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响当当:浅谈P2P评级背后的“大数据”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6-01 21:20:24 本文摘自:法制今报

P2P的发展,给国内的金融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国内金融市场衍生了许多需求,比如第三方支付,比如担保公司,再比如评级。

据响当当从第三方了解的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全国有1819家运营平台,成交量达551.45亿元。去年4月份,运营平台数量为1073家,成交量为148.92亿元。可见,在过去的一年中,P2P行业的成交量翻了近4倍。

P2P平台数量迅速膨胀,他们在享受行业盛宴的同时,也饱尝残酷竞争之苦。“增信”是他们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有的P2P平台大肆宣传自己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金托管合作;有的平台打出自己与银行的“亲密关系”或干脆直接“抱大腿”;有的则狐假虎威的直接将一些机构的“评级结果”亮出来。

无疑,在跑路潮这个人心惶惶的P2P行情下,投资者面对鱼龙混杂的P2P平台,真正需要的是一些投资的指导和意见。而一份可靠公正的评级报告则是对平台的“雪中送炭”,而为平台加分不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机构发布了各种各样“排名”、“黑名单”等评级报告。据了解,这些机构大多是自掏腰包完成报告的,他们“赔本赚吆喝”的背后是希望借助评级掌握P2P的行业话语权。

当前,P2P评级主要是针对平台的整体评级。有的评级机构会对平台进行深入调查,包括对平台自身的调查和向其他平台了解情况,但这样的机构并不多。不少机构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各种公开信息和P2P平台自行报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察。以坏账核算为例,目前各家平台对于坏账率的界定标准和计算方式差距较大。一般来说,P2P平台采用坏账总额除以贷款总额的方式核算坏账。逾期时间大多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不等,各家平台逾期时间的选择并无统一标准,一些平台为了拉低坏账率故意设定较长的逾期时间。很多时候,评级机构并未对数据进行核实,或对平台实地调查,因此不少评级结果缺乏可信度和公信力。

其实,P2P评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数据获取。坏账率、利润、产品这些内容属于P2P平台的敏感数据,评级机构没有权利要求强制披露,只能基于信息可获取、可量化两个标准评出平台发展指数。在数据缺失的前提下,评价平台的安全性是比较困难的。

更为重要的是,P2P评级目前来说,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呢?按照国外和债券市场的经验,评级应由被评价主体付费,即P2P平台自己来付评级费。但国内目前P2P平台很少主动要求做评级,其一,网贷平台不愿公开真实数据;其二,网贷平台不愿花这笔“冤枉钱”。而后出现的情况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很多P2P评级报告都是评级机构自己掏腰包做的,他们占领话语权、炒作提高知名度的诉求成为其他商业机会和利润来源。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此借用“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好像不太恰当,但却很贴切。有供必有求。评级机构需要生存,所以找到买单者至关重要。响当当风控总监从业界内了解到内幕:“一些所谓的评级机构会追着平台做评级,只要平台花几万块钱,就能获得想要的排名。还有一些机构有"敲诈"嫌疑,平台如果不花钱,就给你弄个类似"黑名单"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评级机构一边靠P2P公司养活,一边又给他们评级。这又爱又恨的关系使得这些公司或者机构在评级时很容易“感情用事”。

归根结底,鉴于国内的金融环境,P2P发展的核心始终取决于自身运营模式及风控手段。相较于其他互联网理财平台,响当当首创三重风控,典当兜底的风控模式,一切债券均有实物抵押,即使借款人对响当当逾期还款,典当行的“绝当品变现”机制,也能完美的避免响当当平台对投资人的违约。响当当典当合作,实物理财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无疑在目前的P2P行业乱象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关键字:p2p数据缺失评级机构

本文摘自:法制今报

x 响当当:浅谈P2P评级背后的“大数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商业智能BI → 正文

响当当:浅谈P2P评级背后的“大数据”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6-01 21:20:24 本文摘自:法制今报

P2P的发展,给国内的金融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国内金融市场衍生了许多需求,比如第三方支付,比如担保公司,再比如评级。

据响当当从第三方了解的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全国有1819家运营平台,成交量达551.45亿元。去年4月份,运营平台数量为1073家,成交量为148.92亿元。可见,在过去的一年中,P2P行业的成交量翻了近4倍。

P2P平台数量迅速膨胀,他们在享受行业盛宴的同时,也饱尝残酷竞争之苦。“增信”是他们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有的P2P平台大肆宣传自己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金托管合作;有的平台打出自己与银行的“亲密关系”或干脆直接“抱大腿”;有的则狐假虎威的直接将一些机构的“评级结果”亮出来。

无疑,在跑路潮这个人心惶惶的P2P行情下,投资者面对鱼龙混杂的P2P平台,真正需要的是一些投资的指导和意见。而一份可靠公正的评级报告则是对平台的“雪中送炭”,而为平台加分不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机构发布了各种各样“排名”、“黑名单”等评级报告。据了解,这些机构大多是自掏腰包完成报告的,他们“赔本赚吆喝”的背后是希望借助评级掌握P2P的行业话语权。

当前,P2P评级主要是针对平台的整体评级。有的评级机构会对平台进行深入调查,包括对平台自身的调查和向其他平台了解情况,但这样的机构并不多。不少机构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各种公开信息和P2P平台自行报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察。以坏账核算为例,目前各家平台对于坏账率的界定标准和计算方式差距较大。一般来说,P2P平台采用坏账总额除以贷款总额的方式核算坏账。逾期时间大多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不等,各家平台逾期时间的选择并无统一标准,一些平台为了拉低坏账率故意设定较长的逾期时间。很多时候,评级机构并未对数据进行核实,或对平台实地调查,因此不少评级结果缺乏可信度和公信力。

其实,P2P评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数据获取。坏账率、利润、产品这些内容属于P2P平台的敏感数据,评级机构没有权利要求强制披露,只能基于信息可获取、可量化两个标准评出平台发展指数。在数据缺失的前提下,评价平台的安全性是比较困难的。

更为重要的是,P2P评级目前来说,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呢?按照国外和债券市场的经验,评级应由被评价主体付费,即P2P平台自己来付评级费。但国内目前P2P平台很少主动要求做评级,其一,网贷平台不愿公开真实数据;其二,网贷平台不愿花这笔“冤枉钱”。而后出现的情况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很多P2P评级报告都是评级机构自己掏腰包做的,他们占领话语权、炒作提高知名度的诉求成为其他商业机会和利润来源。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此借用“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好像不太恰当,但却很贴切。有供必有求。评级机构需要生存,所以找到买单者至关重要。响当当风控总监从业界内了解到内幕:“一些所谓的评级机构会追着平台做评级,只要平台花几万块钱,就能获得想要的排名。还有一些机构有"敲诈"嫌疑,平台如果不花钱,就给你弄个类似"黑名单"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评级机构一边靠P2P公司养活,一边又给他们评级。这又爱又恨的关系使得这些公司或者机构在评级时很容易“感情用事”。

归根结底,鉴于国内的金融环境,P2P发展的核心始终取决于自身运营模式及风控手段。相较于其他互联网理财平台,响当当首创三重风控,典当兜底的风控模式,一切债券均有实物抵押,即使借款人对响当当逾期还款,典当行的“绝当品变现”机制,也能完美的避免响当当平台对投资人的违约。响当当典当合作,实物理财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无疑在目前的P2P行业乱象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关键字:p2p数据缺失评级机构

本文摘自:法制今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