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AI最有可能对劳动力产生三种影响

责任编辑:cres 作者:Joe McKendrick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4-01-19 11:23:3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GenAI很可能是自农业和工业革命以来最重大的变革。”
 
好吧,请先别着急。埃森哲关于2024年劳动力的最新报告中的这一说法可能有点过头,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革命开始以来,我们一直听到关于工作的类似言论,但毫无疑问,AI将极大地改变和协助工作的执行和交付方式,可以称之为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的最新阶段。
 
问题是,AI究竟将如何改变我们所知的工作,以及人们将如何受到影响。首先,AI,就像几十年来出现的所有其他技术一样,被视为被推到工人喉咙里的东西。
 
然而,GenAI的情况正好相反,埃森哲调查的几乎所有员工(95%)都看到了使用这项技术的价值。
 
但员工不相信他们的公司处理AI的方式——例如,60%的员工担心与技术相关的失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比之下,不到三分之一的高管(29%)认为工作岗位被取代是他们员工的担忧。该报告的作者埃琳·肖克和保罗·多尔蒂表示,随着公司希望利用AI的前景,员工和高管之间存在脱节。
 
公司的高管和员工都需要为AI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的更大范围的变革做好准备,它对工作的最终影响是未知的。调查证实,所有接受调查的商界领袖都预计他们的员工队伍会发生变化,比如增加或减少员工人数,以及实施裁员计划。
 
事情发展得很快——也许对商界领袖来说太快了。舒克和多尔蒂表示:“AI世代最多花了几个小时就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AI迅速被企业和个人采用,突显出它有能力重塑工作、重塑劳动力,并让人们为实时展开的未来做好准备。”
 
舒克和多尔蒂表示,虽然当前的GenAI解决了相对较窄的任务和角色,但下一阶段将专注于“重新设计组织内的流程,以及人们如何体验工作。”然而,三分之二的高管承认,他们还不具备进行这种改造所需的适当技能和能力。
 
此外,高管们不相信他们的员工已经为AI做好了准备——调查显示,36%的员工认为,由于缺乏技术理解,员工不会完全接受GenAI,然而,大多数工人(82%)认为他们掌握了这项技术,94%的人相信他们可以发展所需的技能。
 
此外,尽管超过一半的员工(53%)担心GenAI的产出质量,但只有21%的高管表示,信任产出质量是他们员工的担忧。
 
AI的发展需要是一个协作的、用户引导的、人类引导的过程。此外,这些以人为本的领导人-在AI的支持下-可以创造10.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价值。
 
埃森哲的洞察力基于与GenAI相关的数据的经济建模,以及对7000多名高管和5000名大型组织员工的调查。
 
以人为本的方法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级别。虽然95%的员工已经准备好并愿意接受创新型AI,但只有5%的组织正在提供大规模培训。舒克和多尔蒂敦促说,重点需要放在“提高人们对这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舒适度”。
 
现在出现了三种可能的情景,它们可能决定AI在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对工作的最终影响:
 
·激进的采用情景:组织将完全专注于通过GenAI削减成本,迅速采用技术(在五年内全面采用),并以较高的速度取代人才,被取代的人才将过渡到与他们所担任的工作类似的工作中,这些职位有同样的可能性被取代,导致失业率上升。
 
·谨慎的采用方案:组织将重点放在“自动化和加强与GenAI的工作,缓慢而谨慎地采用技术,以避免取代人才(在未来15年内全面采用),但不注重创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和组织。”
 
·以人为中心的采用场景:组织将重点放在“加强与GenAI的合作,同时有效地利用自动化用例。随着他们以温和的速度(在10年内完全采用)采用这项技术,人才流失率最终会很低,因为他们致力于创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和组织,以支持正在改变工作的现有工人,以及因自动化而被取代并进入新角色的新工人。
 
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前瞻性领导者——他们重视以人为中心的情景——正在采取行动,通过围绕GenAI重新设计工作和角色来重塑劳动力,75%的员工正在帮助他们塑造这些新的工作方式。
 
埃森哲预测,这些领先公司投资于不断增长的人的软技能和技术技能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预计未来三年员工生产率提高20%或更多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AI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AI最有可能对劳动力产生三种影响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正文

AI最有可能对劳动力产生三种影响

责任编辑:cres 作者:Joe McKendrick |来源:企业网D1Net  2024-01-19 11:23:38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GenAI很可能是自农业和工业革命以来最重大的变革。”
 
好吧,请先别着急。埃森哲关于2024年劳动力的最新报告中的这一说法可能有点过头,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革命开始以来,我们一直听到关于工作的类似言论,但毫无疑问,AI将极大地改变和协助工作的执行和交付方式,可以称之为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的最新阶段。
 
问题是,AI究竟将如何改变我们所知的工作,以及人们将如何受到影响。首先,AI,就像几十年来出现的所有其他技术一样,被视为被推到工人喉咙里的东西。
 
然而,GenAI的情况正好相反,埃森哲调查的几乎所有员工(95%)都看到了使用这项技术的价值。
 
但员工不相信他们的公司处理AI的方式——例如,60%的员工担心与技术相关的失业、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比之下,不到三分之一的高管(29%)认为工作岗位被取代是他们员工的担忧。该报告的作者埃琳·肖克和保罗·多尔蒂表示,随着公司希望利用AI的前景,员工和高管之间存在脱节。
 
公司的高管和员工都需要为AI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的更大范围的变革做好准备,它对工作的最终影响是未知的。调查证实,所有接受调查的商界领袖都预计他们的员工队伍会发生变化,比如增加或减少员工人数,以及实施裁员计划。
 
事情发展得很快——也许对商界领袖来说太快了。舒克和多尔蒂表示:“AI世代最多花了几个小时就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AI迅速被企业和个人采用,突显出它有能力重塑工作、重塑劳动力,并让人们为实时展开的未来做好准备。”
 
舒克和多尔蒂表示,虽然当前的GenAI解决了相对较窄的任务和角色,但下一阶段将专注于“重新设计组织内的流程,以及人们如何体验工作。”然而,三分之二的高管承认,他们还不具备进行这种改造所需的适当技能和能力。
 
此外,高管们不相信他们的员工已经为AI做好了准备——调查显示,36%的员工认为,由于缺乏技术理解,员工不会完全接受GenAI,然而,大多数工人(82%)认为他们掌握了这项技术,94%的人相信他们可以发展所需的技能。
 
此外,尽管超过一半的员工(53%)担心GenAI的产出质量,但只有21%的高管表示,信任产出质量是他们员工的担忧。
 
AI的发展需要是一个协作的、用户引导的、人类引导的过程。此外,这些以人为本的领导人-在AI的支持下-可以创造10.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价值。
 
埃森哲的洞察力基于与GenAI相关的数据的经济建模,以及对7000多名高管和5000名大型组织员工的调查。
 
以人为本的方法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级别。虽然95%的员工已经准备好并愿意接受创新型AI,但只有5%的组织正在提供大规模培训。舒克和多尔蒂敦促说,重点需要放在“提高人们对这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舒适度”。
 
现在出现了三种可能的情景,它们可能决定AI在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对工作的最终影响:
 
·激进的采用情景:组织将完全专注于通过GenAI削减成本,迅速采用技术(在五年内全面采用),并以较高的速度取代人才,被取代的人才将过渡到与他们所担任的工作类似的工作中,这些职位有同样的可能性被取代,导致失业率上升。
 
·谨慎的采用方案:组织将重点放在“自动化和加强与GenAI的工作,缓慢而谨慎地采用技术,以避免取代人才(在未来15年内全面采用),但不注重创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和组织。”
 
·以人为中心的采用场景:组织将重点放在“加强与GenAI的合作,同时有效地利用自动化用例。随着他们以温和的速度(在10年内完全采用)采用这项技术,人才流失率最终会很低,因为他们致力于创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和组织,以支持正在改变工作的现有工人,以及因自动化而被取代并进入新角色的新工人。
 
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前瞻性领导者——他们重视以人为中心的情景——正在采取行动,通过围绕GenAI重新设计工作和角色来重塑劳动力,75%的员工正在帮助他们塑造这些新的工作方式。
 
埃森哲预测,这些领先公司投资于不断增长的人的软技能和技术技能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预计未来三年员工生产率提高20%或更多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
 
企业网D1net(www.d1net.com):
 
国内主流的to B IT门户,同时在运营国内最大的甲方CIO专家库和智力输出及社交平台-信众智(www.cioall.com)。同时运营19个IT行业公众号(微信搜索D1net即可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网D1Net编译,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出处为:企业网D1Net,如果不注明出处,企业网D1Net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关键字:AI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