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数据!大数据!大数据拷问!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3-25 11:16:30 本文摘自:互联网

今天,看到马航宣布MH370航班坠落南印度洋,全机无一生还。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作为坐过马航的用户,感觉马航的管理非常粗糙,背后肯定有真相,期待真相大白。

数据!大数据!大数据拷问!

我经常说,数据拷问是挖痛点的重武器。很多创始人不太理解,最近看到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做产品的方式,只有一个词:数据拷问。来自《中国企业家》的封面“视频双拼战”,记者袁茵,编辑是杨婧。

第一次看到马东从传统转型到互联网的产品是《汉字英雄》。第一季播出时,收视率位列全国第三,排在前面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和《快乐男声》全都是投资几亿元且有品牌延续的王牌综艺。这几年河南卫视也一直大手笔投入综艺节目,但这样的好成绩的确是十几年没有过了。

马东认为,《汉字英雄》能成功因为他们不断强化“价值主张”。这个词在视频圈很少被提起。《汉字英雄》第一季,不断被重复的一句话是,“这个字你会写吗”?它来自对社会的观察,大部分人会眼睛一转就开始掏手机找字,屏幕变成了承载汉字的重要介质。到了第二季,他又升级了《汉字英雄》的价值主张,从强调“写”到强调“用”。比如,复赛中一道题目是让选手列举能表达“刀的用法”的字。

第二次看到马东的产品是一个网络剧《人生需要揭穿》。最奇葩的是,马东为这部剧设置了用户场景:这部剧一定不能一家人一起看,而是都市男女尔虞我诈一天后,躺在被窝里用手机看它,顺便反思自己的一天。因此剧情设置上,马东要求用“最狠”的方式揭露人性。为了适合手机观看,《人生需要揭穿》一集时长只有20分钟。

看看马东“最狠”的武器就是数据拷问。

1、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找用户,甚至是找铁杆用户。

《中国企业家》报道:将爱奇艺用户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参数,输入大数据系统就能分析出用户喜欢什么内容,再研究一下这批用户的热搜词,可以挖掘出一些兴趣点,作为编剧内容参考。

爱奇艺的大数据显示,《人生需要揭穿》主要“揭穿”了这么一批人——年轻高学历都市女性;关注个人发展、热衷个人消费;热衷都市言情剧;受“爸爸去哪儿”影响严重,关注王岳伦、张亮等人群。

2、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找编剧和导演。

马东主要用大数据来验证他的假设。首先是编剧丁丁张,她原著畅销程度与百度指数在小说畅销榜里非常靠前。其次是总导演王岳伦,《爸爸去哪儿》让他火得不得了。至于演员阵容,也可以用数据甄选。这部剧里有不少新晋“男神”,除了王岳伦,《爸爸去哪儿》里的张亮、郭涛也友情出镜。

马东找到王岳伦时,《爸爸去哪儿》还没播。但他用数据分析出,王岳伦导演做这种调性的东西没问题,然后他用受众分析法去和丁丁张对照,发现两者是匹配的。

3、甚至用大数据方式来制作精编版。就像“今日头条”基本没有编辑做审核,从道理上,视频将来是可以直接用大数据方式做剪辑的。

完全用大数据来“编剧”尚属实验阶段,但大数据已经可以自动制作节目的“精编版”。爱奇艺上有《爸爸去哪儿》30分钟和45分钟两个精编版本播放,它们出自大数据产品“绿镜”。绿镜诞生于爱奇艺两个IT宅男的恶搞。2013年初,龚宇录制《天天向上》,他们知道老板不适应娱乐节目,想知道哪些用户能忍受龚宇的无趣,从大数据系统里抽取出几个模块制作了一个工具,剪出“龚宇冷场王版本”当成笑料在公司里传。不知谁发到了爱奇艺CTO汤兴的邮箱里,汤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个工具加以改进,做成了绿镜。

绿镜可以根据用户对视频的观看行为数据,将长视频中的亮点裁剪下来,自动生成短视频版本。受流量限制,长视频在手机上不受欢迎。编辑制作那些两三分钟利于传播的短视频,用的也是绿镜。

大数据很凶残吧,但前提是你有用户,并有用户数据。你有吗?

关键字:袁茵视频

本文摘自:互联网

x 数据!大数据!大数据拷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数据!大数据!大数据拷问!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3-25 11:16:30 本文摘自:互联网

今天,看到马航宣布MH370航班坠落南印度洋,全机无一生还。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作为坐过马航的用户,感觉马航的管理非常粗糙,背后肯定有真相,期待真相大白。

数据!大数据!大数据拷问!

我经常说,数据拷问是挖痛点的重武器。很多创始人不太理解,最近看到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做产品的方式,只有一个词:数据拷问。来自《中国企业家》的封面“视频双拼战”,记者袁茵,编辑是杨婧。

第一次看到马东从传统转型到互联网的产品是《汉字英雄》。第一季播出时,收视率位列全国第三,排在前面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和《快乐男声》全都是投资几亿元且有品牌延续的王牌综艺。这几年河南卫视也一直大手笔投入综艺节目,但这样的好成绩的确是十几年没有过了。

马东认为,《汉字英雄》能成功因为他们不断强化“价值主张”。这个词在视频圈很少被提起。《汉字英雄》第一季,不断被重复的一句话是,“这个字你会写吗”?它来自对社会的观察,大部分人会眼睛一转就开始掏手机找字,屏幕变成了承载汉字的重要介质。到了第二季,他又升级了《汉字英雄》的价值主张,从强调“写”到强调“用”。比如,复赛中一道题目是让选手列举能表达“刀的用法”的字。

第二次看到马东的产品是一个网络剧《人生需要揭穿》。最奇葩的是,马东为这部剧设置了用户场景:这部剧一定不能一家人一起看,而是都市男女尔虞我诈一天后,躺在被窝里用手机看它,顺便反思自己的一天。因此剧情设置上,马东要求用“最狠”的方式揭露人性。为了适合手机观看,《人生需要揭穿》一集时长只有20分钟。

看看马东“最狠”的武器就是数据拷问。

1、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找用户,甚至是找铁杆用户。

《中国企业家》报道:将爱奇艺用户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参数,输入大数据系统就能分析出用户喜欢什么内容,再研究一下这批用户的热搜词,可以挖掘出一些兴趣点,作为编剧内容参考。

爱奇艺的大数据显示,《人生需要揭穿》主要“揭穿”了这么一批人——年轻高学历都市女性;关注个人发展、热衷个人消费;热衷都市言情剧;受“爸爸去哪儿”影响严重,关注王岳伦、张亮等人群。

2、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找编剧和导演。

马东主要用大数据来验证他的假设。首先是编剧丁丁张,她原著畅销程度与百度指数在小说畅销榜里非常靠前。其次是总导演王岳伦,《爸爸去哪儿》让他火得不得了。至于演员阵容,也可以用数据甄选。这部剧里有不少新晋“男神”,除了王岳伦,《爸爸去哪儿》里的张亮、郭涛也友情出镜。

马东找到王岳伦时,《爸爸去哪儿》还没播。但他用数据分析出,王岳伦导演做这种调性的东西没问题,然后他用受众分析法去和丁丁张对照,发现两者是匹配的。

3、甚至用大数据方式来制作精编版。就像“今日头条”基本没有编辑做审核,从道理上,视频将来是可以直接用大数据方式做剪辑的。

完全用大数据来“编剧”尚属实验阶段,但大数据已经可以自动制作节目的“精编版”。爱奇艺上有《爸爸去哪儿》30分钟和45分钟两个精编版本播放,它们出自大数据产品“绿镜”。绿镜诞生于爱奇艺两个IT宅男的恶搞。2013年初,龚宇录制《天天向上》,他们知道老板不适应娱乐节目,想知道哪些用户能忍受龚宇的无趣,从大数据系统里抽取出几个模块制作了一个工具,剪出“龚宇冷场王版本”当成笑料在公司里传。不知谁发到了爱奇艺CTO汤兴的邮箱里,汤觉得很有意思,就把这个工具加以改进,做成了绿镜。

绿镜可以根据用户对视频的观看行为数据,将长视频中的亮点裁剪下来,自动生成短视频版本。受流量限制,长视频在手机上不受欢迎。编辑制作那些两三分钟利于传播的短视频,用的也是绿镜。

大数据很凶残吧,但前提是你有用户,并有用户数据。你有吗?

关键字:袁茵视频

本文摘自:互联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