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贵州大数据产业腾飞具有天然优势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2-28 11:26:07 本文摘自:chinadaily.com.cn

产业优势助推大数据产业腾飞

——贵州携手北京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系列报道

2月25日一早,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陆续接到了从青岛总部打来的好几通电话。

“这几天,青岛海信总部已经初步完成了对贵阳海信智能产业发展的规划。”贵阳海信总经理办公室宋金龙主任介绍,2014年,将成为贵阳海信智能产业本土化发展的“元年”。

早在2010年,贵阳海信就已经开始发展智能产业,并成为贵阳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监控指挥系统最大的供应商。通过这一系统,交警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从而实现控制的“智能化”。

事实上,与贵阳海信一样的端产品的制造层企业都面临着崭新的发展契机。

从2013年9月北京·贵阳创新驱动系列活动中,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生根,到同年1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中心汇集贵安新区,贵安大数据基地呼之欲出,再到今年3月1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峰会”即将举行,贵阳即将圆梦“大数据”产业。

信息时代到来,带来了数据的迅速膨胀变大。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而谁在这场革命中争得主动权,谁就能进入大数据国家战略第一方阵。

机遇与挑战当前,贵阳不仅摩拳擦掌,更是早早做足准备,蓄力一击。

“早几年,谁能把贵阳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与信息技术这么高精尖的行业联系在一起?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地域门槛已经不是发展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因素。而同时,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开花,贵阳的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产业氛围。一面是弱势被弱化,一面是优势被放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贵阳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正当其时。”贵阳市工信委主任康克岩说。

康克岩的自信源自于贵阳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十二五”以来,贵阳市生产总值保持15%以上的迅猛增长。2013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85亿元,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也为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落地营造良好氛围。2011年,贵阳市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8%;2012年,高新区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经开区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3年,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贵阳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75.96%,位列全省第一;全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4%。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大数据中心的迅速建设,也让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底气十足。

据了解,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相继建成后,将使贵阳周边特定区域集聚20-30万的机架、上百万台的服务器,数据存储规模可达EB以上,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数据聚集地之一,这必将在贵州形成以云为基础、辐射周边的产业园区集群,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系统、有序发展。

而另一方面,贵阳已经聚集了包括朗玛信息、海信智能家居产业园、中电振华在内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京东电商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园已落户贵安新区,贵州富士康示范工厂在贵阳高新区的建成投产为贵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新力量。以011、061、083三大军工基地为核心的航空航天电子装备行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从电子元器件生产到信息产品提供,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不断完善,配套支撑能力正在不断完善。

更重要的是,随着“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的开展,作为统筹全市产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落地开花为贵阳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对外,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等为载体,形成了先进科技资源引入的有效机制;对内,以设立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建立贵州大学科技园等为抓手,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目前,贵阳市已经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发展科技服务机构42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82名,建成运营贵阳国际人才城;建立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成立贵阳银行科技支行、工商银行科技支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增强。

欲引凤先筑巢。夯实了基础支撑、培育好配套环境、凝聚起智力支持、营造出产业氛围的贵阳人必将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脱颖而出。

关键字:贵州大学数据中心数据资源

本文摘自:chinadaily.com.cn

x 贵州大数据产业腾飞具有天然优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贵州大数据产业腾飞具有天然优势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2-28 11:26:07 本文摘自:chinadaily.com.cn

产业优势助推大数据产业腾飞

——贵州携手北京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系列报道

2月25日一早,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陆续接到了从青岛总部打来的好几通电话。

“这几天,青岛海信总部已经初步完成了对贵阳海信智能产业发展的规划。”贵阳海信总经理办公室宋金龙主任介绍,2014年,将成为贵阳海信智能产业本土化发展的“元年”。

早在2010年,贵阳海信就已经开始发展智能产业,并成为贵阳市道路交通管理智能监控指挥系统最大的供应商。通过这一系统,交警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车辆、行人的流量、交通治安情况,从而实现控制的“智能化”。

事实上,与贵阳海信一样的端产品的制造层企业都面临着崭新的发展契机。

从2013年9月北京·贵阳创新驱动系列活动中,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生根,到同年12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云计算中心汇集贵安新区,贵安大数据基地呼之欲出,再到今年3月1日,“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峰会”即将举行,贵阳即将圆梦“大数据”产业。

信息时代到来,带来了数据的迅速膨胀变大。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而谁在这场革命中争得主动权,谁就能进入大数据国家战略第一方阵。

机遇与挑战当前,贵阳不仅摩拳擦掌,更是早早做足准备,蓄力一击。

“早几年,谁能把贵阳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会城市,与信息技术这么高精尖的行业联系在一起?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地域门槛已经不是发展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因素。而同时,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落地开花,贵阳的实体经济发展迅猛,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产业氛围。一面是弱势被弱化,一面是优势被放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贵阳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正当其时。”贵阳市工信委主任康克岩说。

康克岩的自信源自于贵阳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向好。“十二五”以来,贵阳市生产总值保持15%以上的迅猛增长。2013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2085亿元,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也为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落地营造良好氛围。2011年,贵阳市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城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8%;2012年,高新区被列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经开区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3年,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贵阳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75.96%,位列全省第一;全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4%。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大数据中心的迅速建设,也让贵阳发展大数据产业底气十足。

据了解,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相继建成后,将使贵阳周边特定区域集聚20-30万的机架、上百万台的服务器,数据存储规模可达EB以上,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数据聚集地之一,这必将在贵州形成以云为基础、辐射周边的产业园区集群,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系统、有序发展。

而另一方面,贵阳已经聚集了包括朗玛信息、海信智能家居产业园、中电振华在内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京东电商产业园的开工建设,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园已落户贵安新区,贵州富士康示范工厂在贵阳高新区的建成投产为贵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新力量。以011、061、083三大军工基地为核心的航空航天电子装备行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从电子元器件生产到信息产品提供,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不断完善,配套支撑能力正在不断完善。

更重要的是,随着“北京·贵阳创新驱动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的开展,作为统筹全市产业和园区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落地开花为贵阳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对外,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等为载体,形成了先进科技资源引入的有效机制;对内,以设立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建立贵州大学科技园等为抓手,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目前,贵阳市已经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8个,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发展科技服务机构42家;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82名,建成运营贵阳国际人才城;建立天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成立贵阳银行科技支行、工商银行科技支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增强。

欲引凤先筑巢。夯实了基础支撑、培育好配套环境、凝聚起智力支持、营造出产业氛围的贵阳人必将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脱颖而出。

关键字:贵州大学数据中心数据资源

本文摘自:chinadaily.com.cn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