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发展需防止“先污染后治理”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18 21:49:10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报

当前,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产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服务改善民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受立法滞后、核心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大等影响,数据安全面临挑战。业界人士和有关专家认为,应平衡产业发展和隐私保护、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协同促进大数据安全与发展。

快速发展迈向全球数据中心

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201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实现两年翻番。贵州省经信委副主任康克岩说,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改善民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5年左右努力,将逐步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领域发展,信息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期。2015年,信息经济规模超过18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万亿元,数据总量占全球的13%。据预测,未来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20年数据总量将占全球的20%,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调研员刘勇介绍,京津冀以及贵阳、重庆、上海等地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数据铁笼、数据治税、精准扶贫等一批大数据应用正在推广,阿里、京东等企业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金融服务也不断推陈出新,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数据红利逐步显现。

“滴滴”,智能移动出行的代表,近期刚刚获得美国苹果公司10亿美元的投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维介绍,“滴滴”拥有注册司机1400万人、注册用户超过3亿人,按照相关就业标准,在“滴滴”平台上实现直接就业的司机超过100万。

“大数据构筑转型发展新格局、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爱基,净值,资讯)。”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成说,大数据推动海量需求和供给信息高效对接,使传统产业从线形分工转向神经元式。同时,打破时空界限,弱化区域差别,为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后发赶超带来了新机遇。

安全“暗礁”多 数据“惹祸”频

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协会发布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另据360网站安全检测,2015年共扫描各类网站231.2万个,其中,存在漏洞的网站101.5万个,占扫描网站总数的43.9%;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30.8万个,占扫描网站总数的13%。

“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它能够造福社会,但是,如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将会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传统解决网络安全的方法是把内外网隔离开,用终端设备隔离风险,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移动终端在4G、WiFi信号、电缆当中穿梭,网络边界已经消失,传统保障安全的办法效果差。”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齐向东说。

调查发现,受立法滞后、交易秩序不稳定、核心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大等因素影响,数据安全面临挑战。在交易主体审核中,一些交易所选择了较为宽松的审核程序,仅进行邮箱、手机验证方式对会员进行审核,这样宽松的准入机制,给数据安全留下隐患。

“从实践来看,跟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的完善和建设空间,比如在数据价值和产权没有明确分类和清晰界定的时候,数据收集者的动机可能被隐藏,数据安全和各类隐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胡坚波认为,当前,大数据开放安全法规不明晰。比如,数据开放的安全分类、分级标准缺失等。“立法还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界限、跨境数据流动、隐私保护等问题。”胡坚波说。

为探路大数据法律体系建设,贵州省出台了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不仅对数据共享、公共机构采集数据、数据权属等作出规定,还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界定,并明确法律责任。

防止“先污染后治理”

据了解,针对大数据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推动网络安全立法,加快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审查、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在标准制定方面,正在组织开展涉及国家金融、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安全调研活动,并启动了大数据安全标准研制工作。

业内人士、专家建议,树立大数据整体安全观,平衡产业发展和隐私保护、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协同促进大数据安全与发展。

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大数据已成为信息社会的热点,也是信息安全博弈的焦点。应加快数据采集、存储、清洗等关键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信息管理、信息保护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提高自主保障能力。

完善数据安全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说,大数据立法应把握四个原则:一是超前性与可操作性;二是时代性与地域性,既要把脉潮流,还要立足本土;三是实践性,既要科学规范、有效,又要通俗易懂、易用;四是国际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建平认为,应制定重点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国家、社会、公民三方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关键行业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维护国家数据主权。

引导公众加强数据安全意识,守住个人“数据底线”。开展数据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全社会的数据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关键字:奇虎数据安全管理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报

x 大数据发展需防止“先污染后治理”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数据发展需防止“先污染后治理”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8-18 21:49:10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报

当前,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产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服务改善民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受立法滞后、核心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大等影响,数据安全面临挑战。业界人士和有关专家认为,应平衡产业发展和隐私保护、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协同促进大数据安全与发展。

快速发展迈向全球数据中心

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201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实现两年翻番。贵州省经信委副主任康克岩说,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改善民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5年左右努力,将逐步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领域发展,信息经济迎来发展黄金期。2015年,信息经济规模超过18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万亿元,数据总量占全球的13%。据预测,未来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20年数据总量将占全球的20%,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数据资源大国和全球数据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调研员刘勇介绍,京津冀以及贵阳、重庆、上海等地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数据铁笼、数据治税、精准扶贫等一批大数据应用正在推广,阿里、京东等企业大数据征信、大数据金融服务也不断推陈出新,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数据红利逐步显现。

“滴滴”,智能移动出行的代表,近期刚刚获得美国苹果公司10亿美元的投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维介绍,“滴滴”拥有注册司机1400万人、注册用户超过3亿人,按照相关就业标准,在“滴滴”平台上实现直接就业的司机超过100万。

“大数据构筑转型发展新格局、重塑经济发展新动力(爱基,净值,资讯)。”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成说,大数据推动海量需求和供给信息高效对接,使传统产业从线形分工转向神经元式。同时,打破时空界限,弱化区域差别,为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后发赶超带来了新机遇。

安全“暗礁”多 数据“惹祸”频

中国互联网(爱基,净值,资讯)协会发布的《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另据360网站安全检测,2015年共扫描各类网站231.2万个,其中,存在漏洞的网站101.5万个,占扫描网站总数的43.9%;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30.8万个,占扫描网站总数的13%。

“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它能够造福社会,但是,如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将会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传统解决网络安全的方法是把内外网隔离开,用终端设备隔离风险,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移动终端在4G、WiFi信号、电缆当中穿梭,网络边界已经消失,传统保障安全的办法效果差。”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齐向东说。

调查发现,受立法滞后、交易秩序不稳定、核心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大等因素影响,数据安全面临挑战。在交易主体审核中,一些交易所选择了较为宽松的审核程序,仅进行邮箱、手机验证方式对会员进行审核,这样宽松的准入机制,给数据安全留下隐患。

“从实践来看,跟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的完善和建设空间,比如在数据价值和产权没有明确分类和清晰界定的时候,数据收集者的动机可能被隐藏,数据安全和各类隐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胡坚波认为,当前,大数据开放安全法规不明晰。比如,数据开放的安全分类、分级标准缺失等。“立法还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界限、跨境数据流动、隐私保护等问题。”胡坚波说。

为探路大数据法律体系建设,贵州省出台了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不仅对数据共享、公共机构采集数据、数据权属等作出规定,还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界定,并明确法律责任。

防止“先污染后治理”

据了解,针对大数据安全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推动网络安全立法,加快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审查、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在标准制定方面,正在组织开展涉及国家金融、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安全调研活动,并启动了大数据安全标准研制工作。

业内人士、专家建议,树立大数据整体安全观,平衡产业发展和隐私保护、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协同促进大数据安全与发展。

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大数据已成为信息社会的热点,也是信息安全博弈的焦点。应加快数据采集、存储、清洗等关键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信息管理、信息保护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提高自主保障能力。

完善数据安全法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说,大数据立法应把握四个原则:一是超前性与可操作性;二是时代性与地域性,既要把脉潮流,还要立足本土;三是实践性,既要科学规范、有效,又要通俗易懂、易用;四是国际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建平认为,应制定重点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国家、社会、公民三方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关键行业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保护,维护国家数据主权。

引导公众加强数据安全意识,守住个人“数据底线”。开展数据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全社会的数据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关键字:奇虎数据安全管理

本文摘自:中国信息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