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治理工资拖欠离不开大数据土壤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舒圣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20 17:15:19 本文摘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无拖欠的目标。(1月20日新华网)

凡到年关,“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会迎来从上到下的红头文件潮,有的是“全面治理”,有的是“专项治理”,还有的是“突击治理”。这一方面说明,政府部门确实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但从另一视角看,十几年了仍在年年发文治理,也说明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必须要依靠一年一度的“运动式执法”来兜底。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何如此难以治理?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缺少狠招,于是《刑法修正案(八)》中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虽然法学界本身对此存有争议。如今看来,“恶意欠薪入刑”的效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本来,如果所有棘手的问题,只靠一味的严刑峻法就能解决,那它也就不成其为难题了。相比之下,从这次的《意见》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技术层面的改进,比如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比如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

虽然这些技术改进看起来有点“小儿科”,但有效的监管本来就是一个技术活儿,一点点的技术改进也是一种完善。比如美国劳工部为了治理欠薪,几年前就推出了一个叫做“劳工部-考勤表”的智能手机程序。通过这个免费程序,雇员可记录个人或多人的正常工时、休息时间和加班费,自己创建一份工资记录表。如果发生劳资纠纷,政府介入调查,而雇主又声称没有保留精确的考勤记录,这项程序所记录的信息就能派上大用场。

当然,所有微小的技术改进要想形成合力,还得基于一个共生的土壤,那就是:大数据。马云一直将阿里定义为一家数据公司,他有一句名言,“未来制造业要的不是石油,最大的能源是数据。”大数据的商业价值让人憧憬,大数据的政务价值同样巨大。数据不是矿藏,而是土壤,基于大数据的监管,会变得更加透明更加有的放矢。就像《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强调的,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已建立起所有入沪建筑企业面面俱到的大数据库,全市建筑工程不分大小,农民工工资必须每月按规定期限在线支付。哪家建筑工地出现拖欠,劳动监察部门不光在线实时监察,还自动纳入监控黑名单库在线“丢人现眼”,到年底,一系列综合惩罚手段还要对失信企业再算一回总账。如此一来,企业欠薪失信的成本会很高,相比虚无缥缈的“恶意欠薪入刑”,自然更有威慑力。

拖欠农民工工资经过多年治理,之所以效果仍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地方治理的年末运动战思维太浓,而没有基于大数据的常态监管意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必须成为基层部门的一种文化,一种管理哲学。”涂子沛在《大数据》中的呼吁,应该让基层部门警醒。

关键字:拖欠农民工工资意见

本文摘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x 治理工资拖欠离不开大数据土壤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治理工资拖欠离不开大数据土壤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舒圣祥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20 17:15:19 本文摘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工资行为,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无拖欠的目标。(1月20日新华网)

凡到年关,“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总会迎来从上到下的红头文件潮,有的是“全面治理”,有的是“专项治理”,还有的是“突击治理”。这一方面说明,政府部门确实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但从另一视角看,十几年了仍在年年发文治理,也说明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必须要依靠一年一度的“运动式执法”来兜底。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何如此难以治理?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缺少狠招,于是《刑法修正案(八)》中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虽然法学界本身对此存有争议。如今看来,“恶意欠薪入刑”的效果似乎并不那么理想。本来,如果所有棘手的问题,只靠一味的严刑峻法就能解决,那它也就不成其为难题了。相比之下,从这次的《意见》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技术层面的改进,比如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比如推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

虽然这些技术改进看起来有点“小儿科”,但有效的监管本来就是一个技术活儿,一点点的技术改进也是一种完善。比如美国劳工部为了治理欠薪,几年前就推出了一个叫做“劳工部-考勤表”的智能手机程序。通过这个免费程序,雇员可记录个人或多人的正常工时、休息时间和加班费,自己创建一份工资记录表。如果发生劳资纠纷,政府介入调查,而雇主又声称没有保留精确的考勤记录,这项程序所记录的信息就能派上大用场。

当然,所有微小的技术改进要想形成合力,还得基于一个共生的土壤,那就是:大数据。马云一直将阿里定义为一家数据公司,他有一句名言,“未来制造业要的不是石油,最大的能源是数据。”大数据的商业价值让人憧憬,大数据的政务价值同样巨大。数据不是矿藏,而是土壤,基于大数据的监管,会变得更加透明更加有的放矢。就像《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强调的,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已建立起所有入沪建筑企业面面俱到的大数据库,全市建筑工程不分大小,农民工工资必须每月按规定期限在线支付。哪家建筑工地出现拖欠,劳动监察部门不光在线实时监察,还自动纳入监控黑名单库在线“丢人现眼”,到年底,一系列综合惩罚手段还要对失信企业再算一回总账。如此一来,企业欠薪失信的成本会很高,相比虚无缥缈的“恶意欠薪入刑”,自然更有威慑力。

拖欠农民工工资经过多年治理,之所以效果仍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地方治理的年末运动战思维太浓,而没有基于大数据的常态监管意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必须成为基层部门的一种文化,一种管理哲学。”涂子沛在《大数据》中的呼吁,应该让基层部门警醒。

关键字:拖欠农民工工资意见

本文摘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