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造车,未来之势还是噱头之谈?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李建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03 17:05:10 本文摘自:智能汽车

大数据,一个神秘却广为流传的名词,和前几年流行纳米概念一样,大大小小的行业开始涉足大数据的应用和处理,不管他们事实上到底对大数据有多少的掌握,只要是新型的事物和名词,在诸多行业都是一个赢得关注的吸引点,大家开始一窝蜂的涌入,然而又有几个最后做出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经得起论证的东西呢?

当今的汽车相关产业,也是引领潮流或者被潮流引领的一大领域,中国有了大面积pm2.5污染,便有了很多厂商一股脑的用上了车内PM2.5过滤装置,然而很多人并没有用过,或者效果民泯然众人矣;特斯拉装载了17寸的全液晶显示器,然后诸多的中国车企也开始给自己很低端的车型上来这么一块,显得很突兀,也并没有集成多少先进的内容或者是控制模块;前两年流行真皮座椅,很多比较舒适的织物座椅便被无情抛弃,换上不带通风加热功能的真皮或者仿皮座椅,夏天烫死人,冬天冷屁股,而厂商却将它作为一种两点来宣传,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汽车界本来就是一个模仿和追随的行业,玩的好,可以超越被模仿者,玩的不好,可能连自己本来坚持尚能做好的东西一并丢失!

最近,全球范围内不敢妄下定论,至少在中国汽车市场,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中国品牌厂商,又陷入了对另一种神乎其神的新生事物的膜拜,那就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汽车,暂不论他们的思维是从哪里来的,只从这个提法来说,我仿佛看到2001年那次互联网寒冬来领之前的狂热和之后忽然来临的落寞!因为大家一股脑去做的事,走得路,未必是最正确的路!

关于大数据,百度是说法是: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

众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的属性,包括数量,速度,多样性等等都是呈现了大数据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当下人们是怎样运用大数据分析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做说明,北京的付先生最近开始研究汽车,为购买自己人生中第一台座驾做准备。细心的他发现,在看了若干汽车网站之后,即便是在与汽车无关的页面上,他也看到了比过去更多的同汽车相关的广告。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他电脑中的Cookies记录了付先生对车的兴趣。这类被昵称为“小甜饼”的文件是用户上网时,网站服务器留在用户电脑中的文本文件。它们很多只有1KB大小,却存储了用户的诸多信息。

这样的行为模式就是当前大数据的应用途径,说白了甚至有一些是盗取用户信息的意思,当然,不仅仅是汽车,淘宝、京东也在运营上例所说的数据收集方法作出针对性的商品推荐,但是这种事情经不起推敲,比如某一段时期,我搜索购买一两件比较私密或者满足某种特殊爱好的东西,然后与之相随的是,打开大大小小的网页显示的都是这样的小广告或者推送,试问这样真的好吗?

所以当前的汽车大数据分析依然停留在前市场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根据消费者当前搜索过的某一辆车,只能衍生出更多的推荐选择,并不能做到根据其日常购买其他物品的花销、出门乘坐的交通工具、上一辆代步工具是什么级别什么价位的车等等来计算他可能会购买什么价位的新车,这些数据的处理和收集上没有达到一个收放自如的程度,产品本身的大数据处理如何能做到精准和富有针对性?

而对于车辆本身而言,互联网概念和大数据的应用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依然鸡肋,至少在实现自动驾驶或者起码达到辅助驾驶之前,为什么,只要我们坐在车内,驾驶者希望任何的操作都是以自己的意志为第一初衷的,而不希望以电脑和网络根据以往的习惯形成的数据作为指导,要知道,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任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都不会完全程式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的行为没有完全程序化的可能,那么一个时期内的选择性有多大参考价值呢,有多少人会相信广告片里的内容:每天准点下班,几点几分到达某个车位,几点几分在固定的咖啡馆喝一杯80的卡布基诺,晚上几点几分准时开回豪宅旁边的独立车库。要知道这是中国,即使是不在中国,那有怎么样呢,有几个人是按照电脑设定好的东西去生活的呢,这样一来,所谓的汽车生活,又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呢?

未来汽车引入大数据是一个大的趋势,不管是舆情监控、产品力回馈、后市场分析还是人车产生的沟通等,但这个东西不应该是拿来大书特书的内容,毕竟汽车的原始属性不仅仅是快捷省力的移动,而且还能随性所欲的移动,我们需要的大数据可能最终最有用的部分,还是那些让汽车变得更舒适更安全的部分,而不是让汽车更聪明,人类丧失驾驶思考的那部分内容!

关键字:造车数据分析

本文摘自:智能汽车

x 大数据造车,未来之势还是噱头之谈?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造车,未来之势还是噱头之谈?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李建红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03 17:05:10 本文摘自:智能汽车

大数据,一个神秘却广为流传的名词,和前几年流行纳米概念一样,大大小小的行业开始涉足大数据的应用和处理,不管他们事实上到底对大数据有多少的掌握,只要是新型的事物和名词,在诸多行业都是一个赢得关注的吸引点,大家开始一窝蜂的涌入,然而又有几个最后做出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经得起论证的东西呢?

当今的汽车相关产业,也是引领潮流或者被潮流引领的一大领域,中国有了大面积pm2.5污染,便有了很多厂商一股脑的用上了车内PM2.5过滤装置,然而很多人并没有用过,或者效果民泯然众人矣;特斯拉装载了17寸的全液晶显示器,然后诸多的中国车企也开始给自己很低端的车型上来这么一块,显得很突兀,也并没有集成多少先进的内容或者是控制模块;前两年流行真皮座椅,很多比较舒适的织物座椅便被无情抛弃,换上不带通风加热功能的真皮或者仿皮座椅,夏天烫死人,冬天冷屁股,而厂商却将它作为一种两点来宣传,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汽车界本来就是一个模仿和追随的行业,玩的好,可以超越被模仿者,玩的不好,可能连自己本来坚持尚能做好的东西一并丢失!

最近,全球范围内不敢妄下定论,至少在中国汽车市场,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中国品牌厂商,又陷入了对另一种神乎其神的新生事物的膜拜,那就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汽车,暂不论他们的思维是从哪里来的,只从这个提法来说,我仿佛看到2001年那次互联网寒冬来领之前的狂热和之后忽然来临的落寞!因为大家一股脑去做的事,走得路,未必是最正确的路!

关于大数据,百度是说法是: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

众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的属性,包括数量,速度,多样性等等都是呈现了大数据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当下人们是怎样运用大数据分析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做说明,北京的付先生最近开始研究汽车,为购买自己人生中第一台座驾做准备。细心的他发现,在看了若干汽车网站之后,即便是在与汽车无关的页面上,他也看到了比过去更多的同汽车相关的广告。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他电脑中的Cookies记录了付先生对车的兴趣。这类被昵称为“小甜饼”的文件是用户上网时,网站服务器留在用户电脑中的文本文件。它们很多只有1KB大小,却存储了用户的诸多信息。

这样的行为模式就是当前大数据的应用途径,说白了甚至有一些是盗取用户信息的意思,当然,不仅仅是汽车,淘宝、京东也在运营上例所说的数据收集方法作出针对性的商品推荐,但是这种事情经不起推敲,比如某一段时期,我搜索购买一两件比较私密或者满足某种特殊爱好的东西,然后与之相随的是,打开大大小小的网页显示的都是这样的小广告或者推送,试问这样真的好吗?

所以当前的汽车大数据分析依然停留在前市场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根据消费者当前搜索过的某一辆车,只能衍生出更多的推荐选择,并不能做到根据其日常购买其他物品的花销、出门乘坐的交通工具、上一辆代步工具是什么级别什么价位的车等等来计算他可能会购买什么价位的新车,这些数据的处理和收集上没有达到一个收放自如的程度,产品本身的大数据处理如何能做到精准和富有针对性?

而对于车辆本身而言,互联网概念和大数据的应用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依然鸡肋,至少在实现自动驾驶或者起码达到辅助驾驶之前,为什么,只要我们坐在车内,驾驶者希望任何的操作都是以自己的意志为第一初衷的,而不希望以电脑和网络根据以往的习惯形成的数据作为指导,要知道,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任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都不会完全程式化,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的行为没有完全程序化的可能,那么一个时期内的选择性有多大参考价值呢,有多少人会相信广告片里的内容:每天准点下班,几点几分到达某个车位,几点几分在固定的咖啡馆喝一杯80的卡布基诺,晚上几点几分准时开回豪宅旁边的独立车库。要知道这是中国,即使是不在中国,那有怎么样呢,有几个人是按照电脑设定好的东西去生活的呢,这样一来,所谓的汽车生活,又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呢?

未来汽车引入大数据是一个大的趋势,不管是舆情监控、产品力回馈、后市场分析还是人车产生的沟通等,但这个东西不应该是拿来大书特书的内容,毕竟汽车的原始属性不仅仅是快捷省力的移动,而且还能随性所欲的移动,我们需要的大数据可能最终最有用的部分,还是那些让汽车变得更舒适更安全的部分,而不是让汽车更聪明,人类丧失驾驶思考的那部分内容!

关键字:造车数据分析

本文摘自:智能汽车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