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跨语言,或成为社交APP未来的杀手锏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张珞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20 22:01:10 本文摘自:搜狐IT

近期移动应用 Google Translate 宣布将增加支持语种达 90 种,同时针对个别语言支持“语音翻译”,而在前不久,Skype推出“实时翻译”的功能,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用户交流时,Skype 会自动翻译,并语音播送。

而微信早在之前便加入了语言翻译功能,比如别人给我发来一句非汉语,我便可以长摁,选择翻译成系统语言,不过翻译结果,有点哭笑不得,基本上要连蒙带猜。

从目前来看,“即时翻译”暂时还无法实现,无论是微信、whatsAPP、Line等,基本上只能手动来进行,即使实现翻译效果也无法达到让人顺利交流的程度,但是不可否的是,未来的社交APP必定是跨语言交流。

随着世界越来越小,各种语言的交流也越来越紧密,暂且抛开GWF不谈(互联网的开放是必然的,反正会翻墙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为此愿意购买专业VPN),一个非洲乌干达的男生如果在Instagram看到一个中国女孩的照片,他们可以直接进行对话,这在不久后肯定会实现的。

虽然说,英语已经是国际最通用的语言,但是要考虑我这种学渣,到目前为止只认识26个字母,只要它们别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无尽的英语试卷,成年后除了从事相关行业,基本上学的英语都废了(学霸除外)。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只要打开社交APP,便可以轻松的和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绝对是一场解脱,终于再也不用被英语掐着脖子搞得痛不欲生。

在很久之前,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语言学家为了让全世界人都能顺利沟通建立了许多模型,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但是总是失败,后来有一个学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可以建立一个语言体系,以其中一种语言为中心,建立一个放射性模型。

即,你说的是西班牙语,想和一个中国人交流,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会直接把西班牙语变成中文,而在这种模型下,西班牙语首先变成英语,然后英语再翻译成汉语。

表面上看似乎多了一道门槛,可是要知道这个世界超过6000种语言,如果一一对应的,简直是6000的2次方,如果所有的语言先翻译成英语,然后再从英语翻译到自己所需要的语言,这个过程相对比之前的更为简单。

当然,我不知道现在的语言翻译是不是建立在这个模型之上,但是这个体系必定是建立在大数据之上,所以,社交APP未来的发展,我比较看好微软和谷歌。

两者都是以科技为本的公司,在操作系统、搜索、翻译、智能语音上面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是这些数据为未来的跨语言交流打下结实的基础。

毕竟社交社交,无论如何定位,沟通始终是第一位,对吧。不能一句话不说就滚床单吧。熟知微软的人都知道,微软目前主推的一项业务便是人工智能,在国内,一个叫小娜,一个叫小冰。

前者侧重于语音交互,后者侧重于数据收集。和小冰沟通过的人,往往被小冰的“智商”所折服,小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收集数据,更在于主动学习,你和她说的越多,她学习的越快,简直是金庸笔下的“吸星大法”。

这项功能完全可以移植到微软旗下的Skype,它可以听得懂你说的每一句话,可以让你和世界任何一个人无障碍的交流,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

至于微软和谷歌愿不愿意开放这些数据,那就看他们的心情。

中国既然可以面向WTO开放,也总有一天会面向全世界开放,所有的竞争早已注定结果。

关键字:谷歌Instagram

本文摘自:搜狐IT

x 跨语言,或成为社交APP未来的杀手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跨语言,或成为社交APP未来的杀手锏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张珞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20 22:01:10 本文摘自:搜狐IT

近期移动应用 Google Translate 宣布将增加支持语种达 90 种,同时针对个别语言支持“语音翻译”,而在前不久,Skype推出“实时翻译”的功能,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用户交流时,Skype 会自动翻译,并语音播送。

而微信早在之前便加入了语言翻译功能,比如别人给我发来一句非汉语,我便可以长摁,选择翻译成系统语言,不过翻译结果,有点哭笑不得,基本上要连蒙带猜。

从目前来看,“即时翻译”暂时还无法实现,无论是微信、whatsAPP、Line等,基本上只能手动来进行,即使实现翻译效果也无法达到让人顺利交流的程度,但是不可否的是,未来的社交APP必定是跨语言交流。

随着世界越来越小,各种语言的交流也越来越紧密,暂且抛开GWF不谈(互联网的开放是必然的,反正会翻墙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为此愿意购买专业VPN),一个非洲乌干达的男生如果在Instagram看到一个中国女孩的照片,他们可以直接进行对话,这在不久后肯定会实现的。

虽然说,英语已经是国际最通用的语言,但是要考虑我这种学渣,到目前为止只认识26个字母,只要它们别组合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无尽的英语试卷,成年后除了从事相关行业,基本上学的英语都废了(学霸除外)。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只要打开社交APP,便可以轻松的和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绝对是一场解脱,终于再也不用被英语掐着脖子搞得痛不欲生。

在很久之前,我曾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语言学家为了让全世界人都能顺利沟通建立了许多模型,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但是总是失败,后来有一个学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可以建立一个语言体系,以其中一种语言为中心,建立一个放射性模型。

即,你说的是西班牙语,想和一个中国人交流,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会直接把西班牙语变成中文,而在这种模型下,西班牙语首先变成英语,然后英语再翻译成汉语。

表面上看似乎多了一道门槛,可是要知道这个世界超过6000种语言,如果一一对应的,简直是6000的2次方,如果所有的语言先翻译成英语,然后再从英语翻译到自己所需要的语言,这个过程相对比之前的更为简单。

当然,我不知道现在的语言翻译是不是建立在这个模型之上,但是这个体系必定是建立在大数据之上,所以,社交APP未来的发展,我比较看好微软和谷歌。

两者都是以科技为本的公司,在操作系统、搜索、翻译、智能语音上面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正是这些数据为未来的跨语言交流打下结实的基础。

毕竟社交社交,无论如何定位,沟通始终是第一位,对吧。不能一句话不说就滚床单吧。熟知微软的人都知道,微软目前主推的一项业务便是人工智能,在国内,一个叫小娜,一个叫小冰。

前者侧重于语音交互,后者侧重于数据收集。和小冰沟通过的人,往往被小冰的“智商”所折服,小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收集数据,更在于主动学习,你和她说的越多,她学习的越快,简直是金庸笔下的“吸星大法”。

这项功能完全可以移植到微软旗下的Skype,它可以听得懂你说的每一句话,可以让你和世界任何一个人无障碍的交流,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

至于微软和谷歌愿不愿意开放这些数据,那就看他们的心情。

中国既然可以面向WTO开放,也总有一天会面向全世界开放,所有的竞争早已注定结果。

关键字:谷歌Instagram

本文摘自:搜狐I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