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移动通信成互联网企业新入口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1 07:21:01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几年前,“170”开头的来电显示往往会被看作是诈骗电话。如今,使用这一号段的人越来越多,虚拟运营商的角色也更为用户所知。

7月23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同中国联通签约合作的15家企业颁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经营许可,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科技互联网“明星”在内的15家企业成为首批虚拟运营商“正规军”。互联网巨头不断拓宽业务布局,这次将手伸向了移动通信市场。比起改变市场格局,互联网企业或许更希望给自己的流量入口“开源”。

“低价”进入市场,移动通信费用一降再降

在首批“持证上岗”的15家虚拟运营商中,迪信通、天音通信这类老牌通信产品经销商占据了多数名额,而拿下移动通信业务的经营许可也符合这些企业主体业务的扩展需求。与之相比,阿里、京东和小米这类具有科技与互联网背景的企业,他们的“入局”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关注这一传统领域。

抢占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用户,采用“低价”策略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也是虚拟运营商在产品资费上主打看点。在“领证”后不久,小米移动方面便宣布了通信服务的资费情况。主打不限流量的“吃到饱”套餐,月固定资费9元,每天1元享受全国不限流量,通话与短信另计费。这意味着如果仅作为流量卡使用,用户每个月通信费用约为39元左右。

在不限量流量套餐的竞争下,三大运营商也不甘示弱,原本每月上百元的资费套餐,正逐渐降低至60元大关。

对于以往印象中套餐资费过高、网速服务不佳的运营商服务,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加快了”移动通信行业整体的资费下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国外无限量流量服务相同,虚拟运营商与三大运营商的流量服务并非“无限”,而是采用超过一定总量后实行限速甚至断网的措施,次月恢复服务。

虚拟运营商“转正”,打通产品增长“新入口”

在此前举办的2018移动转售产业乐山研讨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隋静表示,“第一批企业获得正式许可,标志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虚拟运营商的提出和尝试已经过5年时间。2012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通过竞争促进服务提升和资费水平下降,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优惠和多样化的移动通信服务”等意见。次年5月,符合要求的企业开始申请试点资格,我们常说的虚拟运营商随之出现。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自2013年5月起,民营企业开始陆续分批次申请试点资格,截至2014年12月,共有41家企业分5批参与了试点运营,最终15家企业获得首批正式牌照。

如今,无论是三大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其主打的服务核心往往都是流量。包括手机游戏、长视频短视频以及社交APP在内的移动流量需求,逐渐成为用户选购移动通信产品的“主力”。

对于如阿里、京东、小米这类互联网和科技类企业,移动通信的经营业务其实是为自身相关业务提供入口和支持。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互联网渠道,移动通信服务在增加新用户和提高用户黏性上的表现更好,成本也更低。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便是通过“自家产品不限流量”的方式吸引用户。在这方面,腾讯与联通合作推出的“王卡类套餐”、阿里宝卡以及蜗牛移动推出的“通信套餐送游戏优惠券”等产品,都发挥了自身产品与移动通信服务之间相互拉动效果。

除了流量入口,物联网布局也是各家虚拟运营商强调的重点。在现有物联网业务上,阿里、小米以及各家通信企业已有不同程度的布局。加上5G通信技术的加速到来,拿到运营牌照也意味着占得先机。

阿里通信总经理余鹏武表示,获得正式牌照是一个新起点,阿里通信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上,将持续用场景化的技术手段将通信业务融入阿里生态,为用户提供融合电商、物流、新零售等丰富阿里生态元素的通信产品。

而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意味着自身产品有了更多的出口。此前,联通曾一次性通过与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相关套餐服务,此意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主力。虚拟运营商的“转正”,对双方是一种共赢的趋势。

冲击三大运营商格局,依然为时尚早

不少分析认为,虚拟运营商的引入会“激活”三大运营商割据的移动通信市场,在资费、服务等方面促进整个行业发展。这也是有关部门开放企业资本进入通信领域的出发点。但或许,在移动通信业务上,虚拟运营商们并不具备实力抢夺三大运营商的份额。

所谓转售业务,本质上依然是用三大运营商的设备与流量,结合自身加工包装后卖给用户,虚拟运营商更像是一种通信业务的代售点。用户使用的移动流量、通话、短信等服务,供给方依然来自移动、联通和电信。

虽然近两年使用虚拟运营商的用户不断上升,总数上突破5000万,但从整体通讯市场规模来看,这一数字却十分微小。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移动转售用户仅占全国移动用户总数比重的4%。加上用户对已有手机号的长期使用,换卡、换号意愿并不强烈。

从价格对比上,随着三大运营商不断调整资费和套餐内容,虚拟运营商的“价格站”也难说有优势。加上骚扰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虚拟运营商的服务也仍需提高。据悉,在管理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年报公示、信用约束等措施对虚拟运营商进行管理。

此次获得牌照的15家企业仅仅是第一批,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陆续加入到移动通信的市场竞争中来,用户也将具有更多元的服务选择。

关键字:企业互联网移动通信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x 移动通信成互联网企业新入口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移动通信成互联网企业新入口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1 07:21:01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几年前,“170”开头的来电显示往往会被看作是诈骗电话。如今,使用这一号段的人越来越多,虚拟运营商的角色也更为用户所知。

7月23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同中国联通签约合作的15家企业颁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经营许可,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小米等科技互联网“明星”在内的15家企业成为首批虚拟运营商“正规军”。互联网巨头不断拓宽业务布局,这次将手伸向了移动通信市场。比起改变市场格局,互联网企业或许更希望给自己的流量入口“开源”。

“低价”进入市场,移动通信费用一降再降

在首批“持证上岗”的15家虚拟运营商中,迪信通、天音通信这类老牌通信产品经销商占据了多数名额,而拿下移动通信业务的经营许可也符合这些企业主体业务的扩展需求。与之相比,阿里、京东和小米这类具有科技与互联网背景的企业,他们的“入局”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关注这一传统领域。

抢占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用户,采用“低价”策略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也是虚拟运营商在产品资费上主打看点。在“领证”后不久,小米移动方面便宣布了通信服务的资费情况。主打不限流量的“吃到饱”套餐,月固定资费9元,每天1元享受全国不限流量,通话与短信另计费。这意味着如果仅作为流量卡使用,用户每个月通信费用约为39元左右。

在不限量流量套餐的竞争下,三大运营商也不甘示弱,原本每月上百元的资费套餐,正逐渐降低至60元大关。

对于以往印象中套餐资费过高、网速服务不佳的运营商服务,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加快了”移动通信行业整体的资费下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和国外无限量流量服务相同,虚拟运营商与三大运营商的流量服务并非“无限”,而是采用超过一定总量后实行限速甚至断网的措施,次月恢复服务。

虚拟运营商“转正”,打通产品增长“新入口”

在此前举办的2018移动转售产业乐山研讨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隋静表示,“第一批企业获得正式许可,标志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虚拟运营商的提出和尝试已经过5年时间。2012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通过竞争促进服务提升和资费水平下降,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优惠和多样化的移动通信服务”等意见。次年5月,符合要求的企业开始申请试点资格,我们常说的虚拟运营商随之出现。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自2013年5月起,民营企业开始陆续分批次申请试点资格,截至2014年12月,共有41家企业分5批参与了试点运营,最终15家企业获得首批正式牌照。

如今,无论是三大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其主打的服务核心往往都是流量。包括手机游戏、长视频短视频以及社交APP在内的移动流量需求,逐渐成为用户选购移动通信产品的“主力”。

对于如阿里、京东、小米这类互联网和科技类企业,移动通信的经营业务其实是为自身相关业务提供入口和支持。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互联网渠道,移动通信服务在增加新用户和提高用户黏性上的表现更好,成本也更低。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便是通过“自家产品不限流量”的方式吸引用户。在这方面,腾讯与联通合作推出的“王卡类套餐”、阿里宝卡以及蜗牛移动推出的“通信套餐送游戏优惠券”等产品,都发挥了自身产品与移动通信服务之间相互拉动效果。

除了流量入口,物联网布局也是各家虚拟运营商强调的重点。在现有物联网业务上,阿里、小米以及各家通信企业已有不同程度的布局。加上5G通信技术的加速到来,拿到运营牌照也意味着占得先机。

阿里通信总经理余鹏武表示,获得正式牌照是一个新起点,阿里通信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上,将持续用场景化的技术手段将通信业务融入阿里生态,为用户提供融合电商、物流、新零售等丰富阿里生态元素的通信产品。

而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意味着自身产品有了更多的出口。此前,联通曾一次性通过与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相关套餐服务,此意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尤其是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主力。虚拟运营商的“转正”,对双方是一种共赢的趋势。

冲击三大运营商格局,依然为时尚早

不少分析认为,虚拟运营商的引入会“激活”三大运营商割据的移动通信市场,在资费、服务等方面促进整个行业发展。这也是有关部门开放企业资本进入通信领域的出发点。但或许,在移动通信业务上,虚拟运营商们并不具备实力抢夺三大运营商的份额。

所谓转售业务,本质上依然是用三大运营商的设备与流量,结合自身加工包装后卖给用户,虚拟运营商更像是一种通信业务的代售点。用户使用的移动流量、通话、短信等服务,供给方依然来自移动、联通和电信。

虽然近两年使用虚拟运营商的用户不断上升,总数上突破5000万,但从整体通讯市场规模来看,这一数字却十分微小。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移动转售用户仅占全国移动用户总数比重的4%。加上用户对已有手机号的长期使用,换卡、换号意愿并不强烈。

从价格对比上,随着三大运营商不断调整资费和套餐内容,虚拟运营商的“价格站”也难说有优势。加上骚扰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虚拟运营商的服务也仍需提高。据悉,在管理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年报公示、信用约束等措施对虚拟运营商进行管理。

此次获得牌照的15家企业仅仅是第一批,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企业陆续加入到移动通信的市场竞争中来,用户也将具有更多元的服务选择。

关键字:企业互联网移动通信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