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金融征信空对“数据金矿”却难纳为己用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8 17:03:14 本文摘自:IT时报

一些大数据从业者希望推动互联网金融进入2.0阶段,在他们的设想中,互联网金融1.0阶段解决通道、营销和资金流动问题,比如电子支付、电子银行;而2.0阶段,人们利用大数据,在风险与利润之间平衡,根据数据做定价、信用评估。

运营商数据亦可辅助征信

天云大数据首席执行官雷涛试图将大数据引入征信体制:“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外部数据快速阅读一个人的历史,根据其受教育程度、工作的专业程度、社会资本,对这个人授信。消费行为等一些碎片化的数据,银行并没有充分利用,只是做了记账描述,而且只看债务信息,不看风险。我们希望利用这些外部数据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在雷涛看来,未来的数据资源并不仅仅在互联网上公开获取,还有大量数据蕴藏在产业链条里,比如政府、银行里的数据。

哪类大数据可以辅助互联网金融征信?雷涛举例,“比如通信数据,通过通信运营商话单里的量体计算出用户的社会资本,一天打50个电话的人,和一个打5个电话的人,社会资本不一样。”

分散的大数据机构,各自掌握的用户信用信息不全面,怎么办?“共享信息。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利益的交换,才能促进各个大数据公司共享信息,不可能靠规定来推动。”雷涛认为,大数据业界要形成供与需的矛盾,靠价格来解决。

大数据征信,隐私怎么办?

目前,大数据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和运营商提供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但如此合作的核心是,数据的拥有权仍然属于银行或运营商,大数据公司可以得出结论,但数据不属于大数据公司。

使用其它机构提供的数据,对用户进行信用评级,大数据公司到底有没有权力这样做?维优数字资讯分析师顾颖介绍:“大数据公司在做项目的同时,会有技术沉淀,模型和标签可以平移到其它项目,但是数据不可以私自使用,否则不道德、不合法。”

将大数据用于征信,如何保证信息数据被安全使用?大数据公司掌握了用户的隐私,如何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或者滥用?顾颖也有不少担心。

大数据辅助征信,需要第三方数据进行支持,比如,将用户发布在Facebook、社交网络、微博的个人信息,用来做征信。不过,美国电子签名协会副主席Jeff Knott则表示,这些在网络公开的信息,是比较危险的模型,“不能确定这些信息是否正确,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再次验证。”

不少大数据从业者设想让社交网络介入征信,比如把借款人不还钱的信息公布在他的朋友圈里,督促其尽快还钱。

线上线下数据寻求结合

在顾颖眼中,大数据作为新探索渠道,虽然目前困难多,但是前途光明,而理想和现实结合,需要大平台加入,把不可能的事完成。

大平台的拥有者,无疑是阿里这样的企业。阿里小贷的征信模式被不少大数据研究者关注:利用阿里巴巴(滚动资讯)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再将这些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淘宝天猫是闭合的交易平台,卖家、消费者留存的数据完整,每一笔交易、售出商品、交易行为、商铺、营业额、上线的宝贝数量等全网各个时间段店铺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下来,用于征信。

卖家旺旺在线时间长短,被作为重要的大数据信息之一,“淘宝很多店铺是个体经营的,店家旺旺的在线时间长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店铺的投入程度,如果旺旺长期不在线,那我们也不太敢借钱给卖家。”阿里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有一套风险决策系统,阿里已经对全网卖家有了了解,每个卖家能从阿里小贷拿到多少钱,金融风险怎样,阿里已经对卖家做了预判。”

阿里的大数据,能够靠自有的数据资源渠道,还原每个消费者的信用,但信息割裂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财务数据、税收数据、信息数据、公安的数据、小微企业劳动保障的数据,想打通是很难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设想,未来可以结合线下的数据,比如央行的征信数据、正在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与自己的数据互为补充。

但目前线下的有效数据也寥寥。“征信系统目前有8亿人,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换句话说,5亿人跟银行从来没有信贷交易关系,这5亿多人对金融部门来说是陌生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说。

“银行是做征信最好的地方,不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信息有限,而商业银行、运营商,比如阿里、腾讯等等,信息更全面。”顾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商业银行和运营商的数据结合,获得王晓蕾提到的“5亿陌生人”的信用信息。

关键字:数据映射支付宝征信数据

本文摘自:IT时报

x 金融征信空对“数据金矿”却难纳为己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金融征信空对“数据金矿”却难纳为己用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8 17:03:14 本文摘自:IT时报

一些大数据从业者希望推动互联网金融进入2.0阶段,在他们的设想中,互联网金融1.0阶段解决通道、营销和资金流动问题,比如电子支付、电子银行;而2.0阶段,人们利用大数据,在风险与利润之间平衡,根据数据做定价、信用评估。

运营商数据亦可辅助征信

天云大数据首席执行官雷涛试图将大数据引入征信体制:“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外部数据快速阅读一个人的历史,根据其受教育程度、工作的专业程度、社会资本,对这个人授信。消费行为等一些碎片化的数据,银行并没有充分利用,只是做了记账描述,而且只看债务信息,不看风险。我们希望利用这些外部数据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在雷涛看来,未来的数据资源并不仅仅在互联网上公开获取,还有大量数据蕴藏在产业链条里,比如政府、银行里的数据。

哪类大数据可以辅助互联网金融征信?雷涛举例,“比如通信数据,通过通信运营商话单里的量体计算出用户的社会资本,一天打50个电话的人,和一个打5个电话的人,社会资本不一样。”

分散的大数据机构,各自掌握的用户信用信息不全面,怎么办?“共享信息。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利益的交换,才能促进各个大数据公司共享信息,不可能靠规定来推动。”雷涛认为,大数据业界要形成供与需的矛盾,靠价格来解决。

大数据征信,隐私怎么办?

目前,大数据公司可以通过银行和运营商提供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但如此合作的核心是,数据的拥有权仍然属于银行或运营商,大数据公司可以得出结论,但数据不属于大数据公司。

使用其它机构提供的数据,对用户进行信用评级,大数据公司到底有没有权力这样做?维优数字资讯分析师顾颖介绍:“大数据公司在做项目的同时,会有技术沉淀,模型和标签可以平移到其它项目,但是数据不可以私自使用,否则不道德、不合法。”

将大数据用于征信,如何保证信息数据被安全使用?大数据公司掌握了用户的隐私,如何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或者滥用?顾颖也有不少担心。

大数据辅助征信,需要第三方数据进行支持,比如,将用户发布在Facebook、社交网络、微博的个人信息,用来做征信。不过,美国电子签名协会副主席Jeff Knott则表示,这些在网络公开的信息,是比较危险的模型,“不能确定这些信息是否正确,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再次验证。”

不少大数据从业者设想让社交网络介入征信,比如把借款人不还钱的信息公布在他的朋友圈里,督促其尽快还钱。

线上线下数据寻求结合

在顾颖眼中,大数据作为新探索渠道,虽然目前困难多,但是前途光明,而理想和现实结合,需要大平台加入,把不可能的事完成。

大平台的拥有者,无疑是阿里这样的企业。阿里小贷的征信模式被不少大数据研究者关注:利用阿里巴巴(滚动资讯)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再将这些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

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淘宝天猫是闭合的交易平台,卖家、消费者留存的数据完整,每一笔交易、售出商品、交易行为、商铺、营业额、上线的宝贝数量等全网各个时间段店铺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下来,用于征信。

卖家旺旺在线时间长短,被作为重要的大数据信息之一,“淘宝很多店铺是个体经营的,店家旺旺的在线时间长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店铺的投入程度,如果旺旺长期不在线,那我们也不太敢借钱给卖家。”阿里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有一套风险决策系统,阿里已经对全网卖家有了了解,每个卖家能从阿里小贷拿到多少钱,金融风险怎样,阿里已经对卖家做了预判。”

阿里的大数据,能够靠自有的数据资源渠道,还原每个消费者的信用,但信息割裂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财务数据、税收数据、信息数据、公安的数据、小微企业劳动保障的数据,想打通是很难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设想,未来可以结合线下的数据,比如央行的征信数据、正在建立的社会信用体系,与自己的数据互为补充。

但目前线下的有效数据也寥寥。“征信系统目前有8亿人,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换句话说,5亿人跟银行从来没有信贷交易关系,这5亿多人对金融部门来说是陌生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说。

“银行是做征信最好的地方,不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信息有限,而商业银行、运营商,比如阿里、腾讯等等,信息更全面。”顾颖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商业银行和运营商的数据结合,获得王晓蕾提到的“5亿陌生人”的信用信息。

关键字:数据映射支付宝征信数据

本文摘自:IT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