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以大数据变革教育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12 13:58:16 本文摘自:科学时报

黛安娜·劳里劳德

大数据已经被商业世界热烈拥抱了。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来看一看在教育方面,大数据可以如何运用了。

简而言之,人们使用网站的每一次行为都被追踪和记录,这些数据被收集、汇总并分析,就是大数据。我们都对亚马逊这类网站非常熟悉—当我们很喜欢某一本书时,我们很可能喜欢与之主题相似的另一本书。这些推荐都基于收集的海量顾客数据,而且确实行之有效。毫无疑问,这优化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直到最近,这种技术才被开始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就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而言,我们可能无法从典型意义上真正掌握数以千计的学生,但是现在我们开发了“慕课”这种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课程,而且对参与者的数量没有限制。那么,我们能否从商业使用大数据的经验中有所借鉴,然后将其应用于在线教育上呢?通过观察学生在线上的学习习惯,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让学生学习得更有效率吗?答案是:应该可以,但可能没那么简单。

不同于传统研究,从“慕课”上收集的数据无法简单地统领于一个研究问题之下,这些数据仅仅是用户与系统互动的副产品。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这不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所习惯的顺序—首先收集数据,然后在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当然,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大数据,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

我曾经在世界三大“慕课”平台之一的Coursera上开设了一门信息和通信技术初级课程。其中有超过2000人的选课者来自新经济体国家。这一群体需要访问免费的关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工具以及资源,在互联网欠发达的地区尤其如此。这一信息影响了我们对该课程最初的一些活动设置。这一平台同时也告诉我们许多数据,比如每周课程的退课率,哪些课程活动选课者花了最多的时间,哪些又被他们忽略了等等。

但是,这些数据仅仅能告诉我们从哪里提出问题,却无法告诉我们该怎样解释选课者的某些行为习惯,也不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想要把数据用于“设计—测试—再设计”这一过程,就需要一个设计目标。讲课者与整个班级的目标是达成某些学习成果,他们设计某些活动、收集学生表现的数据,解释这些数据,从而优化课堂设计,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这一切看上去很美好,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会生成大数据。这是本科数据,与课程主讲者的特定学习设计有关。我们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测试,也没有独立的同行检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算不得科学。

令人兴奋的是,如今有了这个大样本量的学习平台,学习数据不需要保持所谓的本地属性。如果学习设计(学习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可以被其他讲课者使用,而这些讲课者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收集相同的数据,这就变得可以广泛地检验了,也可由一些独立同行进行评审,并给出建议,重新设计课程。

目前,网络上有一些关于学习活动的设计工具,讲课者通过它们分享彼此的教学心得。如果众多讲课者通过软件进行课程设计,而学生也使用同样的数字化工具汇集他们的表现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基于大样本量的海量数据。而且,这种大数据是处于主讲者的控制之下的—主讲者根据未来课程设计的需要,决定他们需要何种类型的数据。

大数据可以优化教学,但是不能离开教育者对数据的掌控。目前,这一领域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由技术型的专业人士来完成,但这些人并非教育者,也从来没有进行过网上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招募所有的讲课者一同合作和研发,进行他们自己的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届时,大数据才真正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字:课堂设计大数据

本文摘自:科学时报

x 以大数据变革教育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以大数据变革教育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6-12 13:58:16 本文摘自:科学时报

黛安娜·劳里劳德

大数据已经被商业世界热烈拥抱了。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来看一看在教育方面,大数据可以如何运用了。

简而言之,人们使用网站的每一次行为都被追踪和记录,这些数据被收集、汇总并分析,就是大数据。我们都对亚马逊这类网站非常熟悉—当我们很喜欢某一本书时,我们很可能喜欢与之主题相似的另一本书。这些推荐都基于收集的海量顾客数据,而且确实行之有效。毫无疑问,这优化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直到最近,这种技术才被开始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就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而言,我们可能无法从典型意义上真正掌握数以千计的学生,但是现在我们开发了“慕课”这种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课程,而且对参与者的数量没有限制。那么,我们能否从商业使用大数据的经验中有所借鉴,然后将其应用于在线教育上呢?通过观察学生在线上的学习习惯,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让学生学习得更有效率吗?答案是:应该可以,但可能没那么简单。

不同于传统研究,从“慕课”上收集的数据无法简单地统领于一个研究问题之下,这些数据仅仅是用户与系统互动的副产品。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这不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所习惯的顺序—首先收集数据,然后在数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当然,我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大数据,因为它能告诉我们很多非常有用的信息。

我曾经在世界三大“慕课”平台之一的Coursera上开设了一门信息和通信技术初级课程。其中有超过2000人的选课者来自新经济体国家。这一群体需要访问免费的关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工具以及资源,在互联网欠发达的地区尤其如此。这一信息影响了我们对该课程最初的一些活动设置。这一平台同时也告诉我们许多数据,比如每周课程的退课率,哪些课程活动选课者花了最多的时间,哪些又被他们忽略了等等。

但是,这些数据仅仅能告诉我们从哪里提出问题,却无法告诉我们该怎样解释选课者的某些行为习惯,也不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想要把数据用于“设计—测试—再设计”这一过程,就需要一个设计目标。讲课者与整个班级的目标是达成某些学习成果,他们设计某些活动、收集学生表现的数据,解释这些数据,从而优化课堂设计,以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这一切看上去很美好,但是这一过程并不会生成大数据。这是本科数据,与课程主讲者的特定学习设计有关。我们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范围的测试,也没有独立的同行检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算不得科学。

令人兴奋的是,如今有了这个大样本量的学习平台,学习数据不需要保持所谓的本地属性。如果学习设计(学习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可以被其他讲课者使用,而这些讲课者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收集相同的数据,这就变得可以广泛地检验了,也可由一些独立同行进行评审,并给出建议,重新设计课程。

目前,网络上有一些关于学习活动的设计工具,讲课者通过它们分享彼此的教学心得。如果众多讲课者通过软件进行课程设计,而学生也使用同样的数字化工具汇集他们的表现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基于大样本量的海量数据。而且,这种大数据是处于主讲者的控制之下的—主讲者根据未来课程设计的需要,决定他们需要何种类型的数据。

大数据可以优化教学,但是不能离开教育者对数据的掌控。目前,这一领域的开发基本上都是由技术型的专业人士来完成,但这些人并非教育者,也从来没有进行过网上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招募所有的讲课者一同合作和研发,进行他们自己的大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届时,大数据才真正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字:课堂设计大数据

本文摘自:科学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