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安全 “围栏式保护”卓有成效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2 09:46:44 本文摘自:法制日报

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安全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从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产业方向、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构建协同联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2014年被看作是大数据(Big Data)分析应用的落地年,各个行业都开始尝试使用大数据技术。但与此同时,近年来频繁上演的信息泄露事件,则为人们敲响安全警钟。专家提醒,大数据时代,首先需要为数据筑好“安全围栏”。

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词汇之一,大数据近年来成为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一方面,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以物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网络设备数量飞速增长,使得人均网络接入带宽和流量也迅速提升。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使用者和贡献者。人们一边享受着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服务带来的快捷、高效,同时也笼罩在“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人人‘裸奔’”的风险之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围绕个人信息采集、加工、开发、销售的庞大数据产业链在我国悄然形成。研究表明,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灰色产业链规模已达近百亿,有众多黑客、广告商、中介及诈骗团伙从中牟取暴利。究其原因,是法律没有堵住泄密渠道的后门。正如一篇报道所言,我们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被发掘到极致,“从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等信息掌握者,到数据平台和中间商等非法中介,再到非法调查公司,本该属于我们的信息,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大数据对传统数据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我们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比如数据泄密防护,对象是局部的、受限的、确定的,而大数据时代,也许那些原本毫不起眼甚至毫无价值的数据,因其积聚从量变到质变,也必须要成为受保护对象。一项“谁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调查显示,90%的人“遭遇个人信息泄露”,89%的人“已不堪个人信息泄露之扰”。司法案例还表明,不少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及诈骗犯罪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工信部“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调研”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社会公害,超过60%的调查对象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用等问题,90%收到过垃圾短信或电话推销,13%以上的人遭遇过个人信息被冒用或公开。

大数据时代要用大数据的方法来进行数据保护。大数据时代针对个人信息的采集日趋便捷和全面,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国家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围绕大数据安全进行科技攻关,包括网络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也包括应用层面的用户信息保护机制的架构等。当然,大数据时代也要求我们从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产业方向、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构建协同联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以减少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的实践看,不少国家都通过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D1Net评论:

从目前来看,针对当前严峻的信息泄密现状,增强数据安全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短期内,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操作系统、芯片、核心技术等来自国外的事实,可采取“围栏式保护”的策略,在现有的互联网系统外围形成一层防护“围栏”,把威胁和风险框定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

关键字:大数据安全

本文摘自:法制日报

x 大数据安全 “围栏式保护”卓有成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安全 “围栏式保护”卓有成效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9-22 09:46:44 本文摘自:法制日报

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安全问题的凸显,要求我们从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产业方向、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构建协同联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2014年被看作是大数据(Big Data)分析应用的落地年,各个行业都开始尝试使用大数据技术。但与此同时,近年来频繁上演的信息泄露事件,则为人们敲响安全警钟。专家提醒,大数据时代,首先需要为数据筑好“安全围栏”。

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词汇之一,大数据近年来成为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一方面,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以物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网络设备数量飞速增长,使得人均网络接入带宽和流量也迅速提升。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使用者和贡献者。人们一边享受着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服务带来的快捷、高效,同时也笼罩在“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人人‘裸奔’”的风险之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围绕个人信息采集、加工、开发、销售的庞大数据产业链在我国悄然形成。研究表明,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灰色产业链规模已达近百亿,有众多黑客、广告商、中介及诈骗团伙从中牟取暴利。究其原因,是法律没有堵住泄密渠道的后门。正如一篇报道所言,我们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被发掘到极致,“从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等信息掌握者,到数据平台和中间商等非法中介,再到非法调查公司,本该属于我们的信息,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大数据对传统数据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我们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比如数据泄密防护,对象是局部的、受限的、确定的,而大数据时代,也许那些原本毫不起眼甚至毫无价值的数据,因其积聚从量变到质变,也必须要成为受保护对象。一项“谁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调查显示,90%的人“遭遇个人信息泄露”,89%的人“已不堪个人信息泄露之扰”。司法案例还表明,不少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及诈骗犯罪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工信部“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调研”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社会公害,超过60%的调查对象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被盗用等问题,90%收到过垃圾短信或电话推销,13%以上的人遭遇过个人信息被冒用或公开。

大数据时代要用大数据的方法来进行数据保护。大数据时代针对个人信息的采集日趋便捷和全面,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国家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围绕大数据安全进行科技攻关,包括网络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也包括应用层面的用户信息保护机制的架构等。当然,大数据时代也要求我们从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产业方向、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构建协同联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以减少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系统性风险。从国外的实践看,不少国家都通过立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D1Net评论:

从目前来看,针对当前严峻的信息泄密现状,增强数据安全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短期内,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操作系统、芯片、核心技术等来自国外的事实,可采取“围栏式保护”的策略,在现有的互联网系统外围形成一层防护“围栏”,把威胁和风险框定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

关键字:大数据安全

本文摘自:法制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