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扒一扒大数据“缺点”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2-30 17:44:10 本文摘自:工控中国

大数据应用带来隐私泄露危机

人不仅是信息、数据的使用者,还是生产者。有关我们的信息,有些是我们自身愿意让他人了解、共享的,也有很多不乐意公之于众的隐私信息。但大数据体系本身,不考虑个体乃至群体是否愿意分享,而是自动自发的吸纳着所有可以吸纳的数据。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数据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有关大数据与隐私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毫无疑问,未来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其中的信息量就越大。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有关于一个人的未来信息。

专家指出,可供分析的数据越多,就越不可能保持“匿名”,识别一个人只要33个字节的信息量。由此,个人隐私暴露问题极易出现,甚至可能会完全没有个人隐私。而大数据时代可供分析数据远不只33个字节,隐私安全问题凸显。

“Facebook” 图片搜索 显大数据碎片化

此前,Facebook推出了站内社交搜索工具“图谱搜索”(GraphSearch),公司CEO扎克伯格在发布会上介绍,GraphSearch现在将是Facebook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继动态推送(Newsfeed)和时间轴(Timeline)之后成为该公司的第三大支柱。

如今,以Facebook为首的社交媒体让“用户创造内容”空前繁荣,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图谱搜索对谷歌搜索的挑战其实是“用户创造内容”对“专业内容提供者”的一次挑战。但与单一类型的“用户创造内容”网站,如维基百科、LinkedIn、Yelp等相比,图谱搜索的逻辑并不清晰。单一类型的网站的内容进行了大量定向拓展和维护,并且有完整的激励制度,所以数据结构明晰,而Facebook用户创造的内容过于自发性和碎片化。大数据应用很可能在此折戟。

关键字:谷歌Facebook大数据

本文摘自:工控中国

x 扒一扒大数据“缺点”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扒一扒大数据“缺点”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2-30 17:44:10 本文摘自:工控中国

大数据应用带来隐私泄露危机

人不仅是信息、数据的使用者,还是生产者。有关我们的信息,有些是我们自身愿意让他人了解、共享的,也有很多不乐意公之于众的隐私信息。但大数据体系本身,不考虑个体乃至群体是否愿意分享,而是自动自发的吸纳着所有可以吸纳的数据。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大数据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有关大数据与隐私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毫无疑问,未来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其中的信息量就越大。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有关于一个人的未来信息。

专家指出,可供分析的数据越多,就越不可能保持“匿名”,识别一个人只要33个字节的信息量。由此,个人隐私暴露问题极易出现,甚至可能会完全没有个人隐私。而大数据时代可供分析数据远不只33个字节,隐私安全问题凸显。

“Facebook” 图片搜索 显大数据碎片化

此前,Facebook推出了站内社交搜索工具“图谱搜索”(GraphSearch),公司CEO扎克伯格在发布会上介绍,GraphSearch现在将是Facebook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继动态推送(Newsfeed)和时间轴(Timeline)之后成为该公司的第三大支柱。

如今,以Facebook为首的社交媒体让“用户创造内容”空前繁荣,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加快。图谱搜索对谷歌搜索的挑战其实是“用户创造内容”对“专业内容提供者”的一次挑战。但与单一类型的“用户创造内容”网站,如维基百科、LinkedIn、Yelp等相比,图谱搜索的逻辑并不清晰。单一类型的网站的内容进行了大量定向拓展和维护,并且有完整的激励制度,所以数据结构明晰,而Facebook用户创造的内容过于自发性和碎片化。大数据应用很可能在此折戟。

关键字:谷歌Facebook大数据

本文摘自:工控中国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