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聊聊街边小店的“大数据”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19 11:35:10 本文摘自:重庆时报

徐希燕

大数据在巨头的巧妙炒作之下,一拥而上。一时间大数据成为了企业的流行配置。但大数据的“大”颇显高深,许多企业在失败后才发现望尘莫及。到底何为大数据?在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乃至个体户的日常经营中,大数据又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上游商业周刊》特此对话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徐希燕,以及本土街边一家小型饰品店的负责人陈姿霖,一起探讨大数据思维。

上游商业周刊:平常系统里面会保存客户的消费信息吗?如果保存,一般会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呢?

陈姿霖:我们平常收银时通过扫描就可以直接在系统里面录入客户的消费信息,这些数据包括消费明细和金额,每天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信息表,就一直保存在电脑系统内。目前系统能自动统计的数据只有金额的汇总,所以一般用来对账。然后就是会员信息,如果店里有优惠活动或者上新品,我们都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我们的会员。

上游商业周刊:了解大数据思维及其应用吗?或者说店里面是否考虑过通过信息数据的收集来为客户提供更进一步个性化的服务呢?

陈姿霖:大数据有听说过,但具体也不是很了解。至于更进一步的个性化服务倒是真有考虑过。现在行业竞争压力大,不搞出点新鲜方式也吸引不到消费者。我们有想过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消费信息来细化服务。比如某位消费者的多笔消费记录都购买的是耳钉、项链等饰品,就说明这位消费者可能对这样一类小饰品特别感兴趣。一旦我们这类商品有上新,就可以通过事先预留的信息通知到这位消费者。这种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可以帮助我们留住客户,掌握的这种信息多了也有利于增长我们的销售额。或者可以利用明细表把一年内的消费情况做个分析,拿耳钉来说,可以看一年内哪个时段耳钉的销量比较好。之后每逢这个时段,我们可以提早准备库存,还可以搞些活动主推耳钉,都是很不错的。

上游商业周刊:这种更细化的市场服务实施的可能性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又有哪些障碍呢?

陈姿霖:更细分化的服务做好了成果确实可观,但是具体实施就需要额外的人力做这些了。目前我们店的系统算是饰品店内比较高端的了,但是没办法自动统计或者分类分析得到一些具体的表。就是说系统可以自动统计金额,但是具体的消费明细还需要通过小票号进入明细表库存中搜索。再一张张人工统计,操作比较麻烦。还有就是我们店旁边有个公交站,消费群体中流动人群也占了一部分比例,收集得到的信息可能有一部分就是无效的。所以说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做出这种细分化的服务,我觉得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上游商业周刊:现在大数据概念很多企业在提。但是发现,大数据所做预测的话,只有互联网巨头才能完成一部分,但像是一些企业,甚至很小的路边业态,是在企业内部却有很多数据的应用管理,是不是说企业内部大数据是一种思路?

徐希燕:这个要看到底是哪一种企业,有些企业客户数量很少,做大数据就没必要。必须受众非常多的企业才有做大数据的基础,比如生产牙膏这样的企业,有大量的生产和销售数据,肯定需要大数据进行管理。

有时候生产企业也不绝对,比如企业是生产宇航员服装的,这个需要的数量少、衣服的厚薄,重力等等要素很多。也可以适当使用。

上游商业周刊:如果从中小企业角度来看呢?中国这么多中小企业,都是民企是不是需要大数据?

徐希燕:从中小企业角度来说,所有企业都是从很原始开始的,从各种资源都比较少开始,内部管理都比较杂,比如青岛海尔,甚至还有过不许在车间大小便的规定。但是现在很多上市公司也是民企做成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企业太小,客户资源是很有限的,数据其实没什么价值,它只辐射那么多人,更多的投入换不来更多的产出。那什么企业需求大数据?比如网络调研、电子商务、会计应用,还有就是大的基础运营商,比如移动联通、这些客户量与数据量很大的企业肯定需要用数据进行管理。

上游商业周刊:比较传统的行业是否有必要?比如重庆这边比较多的汽摩行业等等。

徐希燕:传统的,比如纺织企业,他们的客户产品,很多会是定制的,不算是大众化的商品。企业客户受众就很少,是没有必要花钱花精力去推广甚至管理的。

汽摩配件是否需要的话,要从ERP建立的角度来说。企业投入这些是没有收益的,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去考虑,不然绝对入不敷出。

还是要看数据量,是不是能达到数据量的要求,客户太少没有办法去运算出来结果,而且投入也高。在我看来摩配企业做个战略联盟什么的是好的,企业发展上,整合营销的效率会比搞数据还高一点。

上游商业周刊:如果企业要进行大数据的运营,外部营销也好,内部管理也好,是否内部管理机制需要变化?

徐希燕:一般企业会有企划部,这个部门就可以为企业进行一些内部数据管理。在互联网数据没出来之前,还不是有这样的传统数据运维,有些是人力资源部跟企划部共同来搞。

而且要注意的是,要做这个的话,肯定要企业资源来支持,一些内部规定要让一下步来调整模式,建立起来ERP系统。如果ERP都没做,大数据怎么做?但是做ERP花费很高,所以规模小做得不好就是失败案例。

上游商业周刊:建立ERP内部管理机制有没变化?

徐希燕:在操作方面其实不会很难,基本思路很简单,就是设计一些指标就行了,然后用这些指标相互关联,算是比较容易做的。并不是很复杂的东西。

我不推荐所有企业都去提这个概念。有些企业这样绝对是不科学的,我觉得,大数据主要是要针对客户来做的。不拓展客户的话,做出来都没用。

上游商业周刊:做ERP有什么标准?比如我达到什么水平就必须开始做ERP了?

徐希燕:做ERP可能从开始做就要花费1000万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不要盲目做的原因。另外不能鼓励企业,把数据上到互联网。现在数据上网后都会先发到美国去,再发回来,这样对企业信息安全来说是危险的。

关键字:小店街边大数据

本文摘自:重庆时报

x 聊聊街边小店的“大数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聊聊街边小店的“大数据”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19 11:35:10 本文摘自:重庆时报

徐希燕

大数据在巨头的巧妙炒作之下,一拥而上。一时间大数据成为了企业的流行配置。但大数据的“大”颇显高深,许多企业在失败后才发现望尘莫及。到底何为大数据?在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乃至个体户的日常经营中,大数据又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上游商业周刊》特此对话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徐希燕,以及本土街边一家小型饰品店的负责人陈姿霖,一起探讨大数据思维。

上游商业周刊:平常系统里面会保存客户的消费信息吗?如果保存,一般会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呢?

陈姿霖:我们平常收银时通过扫描就可以直接在系统里面录入客户的消费信息,这些数据包括消费明细和金额,每天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信息表,就一直保存在电脑系统内。目前系统能自动统计的数据只有金额的汇总,所以一般用来对账。然后就是会员信息,如果店里有优惠活动或者上新品,我们都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我们的会员。

上游商业周刊:了解大数据思维及其应用吗?或者说店里面是否考虑过通过信息数据的收集来为客户提供更进一步个性化的服务呢?

陈姿霖:大数据有听说过,但具体也不是很了解。至于更进一步的个性化服务倒是真有考虑过。现在行业竞争压力大,不搞出点新鲜方式也吸引不到消费者。我们有想过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消费信息来细化服务。比如某位消费者的多笔消费记录都购买的是耳钉、项链等饰品,就说明这位消费者可能对这样一类小饰品特别感兴趣。一旦我们这类商品有上新,就可以通过事先预留的信息通知到这位消费者。这种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可以帮助我们留住客户,掌握的这种信息多了也有利于增长我们的销售额。或者可以利用明细表把一年内的消费情况做个分析,拿耳钉来说,可以看一年内哪个时段耳钉的销量比较好。之后每逢这个时段,我们可以提早准备库存,还可以搞些活动主推耳钉,都是很不错的。

上游商业周刊:这种更细化的市场服务实施的可能性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又有哪些障碍呢?

陈姿霖:更细分化的服务做好了成果确实可观,但是具体实施就需要额外的人力做这些了。目前我们店的系统算是饰品店内比较高端的了,但是没办法自动统计或者分类分析得到一些具体的表。就是说系统可以自动统计金额,但是具体的消费明细还需要通过小票号进入明细表库存中搜索。再一张张人工统计,操作比较麻烦。还有就是我们店旁边有个公交站,消费群体中流动人群也占了一部分比例,收集得到的信息可能有一部分就是无效的。所以说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做出这种细分化的服务,我觉得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上游商业周刊:现在大数据概念很多企业在提。但是发现,大数据所做预测的话,只有互联网巨头才能完成一部分,但像是一些企业,甚至很小的路边业态,是在企业内部却有很多数据的应用管理,是不是说企业内部大数据是一种思路?

徐希燕:这个要看到底是哪一种企业,有些企业客户数量很少,做大数据就没必要。必须受众非常多的企业才有做大数据的基础,比如生产牙膏这样的企业,有大量的生产和销售数据,肯定需要大数据进行管理。

有时候生产企业也不绝对,比如企业是生产宇航员服装的,这个需要的数量少、衣服的厚薄,重力等等要素很多。也可以适当使用。

上游商业周刊:如果从中小企业角度来看呢?中国这么多中小企业,都是民企是不是需要大数据?

徐希燕:从中小企业角度来说,所有企业都是从很原始开始的,从各种资源都比较少开始,内部管理都比较杂,比如青岛海尔,甚至还有过不许在车间大小便的规定。但是现在很多上市公司也是民企做成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企业太小,客户资源是很有限的,数据其实没什么价值,它只辐射那么多人,更多的投入换不来更多的产出。那什么企业需求大数据?比如网络调研、电子商务、会计应用,还有就是大的基础运营商,比如移动联通、这些客户量与数据量很大的企业肯定需要用数据进行管理。

上游商业周刊:比较传统的行业是否有必要?比如重庆这边比较多的汽摩行业等等。

徐希燕:传统的,比如纺织企业,他们的客户产品,很多会是定制的,不算是大众化的商品。企业客户受众就很少,是没有必要花钱花精力去推广甚至管理的。

汽摩配件是否需要的话,要从ERP建立的角度来说。企业投入这些是没有收益的,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去考虑,不然绝对入不敷出。

还是要看数据量,是不是能达到数据量的要求,客户太少没有办法去运算出来结果,而且投入也高。在我看来摩配企业做个战略联盟什么的是好的,企业发展上,整合营销的效率会比搞数据还高一点。

上游商业周刊:如果企业要进行大数据的运营,外部营销也好,内部管理也好,是否内部管理机制需要变化?

徐希燕:一般企业会有企划部,这个部门就可以为企业进行一些内部数据管理。在互联网数据没出来之前,还不是有这样的传统数据运维,有些是人力资源部跟企划部共同来搞。

而且要注意的是,要做这个的话,肯定要企业资源来支持,一些内部规定要让一下步来调整模式,建立起来ERP系统。如果ERP都没做,大数据怎么做?但是做ERP花费很高,所以规模小做得不好就是失败案例。

上游商业周刊:建立ERP内部管理机制有没变化?

徐希燕:在操作方面其实不会很难,基本思路很简单,就是设计一些指标就行了,然后用这些指标相互关联,算是比较容易做的。并不是很复杂的东西。

我不推荐所有企业都去提这个概念。有些企业这样绝对是不科学的,我觉得,大数据主要是要针对客户来做的。不拓展客户的话,做出来都没用。

上游商业周刊:做ERP有什么标准?比如我达到什么水平就必须开始做ERP了?

徐希燕:做ERP可能从开始做就要花费1000万以上,这也是为什么不要盲目做的原因。另外不能鼓励企业,把数据上到互联网。现在数据上网后都会先发到美国去,再发回来,这样对企业信息安全来说是危险的。

关键字:小店街边大数据

本文摘自:重庆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