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与大数据有关的书籍,先上来就是全球的数据量多少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戴文波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19 14:06:24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为何企业与个人都需要大数据?

无可否认,大数据的数据量确实庞大,只不过这名称也略有误导之嫌。大数据的多或大,固然是其引人关注的塬因,但真正最棘手之处,其实是它缺乏结构。

与大数据有关的书籍,基本上一开始会先告诉读者,全球的数据量加起来有多少,还会提供数据和比较对象─一般企业的数据总量是国会图书馆有史以来所存放数据的427倍;脸书的图片数据比柯达处理过的像素来得多;人们每天抓取的影片档,要比电视问世后、头五十年的节目内容还多。以上这些数据都不是真的,全是我编的,但如果要拿来描述现代数据的数量与种类多到教人晕眩的程度,应该也相去不远。

重点并不在于因为数据的数量之多而眼花缭乱,而在于怎么分析数据,将之转换为知识、创新,以及企业价值。并非所有数据都有用处,有潜在价值的数据,约莫只占四分之一。但无论如何,我们现在还只停留在皮毛的层次而已。

大数据的现象会长久存在吗?

更多数据,更多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才能确保大数据不只是昙花一现?我会在这本书里让各位知道,赋与大数据生命的,其实是「人」的部分。以我之见,一家企业能否成功运用大数据,最大的关键在于数据科学家所扮演的角色。数据本身往往不是免费就是低成本;软硬体也一样,不是免费就是花不了多少钱,但相关人才却耗费高成本才可能找到,而且不是那么好找。但相关人力在未来会变得好找一些。塬因在于,许多大学都开设商业智慧或数据分析的学分课程或学程,而且有相当比例正着手把大数据议题或技能加入课程之中。学校已经开始推出一些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的课程,再过不久,就会有几万名合格毕业生从这些学校进入企业。企业会因而比较容易推动大数据计画,不会因为人才短缺而必须缩小相关行动的规模。

以上在在显示出大数据及其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非一时的流行,而会跟随着我们好几十年的时间。企业与机构不可能无视于大数据,除非它们不再关心如何节省成本,也不再关心要如何卖出更多产品与服务,或是取悦顾客。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大数据带来的管理新导向

大数据不但改变了技术与管理流程,也改变了组织行事的基本导向与文化。手握这样的新资源,我们简直无法再以相同方式看待企业。

在行事导向上的必要改变之一是,企业必须运用大数据发掘更多事实、推动更多实验性做法。一直以来,商业与科技公司的主要事业重点,都放在促使行销、销售、服务等功能的流程自动化上。企业过去一向都藉由解析数据,来理解与微调流程、取得管理资讯,以及在出现异常状况时做为警示之用。事业与技术架构往往反映出这样的过程,因此企业会期盼先完成交易与营运的工作,再移往分析数据、取得资讯的阶段。企业会评估自身的经营绩效、设想改善方案,并拟定为期几个月到几年的技术专案,付诸实行。

但大数据彻底颠覆了这套做法。其基本信条是,这个世界,以及用于描述它的数据,都处于经常的变动与不稳定当中,任何组织若能比别人迅速而聪明地发掘资讯、采取因应行动,就能占上风。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能耐与资讯能耐,在于从大数据中发掘价值以及行事敏捷,而非维持稳定。运用大数据工具与技术的数据科学家,可望持续在既有数据来源与新数据来源中,发掘出各种样态、事件,以及机会,而且是以前所未见的规模与速度。

这种新的导向对于小型的新创企业来说相对容易。不过,大企业可能必须为此大幅调整看待资讯科技以及资讯活动的心态。

原文链接:http://www.thebigdata.cn/YeJieDongTai/13757.html

关键字:数据量数据发掘数据来源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x 与大数据有关的书籍,先上来就是全球的数据量多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与大数据有关的书籍,先上来就是全球的数据量多少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戴文波特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19 14:06:24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为何企业与个人都需要大数据?

无可否认,大数据的数据量确实庞大,只不过这名称也略有误导之嫌。大数据的多或大,固然是其引人关注的塬因,但真正最棘手之处,其实是它缺乏结构。

与大数据有关的书籍,基本上一开始会先告诉读者,全球的数据量加起来有多少,还会提供数据和比较对象─一般企业的数据总量是国会图书馆有史以来所存放数据的427倍;脸书的图片数据比柯达处理过的像素来得多;人们每天抓取的影片档,要比电视问世后、头五十年的节目内容还多。以上这些数据都不是真的,全是我编的,但如果要拿来描述现代数据的数量与种类多到教人晕眩的程度,应该也相去不远。

重点并不在于因为数据的数量之多而眼花缭乱,而在于怎么分析数据,将之转换为知识、创新,以及企业价值。并非所有数据都有用处,有潜在价值的数据,约莫只占四分之一。但无论如何,我们现在还只停留在皮毛的层次而已。

大数据的现象会长久存在吗?

更多数据,更多技术,除此之外还需要什么,才能确保大数据不只是昙花一现?我会在这本书里让各位知道,赋与大数据生命的,其实是「人」的部分。以我之见,一家企业能否成功运用大数据,最大的关键在于数据科学家所扮演的角色。数据本身往往不是免费就是低成本;软硬体也一样,不是免费就是花不了多少钱,但相关人才却耗费高成本才可能找到,而且不是那么好找。但相关人力在未来会变得好找一些。塬因在于,许多大学都开设商业智慧或数据分析的学分课程或学程,而且有相当比例正着手把大数据议题或技能加入课程之中。学校已经开始推出一些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的课程,再过不久,就会有几万名合格毕业生从这些学校进入企业。企业会因而比较容易推动大数据计画,不会因为人才短缺而必须缩小相关行动的规模。

以上在在显示出大数据及其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非一时的流行,而会跟随着我们好几十年的时间。企业与机构不可能无视于大数据,除非它们不再关心如何节省成本,也不再关心要如何卖出更多产品与服务,或是取悦顾客。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大数据带来的管理新导向

大数据不但改变了技术与管理流程,也改变了组织行事的基本导向与文化。手握这样的新资源,我们简直无法再以相同方式看待企业。

在行事导向上的必要改变之一是,企业必须运用大数据发掘更多事实、推动更多实验性做法。一直以来,商业与科技公司的主要事业重点,都放在促使行销、销售、服务等功能的流程自动化上。企业过去一向都藉由解析数据,来理解与微调流程、取得管理资讯,以及在出现异常状况时做为警示之用。事业与技术架构往往反映出这样的过程,因此企业会期盼先完成交易与营运的工作,再移往分析数据、取得资讯的阶段。企业会评估自身的经营绩效、设想改善方案,并拟定为期几个月到几年的技术专案,付诸实行。

但大数据彻底颠覆了这套做法。其基本信条是,这个世界,以及用于描述它的数据,都处于经常的变动与不稳定当中,任何组织若能比别人迅速而聪明地发掘资讯、采取因应行动,就能占上风。真正有价值的企业能耐与资讯能耐,在于从大数据中发掘价值以及行事敏捷,而非维持稳定。运用大数据工具与技术的数据科学家,可望持续在既有数据来源与新数据来源中,发掘出各种样态、事件,以及机会,而且是以前所未见的规模与速度。

这种新的导向对于小型的新创企业来说相对容易。不过,大企业可能必须为此大幅调整看待资讯科技以及资讯活动的心态。

原文链接:http://www.thebigdata.cn/YeJieDongTai/13757.html

关键字:数据量数据发掘数据来源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