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发展大数据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24 08:45:21 本文摘自:期货日报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数据业务,实现传统型态向互联网信息化的转变。

发展大数据业务的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数据合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形成全国一盘棋,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国家、行业、企业三级数据库体系,组织推动数据应用的发展。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居于商品现货市场的中心,直面产业客户,处于生产、贸易的第一线,既是市场各方进行价格博弈、商品买卖活动的平台,又是实体企业对接金融产业的重要纽带,在数据搜集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其不但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数据资源,还能获得丰富的金融数据,是国家大数据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此外,市场参与者也存在对信息数据的需求。因此,做好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增强风险把控、业务创新和客户服务能力,已成为摆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面前的紧迫工作。

今年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运用大数据进行内幕交易打击,为其进行市场监管提供了新工具。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大数据同样能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市场监管提供有力武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可以运用大数据对日常活动中获得会员单位的资金流水、投资者投诉、财务状况、交易数据等庞大的企业信息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其信用、违规、异常交易等数据的综合比对、分析、监测,科学筛查、及时发现涉嫌违法的行为,实现精准打击的信息化监管模式。各大商品交易市场可以合作建立会员单位及投资者征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比如央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1951万户,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收录自然人数8.5亿。

价格指数是大宗商品市场中最重要的指标,其权威性取决于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商品价格的波动除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还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乃至气候、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数据量庞大,运算复杂,传统技术难以胜任。且传统采集手段无法精确统计每一家工厂、每一个产业链节点的详细情况。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数据的全面、深入、详尽的搜集和分析,使价格指数更精确。

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现货交收,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立身之本。传统的现货市场由于大量非标商品的存在,以及物流、仓储方面的管理良莠不齐,导致现货交收成本高、风险大。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各类商品从生产、运输、仓储、交收全流程的跟踪,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商品买方能全程掌握标的物的各类数据指标,清楚知道每一件商品的质量、性能,帮助买卖双方规划交收的最优时间和最佳交收对象,降低交收风险,减少仓储时间,节省物流成本,降低交收成本,优化交收体验。

通过大数据技术,以仓单为核心,建立围绕仓单信息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能从根本上转变因仓单信息不透明导致贸易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只需联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数据库,就可查询贷款企业的全部贸易信息和仓单信息,大幅度减轻银行尽调成本,真正变“存”为“通”,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可在仓单质押的基础上开发多种基于商品的融资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实现商品资产的证券化。

信息对金融产品的开发、流通及风险控制非常重要。美国之所以爆发次贷危机,很重要的一点是肇事者信用违约掉期的信息不透明,经过多重转让后,买者无法知道该资产包实际蕴藏的风险,卖方也不知道买方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履行信用违约掉期中的条款。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尽可能多地挖掘出产品信息,帮助投资者分析潜在风险点,使市场变得更透明,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金融产品的开发效率和增强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将服务交易交收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分析、整理,为投资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并可通过与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库共享,形成更全面的数据汇总分析。

目前,在大数据产业建设方面,我国已居世界前列,国内银行、证券业的大数据业务均已快步展开,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也应迎头赶上,加快大数据业务的发展。

关键字:数据业务数据资源数据共享

本文摘自:期货日报

x 发展大数据刻不容缓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发展大数据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24 08:45:21 本文摘自:期货日报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数据业务,实现传统型态向互联网信息化的转变。

发展大数据业务的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数据合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形成全国一盘棋,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国家、行业、企业三级数据库体系,组织推动数据应用的发展。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居于商品现货市场的中心,直面产业客户,处于生产、贸易的第一线,既是市场各方进行价格博弈、商品买卖活动的平台,又是实体企业对接金融产业的重要纽带,在数据搜集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其不但能获得整个产业链的数据资源,还能获得丰富的金融数据,是国家大数据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此外,市场参与者也存在对信息数据的需求。因此,做好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增强风险把控、业务创新和客户服务能力,已成为摆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面前的紧迫工作。

今年年初,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运用大数据进行内幕交易打击,为其进行市场监管提供了新工具。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大数据同样能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市场监管提供有力武器。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可以运用大数据对日常活动中获得会员单位的资金流水、投资者投诉、财务状况、交易数据等庞大的企业信息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其信用、违规、异常交易等数据的综合比对、分析、监测,科学筛查、及时发现涉嫌违法的行为,实现精准打击的信息化监管模式。各大商品交易市场可以合作建立会员单位及投资者征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比如央行企业征信系统累计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1951万户,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收录自然人数8.5亿。

价格指数是大宗商品市场中最重要的指标,其权威性取决于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商品价格的波动除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还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乃至气候、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数据量庞大,运算复杂,传统技术难以胜任。且传统采集手段无法精确统计每一家工厂、每一个产业链节点的详细情况。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数据的全面、深入、详尽的搜集和分析,使价格指数更精确。

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现货交收,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立身之本。传统的现货市场由于大量非标商品的存在,以及物流、仓储方面的管理良莠不齐,导致现货交收成本高、风险大。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各类商品从生产、运输、仓储、交收全流程的跟踪,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商品买方能全程掌握标的物的各类数据指标,清楚知道每一件商品的质量、性能,帮助买卖双方规划交收的最优时间和最佳交收对象,降低交收风险,减少仓储时间,节省物流成本,降低交收成本,优化交收体验。

通过大数据技术,以仓单为核心,建立围绕仓单信息的企业信用数据库,能从根本上转变因仓单信息不透明导致贸易融资难的问题。银行只需联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数据库,就可查询贷款企业的全部贸易信息和仓单信息,大幅度减轻银行尽调成本,真正变“存”为“通”,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可在仓单质押的基础上开发多种基于商品的融资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实现商品资产的证券化。

信息对金融产品的开发、流通及风险控制非常重要。美国之所以爆发次贷危机,很重要的一点是肇事者信用违约掉期的信息不透明,经过多重转让后,买者无法知道该资产包实际蕴藏的风险,卖方也不知道买方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来履行信用违约掉期中的条款。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尽可能多地挖掘出产品信息,帮助投资者分析潜在风险点,使市场变得更透明,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提高金融产品的开发效率和增强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将服务交易交收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分析、整理,为投资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并可通过与国家、行业层面的数据库共享,形成更全面的数据汇总分析。

目前,在大数据产业建设方面,我国已居世界前列,国内银行、证券业的大数据业务均已快步展开,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也应迎头赶上,加快大数据业务的发展。

关键字:数据业务数据资源数据共享

本文摘自:期货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