限限制,很多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曾经安全杀毒领域绝对的霸主360最早意识到这点,目前已经毅然投身手机硬件领域,否则无论是app应用分发还是手机安全杀毒,均会被不断蚕食殆尽,影响企业命脉。腾讯不可能意识不到这点,但是却没有投身手机硬件领域厮杀,对于市场趋于饱和、手机同质化严重的中国手机硬件市场,再去拼杀硬件既费时、费力、费钱也不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BAT中目前只有阿里投资了魅族有涉足手机硬件,百度无论是百度OS项目还是投资的100+手机硬件均宣告失败,因此腾讯选择了微信应用号这条探索之路,力求建造新的应用分发渠道,夺取新的制高点。

应用号不是唯一选择,多条腿走路才是共赢之道

对于微信应用号,传统的app厂商也不用过于恐慌,把它当做一个新的渠道投放就行,毕竟他终究不是类似ios、windows、安卓这样的底层系统,想通过超级app垄断分发渠道也没那么容易(参考之前的阿里云OS和百度直达号),应用号更多的是针对于低频度、轻量级、服务功能的APP(例如12306购票、燃气水电缴费等),只能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无法完全代替APP。

对于独立app小厂商和创业团队,通过微信这个超级入口在前期可以省去很大的app推广成本,不用让用户下载、安装、注册、激活等繁琐的操作,利用微信的6亿用户,能够吸引到用户快速体验其产品,待用户粘性和忠诚度培养形成后,再导出到自主开发的app上,让用户落地;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不应该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微信应用号上,毕竟微信上对于营销推广的限制条件太多,不利于快速扩张,并且一旦形成寡头垄断,后续也会推出类似百度竞价排名的机制,众多厂商的推广成本也会高涨。

参考“罗辑思维”和“招商银行”等微信公众大号,它们在微信上聚集巨大人气的同时也不忘将用户落地,罗辑思维有自己的APP“得到”,招商银行也有自己的APP,并且APP能够提供的体验和服务是优于微信公众号的,微信公众号和独立自主APP一起发展,给出了很好的示例;未来微信应用号将作为分发营销渠道为更多企业和用户提供服务,传统app分发渠道依然会存在,只是话语权会从如今的360、百度、腾讯身上逐渐转移到华为、小米、魅族、OPPO、VIVO这样的手机厂商身上,如何控制好成本,多条腿一起走路,才是最终的共赢之道。

关键字:应用市场魅族

本文摘自:瑞莱观点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