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郫县德源镇:“大数据”思维下的“全国安全社区”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0-20 13:33:13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日前,郫县德源镇成功创建“全国安全社区”。

“德源实践”,实质上提出了社区治理的新维度:如何跳出一般意义上“社区安全”的概念,科学系统性构建安全社区?如何借安全社区的创建机遇,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我们将安全社区的外延拓展开来,不仅停留在确保社区安全上,更延伸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这是德源镇创安工作促进委员会的一致共识。

那么,“德源模式”的核心又是什么?

开启“大数据”思维,并进行基于“大数据”上的联动与互动,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在德源镇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3年实践中,确立9大领域、25个安全促进项目、163条促进干预措施,将安全和服务延伸至每个群众身边,“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贯彻到建设“全国安全社区”之中。

张明海

转型德源

开启“涉农社区”的管理创新

德源镇,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小镇。

因2010年7月重大产业项目的入驻,德源镇开始全面转型:两年内,全镇完成11个村、76个社、16800余人的征地拆迁,城市面积也增长近5倍。

流动人口剧增,产业化项目人口最大设计容量达20万人;公共场所剧增,从业人员应急技能严重缺乏;从农民到市民,群众居住生活方式急剧变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系列新问题出现。

如何回应转型中的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同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2011年,在郫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安监局统筹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德源镇正式启动安全社区建设,成立了创安工作促进委员会,同步成立了学校、社会治安、消防等9个专项工作组,以及宣传报道、效能督查、伤害统计与监测等3个非专项工作组。“边拆迁边创建,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型开始,我们以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为突破口的社会治理方式也跟着同步转型。”德源镇党委副书记李尚斌表示。

数据德源

精细化服务走近每个居民

转型中,需要适应的不仅仅是居民,更包括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考验。

如何为3万多户籍居民及6万多流动人口提供精细化服务?德源认为:要顺应新形势,用“大数据”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运行机制。

判断和举措,一切以数据说话。

在德源镇卫生管理办,伤害监测组组长刘小敏每天都要对包括医院、学校、消防在内的20多个监测点进行数据统计和监测。“每月一报告,每半年一分析报告,分析趋势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刘小敏介绍,目前德源“情况调查、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社区伤害调查、伤害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模式已经初步成熟。

消防车在每个路段的速度测试、幼儿园饮水水温多少度、老年居民防滑垫的配备……一个个细节的背后,是在对于数据准确把握基础上的精细化服务提供。

为强化居民安全意识,德源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内还专门设置了安全文化体验区—小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安全标识的识别,大到社区安全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一一详尽提示。“按照‘安全社区诊断—实施干预措施—推动项目促进’的思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德源镇创安办主任任开阔介绍,2013年全镇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4.5%,家庭火灾事故同比下降30%……

联动德源

系统思维下的联动与互动

基于“大数据”上的联动与互动,是德源安全社区建设的特色。

刘小敏们所进行的数据分析,在汇总到镇党委政府决策层手中的同时,也分解到各个部门及德源镇7支志愿者队伍、296人的手中。

为进一步深化联动,德源开启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全镇划分为5个街面大网格与16个社区网格。网格又分为“条”与“格”,“格”上负责信息发现、采集报告、第一时间妥处;“条”上负承担业务指导、责任查处。

在回迁安置小区,整合社工组织力量为留守儿童建立开心乐园;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建立镇干部每月走访慰问、村社干部每周帮扶关爱、志愿者每日看望照顾的帮扶机制;聘请专职心理老师对社区排查出来的感情受挫人员、精神疑似异常人员等进行心理疏导……“其结果是,无论遇到何种事情都能及时处理。”德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薛渊表示:“联动将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从而实现网格叠加、工作联动、角色互补、信息共享。”

关键字:留守儿童大数据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x 郫县德源镇:“大数据”思维下的“全国安全社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郫县德源镇:“大数据”思维下的“全国安全社区”

责任编辑:editor0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0-20 13:33:13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日前,郫县德源镇成功创建“全国安全社区”。

“德源实践”,实质上提出了社区治理的新维度:如何跳出一般意义上“社区安全”的概念,科学系统性构建安全社区?如何借安全社区的创建机遇,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我们将安全社区的外延拓展开来,不仅停留在确保社区安全上,更延伸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方面。”这是德源镇创安工作促进委员会的一致共识。

那么,“德源模式”的核心又是什么?

开启“大数据”思维,并进行基于“大数据”上的联动与互动,提供精细化管理服务—在德源镇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3年实践中,确立9大领域、25个安全促进项目、163条促进干预措施,将安全和服务延伸至每个群众身边,“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贯彻到建设“全国安全社区”之中。

张明海

转型德源

开启“涉农社区”的管理创新

德源镇,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小镇。

因2010年7月重大产业项目的入驻,德源镇开始全面转型:两年内,全镇完成11个村、76个社、16800余人的征地拆迁,城市面积也增长近5倍。

流动人口剧增,产业化项目人口最大设计容量达20万人;公共场所剧增,从业人员应急技能严重缺乏;从农民到市民,群众居住生活方式急剧变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系列新问题出现。

如何回应转型中的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同步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2011年,在郫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安监局统筹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德源镇正式启动安全社区建设,成立了创安工作促进委员会,同步成立了学校、社会治安、消防等9个专项工作组,以及宣传报道、效能督查、伤害统计与监测等3个非专项工作组。“边拆迁边创建,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型开始,我们以全国安全社区创建为突破口的社会治理方式也跟着同步转型。”德源镇党委副书记李尚斌表示。

数据德源

精细化服务走近每个居民

转型中,需要适应的不仅仅是居民,更包括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考验。

如何为3万多户籍居民及6万多流动人口提供精细化服务?德源认为:要顺应新形势,用“大数据”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运行机制。

判断和举措,一切以数据说话。

在德源镇卫生管理办,伤害监测组组长刘小敏每天都要对包括医院、学校、消防在内的20多个监测点进行数据统计和监测。“每月一报告,每半年一分析报告,分析趋势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刘小敏介绍,目前德源“情况调查、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分析、社区伤害调查、伤害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模式已经初步成熟。

消防车在每个路段的速度测试、幼儿园饮水水温多少度、老年居民防滑垫的配备……一个个细节的背后,是在对于数据准确把握基础上的精细化服务提供。

为强化居民安全意识,德源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内还专门设置了安全文化体验区—小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安全标识的识别,大到社区安全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都一一详尽提示。“按照‘安全社区诊断—实施干预措施—推动项目促进’的思路,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德源镇创安办主任任开阔介绍,2013年全镇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4.5%,家庭火灾事故同比下降30%……

联动德源

系统思维下的联动与互动

基于“大数据”上的联动与互动,是德源安全社区建设的特色。

刘小敏们所进行的数据分析,在汇总到镇党委政府决策层手中的同时,也分解到各个部门及德源镇7支志愿者队伍、296人的手中。

为进一步深化联动,德源开启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全镇划分为5个街面大网格与16个社区网格。网格又分为“条”与“格”,“格”上负责信息发现、采集报告、第一时间妥处;“条”上负承担业务指导、责任查处。

在回迁安置小区,整合社工组织力量为留守儿童建立开心乐园;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建立镇干部每月走访慰问、村社干部每周帮扶关爱、志愿者每日看望照顾的帮扶机制;聘请专职心理老师对社区排查出来的感情受挫人员、精神疑似异常人员等进行心理疏导……“其结果是,无论遇到何种事情都能及时处理。”德源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薛渊表示:“联动将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从而实现网格叠加、工作联动、角色互补、信息共享。”

关键字:留守儿童大数据

本文摘自:四川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