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段永朝:大数据来了让很多人闭口 都没准备好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7 19:46:00 本文摘自:和讯网

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和讯全程播报。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11月27日在年会上表示,大数据来了让很多人暂时闭口,不谈概念上的争议,专门准备好自己的思想、准备好自己的战略武器、准备好自己的基础设施。他表示现在迫切需要呼唤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不是哪怕一般家自己企业搞一个金融创新的产品再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个当然对,但是不够,迫切需要在座的“产、学、研”在一起尽早打开这样一个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数据的互联互通平台。

以下为发言文字实录:

段永朝:谢谢主持人!

最后一个发言,特别有优势,为什么呢?前面嘉宾说过的精彩的语言是不需要重复的;第一点,对前面五位嘉宾一一点赞,他们说的很棒,我只说一个观察,然后谈一个想法。

我的观察是什么呢?从去年的互联网金融到今年的互联网金融,大致一年半到两年过去了,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硝烟味好象平复一点,口水仗可能平复一些,有人形容为回归理性,我认为非常好。我的观察跟大家一样,但是,我认为停留在这个层面观察不够解渴,跟银行界朋友或者互联网金融的朋友交流,他们说之所以口水仗告一段落了,是不是达成了很多共识,或者是不是因为今年是监管年,大家都绕着弯说了,不直说了,会不会这样呢?我的看法觉得没有那么复杂,都不是,是什么呢?就是今天的主题,大数据这三个字,大数据来了,并非像激情肆意的演说家、金融家讲的那么曼妙,为什么大家不吵架了呢?很简单,大数据来了都没有准备好,银行没有准备好,小微金服准备好了吗?蚂蚁金服准备好了吗?刚才俞总说的很好,其实也没准备好很多东西恐怕还在我们望远镜的视线之外,还没有看到,所以,大家不吵架了,这真的是一个进步。大家不再讲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不吵架未必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大家都没有准备好,怎么才能准备好呢?借刚才柴总说的1.0、2.0、3.0,我很赞成,但是多多少少想商榷一下,1.0、2.0、3.0是时间轴,有些人等不及,我们等2.0,不知道哪一年,3.0也不知道哪一年,包括金融数据怎么跟电信数据叠加、怎么跟旅行数据叠加。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观察是大数据来了让很多人暂时闭口,不谈概念上的争议,专门准备好自己的思想、准备好自己的战略武器、准备好自己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免不了磨刀霍霍、免不了一下子炸回圆形,缺了什么呢?缺了大数据来临之后我们达成共识方式的思考,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开放数据的生态,什么是开放数据的生态呢?我个人觉得有三点:第一,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协议,不是搞宣言,跟TCP、IP一样,要搞一个开放协议,金融数据一定会开放,但是一定是基于开放协议的,这个开放协议是什么?不知道,谁来写?不是哪一家能够写的了的,这个尽快要事情谈,数据开放的协议、标准、接口很重要。第二,可能我们需要有开放数据的平台,MIT有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他们已经意识到未来的数据一定放到市场上交易,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商品,具有特殊性,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原生数据和数据请求、数据使用、数据解释需要有一个分层模型,这个思想非常好,探讨数据平台这件事情,恐怕已经迫在眉睫。第三,互联互通,大家都在拿大数据画像,在座所有人都被旅游公司画过像、被电信公司画过像、被餐饮公司老板娘画过像,但是所有这些像其实都是我们本人的镜像或者折射,我们迫切需要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不是哪一家企业提出的呼声,是每一个消费者内在的需求,我们不希望把我们自己的画像搞扭曲了这一天一定变成声浪,会催生创新和互换创新,我们迫切需要呼唤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不是哪怕一般家自己企业搞一个金融创新的产品再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个当然对,但是不够,迫切需要在座的“产、学、研”在一起尽早打开这样一个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数据的互联互通平台,如果有这个,我相信2.0、3.0会早日到来。

谢谢大家!

关键字:数据请求数据叠加数据解释

本文摘自:和讯网

x 段永朝:大数据来了让很多人闭口 都没准备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段永朝:大数据来了让很多人闭口 都没准备好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7 19:46:00 本文摘自:和讯网

财经年会“2015: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和讯全程播报。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11月27日在年会上表示,大数据来了让很多人暂时闭口,不谈概念上的争议,专门准备好自己的思想、准备好自己的战略武器、准备好自己的基础设施。他表示现在迫切需要呼唤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不是哪怕一般家自己企业搞一个金融创新的产品再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个当然对,但是不够,迫切需要在座的“产、学、研”在一起尽早打开这样一个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数据的互联互通平台。

以下为发言文字实录:

段永朝:谢谢主持人!

最后一个发言,特别有优势,为什么呢?前面嘉宾说过的精彩的语言是不需要重复的;第一点,对前面五位嘉宾一一点赞,他们说的很棒,我只说一个观察,然后谈一个想法。

我的观察是什么呢?从去年的互联网金融到今年的互联网金融,大致一年半到两年过去了,我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硝烟味好象平复一点,口水仗可能平复一些,有人形容为回归理性,我认为非常好。我的观察跟大家一样,但是,我认为停留在这个层面观察不够解渴,跟银行界朋友或者互联网金融的朋友交流,他们说之所以口水仗告一段落了,是不是达成了很多共识,或者是不是因为今年是监管年,大家都绕着弯说了,不直说了,会不会这样呢?我的看法觉得没有那么复杂,都不是,是什么呢?就是今天的主题,大数据这三个字,大数据来了,并非像激情肆意的演说家、金融家讲的那么曼妙,为什么大家不吵架了呢?很简单,大数据来了都没有准备好,银行没有准备好,小微金服准备好了吗?蚂蚁金服准备好了吗?刚才俞总说的很好,其实也没准备好很多东西恐怕还在我们望远镜的视线之外,还没有看到,所以,大家不吵架了,这真的是一个进步。大家不再讲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不吵架未必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大家都没有准备好,怎么才能准备好呢?借刚才柴总说的1.0、2.0、3.0,我很赞成,但是多多少少想商榷一下,1.0、2.0、3.0是时间轴,有些人等不及,我们等2.0,不知道哪一年,3.0也不知道哪一年,包括金融数据怎么跟电信数据叠加、怎么跟旅行数据叠加。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观察是大数据来了让很多人暂时闭口,不谈概念上的争议,专门准备好自己的思想、准备好自己的战略武器、准备好自己的基础设施,这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免不了磨刀霍霍、免不了一下子炸回圆形,缺了什么呢?缺了大数据来临之后我们达成共识方式的思考,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开放数据的生态,什么是开放数据的生态呢?我个人觉得有三点:第一,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协议,不是搞宣言,跟TCP、IP一样,要搞一个开放协议,金融数据一定会开放,但是一定是基于开放协议的,这个开放协议是什么?不知道,谁来写?不是哪一家能够写的了的,这个尽快要事情谈,数据开放的协议、标准、接口很重要。第二,可能我们需要有开放数据的平台,MIT有人类动力学实验室,他们已经意识到未来的数据一定放到市场上交易,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商品,具有特殊性,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原生数据和数据请求、数据使用、数据解释需要有一个分层模型,这个思想非常好,探讨数据平台这件事情,恐怕已经迫在眉睫。第三,互联互通,大家都在拿大数据画像,在座所有人都被旅游公司画过像、被电信公司画过像、被餐饮公司老板娘画过像,但是所有这些像其实都是我们本人的镜像或者折射,我们迫切需要互联互通,互联互通不是哪一家企业提出的呼声,是每一个消费者内在的需求,我们不希望把我们自己的画像搞扭曲了这一天一定变成声浪,会催生创新和互换创新,我们迫切需要呼唤大数据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不是哪怕一般家自己企业搞一个金融创新的产品再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个当然对,但是不够,迫切需要在座的“产、学、研”在一起尽早打开这样一个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数据的互联互通平台,如果有这个,我相信2.0、3.0会早日到来。

谢谢大家!

关键字:数据请求数据叠加数据解释

本文摘自:和讯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