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淮南“大数据”晋升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柏松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01 17:35:54 本文摘自:新华网

摘要

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序列。淮南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支撑淮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生产与集聚,到组织与管理,从分析与发现,到应用与服务、IT基础设施建设,淮南大数据在各环节均已布局数十家企业。”淮南市发改委主任沈斌告诉记者,淮南的大数据产业链日趋完整,发展潜力逐渐凸显。

日前,记者在采访时获悉,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序列。自此,淮南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支撑淮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市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煤炭和电力,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淮南开始由大能源向大数据转变。省委、省政府实施的“4105”行动计划,更是赋予了淮南转型发展新的使命。

从2013年的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5.6亿元,淮南市的大数据产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9.7%。

中移动、科大讯飞、浙江大华、达实智能、图联科技等大数据相关企业300余家齐聚淮南。截止2015年,仅江淮云、智慧谷平台就已累计注册企业超165家,其中涉及大数据存储企业5家,大数据生产应用企业约142家,大数据创意企业18家,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带动关联就业1.2万人。

2016年2月18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淮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培育大数据、江淮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次,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得到快速推进,对淮南市实现转型发展,将起到划时代意义。

集聚发展大数据产业,淮南目标清晰,定位明确:

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存储中心、交易中心、应用和服务中心,加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用3—5年时间,构建基本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和生态体系,形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园区。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水力资源,独特的电力保障,优良的发展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IT企业的目光。

淮南市先后与国家信息中心、贵阳市政府、科大讯飞、中兴通讯、达实智能、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数据项目。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综合应用信息集成服务平台、21世纪空间遥感信息平台、淮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淮南文交平台数据交易、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在淮南,一个个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

8大国家级创新平台、7大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所高校、10余家科研院所、2家省级孵化器,为大数据基地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按照“235”产业发展方向,淮南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促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近20项政策措施,制定了《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设立5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大数据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市财政每年提供不低于3亿元的财政支持;高新区(山南新区)每年提供不低于1亿元的财政支持,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铆足了后劲。

气象大数据中心、煤炭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园、江淮云、智慧谷、中移动数据中心、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科技孵化器……

在淮南市高新区(山南新区),重点产业园布局合理,为战新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到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卫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到江淮云产业平台、淮南智慧谷。如今,淮南市高新区(山南新区)建成数个亿元以上大数据项目,投入资金屡创新高。

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二期、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一个个项目稳步推进。

目前,淮南市在建亿元以上大数据项目此起彼伏,投资项目包含大数据产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评估、交易、应用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为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淮南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北京龙科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湖北彩诚互联网经济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

2016年,淮南市高新区(山南新区)新开工大数据项目20个,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正持续壮大产业实力。

面对转型需求,淮南大数据产业勿用扬鞭自奋蹄!当前,淮南正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不断推进项目引进,不断促进项目落地,筹划引进项目包含大数据存储、应用等产业领域,将进一步完善淮南市大数据产业链,形成完善的大数据生态圈,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字:数据中心空间遥感

本文摘自:新华网

x 淮南“大数据”晋升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淮南“大数据”晋升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柏松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01 17:35:54 本文摘自:新华网

摘要

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序列。淮南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支撑淮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生产与集聚,到组织与管理,从分析与发现,到应用与服务、IT基础设施建设,淮南大数据在各环节均已布局数十家企业。”淮南市发改委主任沈斌告诉记者,淮南的大数据产业链日趋完整,发展潜力逐渐凸显。

日前,记者在采访时获悉,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序列。自此,淮南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支撑淮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市经济增长过分依赖煤炭和电力,产业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淮南开始由大能源向大数据转变。省委、省政府实施的“4105”行动计划,更是赋予了淮南转型发展新的使命。

从2013年的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5.6亿元,淮南市的大数据产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9.7%。

中移动、科大讯飞、浙江大华、达实智能、图联科技等大数据相关企业300余家齐聚淮南。截止2015年,仅江淮云、智慧谷平台就已累计注册企业超165家,其中涉及大数据存储企业5家,大数据生产应用企业约142家,大数据创意企业18家,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带动关联就业1.2万人。

2016年2月18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在淮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培育大数据、江淮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次,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得到快速推进,对淮南市实现转型发展,将起到划时代意义。

集聚发展大数据产业,淮南目标清晰,定位明确:

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存储中心、交易中心、应用和服务中心,加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用3—5年时间,构建基本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和生态体系,形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园区。

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水力资源,独特的电力保障,优良的发展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IT企业的目光。

淮南市先后与国家信息中心、贵阳市政府、科大讯飞、中兴通讯、达实智能、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大数据项目。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综合应用信息集成服务平台、21世纪空间遥感信息平台、淮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淮南文交平台数据交易、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在淮南,一个个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

8大国家级创新平台、7大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所高校、10余家科研院所、2家省级孵化器,为大数据基地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按照“235”产业发展方向,淮南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促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近20项政策措施,制定了《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设立5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大数据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市财政每年提供不低于3亿元的财政支持;高新区(山南新区)每年提供不低于1亿元的财政支持,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铆足了后劲。

气象大数据中心、煤炭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园、江淮云、智慧谷、中移动数据中心、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科技孵化器……

在淮南市高新区(山南新区),重点产业园布局合理,为战新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到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卫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到江淮云产业平台、淮南智慧谷。如今,淮南市高新区(山南新区)建成数个亿元以上大数据项目,投入资金屡创新高。

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二期、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一个个项目稳步推进。

目前,淮南市在建亿元以上大数据项目此起彼伏,投资项目包含大数据产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评估、交易、应用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为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淮南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北京龙科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湖北彩诚互联网经济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

2016年,淮南市高新区(山南新区)新开工大数据项目20个,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正持续壮大产业实力。

面对转型需求,淮南大数据产业勿用扬鞭自奋蹄!当前,淮南正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不断推进项目引进,不断促进项目落地,筹划引进项目包含大数据存储、应用等产业领域,将进一步完善淮南市大数据产业链,形成完善的大数据生态圈,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字:数据中心空间遥感

本文摘自:新华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