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建行“善融贷”样本调查 运用大数据破解小微企融资困局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4 11:25:16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就凭一定的账户结算量就从银行申请到了信用贷款。”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曾经是“奢望”,如今却在建设银行成为了现实,广东安宜捷工业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卫华在讲述建行的融资经历时,显得有些兴奋。

一个现实是,小微企业发展总会遇到资金问题,而贷款难,已经成为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总是会形成一种银行愿意贷给资金相对充裕的大企业而不愿意贷给对资金如饥似渴的小微企业的矛盾,小微企业这个理论上的客户总是与有放贷要求的银行无法实现顺利对接。

为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建设银行创新多项面向小企业的差别化特色金融服务和产品。“善融贷就是一个特色产品。”建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是建行根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以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发放的。

“善融贷”橄榄枝

黄卫华的公司以绝缘制品制造为主,通过硅橡胶制品、手机配件、屏蔽材料等,与众多上下游客户保持稳定的采购供货关系,在业内小有名气。“2007年开厂,2011年进行技术改良,随后公司迎来高速发展期。”黄卫华坦言。

2013年,由于货款资金周转等原因,黄卫华急缺资金。“公司因为没有可以抵质押房产或者专利权等资产,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支持。”想通过民间资本救急,但成本太高,他犯难了。

“就算不是民间资本,家人亲戚都要收利息。”黄卫华坦言,公司2007年有过家族借款,资金成本要年息15%,换句话说,100万借款的年息是15万,“更不要说现在了,更高。”

同样的困惑也发生在小企业主魏老板的身上。魏老板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1月,是一家位于东莞市主营机械制品的公司,包括轴承、机电产品、液压件等。这些在外人看来特别陌生的专业名词,魏老板能滔滔不绝地讲一上午。“这些客户都是熟悉业务,能踏踏实实做企业的人。”建行负责人坦言。

2013年,魏老板的企业进入到业务大发展阶段,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人员成本加大,三是随着公司发展订单数量增加,“这时候公司资金流动性需求骤然上升。”魏老板介绍,但没有足够抵质押物,多数商业银行不愿进行授信。

的确如此。“之前我们做过一段时间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主要针对小微企业的企业主,但是后来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现在基本不做了。”本报记者采访的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称,“我们现在审批的贷款申请基本上都需要房产抵押,贷款的额度根据房产的价值加上公司的营业额来综合评定,最多能贷到房产价值的80%。利率参照基准利率上浮20%-30%。”

事实上,在不良贷款率增长的背后,作为风险最高的小微业务——纯信用贷款带来了更多的危险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从去年开始各家银行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与模式降低风险。

一家股份制银行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原因,“因为有的中小企业或者是小微企业并没有流水账,甚至没有经营账。财务非常不规范,经营收入不在公司入账,这样的企业对于银行来说风险较高。”

2013年,正当黄卫华几乎绝望的时候,建行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为黄卫华和他的企业“雪中送炭”的就是建设银行“善融贷”。该项产品是建设银行依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发放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可循环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属于“信用贷”系列。

当时黄卫华又惊又喜,惊的是像他这样的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的小微企业,竟然可以依靠稳定结算量在银行申请到纯信用贷款,且手续如此简便;喜的则是燃眉之急迎刃而解,企业的发展有了保证。

创新“大数据”支撑

此时的问题是,“善融通”不需要抵质押物,纯粹是信用担保,并且融资成本与其他商业银行抵押贷款融资成本相当,建行是如何做到的?同时风险如何把控?

根据建行相关人士介绍,“善融贷”借助了建行大数据的力量。所谓“大数据”,就是通过后台数据批量获取数据库中存量客户对公及个人日均存款、结算流水等,通过数据批量筛选获取目标客户名单。

“我们筛选客户也进行严格把控,一是企业已经达到银行稳定结算客户相关标准。”上述人士介绍,二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发现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境并进行核实情况之后,才能申请办理小微企业“善融贷”产品。

事实上,通过“大数据”的筛选,提高银行解决客户需求的精准度,大量节省银行、企业相互之间的沟通、磨合以及了解的流程、时间、机会成本。

依靠“大数据”支持,改变以往只依赖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更加注重于对小微企业以及企业主的履约能力、资信状况及资产情况的分析。“在流程操作上,重点把握企业经营行为与账户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客户授信的可行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建行相关人士介绍。

根据介绍,善融贷的贷款期限最长1年,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可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无需其他担保抵押。

业内曾有这样的说法,对于监管层出台旨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是“小微企业看得见摸不着”的政策,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就建行来看,“针对小微企业,建行的政策是参照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5%,年利率为7.8%。”建行人士介绍,一个对比是,这个利率水平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仅仅抵押贷款能做到。

“事实上,建行一直积极响应国家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号召。”上述负责人坦言。

关键字:小微建行融资成本大数据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x 建行“善融贷”样本调查 运用大数据破解小微企融资困局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建行“善融贷”样本调查 运用大数据破解小微企融资困局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04 11:25:16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没有抵押,没有担保,就凭一定的账户结算量就从银行申请到了信用贷款。”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曾经是“奢望”,如今却在建设银行成为了现实,广东安宜捷工业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卫华在讲述建行的融资经历时,显得有些兴奋。

一个现实是,小微企业发展总会遇到资金问题,而贷款难,已经成为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总是会形成一种银行愿意贷给资金相对充裕的大企业而不愿意贷给对资金如饥似渴的小微企业的矛盾,小微企业这个理论上的客户总是与有放贷要求的银行无法实现顺利对接。

为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困局,建设银行创新多项面向小企业的差别化特色金融服务和产品。“善融贷就是一个特色产品。”建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是建行根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以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发放的。

“善融贷”橄榄枝

黄卫华的公司以绝缘制品制造为主,通过硅橡胶制品、手机配件、屏蔽材料等,与众多上下游客户保持稳定的采购供货关系,在业内小有名气。“2007年开厂,2011年进行技术改良,随后公司迎来高速发展期。”黄卫华坦言。

2013年,由于货款资金周转等原因,黄卫华急缺资金。“公司因为没有可以抵质押房产或者专利权等资产,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支持。”想通过民间资本救急,但成本太高,他犯难了。

“就算不是民间资本,家人亲戚都要收利息。”黄卫华坦言,公司2007年有过家族借款,资金成本要年息15%,换句话说,100万借款的年息是15万,“更不要说现在了,更高。”

同样的困惑也发生在小企业主魏老板的身上。魏老板的企业成立于2003年1月,是一家位于东莞市主营机械制品的公司,包括轴承、机电产品、液压件等。这些在外人看来特别陌生的专业名词,魏老板能滔滔不绝地讲一上午。“这些客户都是熟悉业务,能踏踏实实做企业的人。”建行负责人坦言。

2013年,魏老板的企业进入到业务大发展阶段,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人员成本加大,三是随着公司发展订单数量增加,“这时候公司资金流动性需求骤然上升。”魏老板介绍,但没有足够抵质押物,多数商业银行不愿进行授信。

的确如此。“之前我们做过一段时间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主要针对小微企业的企业主,但是后来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现在基本不做了。”本报记者采访的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称,“我们现在审批的贷款申请基本上都需要房产抵押,贷款的额度根据房产的价值加上公司的营业额来综合评定,最多能贷到房产价值的80%。利率参照基准利率上浮20%-30%。”

事实上,在不良贷款率增长的背后,作为风险最高的小微业务——纯信用贷款带来了更多的危险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从去年开始各家银行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与模式降低风险。

一家股份制银行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原因,“因为有的中小企业或者是小微企业并没有流水账,甚至没有经营账。财务非常不规范,经营收入不在公司入账,这样的企业对于银行来说风险较高。”

2013年,正当黄卫华几乎绝望的时候,建行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为黄卫华和他的企业“雪中送炭”的就是建设银行“善融贷”。该项产品是建设银行依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发放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可循环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属于“信用贷”系列。

当时黄卫华又惊又喜,惊的是像他这样的无抵押、无质押、无担保的小微企业,竟然可以依靠稳定结算量在银行申请到纯信用贷款,且手续如此简便;喜的则是燃眉之急迎刃而解,企业的发展有了保证。

创新“大数据”支撑

此时的问题是,“善融通”不需要抵质押物,纯粹是信用担保,并且融资成本与其他商业银行抵押贷款融资成本相当,建行是如何做到的?同时风险如何把控?

根据建行相关人士介绍,“善融贷”借助了建行大数据的力量。所谓“大数据”,就是通过后台数据批量获取数据库中存量客户对公及个人日均存款、结算流水等,通过数据批量筛选获取目标客户名单。

“我们筛选客户也进行严格把控,一是企业已经达到银行稳定结算客户相关标准。”上述人士介绍,二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发现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境并进行核实情况之后,才能申请办理小微企业“善融贷”产品。

事实上,通过“大数据”的筛选,提高银行解决客户需求的精准度,大量节省银行、企业相互之间的沟通、磨合以及了解的流程、时间、机会成本。

依靠“大数据”支持,改变以往只依赖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更加注重于对小微企业以及企业主的履约能力、资信状况及资产情况的分析。“在流程操作上,重点把握企业经营行为与账户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客户授信的可行性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建行相关人士介绍。

根据介绍,善融贷的贷款期限最长1年,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可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无需其他担保抵押。

业内曾有这样的说法,对于监管层出台旨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是“小微企业看得见摸不着”的政策,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就建行来看,“针对小微企业,建行的政策是参照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5%,年利率为7.8%。”建行人士介绍,一个对比是,这个利率水平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仅仅抵押贷款能做到。

“事实上,建行一直积极响应国家服务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的号召。”上述负责人坦言。

关键字:小微建行融资成本大数据

本文摘自:华夏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