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角力大数据:阿里游戏谋“个性化”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汪传鸿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02 10:44:38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阿里游戏目前正处在这样的转变中,即从人找游戏,过渡到游戏找人。”近日,阿里游戏总裁林永颂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2016年1月,九游正式宣布更名“阿里游戏”。一直以来,九游以“重度游戏用户集中、ARPU值高”著称。但从渠道流水来看,九游目前落后应用宝、百度、360和小米等第一梯队厂商。

“我们考虑去做一些研发,但研发不是我们最主要的方向。目前阶段阿里游戏仍以平台为主。”林永颂称。不过,和腾讯应用宝、百度等渠道相比,阿里游戏的渠道分发能力相比几大平台处于弱势,于是此前公司一直选择在社区和公会运营方向发力,从而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并带动付费。

随着阿里内部对于数据的逐步打通,阿里游戏正努力尝试成为未来向游戏厂商精准导流的分发平台。

个性化推荐

九游更名为阿里游戏后,试图将模式从渠道服务转变为产业链服务。

这种情况下,阿里游戏宣布与阿里云、阿里影业、阿里文学、汇川平台一起,联手推出新的开发者扶持政策,“为开发者提供覆盖云服务、大数据、IP(版权)、流量、资金等全产业链资源的帮助”。

在此基础上,阿里游戏又祭出了“个性化”和“大数据”两张牌。

林永颂告诉记者,手机游戏分发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游戏分发模式将走向大数据时代,从“人找游戏”向“游戏找人”升级。

“大数据能够协助完成游戏分发,例如在营销层面,可以帮助不同的IP方进行协同,甚至挖掘出更多的衍生价值。”林永颂说。随着游戏数量的增加,阿里游戏寄望于通过个性化来挖掘游戏长尾市场。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15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TOP10的游戏占移动游戏市场总收入59.4%,相较于上季度的44.9%,收入向精品游戏聚集的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对于中小游戏开发商而言,存活下来变得更加艰难。

林永颂坦承,所谓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并不能为市场养活更多的游戏开发者”,而是在玩家和游戏之间进行精准的对接。

他告诉记者,游戏属性等相关的数据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阿里游戏本身有一定积累,此外整个阿里集团也在帮助阿里游戏建立相关数据库。

数据打通待解

众所周知,目前阿里旗下拥有大量的业务,因此数据方面的积累并不成问题。但另一厢,林永颂并未介绍目前这些大数据在后台打通的程度。

今年6月,阿里巴巴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阿里移动负责人俞永福担任组长。按照阿里巴巴官方说法,这一小组“成员”包括优酷土豆、阿里音乐、UC、阿里文学、阿里游戏、阿里影业和阿里数娱。

在接入数据后,阿里游戏放弃了原先的游戏评级做法,转而通过数据和标签,来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游戏。

“理论上来说数据越多越好,但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发现大量数据没有用处,因此需要一个具体的规则。”林永颂称。阿里游戏需要了解用户到底具备哪些游戏标签,但仅仅拥有游戏标签并不够,此外仍需要加入包括性别、职业和年龄在内的更多因素。在此基础上,不同的IP所需要的数据也各不相同。

关键字:个性化推荐游戏开发者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x 角力大数据:阿里游戏谋“个性化”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角力大数据:阿里游戏谋“个性化”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汪传鸿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02 10:44:38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阿里游戏目前正处在这样的转变中,即从人找游戏,过渡到游戏找人。”近日,阿里游戏总裁林永颂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2016年1月,九游正式宣布更名“阿里游戏”。一直以来,九游以“重度游戏用户集中、ARPU值高”著称。但从渠道流水来看,九游目前落后应用宝、百度、360和小米等第一梯队厂商。

“我们考虑去做一些研发,但研发不是我们最主要的方向。目前阶段阿里游戏仍以平台为主。”林永颂称。不过,和腾讯应用宝、百度等渠道相比,阿里游戏的渠道分发能力相比几大平台处于弱势,于是此前公司一直选择在社区和公会运营方向发力,从而延长游戏的生命周期,并带动付费。

随着阿里内部对于数据的逐步打通,阿里游戏正努力尝试成为未来向游戏厂商精准导流的分发平台。

个性化推荐

九游更名为阿里游戏后,试图将模式从渠道服务转变为产业链服务。

这种情况下,阿里游戏宣布与阿里云、阿里影业、阿里文学、汇川平台一起,联手推出新的开发者扶持政策,“为开发者提供覆盖云服务、大数据、IP(版权)、流量、资金等全产业链资源的帮助”。

在此基础上,阿里游戏又祭出了“个性化”和“大数据”两张牌。

林永颂告诉记者,手机游戏分发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游戏分发模式将走向大数据时代,从“人找游戏”向“游戏找人”升级。

“大数据能够协助完成游戏分发,例如在营销层面,可以帮助不同的IP方进行协同,甚至挖掘出更多的衍生价值。”林永颂说。随着游戏数量的增加,阿里游戏寄望于通过个性化来挖掘游戏长尾市场。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15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TOP10的游戏占移动游戏市场总收入59.4%,相较于上季度的44.9%,收入向精品游戏聚集的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对于中小游戏开发商而言,存活下来变得更加艰难。

林永颂坦承,所谓个性化推荐的方式“并不能为市场养活更多的游戏开发者”,而是在玩家和游戏之间进行精准的对接。

他告诉记者,游戏属性等相关的数据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阿里游戏本身有一定积累,此外整个阿里集团也在帮助阿里游戏建立相关数据库。

数据打通待解

众所周知,目前阿里旗下拥有大量的业务,因此数据方面的积累并不成问题。但另一厢,林永颂并未介绍目前这些大数据在后台打通的程度。

今年6月,阿里巴巴大文娱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阿里移动负责人俞永福担任组长。按照阿里巴巴官方说法,这一小组“成员”包括优酷土豆、阿里音乐、UC、阿里文学、阿里游戏、阿里影业和阿里数娱。

在接入数据后,阿里游戏放弃了原先的游戏评级做法,转而通过数据和标签,来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游戏。

“理论上来说数据越多越好,但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发现大量数据没有用处,因此需要一个具体的规则。”林永颂称。阿里游戏需要了解用户到底具备哪些游戏标签,但仅仅拥有游戏标签并不够,此外仍需要加入包括性别、职业和年龄在内的更多因素。在此基础上,不同的IP所需要的数据也各不相同。

关键字:个性化推荐游戏开发者

本文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