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从大数据看所得分配统计的争议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03 17:26:45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从大数据看所得分配统计的争议中国台湾贫富差距该参考哪份统计,已争论五、六年了,每年当综所税申报核定资料一出炉,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一经披露,行政院便急於澄清:「这份财税资料,不适宜作为衡量贫富差距的参考依据。」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102年的综所税资料,依税前所得总额二十等分位排序,前5%最高家户所得平均437万3千元,是最低家户所得的99倍。消息传出,行政院立即召集财政部长、国发会主委及主计长出面澄清,澄清的内容一如往年,也就是这份综所税资料无法客观呈现所得差距的真实状况。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一周前"行政院"长毛治国还高度推崇财政部运用综所税档资料分析国人加薪的情况,他说:「相对於过去传统的统计方式,这份资料可看到公共政策的更多面向,代表大数据分析是正确的应用工具,可透过大数据分析观察有价值的资讯,值得肯定。」

不过几天而已,同样以综所税这一大数据呈现的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马上被行政院严词否定。奇哉!同样是大数据的运用,加薪分析就是正确的应用工具,而用於所得分配就是不正确的解读,这显然是政府主事者的偏见。

我们必须指出,三、四年来行政院各级官员对税档二十等分位统计有时间指责,却不思加以改善,年年以同样的用语、辞汇回应,甚至去年还一度想停止对外公布,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税档二十等分位统计或许有先天上的限制,但对於一位真心想了解所得分配真相者,这却是一个宝库,必然会想方设法力求其完美,而不是只站在旁边看戏,数落东、数落西。

政府没有能力改善这份资料吗?绝对可以办到,看看日前财政部的「大数据薪资分析」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以综所税申报资料分析薪资并不容易,也有许多限制,因为一个人可能有数份兼职,如何认定其公司是否加薪?一个人一年可能换两份工作,如何认定其薪资变化?要衡量民间加薪,如何自一千七百万笔资料中排除公务员?又如何进一步归类出各行业薪资成长概况?面对这些限制,行政院「大数据小组」发挥创意,以税档资料、劳保投保资料、投保单位行业别及政府机构清单,交互比对,终於筛选出各行业近三年加薪的情况。

如果要推托,行政院也可以有一百个理由说税档资料无法做出各业薪资成长的统计,而上述每个限制都是理由,但若想要了解企业加薪的真相,这些限制都可以想办法加以克服,政院在这件事上显然是积极的。但遗憾的是,在运用税档处理所得分配上则是非常消极的。同一份税档运用於处理薪资与所得分配的心态,有如天壤之别,两相对照,暴露了政府处理税档所得分配的三大问题:

其一、资料公布的速度太慢:综所税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资料约落後两年,日前公布的是民国102年的资料,反观「大数据薪资分析」则已呈现103年的资料。如果说一份需援引税档、劳保资料碰档并经复杂运算的薪资分析可在报税结束後一个月内完成,一份阳春的二十等分位统计何需历时一年才公布?

其二、资料查询环境不友善;相信查过综所税二十等所得分配资料者都有经验,这份资料虽公布在网站上,但下载数个档、数百张表格之後,还得摸索一阵子才找得到税前、税後所得的二十等分位统计。这份税档资料复杂度不如工商普查,但其阅读难度却令人叹为观止,与「大数据薪资分析」简报的一目了然相比,实有天壤之别。

其三、解读资料偏见极深:当税档资料用於薪资分析,政府的说法是:「以大数据分析方法,直接运用母体资料,以得到更全面的结果。」而用之於呈现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则批评:「报税户的母体资料不宜作为所得分配的参考。」虽然,报税户母体与户籍母体、工商企业母体有些出入,但若设法稍加调整,仍可自此一资料库中获得有用的资讯,而若要挑毛病也可说挑出一箩筐的问题,对於直接运用母体资料,政院态度反覆,显见其偏见而不客观。

政府运用资料应秉持客观性,对於同一份税档,不能因为二十等分位所得差距过大,就否定它,自然也不能为了帮军公教加薪找理由,又肯定它。若税档用於薪资分析如毛揆所言,可以观察到有价值的资讯,相信税档适度调整之後所呈现的所得分配,也可以看到公共政策更多的面向。

最後,我们要建议行政院「大数据小组」,应把所得分配统计列入研究的对象,与其年年了无新意的发澄清稿,不如认真的精进这份统计。这份综所税档资料若好好的运用,非仅能还原所得差距的真相,其与不动产、金融资产等大数据总归户後,更能估出台湾的财富分配情况。果能如此,对於政府施政大有俾益,至盼毛院长正视之。

关键字:综所税数据分析薪资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x 从大数据看所得分配统计的争议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从大数据看所得分配统计的争议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03 17:26:45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从大数据看所得分配统计的争议中国台湾贫富差距该参考哪份统计,已争论五、六年了,每年当综所税申报核定资料一出炉,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一经披露,行政院便急於澄清:「这份财税资料,不适宜作为衡量贫富差距的参考依据。」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102年的综所税资料,依税前所得总额二十等分位排序,前5%最高家户所得平均437万3千元,是最低家户所得的99倍。消息传出,行政院立即召集财政部长、国发会主委及主计长出面澄清,澄清的内容一如往年,也就是这份综所税资料无法客观呈现所得差距的真实状况。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一周前"行政院"长毛治国还高度推崇财政部运用综所税档资料分析国人加薪的情况,他说:「相对於过去传统的统计方式,这份资料可看到公共政策的更多面向,代表大数据分析是正确的应用工具,可透过大数据分析观察有价值的资讯,值得肯定。」

不过几天而已,同样以综所税这一大数据呈现的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马上被行政院严词否定。奇哉!同样是大数据的运用,加薪分析就是正确的应用工具,而用於所得分配就是不正确的解读,这显然是政府主事者的偏见。

我们必须指出,三、四年来行政院各级官员对税档二十等分位统计有时间指责,却不思加以改善,年年以同样的用语、辞汇回应,甚至去年还一度想停止对外公布,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税档二十等分位统计或许有先天上的限制,但对於一位真心想了解所得分配真相者,这却是一个宝库,必然会想方设法力求其完美,而不是只站在旁边看戏,数落东、数落西。

政府没有能力改善这份资料吗?绝对可以办到,看看日前财政部的「大数据薪资分析」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以综所税申报资料分析薪资并不容易,也有许多限制,因为一个人可能有数份兼职,如何认定其公司是否加薪?一个人一年可能换两份工作,如何认定其薪资变化?要衡量民间加薪,如何自一千七百万笔资料中排除公务员?又如何进一步归类出各行业薪资成长概况?面对这些限制,行政院「大数据小组」发挥创意,以税档资料、劳保投保资料、投保单位行业别及政府机构清单,交互比对,终於筛选出各行业近三年加薪的情况。

如果要推托,行政院也可以有一百个理由说税档资料无法做出各业薪资成长的统计,而上述每个限制都是理由,但若想要了解企业加薪的真相,这些限制都可以想办法加以克服,政院在这件事上显然是积极的。但遗憾的是,在运用税档处理所得分配上则是非常消极的。同一份税档运用於处理薪资与所得分配的心态,有如天壤之别,两相对照,暴露了政府处理税档所得分配的三大问题:

其一、资料公布的速度太慢:综所税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资料约落後两年,日前公布的是民国102年的资料,反观「大数据薪资分析」则已呈现103年的资料。如果说一份需援引税档、劳保资料碰档并经复杂运算的薪资分析可在报税结束後一个月内完成,一份阳春的二十等分位统计何需历时一年才公布?

其二、资料查询环境不友善;相信查过综所税二十等所得分配资料者都有经验,这份资料虽公布在网站上,但下载数个档、数百张表格之後,还得摸索一阵子才找得到税前、税後所得的二十等分位统计。这份税档资料复杂度不如工商普查,但其阅读难度却令人叹为观止,与「大数据薪资分析」简报的一目了然相比,实有天壤之别。

其三、解读资料偏见极深:当税档资料用於薪资分析,政府的说法是:「以大数据分析方法,直接运用母体资料,以得到更全面的结果。」而用之於呈现二十等分位所得分配,则批评:「报税户的母体资料不宜作为所得分配的参考。」虽然,报税户母体与户籍母体、工商企业母体有些出入,但若设法稍加调整,仍可自此一资料库中获得有用的资讯,而若要挑毛病也可说挑出一箩筐的问题,对於直接运用母体资料,政院态度反覆,显见其偏见而不客观。

政府运用资料应秉持客观性,对於同一份税档,不能因为二十等分位所得差距过大,就否定它,自然也不能为了帮军公教加薪找理由,又肯定它。若税档用於薪资分析如毛揆所言,可以观察到有价值的资讯,相信税档适度调整之後所呈现的所得分配,也可以看到公共政策更多的面向。

最後,我们要建议行政院「大数据小组」,应把所得分配统计列入研究的对象,与其年年了无新意的发澄清稿,不如认真的精进这份统计。这份综所税档资料若好好的运用,非仅能还原所得差距的真相,其与不动产、金融资产等大数据总归户後,更能估出台湾的财富分配情况。果能如此,对於政府施政大有俾益,至盼毛院长正视之。

关键字:综所税数据分析薪资

本文摘自:中国大数据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