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美国能否容忍阿里巴巴在其国内崛起?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5-05 08:26:24 本文摘自:凤凰财经综合

历史上最大一笔科技股发售在即,但硅谷却似乎没人在乎。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即将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资金规模可能会超过Facebook、Twitter、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AOL和雅虎(Yahoo)等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所得到的全部数额。

然而,不像美国明星科技公司募股所伴随的高度关注那样,阿里巴巴这次募股几乎没有在硅谷的科技圈中引起注意。

旧金山的手工面包土司吧里还没有充斥着有关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议论,而且帕罗奥多的特斯拉(Tesla)汽车专卖店也没有开始准备迎接激增的新顾客。在采访中,一些硅谷投资者说,在他们关心的股市上,阿里巴巴的首次公开募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他们不愿意解释自己的冷淡态度。 问题不是硅谷不了解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崛起。

更成问题的是,中国科技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拒绝美国科技公司,或者令后者吃惊,而硅谷的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判断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的野心,这些中国公司正对太平洋的彼岸虎视眈眈。

莱斯大学琼斯商学院(Jesse H. Jone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t Rice University)密切研究中国商务的张燕教授说,“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相互觊觎对方的市场,但两国的公司之间彼此没有联系。” 马云在中国杭州2011年企业家峰会上。Lang Lang/Reuters 十年前,美国科技公司将新兴的经济体中国视为下一个大前沿,中国的新富人和新用户结合起来,将会为这些美国公司的产品提供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然而,文化、政治以及科技方面的阻力重创了他们的梦想。美国公司在中国基本上没有拿下多少地盘,与此同时,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一批中国公司占据了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的一大片。

如今,中国有自己版本的亚马逊、谷歌、Facebook、Twitter、eBay和PayPal。这些美国公司和中国的类似公司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各自都在全球寻求主导地位,且都假装对方不存在。 阿里巴巴这次庞大的首次公开募股可能预示着一个转变:对各自有利的排外主义时代即将终结。张燕说,“它们现在要在对方的地盘上更直接地拚杀了。

在中国和美国的市场上,我们都将看到更激烈的竞争。” 在讨论新的竞争之前,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美国互联网公司是如何丢掉中国市场的。2004年,时任eBay首席执行官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在接受CBS采访时曾预测,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易趣网(Eachnet)很快将成为该拍卖网站最大的摇钱树。

当时,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中国掀起一场投资和扩张的狂潮。雅虎在2005年向阿里巴巴投资了10亿美元(约合81亿元人民币)。亚马逊收购了中国电子商务公司卓越网,将其视为亚马逊计划占领中国市场的先锋。

但是,很多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扩张的努力都没有得到多少结果,通常是因为这些美国公司不了解中国。 比如,在其早期,eBay易趣网曾一度占领了中国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70%以上的份额,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的威廉姆·P·巴内特(William P. Barnett)教授在关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一份精彩案例分析中这样写道。

然而在2003年,阿里巴巴的马云创建了个人对个人的淘宝网,该网站靠一个简单却强有力的优势,迅速瓦解了eBay的主导地位:马云让淘宝具有那些能利用中国市场的细微差异的特点。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说,“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鳄鱼在大海里与鲨鱼搏斗,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把鲨鱼引到长江里来。” 与易趣网(以及美国的eBay)不同的是,马云的公司不向卖家收取商品上架费。

这对那些温饱线上的中国人很有吸引力,这些人想用不大的投资搞个做小买卖的副业。淘宝网站还采用了一些响应中国文化特色的技术功能。比如,淘宝网具备在线聊天功能,给用户以社区感,而用户反应这正是eBay所缺少的,因为易趣网不提供聊天功能。

淘宝网还让买卖双方可以相互讨价还价,网站的设计模仿了中国实体零售店的分类售货柜台,而eBay的分类则全盘照搬了美国的。另外,由于eBay在许多严格执行商标法的市场中进行国际运作,不得不对出现在其网站上的假冒产品保持警惕,而阿里巴巴则不必担心这一问题。

EBay易趣网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大幅下降,到2007年前后已是苟延残喘。亚马逊公司在中国也陷入了困境,淘宝网及其姊妹网站天猫网也与亚马逊竞争;据一些人估计,这家通过亚马逊中国网站(Amazon.cn)经营的美国电子商务公司,如今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不到1%。

淘宝网成为阿里巴巴帝国的一颗灿烂明珠,在中国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市场上占有70%以上的份额。据报道,阿里巴巴的各个平台加起来,占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五分之四。 但是,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受挫的原因并不仅限于文化问题。它们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2010年,在中国黑客攻击了谷歌总部的基础设施之后,公司决定将其服务撤出中国。尽管谷歌接受了中国政府对自己网站进行审查的要求,但谷歌的市场份额一直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谷歌退出之后,百度的份额变得更大了。

在谷歌的案例中,政府干预给美国公司制造了艰难的商业环境,这种情况在中国很普遍。

安可战略顾问公司(APCO Worldwide)大中华区主席麦健陆(James McGregor)说,“中国政府不想让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他们要有自己的Facebook、自己的Twitter。

对外国互联网公司来说,中国不是一个开放的市场。” 现在阿里巴巴到美国上市引发了一个相反的问题:美国和美国政府会不会容忍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其领土上崛起?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和其他正在崛起的中国公司对付文化差异的能力是否会比美国公司在中国的表现要好? 迄今为止,阿里巴巴的策略一直是慢慢来。该公司最近开始在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其中包括对ShopRunner的投资,这家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可以与亚马逊Prime会员享有的免费配送服务相竞争的业务;阿里巴巴还投资了提供搭车服务的Lyft公司。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旗下的信息交流应用”微信”今年开始大力向美国用户推广。

与此同时,争夺全球互联网主导地位的战斗已经蔓延到了本国范围以外的地方。美国和中国的公司对亚洲和非洲新兴市场的竞争,现在正变得愈加激烈,这些地方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刚刚起步,可能会成为争夺国际互联网霸权的下一个大战场。

为了打响这一战,腾讯的微信最近开始在南非播放一则广告,广告中,一个模仿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 ckerberg)的滑稽演员躺在心理医生的沙发上哭泣,因为微信抢走了自己的用户。医生警告这个Facebook的创始人说,别吵了,不然自己也将放弃Facebook,改用那个中国应用。

诚然,这是一种市场推销的花招。但这种直接竞争或许最终能让美国科技巨头注意到他们的中国同行。

关键字:LyftShoprunner阿里巴巴

本文摘自:凤凰财经综合

x 美国能否容忍阿里巴巴在其国内崛起?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美国能否容忍阿里巴巴在其国内崛起?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5-05 08:26:24 本文摘自:凤凰财经综合

历史上最大一笔科技股发售在即,但硅谷却似乎没人在乎。

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即将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资金规模可能会超过Facebook、Twitter、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AOL和雅虎(Yahoo)等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所得到的全部数额。

然而,不像美国明星科技公司募股所伴随的高度关注那样,阿里巴巴这次募股几乎没有在硅谷的科技圈中引起注意。

旧金山的手工面包土司吧里还没有充斥着有关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议论,而且帕罗奥多的特斯拉(Tesla)汽车专卖店也没有开始准备迎接激增的新顾客。在采访中,一些硅谷投资者说,在他们关心的股市上,阿里巴巴的首次公开募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他们不愿意解释自己的冷淡态度。 问题不是硅谷不了解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崛起。

更成问题的是,中国科技市场长期以来一直拒绝美国科技公司,或者令后者吃惊,而硅谷的许多人不知道该如何判断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的野心,这些中国公司正对太平洋的彼岸虎视眈眈。

莱斯大学琼斯商学院(Jesse H. Jones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t Rice University)密切研究中国商务的张燕教授说,“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相互觊觎对方的市场,但两国的公司之间彼此没有联系。” 马云在中国杭州2011年企业家峰会上。Lang Lang/Reuters 十年前,美国科技公司将新兴的经济体中国视为下一个大前沿,中国的新富人和新用户结合起来,将会为这些美国公司的产品提供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然而,文化、政治以及科技方面的阻力重创了他们的梦想。美国公司在中国基本上没有拿下多少地盘,与此同时,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一批中国公司占据了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的一大片。

如今,中国有自己版本的亚马逊、谷歌、Facebook、Twitter、eBay和PayPal。这些美国公司和中国的类似公司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各自都在全球寻求主导地位,且都假装对方不存在。 阿里巴巴这次庞大的首次公开募股可能预示着一个转变:对各自有利的排外主义时代即将终结。张燕说,“它们现在要在对方的地盘上更直接地拚杀了。

在中国和美国的市场上,我们都将看到更激烈的竞争。” 在讨论新的竞争之前,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美国互联网公司是如何丢掉中国市场的。2004年,时任eBay首席执行官的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在接受CBS采访时曾预测,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易趣网(Eachnet)很快将成为该拍卖网站最大的摇钱树。

当时,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正在中国掀起一场投资和扩张的狂潮。雅虎在2005年向阿里巴巴投资了10亿美元(约合81亿元人民币)。亚马逊收购了中国电子商务公司卓越网,将其视为亚马逊计划占领中国市场的先锋。

但是,很多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扩张的努力都没有得到多少结果,通常是因为这些美国公司不了解中国。 比如,在其早期,eBay易趣网曾一度占领了中国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70%以上的份额,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的威廉姆·P·巴内特(William P. Barnett)教授在关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一份精彩案例分析中这样写道。

然而在2003年,阿里巴巴的马云创建了个人对个人的淘宝网,该网站靠一个简单却强有力的优势,迅速瓦解了eBay的主导地位:马云让淘宝具有那些能利用中国市场的细微差异的特点。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说,“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鳄鱼在大海里与鲨鱼搏斗,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把鲨鱼引到长江里来。” 与易趣网(以及美国的eBay)不同的是,马云的公司不向卖家收取商品上架费。

这对那些温饱线上的中国人很有吸引力,这些人想用不大的投资搞个做小买卖的副业。淘宝网站还采用了一些响应中国文化特色的技术功能。比如,淘宝网具备在线聊天功能,给用户以社区感,而用户反应这正是eBay所缺少的,因为易趣网不提供聊天功能。

淘宝网还让买卖双方可以相互讨价还价,网站的设计模仿了中国实体零售店的分类售货柜台,而eBay的分类则全盘照搬了美国的。另外,由于eBay在许多严格执行商标法的市场中进行国际运作,不得不对出现在其网站上的假冒产品保持警惕,而阿里巴巴则不必担心这一问题。

EBay易趣网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大幅下降,到2007年前后已是苟延残喘。亚马逊公司在中国也陷入了困境,淘宝网及其姊妹网站天猫网也与亚马逊竞争;据一些人估计,这家通过亚马逊中国网站(Amazon.cn)经营的美国电子商务公司,如今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份额不到1%。

淘宝网成为阿里巴巴帝国的一颗灿烂明珠,在中国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市场上占有70%以上的份额。据报道,阿里巴巴的各个平台加起来,占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五分之四。 但是,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受挫的原因并不仅限于文化问题。它们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2010年,在中国黑客攻击了谷歌总部的基础设施之后,公司决定将其服务撤出中国。尽管谷歌接受了中国政府对自己网站进行审查的要求,但谷歌的市场份额一直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谷歌退出之后,百度的份额变得更大了。

在谷歌的案例中,政府干预给美国公司制造了艰难的商业环境,这种情况在中国很普遍。

安可战略顾问公司(APCO Worldwide)大中华区主席麦健陆(James McGregor)说,“中国政府不想让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他们要有自己的Facebook、自己的Twitter。

对外国互联网公司来说,中国不是一个开放的市场。” 现在阿里巴巴到美国上市引发了一个相反的问题:美国和美国政府会不会容忍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其领土上崛起?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和其他正在崛起的中国公司对付文化差异的能力是否会比美国公司在中国的表现要好? 迄今为止,阿里巴巴的策略一直是慢慢来。该公司最近开始在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其中包括对ShopRunner的投资,这家电子商务公司提供可以与亚马逊Prime会员享有的免费配送服务相竞争的业务;阿里巴巴还投资了提供搭车服务的Lyft公司。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旗下的信息交流应用”微信”今年开始大力向美国用户推广。

与此同时,争夺全球互联网主导地位的战斗已经蔓延到了本国范围以外的地方。美国和中国的公司对亚洲和非洲新兴市场的竞争,现在正变得愈加激烈,这些地方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刚刚起步,可能会成为争夺国际互联网霸权的下一个大战场。

为了打响这一战,腾讯的微信最近开始在南非播放一则广告,广告中,一个模仿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 ckerberg)的滑稽演员躺在心理医生的沙发上哭泣,因为微信抢走了自己的用户。医生警告这个Facebook的创始人说,别吵了,不然自己也将放弃Facebook,改用那个中国应用。

诚然,这是一种市场推销的花招。但这种直接竞争或许最终能让美国科技巨头注意到他们的中国同行。

关键字:LyftShoprunner阿里巴巴

本文摘自:凤凰财经综合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