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传统征信VS大数据征信 互联网征信的红与黑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06 17:12:57 本文摘自: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5年4月,中国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551.45亿元,环比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继3月网贷行业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后,4月网贷行业再次刷新了上月的纪录。伴随着P2P的火热发展,风控成为了每一家P2P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风控依赖的标准主要是互联网征信。

由于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以及账户盗用、机构代办、申请欺诈等蓄意造假和诈骗行为,P2P传统风控手段开始失效,升级风控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市场对征信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当前中国征信体系的现状是怎样?现存征信体系的覆盖率有多高?社会征信系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没有水土不服?征信体系痛点何在?业界对互联网征信的担忧又是什么?

征信体系的现状

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征信体系现状是,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覆盖了8亿人,但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也就是说,在中国13亿人口里,有银行信贷记录的人,占比不足25%。这将导致很多人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今年初,央行开放个人征信市场,8家机构获得准入资格,拉卡拉、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抢得准入证,随后,各家企业就互联网征信展开了一场追逐赛。对于互联网征信,其来源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沉淀的大数据,并通过数据建模,最终输出每个人的诚信模型,以此为标准,系统自动判断可以借给谁钱、借多少。不过,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兴起的时间较短,大数据征信的可靠性和含金量仍被不少业内人士质疑。

传统征信PK大数据征信

在这样的背景下,P2P网贷公司纷纷就征信问题与第三方征信公司展开合作。据透露,某国内知名征信机构接入了众多P2P平台、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另据报道,一些网贷平台与银行签署了资金清算管理协议,缓解P2P自建资金池的风险;还有些P2P公司尝试与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合作,希望积分和海量数据等可以考察借款人的违约成本。

从类型上看,传统征信公司采用的是同业信息分享模式,即客户查询一条信息需要先共享一条相应的信息;而互联网公司则是利用自身的海量数据优势和用户信息,从财富、安全、守约、消费、社交等几个纬度来评判,为用户建立信用报告,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海量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征信模式面临的难题是征信数据不全、平台上传数据积极性低、更新不及时、接入门槛高等问题。而大数据征信模式,其优点在于数据来源广泛,弥补传统征信覆盖面不足的缺陷;数据类型多样化,不局限于信贷数据,更能全面反映个人信用情况。其难点在于:信息过多引起的数据杂乱,整合多方数据困难,且数据相关性分析需要较长时间和实践来检验,短期内信用评价数据精准性较低。此外,大数据征信也面临着法律风险,在个人隐私保护上较难把控。

行业痛点与展望

P2P机构面临的征信现状有四大痛点:第一,P2P平台目前没有纳入央行征信系统中,难以直接获得央行征信服务;而征信机构获取P2P公司的数据也有难度,因为太多、太分散,也参差不一;第二,央行征信报告的覆盖范围与互联网活跃用户有出入,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借款人在非银行机构间的借款信用信息; 第三,国家公共部门信息公开程度远未到位,多数信用信息获取难度大; 第四,P2P机构间信息相互独立,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非银行机构间的借款人征信、惩戒机制未有效建立。

网贷行业是否有机会被纳入央行征信体系?互联网征信如何有效的整合传统与大数据?监管层将会建立怎样的惩戒机制?互联网征信的未来何解?敬请关注2015年5月24日第二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学术界专家及业界精英将会聚于此,互联网征信的红与黑,在这里剖白。

关键字:征信体系资金池征信机构

本文摘自:中国电子银行网

x 传统征信VS大数据征信 互联网征信的红与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传统征信VS大数据征信 互联网征信的红与黑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06 17:12:57 本文摘自: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5年4月,中国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551.45亿元,环比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继3月网贷行业成交量创历史新高后,4月网贷行业再次刷新了上月的纪录。伴随着P2P的火热发展,风控成为了每一家P2P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风控依赖的标准主要是互联网征信。

由于社会征信体系尚不完善以及账户盗用、机构代办、申请欺诈等蓄意造假和诈骗行为,P2P传统风控手段开始失效,升级风控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市场对征信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当前中国征信体系的现状是怎样?现存征信体系的覆盖率有多高?社会征信系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没有水土不服?征信体系痛点何在?业界对互联网征信的担忧又是什么?

征信体系的现状

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征信体系现状是,央行的征信系统虽然覆盖了8亿人,但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也就是说,在中国13亿人口里,有银行信贷记录的人,占比不足25%。这将导致很多人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今年初,央行开放个人征信市场,8家机构获得准入资格,拉卡拉、蚂蚁金服、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抢得准入证,随后,各家企业就互联网征信展开了一场追逐赛。对于互联网征信,其来源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沉淀的大数据,并通过数据建模,最终输出每个人的诚信模型,以此为标准,系统自动判断可以借给谁钱、借多少。不过,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兴起的时间较短,大数据征信的可靠性和含金量仍被不少业内人士质疑。

传统征信PK大数据征信

在这样的背景下,P2P网贷公司纷纷就征信问题与第三方征信公司展开合作。据透露,某国内知名征信机构接入了众多P2P平台、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另据报道,一些网贷平台与银行签署了资金清算管理协议,缓解P2P自建资金池的风险;还有些P2P公司尝试与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合作,希望积分和海量数据等可以考察借款人的违约成本。

从类型上看,传统征信公司采用的是同业信息分享模式,即客户查询一条信息需要先共享一条相应的信息;而互联网公司则是利用自身的海量数据优势和用户信息,从财富、安全、守约、消费、社交等几个纬度来评判,为用户建立信用报告,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海量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征信模式面临的难题是征信数据不全、平台上传数据积极性低、更新不及时、接入门槛高等问题。而大数据征信模式,其优点在于数据来源广泛,弥补传统征信覆盖面不足的缺陷;数据类型多样化,不局限于信贷数据,更能全面反映个人信用情况。其难点在于:信息过多引起的数据杂乱,整合多方数据困难,且数据相关性分析需要较长时间和实践来检验,短期内信用评价数据精准性较低。此外,大数据征信也面临着法律风险,在个人隐私保护上较难把控。

行业痛点与展望

P2P机构面临的征信现状有四大痛点:第一,P2P平台目前没有纳入央行征信系统中,难以直接获得央行征信服务;而征信机构获取P2P公司的数据也有难度,因为太多、太分散,也参差不一;第二,央行征信报告的覆盖范围与互联网活跃用户有出入,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借款人在非银行机构间的借款信用信息; 第三,国家公共部门信息公开程度远未到位,多数信用信息获取难度大; 第四,P2P机构间信息相互独立,没有有效的信息共享,非银行机构间的借款人征信、惩戒机制未有效建立。

网贷行业是否有机会被纳入央行征信体系?互联网征信如何有效的整合传统与大数据?监管层将会建立怎样的惩戒机制?互联网征信的未来何解?敬请关注2015年5月24日第二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学术界专家及业界精英将会聚于此,互联网征信的红与黑,在这里剖白。

关键字:征信体系资金池征信机构

本文摘自:中国电子银行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