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的几点对策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张耀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12 11:57:19 本文摘自:铜陵新闻网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由于使用以现代网络、特别是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各种电子计量等技术而产生的海量信息。对海量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整合、控制而得到的数据就是大数据。

首先,大数据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记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发生的任何一项交流和交易行为都有可能在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上留下记录。由于它们都是电子化的信息,没有掺入任何人为的干扰因素,对这样的信息进行发掘、加工、整理而得出的大数据必将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也是遏制、甚至杜绝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根本措施。

其次,大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现行统计调查制度所无法涉及的领域。大数据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常规统计调查无法涉及的各种复杂多变的行业问题。因为大数据不但量大,其涵盖面也十分广泛,几乎是无所不包,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单位,只要发生了交易行为就要留下“痕迹”。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获得的大数据必然能够有效解决现行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不全的问题,或者说,大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现行统计调查所不能涉及的领域,由此核算出的数据更加客观、全面。

第三,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发挥出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大量实例可以证明。例如,商贸领域通过对商品销售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地区的销量、销售的时间以及购买产品的客户群,然后作出市场预测,制定出新的订货计划,取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在金融、保险、交通等行业以及财政、教育等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新的商机或管理模式,并寻找到改进服务的最佳途径。

尽管如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真正实现大数据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尚面临着很多问题与障碍,如口径不一致、范围不相同、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信息不共享等,这些或将成为大数据统计应用的“拦路虎”。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机构,统一管理大数据开发应用工作。大数据就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如果不加以开发就无法发挥其作用。但是,如果无序开发,也会使得这笔宝贵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浪费,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因此,要真正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管理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数据信息安全,以及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逐步实现以大数据取代常规统计调查数据等问题。同时,制定周密计划、明确职责分工、选择工作路径、加强日常监管,从而实现对大数据这一宝最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统一标准,实现大数据在统计上的可比性。统计是一门科学,是一项十分严谨的管理手段。因此,统计指标的含义、口径、范围、来源渠道、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必须统一,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比性。要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如在生产、流通、服务等领域,界定哪些信息属于可在统计上应用的大数据,如何将大数据的口径、范围调整为常规统计的所需的口径和范围,如何对大数据的海量信息进行甄别、筛选,然后挖掘出统计核算所需要的、且常规统计所难以取得的资料等等,只有在这些方面统一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的统计应用。

三是资源共享,畅通大数据信息来源渠道。目前大部分单位都认为本部门的数据、行政记录等信息是商业秘密,出于“保密”等原因,一般不对外提供,即便是政府统计部门需要,一些单位也是顾虑重重。因此,要实现大数据在统计上的应用,必须打破单位之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常规统计、尤其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需要。当然,为防止泄密,有必要制定一个关于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制度,严格规定对外发布的范围,保障个体信息资料的安全。

四是创造条件,为大数据开发应用铺平道路。大数据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更离不开大数据发掘、加工、整理和分析的人才。因此,必须大力培养一批大数据应用、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为将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政府统计、宏观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奠定基础。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大数据应用软件,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帮助。要通过国内培养、国外委培等途径,锻造一批“大数据分析师”队伍,除开展大数据分析外,还要将大数据分析的理念、思路广泛用于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之中,发挥出大数据统计应用的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字:对策与建议统计核算

本文摘自:铜陵新闻网

x 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的几点对策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的几点对策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张耀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6-12 11:57:19 本文摘自:铜陵新闻网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由于使用以现代网络、特别是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各种电子计量等技术而产生的海量信息。对海量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整合、控制而得到的数据就是大数据。

首先,大数据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记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甚至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发生的任何一项交流和交易行为都有可能在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上留下记录。由于它们都是电子化的信息,没有掺入任何人为的干扰因素,对这样的信息进行发掘、加工、整理而得出的大数据必将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也是遏制、甚至杜绝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的根本措施。

其次,大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现行统计调查制度所无法涉及的领域。大数据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常规统计调查无法涉及的各种复杂多变的行业问题。因为大数据不但量大,其涵盖面也十分广泛,几乎是无所不包,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人、任何单位,只要发生了交易行为就要留下“痕迹”。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获得的大数据必然能够有效解决现行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不全的问题,或者说,大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现行统计调查所不能涉及的领域,由此核算出的数据更加客观、全面。

第三,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发挥出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大量实例可以证明。例如,商贸领域通过对商品销售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地区的销量、销售的时间以及购买产品的客户群,然后作出市场预测,制定出新的订货计划,取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在金融、保险、交通等行业以及财政、教育等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新的商机或管理模式,并寻找到改进服务的最佳途径。

尽管如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真正实现大数据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尚面临着很多问题与障碍,如口径不一致、范围不相同、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信息不共享等,这些或将成为大数据统计应用的“拦路虎”。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机构,统一管理大数据开发应用工作。大数据就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如果不加以开发就无法发挥其作用。但是,如果无序开发,也会使得这笔宝贵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浪费,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因此,要真正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管理大数据的开发、应用,数据信息安全,以及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逐步实现以大数据取代常规统计调查数据等问题。同时,制定周密计划、明确职责分工、选择工作路径、加强日常监管,从而实现对大数据这一宝最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统一标准,实现大数据在统计上的可比性。统计是一门科学,是一项十分严谨的管理手段。因此,统计指标的含义、口径、范围、来源渠道、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必须统一,只有这样才具有可比性。要实现大数据统计应用,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如在生产、流通、服务等领域,界定哪些信息属于可在统计上应用的大数据,如何将大数据的口径、范围调整为常规统计的所需的口径和范围,如何对大数据的海量信息进行甄别、筛选,然后挖掘出统计核算所需要的、且常规统计所难以取得的资料等等,只有在这些方面统一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的统计应用。

三是资源共享,畅通大数据信息来源渠道。目前大部分单位都认为本部门的数据、行政记录等信息是商业秘密,出于“保密”等原因,一般不对外提供,即便是政府统计部门需要,一些单位也是顾虑重重。因此,要实现大数据在统计上的应用,必须打破单位之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常规统计、尤其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需要。当然,为防止泄密,有必要制定一个关于大数据开发利用的制度,严格规定对外发布的范围,保障个体信息资料的安全。

四是创造条件,为大数据开发应用铺平道路。大数据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更离不开大数据发掘、加工、整理和分析的人才。因此,必须大力培养一批大数据应用、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为将大数据广泛应用于政府统计、宏观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奠定基础。要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发大数据应用软件,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帮助。要通过国内培养、国外委培等途径,锻造一批“大数据分析师”队伍,除开展大数据分析外,还要将大数据分析的理念、思路广泛用于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之中,发挥出大数据统计应用的最大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字:对策与建议统计核算

本文摘自:铜陵新闻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