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方法真能解决交通拥堵?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9 13:41:01 本文摘自:同济设计-交通规划设计院

随着人们生活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出行难却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民怨居高不下,往往一场暴雨、一场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就可令城市的交通陷入瘫痪。在过去的发展中,智能交通系统(ITS)主要依靠图像处理技术、GPS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这些技术对于获取交通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非常有效,但是对于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支持力度有限。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刻地、持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出行,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影响人们对交通出行的信息获取、出行方式的选择与出行路径的动态变化。

1 公众出行服务的现有模式及存在问题

为了满足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除了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航线、车站、码头等以外,利用ITS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例如均衡道路的使用率、提高车站码头单位时间内周转次数,包括人和交通工具在内的交通使用者积极参与到促进效率提升中,都已成为提高交通供给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ITS技术是用来解决交通参与各方之间进行全面信息沟通的技术,其涵盖的信息内容分为三类,一是交通资源使用情况(例如:道路、码头、车站、机场、航线等);二是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例如:运营路线、时间、可用性、不同交通工具的联结等);三是交通参与主体的信息(交通主体例如行人、驾驶者、乘坐者、旅游团体等,信息例如目的地、时间要求、路径偏好等)。三类信息在交通参与各方之间的透明沟通,进而使各方有效参与交通,就能够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最大化。

我国ITS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的考验,中国ITS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公众在出行获取信息方面依然存在不便。目前出行者主要能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交通信息:互联网交通信息网站,路边电子标志板(交通诱导牌),交通电台,声讯台(客户服务电话),导航设备等。交通信息网站、路边电子标志、交通电台和声讯台的不便利性和局限性非常明显,出行者不能随需随取,即时与有效地获得有用的交通信息。

导航设备与电子地图的普及使用,使得出行者在规划出行路径、行进中动态导航等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因为导航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地图服务与导航,在上面叠加太多的信息与服务,如动态交通信息,以及公交,加油站、停车场、车站、服务区、商店、自驾游等,过于庞杂的信息,往往不能快速、精准地获取需要的信息,使得用户无所适从。人们在出行中需要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不熟悉的路段、不清楚的目标位置需要导航,更多的时候需要其它出行服务,因此希望通过导航设备和电子地图来提供所有的出行服务,效果非常一般,用户体验极差。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爆炸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人们通过电话、信件等传统方式进行通信,但是这些方式所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沟通双方互动很差。互联网出现以后,它所能够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随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变得异常丰富和生动。很多人都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快速接入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融为一体,正好符合上述需求。

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3G网络商用日益成熟,智能手机价格和通信成本继续降低,以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应用深入人心,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3G网络用户逐步提升,更多用户进入了的移动互联生活。根据国内权威咨询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手机用户总量已达到9.3亿,且手机上网用户已超过3.9亿。随着千元智能手机的热销,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亿,手机网民将超越电脑网民,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将会迎来爆炸性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苹果垂直的封闭模式,它的优势明显,体验好,有很高复制性,有非常好的开发环境,但是它是封闭的。另外一个是Android的模式,Android模式叫做开放的模式,实际上它等于Google与其合作的硬件厂商,合力推动市场。

SoLoMo把当下几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即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Mobile),移动互联网必将影响人们对交通出行的信息获取、出行方式的选择与出行路径的动态变化,而且人们对动态路况信息的获取和出行获取相应的服务是刚性需求,故此,移动版的公众出行服务必然是重要的入口,是典型的SoLoMo应用,除了完美解决动态交通信息发布和出行服务外,通过增加社交与微博的特征如发布、转发与评论后,由此延伸出车友服务、基于位置的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

3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公众出行服务的模式设计与系统框架

3.1 应用与模式设计

出行的掌上门户

公众出行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手机或者终端,构建出一个公众出行的掌上门户。掌上门户依托交通管理部门整合的各类出行信息资源,结合各类社会资源,通过服务聚合,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除了电子地图、路径规划与动态导航外,还包括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的实时路况、突发事件、施工、管制、气象、道路阻断信息;公交、地铁、火车、长途大巴、出租、航班等的动态信息、线路、票务、营运、站务、转乘;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沿途风光、餐饮旅行;车辆救援、维修保养、优惠加油、优惠保险、停车;通行卡充值、违章信息查询、车检、年审;办事流程查询、电话咨询、微博分享、投诉建议等,以满足人们出行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本地化的服务聚合

人们的出行需求呈现出的是个性化、差异化、长尾化、区域化的特点,除了小部分的长途旅行需求之外,更多的需求是在城市里、城市周边高速公路的出行,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而不同。人们出行往往对信息的要求是短暂、实时、区域化的,并具有位置特性的,如用户周围的实时路况、车站、交通工具(公交、地铁等)的动态信息等,也要求计划性的,如长途大巴、火车、航班的时刻表。对于数量众多的车辆所有者及驾驶员而言,汽车的后服务需求也是迫切的。

上述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来源于不同的机构以及社会资源,本地化的服务聚合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以道路实时路况和公共交通服务为核心,逐步聚合各种成熟的本土服务,丰富内容服务,提供SoLoMo的杀手级应用。

简约设计与用户体验

从苹果iPhone的成功来说,用户体验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生存和发展,上文提到导航地图存在的弊端,可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通过应用的分离与简约化,加强用户体验的设计,体贴用户的移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并加强用户的参与和分享,是可以克服的。

为了使交通信息能够惠及更多的手机用户,针对手机界面的特点,将信息的传递设计的更加精简,除了短信、彩信的使用之外,还使用简单易懂的、用户能在10秒内找到需要信息的设计,如大范围的实时路况图、局部重点路段的路况变形图、道路视频图片、重大事件滚动信息、一键报警、电话咨询、个人喜好等方式传递信息,并应用文字转语音TTS(Text To Speech)、语音识别等技术,为驾驶者推送并语音播放实时交通信息,保证行车安全。

用户的参与与分享

"交通志愿者"是传统的交通电台一种让交通出行者提供实时路况信息的方式,通过正在使
用道路资源的人或者经常使用道路资源的人(如出租车司机),为其他需要的出行者提供实时的路况。现在智能手机的特性,具备了位置和互联网的功能,使得"一键报堵"、"一键报警"变得异常方便,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与交通出行者良好的互动,通过宏观与微观的交通诱导、分流与疏导,使得出行者可以选择错峰出行,能对城市、高速公路的整体交通流进行优化分配与组织,有效降低拥堵度及快速处理交通事故。

微博是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虽然有着监管难度大,难以保持良久的互动性的缺点,但是其即时、便捷、开放的传播特点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范围的进行传播。利用官方微博来发布交通信息,由于屏幕过小和内容滚动的因素,并不理想,但微博在传递重大事故、施工、管制、恶劣天气导致的道路阻断信息,大型节假日出行信息,旅程路径分享,优惠信息分享等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效果。

3.2 系统框架设计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通过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提供公共交通、动态路况等的出行信息查询,这是核心服务,并延伸至其他类型的增值服务,如救援、车友、保险、加油、保养、维修、生活、资讯、旅行等,通过专业的信息加工、服务的聚合(Mashup)和提供有效、及时的出行信息,同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大众的持续使用,并通过增加交互、分享、丰富的服务来增加用户的黏度与使用时间。

加载中...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的架构

[page]

目前,PDP、LCD、DLP以及小间距LED拼接屏充斥着市场,拼接屏市场的主流技术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自2009年三星推出超窄DID液晶显示拼接单元以来,LCD(液晶)拼接凭借超轻、超薄、长寿命、低维护成本、低功耗、高清晰度、节能环保等优点,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就DLP(背投)拼接技术而言,由于行业技术积累及发展时间较长,在拼缝方面的优势使其适合于应用在对拼接画面要求较高的行业中。随着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技术的应用,困扰DLP技术的灯泡使用寿命有所改善。

一、快速发展的LCD拼接屏市场及技术

近年来,综观中国拼接屏市场的发展情况,LCD拼接屏液晶面板走势已是业界火热的焦点之一。随着三星,LG,夏普相继推出超窄边液晶面板后,各大厂商纷纷扩大LCD拼接屏产品阵营,使得LCD拼接屏成为了近年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是,有关LCD拼接屏的新产品不断被研发、新技术不断涌现,液晶面板走势LCD拼接屏迎来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据奥维咨询(AVC)《中国大屏幕拼接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随着LCD拼接屏系统在监控、指挥、调度以及公共显示等应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及国家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管理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未来五年内,液晶面板走势大屏幕拼接市场将保持20%~30%左右的稳定增长趋势,其中,以LCD拼接屏的发展最甚!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屏幕拼接产品已由最初较为狭窄的专业级、高端应用(如广电、电力、电信领域等)扩展到现在覆盖公共管理、民生、能源、工业、商业、娱乐等几十个细分应用领域。随着三星、夏普、LG等上游液晶面板厂商产品不断推陈布新,国内以金世,远润,赛普等为代表的大屏产业,LCD拼接屏产品线的不断更新,液晶面板走势使得液晶拼接产品更加“亲民。现阶段,在当前三大主流大屏显示技术中,DLP大屏拼接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体市场的48%,LCD占到44%,几乎快赶上DLP的市占率,PDP份额下滑,仅占6%,小间距LED拼接屏占据2%;LCD拼接屏市场发展潜力一直被业界看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LCD拼接屏技术不断演进,成本下降较快,优势尽显。

从技术层面来看,LCD拼接屏技术占有综合优势的地位,其主要弱势是拼接缝较宽,而DLP虽然拼接缝最小,但在色彩表现、分辨率、寿命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缺陷。PDP则在防灼伤、分辨率方面相对较弱。技术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升级的过程,虽然目前DLP、LCD、PDP三类技术都在不断改进,但总体来说,LCD拼接屏在大屏幕拼接领域将依然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未来五年内,LCD拼接屏在大屏幕拼接市场的发展前景最被看好,其竞争优势将主要体现在150英寸以下以及对拼接缝要求不太高的应用领域(如教育、政府事业单位、公共场馆、商业领域等),这一领域LCD拼接屏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50%;而在150英寸以上及对画面整体效果要求更高的领域,则要等到50-70英寸级别面板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拼接缝缩小到3mm以内,LCD才能真正获得挑战DLP地位的能力。与此同时,液晶面板走势以DLP为代表的背投影拼接以及MPDP也将不断改进和发展,大屏幕拼接市场竞争格局虽然将随以广州远润为代表的LCD拼接屏推动而改变,但多元化依然是未来不变的主题。

未来在LCD拼接产品拼缝技术不断的发展突破下,销售规模将有望在3-5年内保持30%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向前增长,且总体拼接市场的比重将于2013年突破50%。整体大屏拼接市场中,PDP等离子拼接将逐步减弱,未来的增长不大。而DLP背投拼接屏也将在2年后受到液晶拼接屏的冲击,销售规模占比降到50%以内,不过3-5年内液晶拼接核心优势主要是在信息发布领域,在控制室领域DLP还是能保持与LCD液晶拼接双雄格局。

目前,在拼接屏领域,DLP、PDP与LCD分别有各自优势,占据了不等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势。虽然DLP显示器作为大屏拼接领域的开拓者,但是,由于DLP显示器的色彩与亮度不均匀、产品功耗过大、占用空间多等问题一直未有效的突破,DLP技术正面临着强烈冲击。

PDP等离子产品虽然在画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短板灼屏以及寿命的先天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PDP产品的发展与普及。而只有LCD液晶拼接产品的出现,令大屏拼接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以具有高清晰度、宽可视角度、高亮度、长寿命等优点,迅速的被市场和用户认可与接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面板走将走向大屏幕拼接市场的竞争格局,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变化的过程,产业链力量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驱动力。产业链力量的发展,液晶面板走势将影响产品技术的改进和升级,推动成本降低,并决定系统厂商阵营的对比。

二、LCD拼接屏具有价格优势

2008年以来,随着LCD拼接屏和大尺寸商务显示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的高速推进,价格竞争开始成为大屏市场的一个重要博弈领域。除了液晶技术产品外,背投影和正投影显示系统、互动投影系统和LED大屏产业也加入到大屏显示价格竞争的行列中来。

在大屏行业的价格竞争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LCD拼接屏产品。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背投影技术长期占据拼接屏市场的主体。随着背投单体拼接单元尺寸的增加、显示分辨率的提升、新光源技术的应用和单元接缝指标的升级,拼接屏硬件产品价格指数还在过去的十年内不断提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LCD拼接屏产品自诞生以来,其价格尺度就一度下降。部分厂商甚至打出万元以下的单元价格,这让整个拼接屏市场的价格战逐渐升级。

LCD拼接屏产品因为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在拼接屏市场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其中原因至少包括四点:首先,该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远非DLP拼接市场能比较,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导致LCD拼接市场更倾向于简单价格竞争。中小行业从业者,往往在品牌、服务等领域并不占优,其市场竞争的焦点只能体现在成本控制力上。这类甚至被大型品牌企业称之为“山寨”的企业,恰巧是LCD拼接屏产品价格战的主力。

其次,LCD拼接屏产品具有核心技术前端化的特点。任何液晶显示产品的核心都是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本身技术含量极高。但是,对于那些依靠采购液晶面板制造终端整机产品的企业而言,液晶显示方面的高技术却与其毫无瓜葛:哪怕是小作坊型的企业,也可以依靠精益求精的做法,利用采购到的液晶面板制造出性能出色的显示产品。液晶产业的这种特点,是LCD拼接屏市场小企业层出的关机键原因之一。同时,也使得LCD拼接单元或者液晶显示器的成本绝大部分被固化在前端的面板制造上。

再次,LCD拼接市场,液晶面板的制造过程和液晶拼接单元的制备过程是完全实现了“工业化”的流水过程。尤其是在面板领域,大规模工业化的设施早已经随着液晶电视的普及建立起来。但是,DLP的DMD芯片和光机产业,目前还是专用的窄众领域。任何供应商的产能都是有限。同时碍于其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构建范畴不同于液晶产品,其满足高品质条件下的产能扩张和复制能力也不及液晶产业。这导致了LCD拼接市场几乎不会面临:上游产能不足的瓶颈,可以再数量型市场尽情的发展。

最后,LCD拼接屏产品目前在接缝控制上依然不如DLP理想。这在根本上决定了液晶产品要比DLP拼接便宜。同时,LCD拼接屏产品受制于接缝问题,其主要市场集中在规模更大、竞争也更为激烈的安防和监控室市场。而安防市场内摄像头等其它配件产品领域早已形成价格竞争的习惯。而DLP拼接不仅接缝细小,而且行业应用基本处于高端控制室市场,该市场的所有配件都讲求高品质、高附加值。技术瓶颈和主要市场方向的不同,决定了LCD产品线必须是价格让步的先锋。

LCD拼接屏产品在价格竞争上的突出表现的多种原因,也在液晶商务显示器上有所体现,甚至在LED大屏上也有所体现。这些价格战因素的摄入,对于大屏行业内的企业影响是不同的。在大屏行业内,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价格竞争、对价格竞争嗤之以鼻。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大屏行业的一条发展主线的事实。而且,价格竞争对于大屏行业的重要性还会在未来几年不断增加。

价格竞争的最主要参与技术类型液晶显示,在未来数年内还处于发展的上升期。这就必然导致,价格战会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内点燃。作为未来液晶技术的继任者OLED,被认为理想成本将会比液晶更低,同时更适用于拼接墙产业。一旦五到八年后,OLED拼接产品成熟发展,大屏市场拼接显示单元的平均价格水平必然更低。技术更替导致大屏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在DLP、PDP、LED等技术领域同样存在,甚至在拼接处理器、边缘融合机、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也同样存在。例如HDBASET技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一个降低信号传输领域成本的技术,而这项技术本身也是免费授权使用的。

拼接屏显示产业开始从产品导向转到客户价值导向

作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拼接屏显示行业,要想从“红海”中突围,企业需要摆脱单纯的硬件竞争,丰富产品线,“软硬”结合,根据用户需求推出整体解决方案,从产品导向转到客户价值导向成为大屏拼接显示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大屏幕投影显示设备分会秘书长赵汉鼎指出,很多行业都会用到拼接屏。如2010年国内安防行业销售额约60亿美元,2014年预计会增长到130亿美元;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未来20年全球智慧城市产业规模将达到上百万亿元;另外,数字告示等商业应用领域对大屏拼接产品市场也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可视化解决方案应用需求明显。但企业间正面竞争异常激烈,导致硬件同质化现象严重。这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现在各行业的用户亟需将显控设备与自己的业务进行紧密的结合。如公安应急指挥中心能通过显控系统第一时间收到事故报警,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协调交警、派出所、医疗等单位统一行动,迅速完成各项指挥调度工作,顺利地处置突发事件。这些功能靠单纯的硬件很难实现。只有厂家能深刻了解用户的业务,采用最佳的产品组合,开发对应的软件,提供专业的服务,才能完成。

拼接屏显示行业的领导企业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宇表示:“企业要从产品导向变为客户价值导向,威创不只做硬件产品,而且为用户提供可视化信息交流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基于显示设备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支撑各类应用信息呈现的软件平台系统有机合成而实现的,软件平台系统的底层开发需要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积累,威创具备这样的能力。”

未来,智慧城市助推行业发展拼接屏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产生大量数据,包括地图数据、交通流数据、人口流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而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呈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大核心问题,数据可视化成为关键。因此,大屏拼接系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作为拼接屏显示行业内的企业,如何从产品导向转到客户价值导向,是抓住未来智慧城市商机的关键点。

融合大趋势 LCD拼接屏将从智能化的角度革新

当前整合化的拼接屏市场正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一体化,智能化,将大屏行业变的更加灵活多变。政府、企业以及户外客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的适应能力也更强,而实际上,关键的技术方向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拼接屏市场的广度是因为需求度的逐渐增大而引起重视,传统输出电视、投影厂商都在做转型。从2013年开始,拼接屏市场高涨的态势让每一个显示厂商都不得不重视,且做出必要的转型。各行各业对大屏的需求度同样因为高信息化的社会进展速度而影响,拿中国的户外显示而言,近几年各类活动把传统的展馆内移到了展馆外,而LCD拼接屏作为重要的大屏幕显示设备被广泛地应用,空间更大,效果更好,同时成本也更低,各个方向都在巩固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的大屏行业迅速发展。

在拼接屏技术上,产品的发展从画面大小的需求转变到对画面质量上的提升,同时在综合操控性上在智能化的革新上更加突出,对拼接屏厂商来说,一体化,简单、高效、高画质成为了今年拼接屏市场关注点。

数字高清化的LCD拼接屏,必需拥有HDTV视频质量的高清视频监控,因此,采用合适的兼容现有系统的接口,是实现数字高清化的关键所在。广播级显示器采用HD-SDI接口,完全符合数字高清的发展要求,并且具有传输距离远、接口兼容、有标准可以依据、即插即用等优势,是LCD拼接电视墙实现数字高清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LCD拼接屏智能化应用,让嵌入式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未来也会融入更多的智能化的设计,使得系统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化首先当然是系统调试。如液晶拼接电视墙是由多个液晶拼接单元拼接而成的,由于单元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确保单元色彩、几何等的一致性显示十分重要。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设备和目测的方法,对液晶拼接电视墙进行慢慢调整、校正。而智能化的设计方法,则是通过系统功能,一键化地自动调整,轻轻松松完成原来复杂的调整过程。

未来大屏幕拼接市场,LCD液晶拼接是有可能作为产业王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近几年来,LCD液晶拼接产品发展火爆,占据了多达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当然由于液晶拼接产品在拼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拼接缝隙,导致了在普及和应用高端行业过程中遭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但是有理由相信当液晶拼接在解决无缝问题后,大屏显示领域将会全面进入到液晶的时代。

[page]

今年五一,京藏高速55公里的大堵车再次震惊了世界,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又被空前关注起来。那这种拥堵真的没有解决之道了吗?

大数据成为了2014年的热词,而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相伴而生的大数据方法更是被誉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以至于,各行各业都紧跟大数据脚步被各种忽悠,交通领域便是一例。

可以肯定的说,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是一种非常好的工具,也会提升管理部门的效率和能力,但大数据方法仅此而已,用于公众之中的透明大数据应用多数都只会成为玩具。

在目前,大数据在交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公共交通部门发行的一卡通大量使用,因此积累了乘客出行的海量数据,这也是大数据的一种,由此,公交部门会计算出分时段、分路段、分人群的交通出行参数,甚至可以创建公共交通模型,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前制定各种情况下的应对预案,科学的分配运力。

2、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预埋或预设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收集车流量、客流量信息,结合各种道路监控设施及交警指挥控制系统数据,由此形成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门提高道路管理能力,制定疏散和管制措施预案,提前预警和疏导交通。

加载中...

3、通过卫星地图数据对城市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得到道路交通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供交通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以发布在各种数字终端供出行人员参考,来决定自己的行车路线和道路规划。

加载中...

4、出租车是城市道路的最多使用者,可以通过其车载终端或数据采集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随时了解几乎全部主要道路的交通路况,而长期积累下的这类数据就形成了城市区域内交通的“热力图”,进而能够分析得出什么时段的哪些地段拥堵严重,为出行提供参考。

加载中...

5、智能手机已经很普及,多数智能手机都会使用地图应用,于是始终打开GPS或北斗定位系统,地图提供商将收集到的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由此就可以分析出实时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出行流动趋势或特定区域的人员聚集程度,这些数据公布之后会给出行提供参考。

加载中...

媒体报道,以车联网为例,专家的理性分析告诉我们:一个城市,如果把车和车,车和道路充分链接到位的话,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提升这个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270%。

以上这些都是大数据在交通管理方面的应用,会有助于提升道路交通信息的透明度,也对缓解交通用户有所帮助,但如果就此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那就是文不对题了。

交通拥堵的核心是通行能力与通行需求不匹配,可能是常态化的道路资源不够,也可能是瞬时车流高峰导致的不协调,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多数的城市或郊区道路拥堵都无法通过大数据的交通信息公开来缓解。

这一段时间,北京市将使用进京证的范围扩大,进京证的有效期缩短,由此造成了各进京路口办理进京证的排队状况盛况空前,据很多司机反映,正常情况下,办理一张进京证需要2-3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从天津到北京开车办事,路上只需一个小时,而办理进京证就需要3个小时。但大家都知道,办理进京证的排队时长是不固定的,也有司机遇到过半个小时就办完的偶然。很多司机都在预测什么时间会办理的人少,有司机选择在半夜1点去办,结果排队了3个半小时,因为与他有共同想法的人太多,结果造成了人员拥堵。

其他交通领域也一样,大数据的交通信息公开会带来交通流量的透明化,而大家同样的选择会导致下一个交通拥堵的出现,景点的热力图也只代表现在,如果大家都得到同样的信息,结果冷点就会很快变成热点。当然,饭店可能是个例外,如果你发布的某个饭店排队人数多,很可能导致的是这个饭店的排队人数更多。

有人说,单一个体的出行是随机和不可控的,而一旦每个交通参与者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可实时分享交通信息的群体,那么这个群体就具备了某种“智能”,通过互相影响来达到自我调校和自我优化,而结果一定会朝着减轻拥堵的方向发展。确实,在现代移动互联网状态下,每位终端用户既是交通信息的生成者,又是交通信息的提供者,从而以互联网彼此连接、相互影响,但这种交通智能对交通拥堵的缓解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大数据在交通上的应用并非将交通大数据变成“公共知识”,公共知识状态的交通信息会导致出行博弈的混乱,从而对缓解交通状况不会有任何的帮助。大数据对交通管理有用,但这样的大数据是在小规模的管理中枢来应用,一旦变成全民共享,就会变成出行游戏。

[page]

3.3 关键技术

公众出行服务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和用户的多样性,使用最新的技术进行构架,其涉及的关键技术有: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应用--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是公众出行服务的基础,ITMS集成了外场与中心的各种应用,功能包括(1)视频管理,即数字监控平台,包括视频资源在系统内与系统外的共享与管理;(2)交通监控,包括交通流、气象等采集设备、可变电子标志、事件检测、CCTV、AVI等外场设备管理与数据交换;(3)信号协调控制与区域信号优化;(4)应急指挥管理与处置。ITMS还满足不同级别监控中心数据交换,以及对上级单位的上报与下达和外部信息交换。

交通运行管理是ITMS的核心功能,而交通拥挤、交通事件的判别又是交通运行管理的关键步骤。故此,交通状态的自动判别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动态交通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技术是ITMS的核心内容。短时交通流参数预测的模型和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性与优点,北京算法选择了非参数回归的预测模型;上海算法选择了聚类变换,跟踪自校正等方法。下图是交通状态判别的流程:

交通状态判别--短时交通流预测、自动事故检测、行程时间预测

加载中...

ITMS与公众出行服务是典型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结合的应用,包括前端的丰富的采集及传感器,如交通流、图像、事件等,可采集海量的数据,通过专线、3G和宽带互联网进行传输;后端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能满足几十万、上百万用户的访问实时要求高的视频、图像、语音、文字等信息,并提供数据处理、存储、计费、信息服务等的高效功能,如下图:

加载中...

  服务与应用聚合(Mashup)

今后公众出行服务将使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信息的获取和提供手段,使交通信息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更加丰富和透明。移动通信将使交通参与的主体人能够实时获取交通供给情况和发送交通需求给交通设施管理系统,互联网的聚合技术与云计算使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和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连成综合的数据库,形成各种云端服务,供运营指挥者和交通主体使用,互联网将成为三类信息沟通的窗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交通参与各方实时动态的沟通。

Mashup指从不同的源获取数据或业务能力,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统一体验的互联网网站或应用。平台、应用运营商将基本的服务进行封装,并通过API开放给任何开发者,开放能力包括位置信息、用户信息、语音、短消息等,如Google地图API,新浪微博API,百度搜索API,语音识别及TTS API;资源型的内容还可以通过Web Service、 RSS等方式开放各种IT数据和业务能力,如违章信息查询、气象服务、新闻服务、旅行服务等。

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政府的公开信息、互联网资源和加工后的社会资源等,通过内容和业务的聚合(Mashup),获得新的业务体验。以道路实时路况和公共交通服务为核心,逐步聚合各种成熟的本土服务和延伸,最终提供丰富的出行内容服务。

互联网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公开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等方式更好地整合并利用外部资源。平台商将服务打包成统一的、可识别的接口并开放出去,以使得第三方的服务以相应形式接入到平台上,第三方开发者为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够与平台共享各种资源。开放平台按照层级划分,有硬件层、系统层、业务层和应用层;根据技术划分,有OpenAPI型、插件型、综合型、应用超市型和基础服务型(即云计算平台)。

国外主要的并在国内提供服务的平台有Google App Engine、Microsoft和Amazon的,提供硬件、平台、应用软件级别的服务,以及Apple公司的iClound服务。国内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有提供,腾讯、百度、淘宝、盛大、人人、360、新浪微博,以及中国移动、华为等都有相关的计划。

公众出行服务应该充分利用开放平台在计算和存储方面的成本优势,能够迅速部署服务与应用,按需调整业务使用;利用开放平台的API,集成地图、微博、语音识别等应用。

原生App与HTML 5

依照目前iPhone/Android 迅速提升市占率的情势来看,未来如果想要在先进的智能手机上撰写应用程式,要不是选择使用Objective-C + CocoaTouch Framework 撰写iPhone/iPad 应用程式,就是选择Java + Android Framework 撰写Android 应用程式,如果想要同时支援两种平台,势必要维护两套程式码,加上Android体系终端趋于碎片化的问题,将会对未来应用的升级造成较大的障碍。

不过,移动应用的开发方式采用HTML5配合原生方式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利用原生方式搭建本地架构,让用户获得更加贴近于设备的交互体验,同时在信息的呈现上使用HTML5的优势,以强强联手的方式为用户打造最好的移动应用。

4 应用展望

人们在出行中需要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从上述分析,如果基于导航地图来设计智能交通出行服务系统,其效果非常一般。本文通过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应用,提出了在智能手机载体上构建出行掌上门户的模式,用户登录门户(平台)后,根据不同的出行需求,启动相应的服务,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需要的信息,而导航地图可以成为门户中一个重要的子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公众出行服务,结合地图API、语音API、微博API等开放平台,是人们访问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入口,可以提供以下的核心应用:
城市道路服务,高速公路服务和公共交通服务,包括道路的路况、事件、视频;公交、地铁、出租、火车,大巴;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救援服务等;还可以通过服务聚合,提供增值服务:后汽车服务,出行服务,生活服务,电话咨询、信息查询服务;通过微博,进行交通信息的分享与传播;通过一键报警、一键报堵等,实现交通出行者的功能。

公众出行服务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内容,也是是综合治理交通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与交通出行者良好的互动,将对交通管理和出行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及时、方便与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能够调整交通流时间和空间分布、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使得出行者可以选择错峰出行,有效解决交通需求与交通服务能力之间矛盾,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运行环境,达到整个交通系统最优运作。

关键字:边缘融合集成地图

本文摘自:同济设计-交通规划设计院

x 大数据方法真能解决交通拥堵?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方法真能解决交通拥堵?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9 13:41:01 本文摘自:同济设计-交通规划设计院

随着人们生活素质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出行难却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民怨居高不下,往往一场暴雨、一场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就可令城市的交通陷入瘫痪。在过去的发展中,智能交通系统(ITS)主要依靠图像处理技术、GPS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这些技术对于获取交通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非常有效,但是对于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交互支持力度有限。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刻地、持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出行,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影响人们对交通出行的信息获取、出行方式的选择与出行路径的动态变化。

1 公众出行服务的现有模式及存在问题

为了满足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除了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航线、车站、码头等以外,利用ITS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例如均衡道路的使用率、提高车站码头单位时间内周转次数,包括人和交通工具在内的交通使用者积极参与到促进效率提升中,都已成为提高交通供给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

ITS技术是用来解决交通参与各方之间进行全面信息沟通的技术,其涵盖的信息内容分为三类,一是交通资源使用情况(例如:道路、码头、车站、机场、航线等);二是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例如:运营路线、时间、可用性、不同交通工具的联结等);三是交通参与主体的信息(交通主体例如行人、驾驶者、乘坐者、旅游团体等,信息例如目的地、时间要求、路径偏好等)。三类信息在交通参与各方之间的透明沟通,进而使各方有效参与交通,就能够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最大化。

我国ITS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学生运动会的考验,中国ITS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公众在出行获取信息方面依然存在不便。目前出行者主要能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交通信息:互联网交通信息网站,路边电子标志板(交通诱导牌),交通电台,声讯台(客户服务电话),导航设备等。交通信息网站、路边电子标志、交通电台和声讯台的不便利性和局限性非常明显,出行者不能随需随取,即时与有效地获得有用的交通信息。

导航设备与电子地图的普及使用,使得出行者在规划出行路径、行进中动态导航等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因为导航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地图服务与导航,在上面叠加太多的信息与服务,如动态交通信息,以及公交,加油站、停车场、车站、服务区、商店、自驾游等,过于庞杂的信息,往往不能快速、精准地获取需要的信息,使得用户无所适从。人们在出行中需要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不熟悉的路段、不清楚的目标位置需要导航,更多的时候需要其它出行服务,因此希望通过导航设备和电子地图来提供所有的出行服务,效果非常一般,用户体验极差。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爆炸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人们通过电话、信件等传统方式进行通信,但是这些方式所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沟通双方互动很差。互联网出现以后,它所能够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得到极大的丰富,随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变得异常丰富和生动。很多人都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快速接入互联网,而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结合,融为一体,正好符合上述需求。

随着国内三大运营商3G网络商用日益成熟,智能手机价格和通信成本继续降低,以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应用深入人心,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3G网络用户逐步提升,更多用户进入了的移动互联生活。根据国内权威咨询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手机用户总量已达到9.3亿,且手机上网用户已超过3.9亿。随着千元智能手机的热销,预计到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将达7.2亿,手机网民将超越电脑网民,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将会迎来爆炸性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苹果垂直的封闭模式,它的优势明显,体验好,有很高复制性,有非常好的开发环境,但是它是封闭的。另外一个是Android的模式,Android模式叫做开放的模式,实际上它等于Google与其合作的硬件厂商,合力推动市场。

SoLoMo把当下几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即社交(Social)、本地化(Local)、移动(Mobile),移动互联网必将影响人们对交通出行的信息获取、出行方式的选择与出行路径的动态变化,而且人们对动态路况信息的获取和出行获取相应的服务是刚性需求,故此,移动版的公众出行服务必然是重要的入口,是典型的SoLoMo应用,除了完美解决动态交通信息发布和出行服务外,通过增加社交与微博的特征如发布、转发与评论后,由此延伸出车友服务、基于位置的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

3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公众出行服务的模式设计与系统框架

3.1 应用与模式设计

出行的掌上门户

公众出行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手机或者终端,构建出一个公众出行的掌上门户。掌上门户依托交通管理部门整合的各类出行信息资源,结合各类社会资源,通过服务聚合,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除了电子地图、路径规划与动态导航外,还包括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的实时路况、突发事件、施工、管制、气象、道路阻断信息;公交、地铁、火车、长途大巴、出租、航班等的动态信息、线路、票务、营运、站务、转乘;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沿途风光、餐饮旅行;车辆救援、维修保养、优惠加油、优惠保险、停车;通行卡充值、违章信息查询、车检、年审;办事流程查询、电话咨询、微博分享、投诉建议等,以满足人们出行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本地化的服务聚合

人们的出行需求呈现出的是个性化、差异化、长尾化、区域化的特点,除了小部分的长途旅行需求之外,更多的需求是在城市里、城市周边高速公路的出行,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而不同。人们出行往往对信息的要求是短暂、实时、区域化的,并具有位置特性的,如用户周围的实时路况、车站、交通工具(公交、地铁等)的动态信息等,也要求计划性的,如长途大巴、火车、航班的时刻表。对于数量众多的车辆所有者及驾驶员而言,汽车的后服务需求也是迫切的。

上述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来源于不同的机构以及社会资源,本地化的服务聚合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以道路实时路况和公共交通服务为核心,逐步聚合各种成熟的本土服务,丰富内容服务,提供SoLoMo的杀手级应用。

简约设计与用户体验

从苹果iPhone的成功来说,用户体验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生存和发展,上文提到导航地图存在的弊端,可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通过应用的分离与简约化,加强用户体验的设计,体贴用户的移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并加强用户的参与和分享,是可以克服的。

为了使交通信息能够惠及更多的手机用户,针对手机界面的特点,将信息的传递设计的更加精简,除了短信、彩信的使用之外,还使用简单易懂的、用户能在10秒内找到需要信息的设计,如大范围的实时路况图、局部重点路段的路况变形图、道路视频图片、重大事件滚动信息、一键报警、电话咨询、个人喜好等方式传递信息,并应用文字转语音TTS(Text To Speech)、语音识别等技术,为驾驶者推送并语音播放实时交通信息,保证行车安全。

用户的参与与分享

"交通志愿者"是传统的交通电台一种让交通出行者提供实时路况信息的方式,通过正在使
用道路资源的人或者经常使用道路资源的人(如出租车司机),为其他需要的出行者提供实时的路况。现在智能手机的特性,具备了位置和互联网的功能,使得"一键报堵"、"一键报警"变得异常方便,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与交通出行者良好的互动,通过宏观与微观的交通诱导、分流与疏导,使得出行者可以选择错峰出行,能对城市、高速公路的整体交通流进行优化分配与组织,有效降低拥堵度及快速处理交通事故。

微博是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虽然有着监管难度大,难以保持良久的互动性的缺点,但是其即时、便捷、开放的传播特点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范围的进行传播。利用官方微博来发布交通信息,由于屏幕过小和内容滚动的因素,并不理想,但微博在传递重大事故、施工、管制、恶劣天气导致的道路阻断信息,大型节假日出行信息,旅程路径分享,优惠信息分享等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效果。

3.2 系统框架设计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通过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提供公共交通、动态路况等的出行信息查询,这是核心服务,并延伸至其他类型的增值服务,如救援、车友、保险、加油、保养、维修、生活、资讯、旅行等,通过专业的信息加工、服务的聚合(Mashup)和提供有效、及时的出行信息,同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大众的持续使用,并通过增加交互、分享、丰富的服务来增加用户的黏度与使用时间。

加载中...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的架构

[page]

目前,PDP、LCD、DLP以及小间距LED拼接屏充斥着市场,拼接屏市场的主流技术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自2009年三星推出超窄DID液晶显示拼接单元以来,LCD(液晶)拼接凭借超轻、超薄、长寿命、低维护成本、低功耗、高清晰度、节能环保等优点,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就DLP(背投)拼接技术而言,由于行业技术积累及发展时间较长,在拼缝方面的优势使其适合于应用在对拼接画面要求较高的行业中。随着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技术的应用,困扰DLP技术的灯泡使用寿命有所改善。

一、快速发展的LCD拼接屏市场及技术

近年来,综观中国拼接屏市场的发展情况,LCD拼接屏液晶面板走势已是业界火热的焦点之一。随着三星,LG,夏普相继推出超窄边液晶面板后,各大厂商纷纷扩大LCD拼接屏产品阵营,使得LCD拼接屏成为了近年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是,有关LCD拼接屏的新产品不断被研发、新技术不断涌现,液晶面板走势LCD拼接屏迎来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据奥维咨询(AVC)《中国大屏幕拼接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随着LCD拼接屏系统在监控、指挥、调度以及公共显示等应用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及国家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管理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未来五年内,液晶面板走势大屏幕拼接市场将保持20%~30%左右的稳定增长趋势,其中,以LCD拼接屏的发展最甚!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屏幕拼接产品已由最初较为狭窄的专业级、高端应用(如广电、电力、电信领域等)扩展到现在覆盖公共管理、民生、能源、工业、商业、娱乐等几十个细分应用领域。随着三星、夏普、LG等上游液晶面板厂商产品不断推陈布新,国内以金世,远润,赛普等为代表的大屏产业,LCD拼接屏产品线的不断更新,液晶面板走势使得液晶拼接产品更加“亲民。现阶段,在当前三大主流大屏显示技术中,DLP大屏拼接的市场份额占到整体市场的48%,LCD占到44%,几乎快赶上DLP的市占率,PDP份额下滑,仅占6%,小间距LED拼接屏占据2%;LCD拼接屏市场发展潜力一直被业界看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LCD拼接屏技术不断演进,成本下降较快,优势尽显。

从技术层面来看,LCD拼接屏技术占有综合优势的地位,其主要弱势是拼接缝较宽,而DLP虽然拼接缝最小,但在色彩表现、分辨率、寿命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缺陷。PDP则在防灼伤、分辨率方面相对较弱。技术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升级的过程,虽然目前DLP、LCD、PDP三类技术都在不断改进,但总体来说,LCD拼接屏在大屏幕拼接领域将依然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未来五年内,LCD拼接屏在大屏幕拼接市场的发展前景最被看好,其竞争优势将主要体现在150英寸以下以及对拼接缝要求不太高的应用领域(如教育、政府事业单位、公共场馆、商业领域等),这一领域LCD拼接屏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50%;而在150英寸以上及对画面整体效果要求更高的领域,则要等到50-70英寸级别面板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拼接缝缩小到3mm以内,LCD才能真正获得挑战DLP地位的能力。与此同时,液晶面板走势以DLP为代表的背投影拼接以及MPDP也将不断改进和发展,大屏幕拼接市场竞争格局虽然将随以广州远润为代表的LCD拼接屏推动而改变,但多元化依然是未来不变的主题。

未来在LCD拼接产品拼缝技术不断的发展突破下,销售规模将有望在3-5年内保持30%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向前增长,且总体拼接市场的比重将于2013年突破50%。整体大屏拼接市场中,PDP等离子拼接将逐步减弱,未来的增长不大。而DLP背投拼接屏也将在2年后受到液晶拼接屏的冲击,销售规模占比降到50%以内,不过3-5年内液晶拼接核心优势主要是在信息发布领域,在控制室领域DLP还是能保持与LCD液晶拼接双雄格局。

目前,在拼接屏领域,DLP、PDP与LCD分别有各自优势,占据了不等的市场份额,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势。虽然DLP显示器作为大屏拼接领域的开拓者,但是,由于DLP显示器的色彩与亮度不均匀、产品功耗过大、占用空间多等问题一直未有效的突破,DLP技术正面临着强烈冲击。

PDP等离子产品虽然在画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短板灼屏以及寿命的先天不足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PDP产品的发展与普及。而只有LCD液晶拼接产品的出现,令大屏拼接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以具有高清晰度、宽可视角度、高亮度、长寿命等优点,迅速的被市场和用户认可与接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面板走将走向大屏幕拼接市场的竞争格局,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变化的过程,产业链力量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驱动力。产业链力量的发展,液晶面板走势将影响产品技术的改进和升级,推动成本降低,并决定系统厂商阵营的对比。

二、LCD拼接屏具有价格优势

2008年以来,随着LCD拼接屏和大尺寸商务显示器产品的规模化应用的高速推进,价格竞争开始成为大屏市场的一个重要博弈领域。除了液晶技术产品外,背投影和正投影显示系统、互动投影系统和LED大屏产业也加入到大屏显示价格竞争的行列中来。

在大屏行业的价格竞争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LCD拼接屏产品。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背投影技术长期占据拼接屏市场的主体。随着背投单体拼接单元尺寸的增加、显示分辨率的提升、新光源技术的应用和单元接缝指标的升级,拼接屏硬件产品价格指数还在过去的十年内不断提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LCD拼接屏产品自诞生以来,其价格尺度就一度下降。部分厂商甚至打出万元以下的单元价格,这让整个拼接屏市场的价格战逐渐升级。

LCD拼接屏产品因为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在拼接屏市场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其中原因至少包括四点:首先,该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远非DLP拼接市场能比较,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导致LCD拼接市场更倾向于简单价格竞争。中小行业从业者,往往在品牌、服务等领域并不占优,其市场竞争的焦点只能体现在成本控制力上。这类甚至被大型品牌企业称之为“山寨”的企业,恰巧是LCD拼接屏产品价格战的主力。

其次,LCD拼接屏产品具有核心技术前端化的特点。任何液晶显示产品的核心都是液晶面板。液晶面板的制造本身技术含量极高。但是,对于那些依靠采购液晶面板制造终端整机产品的企业而言,液晶显示方面的高技术却与其毫无瓜葛:哪怕是小作坊型的企业,也可以依靠精益求精的做法,利用采购到的液晶面板制造出性能出色的显示产品。液晶产业的这种特点,是LCD拼接屏市场小企业层出的关机键原因之一。同时,也使得LCD拼接单元或者液晶显示器的成本绝大部分被固化在前端的面板制造上。

再次,LCD拼接市场,液晶面板的制造过程和液晶拼接单元的制备过程是完全实现了“工业化”的流水过程。尤其是在面板领域,大规模工业化的设施早已经随着液晶电视的普及建立起来。但是,DLP的DMD芯片和光机产业,目前还是专用的窄众领域。任何供应商的产能都是有限。同时碍于其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构建范畴不同于液晶产品,其满足高品质条件下的产能扩张和复制能力也不及液晶产业。这导致了LCD拼接市场几乎不会面临:上游产能不足的瓶颈,可以再数量型市场尽情的发展。

最后,LCD拼接屏产品目前在接缝控制上依然不如DLP理想。这在根本上决定了液晶产品要比DLP拼接便宜。同时,LCD拼接屏产品受制于接缝问题,其主要市场集中在规模更大、竞争也更为激烈的安防和监控室市场。而安防市场内摄像头等其它配件产品领域早已形成价格竞争的习惯。而DLP拼接不仅接缝细小,而且行业应用基本处于高端控制室市场,该市场的所有配件都讲求高品质、高附加值。技术瓶颈和主要市场方向的不同,决定了LCD产品线必须是价格让步的先锋。

LCD拼接屏产品在价格竞争上的突出表现的多种原因,也在液晶商务显示器上有所体现,甚至在LED大屏上也有所体现。这些价格战因素的摄入,对于大屏行业内的企业影响是不同的。在大屏行业内,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价格竞争、对价格竞争嗤之以鼻。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大屏行业的一条发展主线的事实。而且,价格竞争对于大屏行业的重要性还会在未来几年不断增加。

价格竞争的最主要参与技术类型液晶显示,在未来数年内还处于发展的上升期。这就必然导致,价格战会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内点燃。作为未来液晶技术的继任者OLED,被认为理想成本将会比液晶更低,同时更适用于拼接墙产业。一旦五到八年后,OLED拼接产品成熟发展,大屏市场拼接显示单元的平均价格水平必然更低。技术更替导致大屏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在DLP、PDP、LED等技术领域同样存在,甚至在拼接处理器、边缘融合机、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也同样存在。例如HDBASET技术的出现,本质上就是一个降低信号传输领域成本的技术,而这项技术本身也是免费授权使用的。

拼接屏显示产业开始从产品导向转到客户价值导向

作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的拼接屏显示行业,要想从“红海”中突围,企业需要摆脱单纯的硬件竞争,丰富产品线,“软硬”结合,根据用户需求推出整体解决方案,从产品导向转到客户价值导向成为大屏拼接显示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大屏幕投影显示设备分会秘书长赵汉鼎指出,很多行业都会用到拼接屏。如2010年国内安防行业销售额约60亿美元,2014年预计会增长到130亿美元;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未来20年全球智慧城市产业规模将达到上百万亿元;另外,数字告示等商业应用领域对大屏拼接产品市场也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可视化解决方案应用需求明显。但企业间正面竞争异常激烈,导致硬件同质化现象严重。这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现在各行业的用户亟需将显控设备与自己的业务进行紧密的结合。如公安应急指挥中心能通过显控系统第一时间收到事故报警,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协调交警、派出所、医疗等单位统一行动,迅速完成各项指挥调度工作,顺利地处置突发事件。这些功能靠单纯的硬件很难实现。只有厂家能深刻了解用户的业务,采用最佳的产品组合,开发对应的软件,提供专业的服务,才能完成。

拼接屏显示行业的领导企业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宇表示:“企业要从产品导向变为客户价值导向,威创不只做硬件产品,而且为用户提供可视化信息交流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基于显示设备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支撑各类应用信息呈现的软件平台系统有机合成而实现的,软件平台系统的底层开发需要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积累,威创具备这样的能力。”

未来,智慧城市助推行业发展拼接屏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产生大量数据,包括地图数据、交通流数据、人口流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而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呈现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大核心问题,数据可视化成为关键。因此,大屏拼接系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作为拼接屏显示行业内的企业,如何从产品导向转到客户价值导向,是抓住未来智慧城市商机的关键点。

融合大趋势 LCD拼接屏将从智能化的角度革新

当前整合化的拼接屏市场正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一体化,智能化,将大屏行业变的更加灵活多变。政府、企业以及户外客户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的适应能力也更强,而实际上,关键的技术方向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拼接屏市场的广度是因为需求度的逐渐增大而引起重视,传统输出电视、投影厂商都在做转型。从2013年开始,拼接屏市场高涨的态势让每一个显示厂商都不得不重视,且做出必要的转型。各行各业对大屏的需求度同样因为高信息化的社会进展速度而影响,拿中国的户外显示而言,近几年各类活动把传统的展馆内移到了展馆外,而LCD拼接屏作为重要的大屏幕显示设备被广泛地应用,空间更大,效果更好,同时成本也更低,各个方向都在巩固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的大屏行业迅速发展。

在拼接屏技术上,产品的发展从画面大小的需求转变到对画面质量上的提升,同时在综合操控性上在智能化的革新上更加突出,对拼接屏厂商来说,一体化,简单、高效、高画质成为了今年拼接屏市场关注点。

数字高清化的LCD拼接屏,必需拥有HDTV视频质量的高清视频监控,因此,采用合适的兼容现有系统的接口,是实现数字高清化的关键所在。广播级显示器采用HD-SDI接口,完全符合数字高清的发展要求,并且具有传输距离远、接口兼容、有标准可以依据、即插即用等优势,是LCD拼接电视墙实现数字高清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LCD拼接屏智能化应用,让嵌入式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未来也会融入更多的智能化的设计,使得系统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化首先当然是系统调试。如液晶拼接电视墙是由多个液晶拼接单元拼接而成的,由于单元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此确保单元色彩、几何等的一致性显示十分重要。传统的做法是,通过设备和目测的方法,对液晶拼接电视墙进行慢慢调整、校正。而智能化的设计方法,则是通过系统功能,一键化地自动调整,轻轻松松完成原来复杂的调整过程。

未来大屏幕拼接市场,LCD液晶拼接是有可能作为产业王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近几年来,LCD液晶拼接产品发展火爆,占据了多达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当然由于液晶拼接产品在拼接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拼接缝隙,导致了在普及和应用高端行业过程中遭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但是有理由相信当液晶拼接在解决无缝问题后,大屏显示领域将会全面进入到液晶的时代。

[page]

今年五一,京藏高速55公里的大堵车再次震惊了世界,中国的交通拥堵问题又被空前关注起来。那这种拥堵真的没有解决之道了吗?

大数据成为了2014年的热词,而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相伴而生的大数据方法更是被誉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以至于,各行各业都紧跟大数据脚步被各种忽悠,交通领域便是一例。

可以肯定的说,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是一种非常好的工具,也会提升管理部门的效率和能力,但大数据方法仅此而已,用于公众之中的透明大数据应用多数都只会成为玩具。

在目前,大数据在交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公共交通部门发行的一卡通大量使用,因此积累了乘客出行的海量数据,这也是大数据的一种,由此,公交部门会计算出分时段、分路段、分人群的交通出行参数,甚至可以创建公共交通模型,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前制定各种情况下的应对预案,科学的分配运力。

2、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预埋或预设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收集车流量、客流量信息,结合各种道路监控设施及交警指挥控制系统数据,由此形成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门提高道路管理能力,制定疏散和管制措施预案,提前预警和疏导交通。

加载中...

3、通过卫星地图数据对城市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得到道路交通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供交通管理部门使用,也可以发布在各种数字终端供出行人员参考,来决定自己的行车路线和道路规划。

加载中...

4、出租车是城市道路的最多使用者,可以通过其车载终端或数据采集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随时了解几乎全部主要道路的交通路况,而长期积累下的这类数据就形成了城市区域内交通的“热力图”,进而能够分析得出什么时段的哪些地段拥堵严重,为出行提供参考。

加载中...

5、智能手机已经很普及,多数智能手机都会使用地图应用,于是始终打开GPS或北斗定位系统,地图提供商将收集到的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由此就可以分析出实时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出行流动趋势或特定区域的人员聚集程度,这些数据公布之后会给出行提供参考。

加载中...

媒体报道,以车联网为例,专家的理性分析告诉我们:一个城市,如果把车和车,车和道路充分链接到位的话,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提升这个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270%。

以上这些都是大数据在交通管理方面的应用,会有助于提升道路交通信息的透明度,也对缓解交通用户有所帮助,但如果就此认为,大数据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那就是文不对题了。

交通拥堵的核心是通行能力与通行需求不匹配,可能是常态化的道路资源不够,也可能是瞬时车流高峰导致的不协调,但就一般情况而言,多数的城市或郊区道路拥堵都无法通过大数据的交通信息公开来缓解。

这一段时间,北京市将使用进京证的范围扩大,进京证的有效期缩短,由此造成了各进京路口办理进京证的排队状况盛况空前,据很多司机反映,正常情况下,办理一张进京证需要2-3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从天津到北京开车办事,路上只需一个小时,而办理进京证就需要3个小时。但大家都知道,办理进京证的排队时长是不固定的,也有司机遇到过半个小时就办完的偶然。很多司机都在预测什么时间会办理的人少,有司机选择在半夜1点去办,结果排队了3个半小时,因为与他有共同想法的人太多,结果造成了人员拥堵。

其他交通领域也一样,大数据的交通信息公开会带来交通流量的透明化,而大家同样的选择会导致下一个交通拥堵的出现,景点的热力图也只代表现在,如果大家都得到同样的信息,结果冷点就会很快变成热点。当然,饭店可能是个例外,如果你发布的某个饭店排队人数多,很可能导致的是这个饭店的排队人数更多。

有人说,单一个体的出行是随机和不可控的,而一旦每个交通参与者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可实时分享交通信息的群体,那么这个群体就具备了某种“智能”,通过互相影响来达到自我调校和自我优化,而结果一定会朝着减轻拥堵的方向发展。确实,在现代移动互联网状态下,每位终端用户既是交通信息的生成者,又是交通信息的提供者,从而以互联网彼此连接、相互影响,但这种交通智能对交通拥堵的缓解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大数据在交通上的应用并非将交通大数据变成“公共知识”,公共知识状态的交通信息会导致出行博弈的混乱,从而对缓解交通状况不会有任何的帮助。大数据对交通管理有用,但这样的大数据是在小规模的管理中枢来应用,一旦变成全民共享,就会变成出行游戏。

[page]

3.3 关键技术

公众出行服务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和用户的多样性,使用最新的技术进行构架,其涉及的关键技术有:

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应用--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是公众出行服务的基础,ITMS集成了外场与中心的各种应用,功能包括(1)视频管理,即数字监控平台,包括视频资源在系统内与系统外的共享与管理;(2)交通监控,包括交通流、气象等采集设备、可变电子标志、事件检测、CCTV、AVI等外场设备管理与数据交换;(3)信号协调控制与区域信号优化;(4)应急指挥管理与处置。ITMS还满足不同级别监控中心数据交换,以及对上级单位的上报与下达和外部信息交换。

交通运行管理是ITMS的核心功能,而交通拥挤、交通事件的判别又是交通运行管理的关键步骤。故此,交通状态的自动判别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动态交通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技术是ITMS的核心内容。短时交通流参数预测的模型和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性与优点,北京算法选择了非参数回归的预测模型;上海算法选择了聚类变换,跟踪自校正等方法。下图是交通状态判别的流程:

交通状态判别--短时交通流预测、自动事故检测、行程时间预测

加载中...

ITMS与公众出行服务是典型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结合的应用,包括前端的丰富的采集及传感器,如交通流、图像、事件等,可采集海量的数据,通过专线、3G和宽带互联网进行传输;后端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能满足几十万、上百万用户的访问实时要求高的视频、图像、语音、文字等信息,并提供数据处理、存储、计费、信息服务等的高效功能,如下图:

加载中...

  服务与应用聚合(Mashup)

今后公众出行服务将使用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信息的获取和提供手段,使交通信息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更加丰富和透明。移动通信将使交通参与的主体人能够实时获取交通供给情况和发送交通需求给交通设施管理系统,互联网的聚合技术与云计算使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和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连成综合的数据库,形成各种云端服务,供运营指挥者和交通主体使用,互联网将成为三类信息沟通的窗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交通参与各方实时动态的沟通。

Mashup指从不同的源获取数据或业务能力,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统一体验的互联网网站或应用。平台、应用运营商将基本的服务进行封装,并通过API开放给任何开发者,开放能力包括位置信息、用户信息、语音、短消息等,如Google地图API,新浪微博API,百度搜索API,语音识别及TTS API;资源型的内容还可以通过Web Service、 RSS等方式开放各种IT数据和业务能力,如违章信息查询、气象服务、新闻服务、旅行服务等。

各种交通基础设施资源的使用情况、交通工具的运营情况、政府的公开信息、互联网资源和加工后的社会资源等,通过内容和业务的聚合(Mashup),获得新的业务体验。以道路实时路况和公共交通服务为核心,逐步聚合各种成熟的本土服务和延伸,最终提供丰富的出行内容服务。

互联网开放平台

开放平台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公开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等方式更好地整合并利用外部资源。平台商将服务打包成统一的、可识别的接口并开放出去,以使得第三方的服务以相应形式接入到平台上,第三方开发者为平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够与平台共享各种资源。开放平台按照层级划分,有硬件层、系统层、业务层和应用层;根据技术划分,有OpenAPI型、插件型、综合型、应用超市型和基础服务型(即云计算平台)。

国外主要的并在国内提供服务的平台有Google App Engine、Microsoft和Amazon的,提供硬件、平台、应用软件级别的服务,以及Apple公司的iClound服务。国内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有提供,腾讯、百度、淘宝、盛大、人人、360、新浪微博,以及中国移动、华为等都有相关的计划。

公众出行服务应该充分利用开放平台在计算和存储方面的成本优势,能够迅速部署服务与应用,按需调整业务使用;利用开放平台的API,集成地图、微博、语音识别等应用。

原生App与HTML 5

依照目前iPhone/Android 迅速提升市占率的情势来看,未来如果想要在先进的智能手机上撰写应用程式,要不是选择使用Objective-C + CocoaTouch Framework 撰写iPhone/iPad 应用程式,就是选择Java + Android Framework 撰写Android 应用程式,如果想要同时支援两种平台,势必要维护两套程式码,加上Android体系终端趋于碎片化的问题,将会对未来应用的升级造成较大的障碍。

不过,移动应用的开发方式采用HTML5配合原生方式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利用原生方式搭建本地架构,让用户获得更加贴近于设备的交互体验,同时在信息的呈现上使用HTML5的优势,以强强联手的方式为用户打造最好的移动应用。

4 应用展望

人们在出行中需要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从上述分析,如果基于导航地图来设计智能交通出行服务系统,其效果非常一般。本文通过研究移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应用,提出了在智能手机载体上构建出行掌上门户的模式,用户登录门户(平台)后,根据不同的出行需求,启动相应的服务,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得需要的信息,而导航地图可以成为门户中一个重要的子应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公众出行服务,结合地图API、语音API、微博API等开放平台,是人们访问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入口,可以提供以下的核心应用:
城市道路服务,高速公路服务和公共交通服务,包括道路的路况、事件、视频;公交、地铁、出租、火车,大巴;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救援服务等;还可以通过服务聚合,提供增值服务:后汽车服务,出行服务,生活服务,电话咨询、信息查询服务;通过微博,进行交通信息的分享与传播;通过一键报警、一键报堵等,实现交通出行者的功能。

公众出行服务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内容,也是是综合治理交通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与交通出行者良好的互动,将对交通管理和出行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及时、方便与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能够调整交通流时间和空间分布、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使得出行者可以选择错峰出行,有效解决交通需求与交通服务能力之间矛盾,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运行环境,达到整个交通系统最优运作。

关键字:边缘融合集成地图

本文摘自:同济设计-交通规划设计院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