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阿里巴巴向互联网终端渗透

责任编辑:jacky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0 09:30:30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近一年来,阿里成了并购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其并购和投资的公司跟目前阿里业务的关联性不强,有些甚至八竿子打不着,让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懂,阿里究竟要干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阿里是在IPO之前造概念,让发展前景拥有足够的想象力,所以手持现金疯狂投资。以马云的精明,不会为了短期的市值或融资去耗费五六十亿美元,从阿里和马云个人的投资看,以阿里的主营业务为核心做关联比较,投资项目基本分为三类,以下一一分述之。

电商平台大本营“进补”

阿里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商务开放平台,包括纯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电子化。阿里一直在摸索大数据的应用和零售O2O的商业模式,所以阿里并购了高德地图,为O2O业务打好基础。他们自己运营的餐饮O2O软件淘点点,以及入股快的打车,入股银泰商业,都是进行线下零售O2O的模式探索。

随着京东的崛起,阿里一直在强化自己物流的短板。入股海尔日日顺,使得天猫上大件商品的配送成为可能,又入股了新加坡邮政,这是阿里全球化的标志,利用新加坡在东南亚的物流网络,培养当地的消费群,快速清关和配送。阿里投资的菜鸟网络拉上了马云的好友沈国军和国内快递公司的老大们,想打造成能够实现24小时终端配送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平台。

国内医药市场有上万亿元的规模,受国家政策壁垒影响,医药电商整体规模偏小,天猫医药馆也不过才几十亿元销售额。但医药“蛋糕”一直被马云看重,所以阿里控股了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中信21世纪是负责药品监管码的第三方平台,也拥有药监局颁发的医药电商交易平台资格证,即所谓A照,阿里健康未来会加紧医药电商化的进程。

通过O2O、大物流和医药领域的布局,阿里弥补了自身电商平台的不足,为未来进军新业务领域和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向互联网终端渗透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版图中,所谓BAT(即百度、阿里、腾讯)形成了三座高峰,百度和腾讯始终以纯互联网业务为主,包括搜索、IM、视频、游戏等等。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纯互联网业务的格局也在变化,例如视频、IM、手游等发展迅猛,腾讯开始凭借微信的优势反攻阿里,入股了京东和大众点评,将其移动业务跟微信融合,这让马云开始重视纯互联网业务,推出来往应对微信的挑战,但是效果不佳。

阿里并购了UC作为移动平台,UC有足够的用户群和流量,可以将其作为核心整合相关互联网业务。为了加大视频和娱乐业务,马云个人入股了华数传媒。华数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电视运营商,有几千万家庭使用,这让阿里具备了电视终端的渗透能力。阿里又投资了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影视,让阿里具备了自主娱乐内容加工能力。

最后阿里入股了优酷土豆,利用其线上播放平台和资源,使得自身娱乐加工内容有了更强的传播和展示能力。

通过阿里影视(内容加工)、华数传媒(终端数字电视运营平台)和优酷土豆,阿里已经具备了线上娱乐从加工到播放的完整链条,加上UC在移动端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线上娱乐生态系统。

阿里还投资了美国在线教育TutorGroup和社交视频网站Tango,为将来业务渗透到国外,跟阿里现有互联网业务融合做准备。

业务版图广覆盖

为了让阿里数据和云业务有更大的发展,马云个人入股了恒生电子。这是一家金融IT产品服务商,拥有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和期货在内的所有IT服务牌照。马云一直想打造金融云,去年就推出过“聚宝盆”计划,想为金融行业提供云服务,现在来看不是技术有多难,而是涉及太多的关键数据,金融机构愿不愿意开放给阿里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阿里是天弘基金的大股东,又拿到了银行牌照,跟其他基金和银行成了竞争对手。

最令人奇怪的是,阿里成了恒大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这也是阿里众多投资中最让人看不懂的,唯一的解释是阿里靠恒大足球来打广告,提高曝光率。毕竟恒大足球成为国内职业足球的标杆,又在亚洲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为阿里的国际化服务。

阿里两年前的业务非常单一,核心是电商开放平台和大数据的建设。短短两年时间,阿里通过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将业务版图迅速扩大,甚至拓展到了金融云、O2O、视频、影视、教育、零售、物流和医药等十几个不同的业务领域。

战略投资需要系统整合

现在阿里的问题是,短期内缺乏对各业务模块的系统整合,现有业务与投资项目的关联度也不大。所以至少在近几年,阿里更像一个战略投资者,未来要在不同的业务之间形成黏合力,取决于阿里是否有能力在自营核心业务上进行创新,出现一个个业务延伸点,将投资业务打通,形成跟原有业务的良性互动。

目前看来,实现这一点,还很遥远。

关键字:互联网终端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x 阿里巴巴向互联网终端渗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阿里巴巴向互联网终端渗透

责任编辑:jacky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0 09:30:30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近一年来,阿里成了并购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其并购和投资的公司跟目前阿里业务的关联性不强,有些甚至八竿子打不着,让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懂,阿里究竟要干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阿里是在IPO之前造概念,让发展前景拥有足够的想象力,所以手持现金疯狂投资。以马云的精明,不会为了短期的市值或融资去耗费五六十亿美元,从阿里和马云个人的投资看,以阿里的主营业务为核心做关联比较,投资项目基本分为三类,以下一一分述之。

电商平台大本营“进补”

阿里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商务开放平台,包括纯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电子化。阿里一直在摸索大数据的应用和零售O2O的商业模式,所以阿里并购了高德地图,为O2O业务打好基础。他们自己运营的餐饮O2O软件淘点点,以及入股快的打车,入股银泰商业,都是进行线下零售O2O的模式探索。

随着京东的崛起,阿里一直在强化自己物流的短板。入股海尔日日顺,使得天猫上大件商品的配送成为可能,又入股了新加坡邮政,这是阿里全球化的标志,利用新加坡在东南亚的物流网络,培养当地的消费群,快速清关和配送。阿里投资的菜鸟网络拉上了马云的好友沈国军和国内快递公司的老大们,想打造成能够实现24小时终端配送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平台。

国内医药市场有上万亿元的规模,受国家政策壁垒影响,医药电商整体规模偏小,天猫医药馆也不过才几十亿元销售额。但医药“蛋糕”一直被马云看重,所以阿里控股了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中信21世纪是负责药品监管码的第三方平台,也拥有药监局颁发的医药电商交易平台资格证,即所谓A照,阿里健康未来会加紧医药电商化的进程。

通过O2O、大物流和医药领域的布局,阿里弥补了自身电商平台的不足,为未来进军新业务领域和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向互联网终端渗透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版图中,所谓BAT(即百度、阿里、腾讯)形成了三座高峰,百度和腾讯始终以纯互联网业务为主,包括搜索、IM、视频、游戏等等。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纯互联网业务的格局也在变化,例如视频、IM、手游等发展迅猛,腾讯开始凭借微信的优势反攻阿里,入股了京东和大众点评,将其移动业务跟微信融合,这让马云开始重视纯互联网业务,推出来往应对微信的挑战,但是效果不佳。

阿里并购了UC作为移动平台,UC有足够的用户群和流量,可以将其作为核心整合相关互联网业务。为了加大视频和娱乐业务,马云个人入股了华数传媒。华数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电视运营商,有几千万家庭使用,这让阿里具备了电视终端的渗透能力。阿里又投资了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影视,让阿里具备了自主娱乐内容加工能力。

最后阿里入股了优酷土豆,利用其线上播放平台和资源,使得自身娱乐加工内容有了更强的传播和展示能力。

通过阿里影视(内容加工)、华数传媒(终端数字电视运营平台)和优酷土豆,阿里已经具备了线上娱乐从加工到播放的完整链条,加上UC在移动端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线上娱乐生态系统。

阿里还投资了美国在线教育TutorGroup和社交视频网站Tango,为将来业务渗透到国外,跟阿里现有互联网业务融合做准备。

业务版图广覆盖

为了让阿里数据和云业务有更大的发展,马云个人入股了恒生电子。这是一家金融IT产品服务商,拥有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和期货在内的所有IT服务牌照。马云一直想打造金融云,去年就推出过“聚宝盆”计划,想为金融行业提供云服务,现在来看不是技术有多难,而是涉及太多的关键数据,金融机构愿不愿意开放给阿里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阿里是天弘基金的大股东,又拿到了银行牌照,跟其他基金和银行成了竞争对手。

最令人奇怪的是,阿里成了恒大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这也是阿里众多投资中最让人看不懂的,唯一的解释是阿里靠恒大足球来打广告,提高曝光率。毕竟恒大足球成为国内职业足球的标杆,又在亚洲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为阿里的国际化服务。

阿里两年前的业务非常单一,核心是电商开放平台和大数据的建设。短短两年时间,阿里通过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将业务版图迅速扩大,甚至拓展到了金融云、O2O、视频、影视、教育、零售、物流和医药等十几个不同的业务领域。

战略投资需要系统整合

现在阿里的问题是,短期内缺乏对各业务模块的系统整合,现有业务与投资项目的关联度也不大。所以至少在近几年,阿里更像一个战略投资者,未来要在不同的业务之间形成黏合力,取决于阿里是否有能力在自营核心业务上进行创新,出现一个个业务延伸点,将投资业务打通,形成跟原有业务的良性互动。

目前看来,实现这一点,还很遥远。

关键字:互联网终端

本文摘自:中国经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