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计算”助攻信息化迈进中高端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历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09 11:47:07 本文摘自:财经网科技

“大计算”助攻信息化迈进中高端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宇宙探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许多曾经的幻想都变成了现实;同时,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富有建设性的战略正加速着传统行业的转型——这其中也包括信息产业从“IT时代”到“数据时代”的更迭。

“数据时代”蕴含着无限生机。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优化升级,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新常态”将具体表现为中国将进入以信息化驱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质量迈进中高端依赖于信息化建设首先迈进中高端。

要实现信息化驱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工具。云计算技术将数字变成数据,形成了数据化;而大数据的智能必须通过“大计算”才能获得,因此,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本的“大计算”将担负起整个经济转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数据价值仍在沉默

数据既代表着某些历史规律,也预示着某种未来预期,而当未来可期的时候,数据化就变成了“智慧化”。因此,数据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作为信息的核心构成要素,数据是智慧和智能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信息消费和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有全球最多的网络用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全球为最。但即便如此,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仍未过半,远不及部分发达国家80%以上的普及率。

同时,我国的网络经济增长也仍有巨大空间。据IDC等咨询公司统计,2014年我国信息与通信(ICT)消费仅为230欧元,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特别是我国的信息消费(IT消费)比例很小,人均IT消费51欧元,只有美国的二十六分之一,不到巴西的三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迫切需要提升IT消费水平。

另外,我国的互联网上“跑”的绝大部分是“比特流”,还不是“智能流”。什么是智能流?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说得比较多,但今天中国还没有哪个城市是真正智慧的城市。

比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研究机构几十年来摸索出一套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模式,如果模型足够精准,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就可以模拟、演绎地球上的诸多变化;加上对地球上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掘,就有希望对地球上多种自然灾害做到先知先觉。

地球系统模拟仅仅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缩影。“智慧城市”“数字海洋”“数字天空”……人类正在走向数据时代的进程中,但当前仅有数据还不足以支持对未来的预测,这让人们距离真正的智慧世界还需要一些时间。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智慧的基础——数据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信息网络已初步建成。然而这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神经系统”上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交汇、处理及流通,巨大的数据价值仍在沉默。

如果大数据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来关联,那么这些数据大而无用,跟垃圾差不多,还要花钱存储它——虽然存储成本越来越低。孤立的大数据如不加挖掘和利用、彼此形成联系,将有成为“数据孤岛”之虞。

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孤立的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的应用,把不同的数据进行关联,当应用无穷多的时候,关联也就可以基本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数据时代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国家制定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需要更多产业部门的协同。

数据时代下的行业转型

人们当前面对的数据问题还不止此。可以说巨量的数据从采集、存储到挖掘、分析,再到整合和关联,都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这既是挑战,也是未来IT产业的机会。

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的CeBIT大会上,德国等国家倡导的工业4.0让人印象深刻。什么是工业4.0?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随着物联网及服务的引入,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利用高度的软硬件智能化,一家摩托车公司可以在用户购买冲动的24小时内交付一台完全定制化、个性化的摩托车,并完成交易。

其实,工业4.0的“精神内核”类似于我们今天高呼的“互联网+”:用新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信息化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产业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前沿,正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同时信息产业也将支撑中国的经济调整、产业升级,成为创新的排头兵,牵引其他行业的转型。

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低端?以往我们靠廉价的劳动力,大批量、快速的复制,而不去追求质量和个性化,因此我们获得的价值就不高。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信息产业将能够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包括对金融的改造,将形成未来社会的基础。

以3D打印为例,3D打印的魔力在于“个性化”。比如时装,以后的时装只做一件就好了——完全差异化、个性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造我们中国的传统工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大数据离不开“大计算”

经受改造的还有计算行业本身。从“玻璃房子”到“世界最快”,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发展到全球先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领域也迎头赶上。结合云计算服务的策略,在数据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再转向通过对既有的数据整合、分析。未来,用“大计算”解决大数据提出的问题,将成为科技企业的业务主体。

“大计算”可以突破以往人们望尘莫及的数据难题。比如,利用超级计算机可以帮助刑侦部门原来需要一周的指纹比对缩短到一两个小时;无人驾驶汽车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来判断自己的精确方位;移动互联网提供的多媒体应用和服务,不会因为大量用户同时访问而降低速度;拥有人类智力的机器人可以成为孩子的家庭教师7*24小时为孩子解答问题……

相应地,城市云计算中心是把一个城市的数据集中整合到一个城市的“大脑”——城市云里面。几年的积累下来,每个城市云计算中心就是一个大数据中心。这个相互建立了关联、按照一定规则整合的数据中心,加上对其所提供的数据服务,就是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个蓝本。

云计算中心可以把一个城市所有的IT系统整合到其中,开展城市各项管理。曙光公司目前已在国内建成10多个云计算中心。然而10多个云中心还只能做到“各自为政”。如果中国有100个这样的云中心,并对100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关联,就可以预测一些未来,在某些应用领域变得更加智慧。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中国”。未来中国的信息产业应该逐步地围绕着数据展开。在数字化的前提下,数据的积累和资源的集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大数据变得具有统计意义之后,未来才是智能化的世界。

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向智能化、计算化的过渡与转型,使得大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的融合将是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然而,很多人认为今天所存储的很多数据都是垃圾。之所以觉得是“垃圾”,只是因为还不会用,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从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价值。

没有任何一个数据是垃圾。相反,通过20年数据的积累、技术及产品的发展,中国将编织出一个以城市云计算中心为核心的数据网络,通过这个数据平台对“百城百行”数据的集中、整合、分析、挖掘、处理,“让全社会共享数据的价值”将初见端倪。

这是信息化建设进入中高端层次的象征。比如,“海量数据+数值模拟”将成为人类的“另一只眼睛”。二者结合之后,“科学算命法”将会更加精准,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更靠谱。

不过,从今天看,数据的价值还不能很好地为全社会所共享。原因是什么?成本。如何降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的成本,进一步挖掘现有数据价值,是我们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安全可控是另一个困难。我们的数据包括集中化的云计算领域,在安全方面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保障,对于个人隐私等一系列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如何保证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从宏观上来讲,推动“数据中国”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将信息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国产化替代、打造安全联盟、制定安全标准等方式将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这种信息安全目前还没有被更广泛的人所认识、所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任会逐渐形成,同时还将形成未来数据网络的基础。

今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数据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性战略资源,必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完—

关键字:助攻中高端大计算

本文摘自:财经网科技

x “大计算”助攻信息化迈进中高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大计算”助攻信息化迈进中高端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历军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09 11:47:07 本文摘自:财经网科技

“大计算”助攻信息化迈进中高端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宇宙探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许多曾经的幻想都变成了现实;同时,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富有建设性的战略正加速着传统行业的转型——这其中也包括信息产业从“IT时代”到“数据时代”的更迭。

“数据时代”蕴含着无限生机。中国经济正进入结构优化升级,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新常态”将具体表现为中国将进入以信息化驱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质量迈进中高端依赖于信息化建设首先迈进中高端。

要实现信息化驱动,云计算和大数据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工具。云计算技术将数字变成数据,形成了数据化;而大数据的智能必须通过“大计算”才能获得,因此,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本的“大计算”将担负起整个经济转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数据价值仍在沉默

数据既代表着某些历史规律,也预示着某种未来预期,而当未来可期的时候,数据化就变成了“智慧化”。因此,数据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作为信息的核心构成要素,数据是智慧和智能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信息消费和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有全球最多的网络用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全球为最。但即便如此,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仍未过半,远不及部分发达国家80%以上的普及率。

同时,我国的网络经济增长也仍有巨大空间。据IDC等咨询公司统计,2014年我国信息与通信(ICT)消费仅为230欧元,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特别是我国的信息消费(IT消费)比例很小,人均IT消费51欧元,只有美国的二十六分之一,不到巴西的三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迫切需要提升IT消费水平。

另外,我国的互联网上“跑”的绝大部分是“比特流”,还不是“智能流”。什么是智能流?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说得比较多,但今天中国还没有哪个城市是真正智慧的城市。

比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研究机构几十年来摸索出一套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模式,如果模型足够精准,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就可以模拟、演绎地球上的诸多变化;加上对地球上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掘,就有希望对地球上多种自然灾害做到先知先觉。

地球系统模拟仅仅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缩影。“智慧城市”“数字海洋”“数字天空”……人类正在走向数据时代的进程中,但当前仅有数据还不足以支持对未来的预测,这让人们距离真正的智慧世界还需要一些时间。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智慧的基础——数据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信息网络已初步建成。然而这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神经系统”上的数据资源无法有效交汇、处理及流通,巨大的数据价值仍在沉默。

如果大数据彼此之间没有建立起来关联,那么这些数据大而无用,跟垃圾差不多,还要花钱存储它——虽然存储成本越来越低。孤立的大数据如不加挖掘和利用、彼此形成联系,将有成为“数据孤岛”之虞。

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孤立的数据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的应用,把不同的数据进行关联,当应用无穷多的时候,关联也就可以基本完整地建立起来。因此,数据时代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国家制定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需要更多产业部门的协同。

数据时代下的行业转型

人们当前面对的数据问题还不止此。可以说巨量的数据从采集、存储到挖掘、分析,再到整合和关联,都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这既是挑战,也是未来IT产业的机会。

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的CeBIT大会上,德国等国家倡导的工业4.0让人印象深刻。什么是工业4.0?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随着物联网及服务的引入,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利用高度的软硬件智能化,一家摩托车公司可以在用户购买冲动的24小时内交付一台完全定制化、个性化的摩托车,并完成交易。

其实,工业4.0的“精神内核”类似于我们今天高呼的“互联网+”:用新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信息化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产业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前沿,正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同时信息产业也将支撑中国的经济调整、产业升级,成为创新的排头兵,牵引其他行业的转型。

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低端?以往我们靠廉价的劳动力,大批量、快速的复制,而不去追求质量和个性化,因此我们获得的价值就不高。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信息产业将能够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包括对金融的改造,将形成未来社会的基础。

以3D打印为例,3D打印的魔力在于“个性化”。比如时装,以后的时装只做一件就好了——完全差异化、个性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造我们中国的传统工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大数据离不开“大计算”

经受改造的还有计算行业本身。从“玻璃房子”到“世界最快”,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发展到全球先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领域也迎头赶上。结合云计算服务的策略,在数据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再转向通过对既有的数据整合、分析。未来,用“大计算”解决大数据提出的问题,将成为科技企业的业务主体。

“大计算”可以突破以往人们望尘莫及的数据难题。比如,利用超级计算机可以帮助刑侦部门原来需要一周的指纹比对缩短到一两个小时;无人驾驶汽车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来判断自己的精确方位;移动互联网提供的多媒体应用和服务,不会因为大量用户同时访问而降低速度;拥有人类智力的机器人可以成为孩子的家庭教师7*24小时为孩子解答问题……

相应地,城市云计算中心是把一个城市的数据集中整合到一个城市的“大脑”——城市云里面。几年的积累下来,每个城市云计算中心就是一个大数据中心。这个相互建立了关联、按照一定规则整合的数据中心,加上对其所提供的数据服务,就是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个蓝本。

云计算中心可以把一个城市所有的IT系统整合到其中,开展城市各项管理。曙光公司目前已在国内建成10多个云计算中心。然而10多个云中心还只能做到“各自为政”。如果中国有100个这样的云中心,并对100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关联,就可以预测一些未来,在某些应用领域变得更加智慧。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中国”。未来中国的信息产业应该逐步地围绕着数据展开。在数字化的前提下,数据的积累和资源的集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大数据变得具有统计意义之后,未来才是智能化的世界。

让全社会共享数据价值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向智能化、计算化的过渡与转型,使得大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的融合将是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大数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然而,很多人认为今天所存储的很多数据都是垃圾。之所以觉得是“垃圾”,只是因为还不会用,或者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从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价值。

没有任何一个数据是垃圾。相反,通过20年数据的积累、技术及产品的发展,中国将编织出一个以城市云计算中心为核心的数据网络,通过这个数据平台对“百城百行”数据的集中、整合、分析、挖掘、处理,“让全社会共享数据的价值”将初见端倪。

这是信息化建设进入中高端层次的象征。比如,“海量数据+数值模拟”将成为人类的“另一只眼睛”。二者结合之后,“科学算命法”将会更加精准,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更靠谱。

不过,从今天看,数据的价值还不能很好地为全社会所共享。原因是什么?成本。如何降低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的成本,进一步挖掘现有数据价值,是我们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安全可控是另一个困难。我们的数据包括集中化的云计算领域,在安全方面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保障,对于个人隐私等一系列安全问题还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如何保证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从宏观上来讲,推动“数据中国”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将信息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国产化替代、打造安全联盟、制定安全标准等方式将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这种信息安全目前还没有被更广泛的人所认识、所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任会逐渐形成,同时还将形成未来数据网络的基础。

今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大数据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性战略资源,必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完—

关键字:助攻中高端大计算

本文摘自:财经网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