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BYOD:21世纪的思想毒瘤?

责任编辑:Zane 作者:GaryS.Stager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02 14:23:0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2月2日讯(上海)

如今,办公室已逐渐被iPhone、Android手机以及大量平板电脑充斥。不管接受与否,BYOD(BringYourOwnDevice)正坚定不移地向我们走来。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半数企业对BOYD持接受态度。企业和机构中超过90%的用户希望在工作中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理由是使用自己的设备可以获得钟爱的应用体验,提升工作效率。近90%的商界领袖也表示,他们已知道员工在使用个人设备用于工作目的。

总体上讲,企业环境下BYOD受到员工的一致欢迎,即便存在设备在工作场所设备丢失,公司机密数据从私人设备中外泄等安全隐患,企业IT经理及管理层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半推半就地接受。不过在学校里却不是这么回事。美国教育家GaryS.Stager博士在其私人博客网站"Stagertogo"发表了其对BYOD的反对意见。


 

以下是原文翻译:

1990年,我开始帮助世界各地的学校发掘为每个孩子配备笔记本所带来的新型学习潜力。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无论学习提供与否,每个学生都将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然而,二十一年过去了,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依然太少,与此同时,关于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争议。

那些加入个人笔记本俱乐部已有数十年的学校和学区现在拿出了一个表明时髦内在却寒酸和有欠公正的方案。他们称之为BYOD(使用你自己的设备)或者BYOT(使用你自己的技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怕且愚蠢的想法,理由如下:

BYOD有失公平

只有使每名学生获得相同的资源和学习机会,才能保证公正的教育环境。BYOD使得来自更富裕家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同学拥有了不公平的优势。而且,随着社会大环境下贫富差距的加剧,这一问题显得尤为严重。

没有人需要一台"设备"

当你最近一次走进百思买或者苹果专卖店,你会对店员说,"我要买一台设备"吗。显然你不会。我们会说,"我要买一台笔记本"。设备,是你卖给儿时好友家的孩子或者那些期望值不高孩子的东西。(美式幽默,小编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

BYOD概念混淆了用电设备的区别

跟我念!手机并不是电脑!!尽管它们都拥有微处理器和电池,但到目前为止,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经济因素影响至关重要的教育决策是不合师德的

不久前,我的一位智慧的导师告诉我,重要的教育决策绝不能因经济因素而改变,这是不道德、轻率且无结果的。当BYOD不能达成所愿,或者产生不可预见问题的时候,谁来为它负责!四十年来,AlanKay,SeymourPapert,DavidThornburg,DavidLoader以及其他无数富有远见的教育专家已经证明,为学生提供性能强大的笔记本电脑所需成本仅占学校教育成本的2-5%。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发展,这一成本逐渐下降。我知道,许多学校和学区已经重新排列代办事项优先级(将学生笔记本置于更高优先级),致力于为每名学生提供笔记电脑。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取决于能否正确看待事情的优先级以及领导水平,而非经济因素。

BYOD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渠道及沟通行为

信息获取,记笔记以及交流(展示、分享、打印),这些本是教育树上非常容易摘取的果实,然而,现在分数却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参考别人的答案,从互联网上寻找撰写短文或者制造PPT演示文稿的素材等等便利手段日趋盛行,孩子们的创造新思维却日渐贫乏。

BYOD增加了教师的烦恼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学校并没有成功地激发教师哪怕任何方面对于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热情。当各种类型的设备如同万花筒一般涌上课堂后,仅会徒增教师的烦恼并愈发减少他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BYOD极大削弱了颇具潜力的计算机教育手段

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使用计算机设备施教颇感兴趣,也许因为这是一种更高效的教育方式。我的工作就是把计算机打造成一个具备自我表达能力的智力实验室,从而引导孩子们以各种数年前完全无法想象或者完全不可能现实的方式来学习或做事。然而,这种非常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也会因为不能获得性能足够强大的笔记本设备支持而受到影响。

最后,GaryS.Stager 进行了总结,他说:

“教师欢迎任何有益教学的工具。无论是设备,图书还是其他任何东西,只要有益于学生学习,都可以将它们带到课堂上来。然而,BYOD却是愚不可及的政策,它仅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限制他们的学习机会,还将导致公共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的不断降低。”(By GaryS.Stager,Zane编译) 

 

关键字:BYOD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BYOD:21世纪的思想毒瘤?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统一通信/协作行业动态 → 正文

BYOD:21世纪的思想毒瘤?

责任编辑:Zane 作者:GaryS.Stager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02 14:23:06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2月2日讯(上海)

如今,办公室已逐渐被iPhone、Android手机以及大量平板电脑充斥。不管接受与否,BYOD(BringYourOwnDevice)正坚定不移地向我们走来。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半数企业对BOYD持接受态度。企业和机构中超过90%的用户希望在工作中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理由是使用自己的设备可以获得钟爱的应用体验,提升工作效率。近90%的商界领袖也表示,他们已知道员工在使用个人设备用于工作目的。

总体上讲,企业环境下BYOD受到员工的一致欢迎,即便存在设备在工作场所设备丢失,公司机密数据从私人设备中外泄等安全隐患,企业IT经理及管理层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半推半就地接受。不过在学校里却不是这么回事。美国教育家GaryS.Stager博士在其私人博客网站"Stagertogo"发表了其对BYOD的反对意见。


 

以下是原文翻译:

1990年,我开始帮助世界各地的学校发掘为每个孩子配备笔记本所带来的新型学习潜力。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无论学习提供与否,每个学生都将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然而,二十一年过去了,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依然太少,与此同时,关于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争议。

那些加入个人笔记本俱乐部已有数十年的学校和学区现在拿出了一个表明时髦内在却寒酸和有欠公正的方案。他们称之为BYOD(使用你自己的设备)或者BYOT(使用你自己的技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怕且愚蠢的想法,理由如下:

BYOD有失公平

只有使每名学生获得相同的资源和学习机会,才能保证公正的教育环境。BYOD使得来自更富裕家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同学拥有了不公平的优势。而且,随着社会大环境下贫富差距的加剧,这一问题显得尤为严重。

没有人需要一台"设备"

当你最近一次走进百思买或者苹果专卖店,你会对店员说,"我要买一台设备"吗。显然你不会。我们会说,"我要买一台笔记本"。设备,是你卖给儿时好友家的孩子或者那些期望值不高孩子的东西。(美式幽默,小编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

BYOD概念混淆了用电设备的区别

跟我念!手机并不是电脑!!尽管它们都拥有微处理器和电池,但到目前为止,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

经济因素影响至关重要的教育决策是不合师德的

不久前,我的一位智慧的导师告诉我,重要的教育决策绝不能因经济因素而改变,这是不道德、轻率且无结果的。当BYOD不能达成所愿,或者产生不可预见问题的时候,谁来为它负责!四十年来,AlanKay,SeymourPapert,DavidThornburg,DavidLoader以及其他无数富有远见的教育专家已经证明,为学生提供性能强大的笔记本电脑所需成本仅占学校教育成本的2-5%。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发展,这一成本逐渐下降。我知道,许多学校和学区已经重新排列代办事项优先级(将学生笔记本置于更高优先级),致力于为每名学生提供笔记电脑。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取决于能否正确看待事情的优先级以及领导水平,而非经济因素。

BYOD减少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渠道及沟通行为

信息获取,记笔记以及交流(展示、分享、打印),这些本是教育树上非常容易摘取的果实,然而,现在分数却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参考别人的答案,从互联网上寻找撰写短文或者制造PPT演示文稿的素材等等便利手段日趋盛行,孩子们的创造新思维却日渐贫乏。

BYOD增加了教师的烦恼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学校并没有成功地激发教师哪怕任何方面对于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热情。当各种类型的设备如同万花筒一般涌上课堂后,仅会徒增教师的烦恼并愈发减少他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

BYOD极大削弱了颇具潜力的计算机教育手段

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使用计算机设备施教颇感兴趣,也许因为这是一种更高效的教育方式。我的工作就是把计算机打造成一个具备自我表达能力的智力实验室,从而引导孩子们以各种数年前完全无法想象或者完全不可能现实的方式来学习或做事。然而,这种非常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也会因为不能获得性能足够强大的笔记本设备支持而受到影响。

最后,GaryS.Stager 进行了总结,他说:

“教师欢迎任何有益教学的工具。无论是设备,图书还是其他任何东西,只要有益于学生学习,都可以将它们带到课堂上来。然而,BYOD却是愚不可及的政策,它仅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限制他们的学习机会,还将导致公共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的不断降低。”(By GaryS.Stager,Zane编译) 

 

关键字:BYOD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