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奇虎360齐向东: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文姝琪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5-25 20:25:48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奇虎360齐向东: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

  奇虎360总裁齐向东(腾讯科技配图)

5月25日消息,中国第二届大数据产业峰会今天在贵阳正式开幕。奇虎360总裁、360企业安全集团CEO齐向东发表主题演讲,表示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

齐向东表示,大数据是双刃剑,可以造福于社会和人民,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同样可以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考虑安全问题,以及云的大数据中心,一旦发生重大的安全泄露事件,有可能导致这个数据中心失去客户。

360每天发现软硬件和网站的漏洞超过120个,依靠安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设立动态的安全理念,针对变幻莫测的网络攻击,要求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感知能力,就是要用大数据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

以下是演讲全文:

齐向东: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我们是做安全的,安全是踩刹车的,我谈谈安全问题。这次大会的主题叫做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和我们去年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数据驱动安全应该是不谋而合。

我谈三个观点,大数据也是双刃剑,可以造福于社会和人民,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同样可以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刚才百度的李总讲了人工智能,确实是令我们冲动和向往,像自动驾驶和无人机,要想实现自动驾驶,就需要把大数据传到云,从云指挥端。从这个数据当中,如果是被网络劫持数据,无人机和自动驾驶的数据将被破解。智能家居也是令我们向往的,我们下班的路上可以遥控烤箱、洗衣机动作,但是同样如果这些云端的大数据被黑客通过数据欺骗的手段进行替换,这样的一些智能家居的硬件有可能会变成傻瓜硬件,有可能成为伤害我们家庭的利器。

前一段时间广东警方破获了一起最大的网络欺诈的案件,一个叫做叶式广(音)的黑客,17岁,通过网络攻击获取了多家银行的用户姓名、卡号和密码,组织一批人在网上大量盗刷信用卡。今年2月份也发生了最大规模的网上盗窃的案件,孟加拉的央行被黑客攻击,孟加拉央行的负责人说如果当天黑客不发生一起拼写错误的话,还有一笔10亿美金的交易就失踪了。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问题,就会影响发展。 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考虑安全问题,以及云的大数据中心,一旦发生重大的安全泄露事件,有可能导致这个数据中心失去客户。传统解决网络安全的方法,就是划分边界,我们把内网和外网隔离开,业务网和公众网隔离开,用终端设备隔离风险,守住边界解决安全问题,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我们在4G、WiFi、有限电缆当中穿梭,我们每天发现软硬件和网站的漏洞超过120个,每一个木马、每一个漏洞都可能用来攻击我们预先部署的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去年12月31日,乌克兰电力公司的网络遭到攻击,造成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为网络攻击导致的停电事故。

今年3月,叙利亚的一个黑客控制了水厂,导致水厂停止供水。事实上网络攻击每天都在发生,360天眼实验室我们去年监测到一个海莲花(音)的黑客组织,针对中国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展开精密定向网络攻击,时间长达三年,这些例子都说明传统的网络防护方式已经失败了,解决大数据问题、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用大数据的方式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依靠安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设立动态的安全理念,针对变幻莫测的网络攻击,要求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感知能力,就是要用大数据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黑客进入网络之后要寻找到有价值的数据,如果他们拿走数据之前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就可以切断数据,保证安全一个人可以把面容、声音伪装起来,但是没有办法伪装他的行为,这就是数据。

数据能够看穿一切,也能够说明一切,一个黑客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我们正常员工的访问行为是不一样的。利用大数据我们就能够发现是否被攻击了,被谁攻击了,攻击者对我们什么样的数据感兴趣,我们用什么方式掐断这种攻击,这就是全新的互联网安全体系。这套新的安全体系,包括漏洞挖掘技术,网络攻击技术,网络访问数据库等等,由各种大数据组成的庞大大数据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是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

有了这些大数据,加上360强大的能力,我们研究了天眼,2015年我们发现了29个针对中国政府发动境外攻击的组织,控制了中国境内重要系统里面的数万台电脑,最长的潜伏时间达到8年之久。今天下午我们还借助数博会这个平台发布保护智慧城市的三款大数据的产品,也欢迎大家能够莅临指导,谢谢大家。

关键字:奇虎齐向东数据中心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x 奇虎360齐向东: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奇虎360齐向东: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文姝琪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5-25 20:25:48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奇虎360齐向东: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

  奇虎360总裁齐向东(腾讯科技配图)

5月25日消息,中国第二届大数据产业峰会今天在贵阳正式开幕。奇虎360总裁、360企业安全集团CEO齐向东发表主题演讲,表示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是更好的安全解决方式。

齐向东表示,大数据是双刃剑,可以造福于社会和人民,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同样可以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考虑安全问题,以及云的大数据中心,一旦发生重大的安全泄露事件,有可能导致这个数据中心失去客户。

360每天发现软硬件和网站的漏洞超过120个,依靠安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设立动态的安全理念,针对变幻莫测的网络攻击,要求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感知能力,就是要用大数据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

以下是演讲全文:

齐向东: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我们是做安全的,安全是踩刹车的,我谈谈安全问题。这次大会的主题叫做数据创造价值,创新驱动未来。和我们去年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数据驱动安全应该是不谋而合。

我谈三个观点,大数据也是双刃剑,可以造福于社会和人民,如果被一些人利用,同样可以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刚才百度的李总讲了人工智能,确实是令我们冲动和向往,像自动驾驶和无人机,要想实现自动驾驶,就需要把大数据传到云,从云指挥端。从这个数据当中,如果是被网络劫持数据,无人机和自动驾驶的数据将被破解。智能家居也是令我们向往的,我们下班的路上可以遥控烤箱、洗衣机动作,但是同样如果这些云端的大数据被黑客通过数据欺骗的手段进行替换,这样的一些智能家居的硬件有可能会变成傻瓜硬件,有可能成为伤害我们家庭的利器。

前一段时间广东警方破获了一起最大的网络欺诈的案件,一个叫做叶式广(音)的黑客,17岁,通过网络攻击获取了多家银行的用户姓名、卡号和密码,组织一批人在网上大量盗刷信用卡。今年2月份也发生了最大规模的网上盗窃的案件,孟加拉的央行被黑客攻击,孟加拉央行的负责人说如果当天黑客不发生一起拼写错误的话,还有一笔10亿美金的交易就失踪了。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问题,就会影响发展。 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考虑安全问题,以及云的大数据中心,一旦发生重大的安全泄露事件,有可能导致这个数据中心失去客户。传统解决网络安全的方法,就是划分边界,我们把内网和外网隔离开,业务网和公众网隔离开,用终端设备隔离风险,守住边界解决安全问题,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我们在4G、WiFi、有限电缆当中穿梭,我们每天发现软硬件和网站的漏洞超过120个,每一个木马、每一个漏洞都可能用来攻击我们预先部署的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去年12月31日,乌克兰电力公司的网络遭到攻击,造成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为网络攻击导致的停电事故。

今年3月,叙利亚的一个黑客控制了水厂,导致水厂停止供水。事实上网络攻击每天都在发生,360天眼实验室我们去年监测到一个海莲花(音)的黑客组织,针对中国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展开精密定向网络攻击,时间长达三年,这些例子都说明传统的网络防护方式已经失败了,解决大数据问题、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第三,用大数据的方式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依靠安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需要设立动态的安全理念,针对变幻莫测的网络攻击,要求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网络感知能力,就是要用大数据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黑客进入网络之后要寻找到有价值的数据,如果他们拿走数据之前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就可以切断数据,保证安全一个人可以把面容、声音伪装起来,但是没有办法伪装他的行为,这就是数据。

数据能够看穿一切,也能够说明一切,一个黑客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我们正常员工的访问行为是不一样的。利用大数据我们就能够发现是否被攻击了,被谁攻击了,攻击者对我们什么样的数据感兴趣,我们用什么方式掐断这种攻击,这就是全新的互联网安全体系。这套新的安全体系,包括漏洞挖掘技术,网络攻击技术,网络访问数据库等等,由各种大数据组成的庞大大数据体系,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是传统安全+互联网+大数据。

有了这些大数据,加上360强大的能力,我们研究了天眼,2015年我们发现了29个针对中国政府发动境外攻击的组织,控制了中国境内重要系统里面的数万台电脑,最长的潜伏时间达到8年之久。今天下午我们还借助数博会这个平台发布保护智慧城市的三款大数据的产品,也欢迎大家能够莅临指导,谢谢大家。

关键字:奇虎齐向东数据中心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