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中小银行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大数据打造转型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7-30 22:50:55 本文摘自:金融时报

在新常态、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小银行发展的根本出路,业内所达成的共识是“更大力度地进行创新与转型”。然而,转型之路在何方?在7月29日举行的“2016中国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大数据的到来为中小银行“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予中小商业银行崭新的发展环境。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丰富的高新技术创新,为中小银行业务转型、服务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工具。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银行需借此大好时机,实现华丽转身,在丰满自身羽翼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对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推动作用。

发展形势日趋严峻

2016年,中小银行依然崎岖前行。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中小银行既面临着经济与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在会上表示:“现在的融资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看来,当前,中小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客户属性的改变深刻影响着银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客户属性正在改变,60后、70后是‘行为概念’,而如今的80后、90后是‘待机概念’。互联网的使用正在从工具演变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深刻改变着整个金融业态和银行业态。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供给可以说相对过剩,尤其是银行供给过剩。全国已有4200个银行牌照,从这一角度来说供给是过剩的。物理网点在一部分地区出现绝对过剩,同时,金融市场业务在各个银行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些都会给银行业带来压力。”曹彤表示。

此外,德勤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支宝才也认为,金融互联网化带来了竞争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就中小银行而言,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机构间竞争。

“在资产端,中小银行面临着新金融带来的极大挑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渠道、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都在侵蚀着中小银行市场;在负债端,各种财富管理机构,包括证券、信托、基金、保险都给中小银行带来了竞争压力。”支宝才表示。

转型在“精”而不在“全”

在这种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小银行的转型之路在何方?

在赵瑞安看来,无论银行怎么变,最初的目标不能变,就是要办“好银行”。

对于“好银行”的标准,赵瑞安认为:“中小银行发展一定要严控风险,不良率最好不要超过2%;资本回报率永远稳定在10%以上。中小银行要持之以恒地走资本集约化发展道路,要抓住大资产管理的黄金机遇期。”

同时,支宝才认为,未来,中小银行的转型不必追求各方面都强大,而是要通过创新打造长板,通过协作联合的方式补足短板,要把某一样或者某几样业务做到极致。

“由于中小银行客群、客户结构、客户分布区域非常单一,提供的服务、经营区域也相对狭窄,未来转型只有两条路——要么在深度上挖下去,要么在纬度上拓展开来。一个选择是成为客户专家,在某些客户中形成与其他银行不一样的专业能力,获得不一样的认可度;另一个选择是成为业务专家。”支宝才表示。

大数据打造转型新动能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大数据的崛起。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中小银行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曹彤表示,大数据管理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而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然方向。

“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强化数字鸿沟。现在市场能够明显感觉到,在金融科技这轮竞争中,跑在前面的和跑在后面的机构差距越来越大,大数据管理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曹彤表示。

“大数据技术催生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可以让传统金融业务从线下转到线上,从人工点对点模式升级为智能化、批量化的高效模式,显著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并优化客户体验,以此来解决金融机构的转型困难,进一步夯实银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功能。”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范晓忻认为。

科技金融的转型应如何实现?曹彤认为,重要抓手在于“四化”,即资产端的证券化、理财存款端的互联网化、账户支付端的互联网化以及大数据化。

事实上,如何在时代变迁中迅速把握时代脉搏,利用大数据解决银行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已经成为许多银行家需要思考的课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息是银行发展的深层基础和根本,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关键在于能不能成为掌握信息的强者,并能够采取措施通过大数据技术重新发展和铸造新的金融经济关系。

从具体的落地操作来看,与相关大数据机构合作,借助“外力”已经成为许多中小银行的必然选择。据某商业银行测算,借助于金电联行提供的“量化风险管理系统”,该行的风险量化与预警能力大大提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率47%以上。

关键字:中小银行金电

本文摘自:金融时报

x 中小银行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大数据打造转型发展新动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中小银行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大数据打造转型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7-30 22:50:55 本文摘自:金融时报

在新常态、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对于中小银行发展的根本出路,业内所达成的共识是“更大力度地进行创新与转型”。然而,转型之路在何方?在7月29日举行的“2016中国中小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大数据的到来为中小银行“弯道超车”提供了契机。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时代给予中小商业银行崭新的发展环境。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丰富的高新技术创新,为中小银行业务转型、服务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工具。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小银行需借此大好时机,实现华丽转身,在丰满自身羽翼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对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推动作用。

发展形势日趋严峻

2016年,中小银行依然崎岖前行。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中小银行既面临着经济与金融环境的急剧变化,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在会上表示:“现在的融资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彤看来,当前,中小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客户属性的改变深刻影响着银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客户属性正在改变,60后、70后是‘行为概念’,而如今的80后、90后是‘待机概念’。互联网的使用正在从工具演变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深刻改变着整个金融业态和银行业态。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供给可以说相对过剩,尤其是银行供给过剩。全国已有4200个银行牌照,从这一角度来说供给是过剩的。物理网点在一部分地区出现绝对过剩,同时,金融市场业务在各个银行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些都会给银行业带来压力。”曹彤表示。

此外,德勤企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支宝才也认为,金融互联网化带来了竞争形态的变化,尤其是就中小银行而言,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机构间竞争。

“在资产端,中小银行面临着新金融带来的极大挑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渠道、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都在侵蚀着中小银行市场;在负债端,各种财富管理机构,包括证券、信托、基金、保险都给中小银行带来了竞争压力。”支宝才表示。

转型在“精”而不在“全”

在这种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小银行的转型之路在何方?

在赵瑞安看来,无论银行怎么变,最初的目标不能变,就是要办“好银行”。

对于“好银行”的标准,赵瑞安认为:“中小银行发展一定要严控风险,不良率最好不要超过2%;资本回报率永远稳定在10%以上。中小银行要持之以恒地走资本集约化发展道路,要抓住大资产管理的黄金机遇期。”

同时,支宝才认为,未来,中小银行的转型不必追求各方面都强大,而是要通过创新打造长板,通过协作联合的方式补足短板,要把某一样或者某几样业务做到极致。

“由于中小银行客群、客户结构、客户分布区域非常单一,提供的服务、经营区域也相对狭窄,未来转型只有两条路——要么在深度上挖下去,要么在纬度上拓展开来。一个选择是成为客户专家,在某些客户中形成与其他银行不一样的专业能力,获得不一样的认可度;另一个选择是成为业务专家。”支宝才表示。

大数据打造转型新动能

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大数据的崛起。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正是中小银行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曹彤表示,大数据管理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而科技金融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然方向。

“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强化数字鸿沟。现在市场能够明显感觉到,在金融科技这轮竞争中,跑在前面的和跑在后面的机构差距越来越大,大数据管理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曹彤表示。

“大数据技术催生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可以让传统金融业务从线下转到线上,从人工点对点模式升级为智能化、批量化的高效模式,显著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并优化客户体验,以此来解决金融机构的转型困难,进一步夯实银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功能。”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范晓忻认为。

科技金融的转型应如何实现?曹彤认为,重要抓手在于“四化”,即资产端的证券化、理财存款端的互联网化、账户支付端的互联网化以及大数据化。

事实上,如何在时代变迁中迅速把握时代脉搏,利用大数据解决银行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已经成为许多银行家需要思考的课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息是银行发展的深层基础和根本,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关键在于能不能成为掌握信息的强者,并能够采取措施通过大数据技术重新发展和铸造新的金融经济关系。

从具体的落地操作来看,与相关大数据机构合作,借助“外力”已经成为许多中小银行的必然选择。据某商业银行测算,借助于金电联行提供的“量化风险管理系统”,该行的风险量化与预警能力大大提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率47%以上。

关键字:中小银行金电

本文摘自:金融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