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当流量获取不再简单,京东愈发重视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杜暮雨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2 21:58:36 本文摘自:36kr

当流量获取不再简单,京东愈发重视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当很多人都在讨论电商巨头的难获流量增长、甚至开始流失时,被讨论的对象自不会浑然不知。而正所谓 “船大难掉头”,巨头往往很难再造一个新品去左右手互搏,更稳妥的办法是 “内部创新”。

对京东而言,云与大数据是不得不被重视的手段,据京东 CTO 张晨所言,这部分技术已经被内部提到与电商、金融业务并重的地位。

即将来临的 6·18 将是京东技术应用的一次分水岭。张晨表示,过去京东并未在活动日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而本次 6·18 后将全面推开以 “京东大脑” 为支撑的大数据应用。例如为采销人员提供工具辅助其选品、定价,还有面向用户的智能推荐系统。

如今的流量获取成本太高,要让每一个 UV 都不被浪费则需要对其有所感知,进行精准匹配。于是,京东在 6·18 活动中设置了智能卖场。

京东搜索产品经理商倩兰告诉 36 氪,过去采销人员需要全程人工进行选品,而 6·18 活动中会通过机器学习做出一个商品池,再根据用户画像进行判断为其推荐商品。过去京东只将 APP 首屏中间部分的一个楼层留给智能推荐,而未来将尽量做到 “满屏皆智能推荐”。

细节之处也有新的改善,比如针对用户将商品加入购物车但并未下单的场景,如果原因是缺货则推荐其替代品,如果是难以决策就给予用户价格优惠刺激;如果用户的消费信用较高,在其想购买的商品缺货,同时又有未支付订单时,将后者购买资格转给前者。

而京东对大数据及推荐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给用户场景化购物的体验。另一位产品负责人刘光月告诉 36 氪,平台型电商往往希望用户 “逛” 的时间更长而创造更多推荐,而京东则更希望将推荐应用在 “目的性” 购物中。比如通过点击、浏览等数据判断用户打算旅行,则为其推荐 GoPro。

而为了给用户更准确的画像,京东在下半年将尝试让配送员接触、询问用户后回传相关信息。最近推出的 “陪伴计划”也是引导刚怀孕的妈妈主动填写信息,深入了解后不断做精准推荐。

个性推荐算法最早由亚马逊应用在电商中,据悉该公司目前已有 30%的销售来自智能推荐。在这点上京东相去甚远,抛开技术水平不谈,主要还是没有全面深入地与业务相结合,这需要高层决策并横跨多个部门相协同。

京东的大数据应用还体现在物流体系上,比如配送站选址、仓库的货品分布,甚至库房中的拣货路径。此外,京东很早就开始测试 “未买先送”,根据对社区内用户消费行为的预测,将库存预置于末端配送站,以实现极速送达。不过据张晨介绍,此前只是在 iPhone 等爆款手机首发时测试此事,并未进入日常化,主要还是预测精准度无法达标。

随着对技术创新愈发重视,京东也开始寻找自己的黑科技,比如利用 RealSense 深度摄像头理解货物信息、无人机送货(主要应用在农村固定线路,目前做到称重 30KG、航行 50KM)等,但仍处于试探阶段。

关键字:大数据

本文摘自:36kr

x 当流量获取不再简单,京东愈发重视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当流量获取不再简单,京东愈发重视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杜暮雨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6-02 21:58:36 本文摘自:36kr

当流量获取不再简单,京东愈发重视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当很多人都在讨论电商巨头的难获流量增长、甚至开始流失时,被讨论的对象自不会浑然不知。而正所谓 “船大难掉头”,巨头往往很难再造一个新品去左右手互搏,更稳妥的办法是 “内部创新”。

对京东而言,云与大数据是不得不被重视的手段,据京东 CTO 张晨所言,这部分技术已经被内部提到与电商、金融业务并重的地位。

即将来临的 6·18 将是京东技术应用的一次分水岭。张晨表示,过去京东并未在活动日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而本次 6·18 后将全面推开以 “京东大脑” 为支撑的大数据应用。例如为采销人员提供工具辅助其选品、定价,还有面向用户的智能推荐系统。

如今的流量获取成本太高,要让每一个 UV 都不被浪费则需要对其有所感知,进行精准匹配。于是,京东在 6·18 活动中设置了智能卖场。

京东搜索产品经理商倩兰告诉 36 氪,过去采销人员需要全程人工进行选品,而 6·18 活动中会通过机器学习做出一个商品池,再根据用户画像进行判断为其推荐商品。过去京东只将 APP 首屏中间部分的一个楼层留给智能推荐,而未来将尽量做到 “满屏皆智能推荐”。

细节之处也有新的改善,比如针对用户将商品加入购物车但并未下单的场景,如果原因是缺货则推荐其替代品,如果是难以决策就给予用户价格优惠刺激;如果用户的消费信用较高,在其想购买的商品缺货,同时又有未支付订单时,将后者购买资格转给前者。

而京东对大数据及推荐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给用户场景化购物的体验。另一位产品负责人刘光月告诉 36 氪,平台型电商往往希望用户 “逛” 的时间更长而创造更多推荐,而京东则更希望将推荐应用在 “目的性” 购物中。比如通过点击、浏览等数据判断用户打算旅行,则为其推荐 GoPro。

而为了给用户更准确的画像,京东在下半年将尝试让配送员接触、询问用户后回传相关信息。最近推出的 “陪伴计划”也是引导刚怀孕的妈妈主动填写信息,深入了解后不断做精准推荐。

个性推荐算法最早由亚马逊应用在电商中,据悉该公司目前已有 30%的销售来自智能推荐。在这点上京东相去甚远,抛开技术水平不谈,主要还是没有全面深入地与业务相结合,这需要高层决策并横跨多个部门相协同。

京东的大数据应用还体现在物流体系上,比如配送站选址、仓库的货品分布,甚至库房中的拣货路径。此外,京东很早就开始测试 “未买先送”,根据对社区内用户消费行为的预测,将库存预置于末端配送站,以实现极速送达。不过据张晨介绍,此前只是在 iPhone 等爆款手机首发时测试此事,并未进入日常化,主要还是预测精准度无法达标。

随着对技术创新愈发重视,京东也开始寻找自己的黑科技,比如利用 RealSense 深度摄像头理解货物信息、无人机送货(主要应用在农村固定线路,目前做到称重 30KG、航行 50KM)等,但仍处于试探阶段。

关键字:大数据

本文摘自:36kr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