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在国内有诸多追随者的Splunk想要发力国内市场,大数据安全或成敲门砖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陈晨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06 15:56:49 本文摘自:36kr

 

许多硅谷的回国创业的创业者对Splunk并不陌生,2012年4月,Splunk登录纳斯达克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大数据公司。

Splunk成立于2003年,其核心产品主要是大数据处理,并提供图表等形式的数据,供企业进行可视化分析。

Splunk主要分析的是机器数据,所谓机器数据包括,比较常用的:数据库数据 安全设备数据 数据库数据  虚拟机 邮件 电话 服务器数据 点击流,以及看起来比较冷门的:全球定位系统 IVR 射频识别等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为非结构化数据,使用者多为专业IT人员,主要是为了找出网站、软件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行能够辅助这些人员解决问题。

Splunk更像是一个数据搜索引擎。单纯将Splunk作为一个可视化工具时,是可以和Tableau这样的商业化软件进行比较的,但Splunk实时机器数据分析能力是其他商业软件无法比拟的。

此外,Splunk也不同于传统的日志管理工具。传统的日志工具对日志格式有一定要求,而Splunk几乎可以处理所有格式的日志数据,不论是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还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甚至说Splunk开启了机器分析的时代也不为过。

Splunk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IT数据的分析需求,推出了大量定制的应用。Splunk公司北亚区总经理戴健庆告诉36氪,在Splunk App商店中,至今已有近1000个基于Splunk平台的开发应用,小到对一个特定场景的应用,例如一个基于Google Maps的数据可视化展现,大到庞大的方案,例如对于企业整个Window系统架构运作的监控和预警。使用者只要花少量时间浏览一下,就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应用,免费下载使用的。这些应用是一个开放系统,由全世界的Splunk用户、合作伙伴开发、维护和使用,因此更新的速度很快,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例如安全设备的厂商,可以开发针对其硬件设备的监控、数据分析App,来帮助客户更好地保证设备的运转、最大化投资回报。

反观国内市场的发展就要滞后一些,很多公司都是2014年之后才成立,不过借着国内双创大潮,在资本的推动下也发展得十分迅猛。比如36氪之前报道的日志易,号称Splunk模式中国的践行者,曾在2015年获得红杉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并且当时就希望16年可以盈利。此前报道过的互利科技也在2015年获得过华兴资本的投资

当然,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收集各种数据只是第一步,只有将数据与场景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数据的价值。

提到大数据应用第一反应就是利用数据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在物联网 金融 安全DevOps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也正是基于此,Splunk想借助自身大数据能力优势进入安全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驱动企业安全。其实早在2015年36氪就曾报道过Splunk 1.9亿美元收购实时网络安全与威胁检测的安全初创公司Caspida的消息。

在国内有诸多追随者的Splunk想要发力国内市场,大数据安全或成敲门砖

如上图所示,Splunk可以收集企业安全体系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而后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安全事故的调查和预测能力,威胁检测能力,内部威胁感知和实时监控等功能。简而言之,Splunk想成为安全体系中的大脑,来指挥调度各种安全设备。但安全产业的链条很长,各个安全厂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么想成为大脑一样的安全指挥中枢,Splunk势必要协调安全链条上的其他厂商,保持产品层面上良好的兼容性。

在国内有诸多追随者的Splunk想要发力国内市场,大数据安全或成敲门砖

                                              (图为splunk动态适配响应伙伴)

36氪之前报道过的大数据安全公司瀚思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并且在去年6月完成了3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并且已经服务了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联通 公安部等客户。

无疑,Splunk在国外取得了成功,但外企进入中国水土不服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就如上图所示Splunk的响应伙伴中事清一色的外企,虽然Splunk在国内建立了研发部门,也在积极与国内厂商渠道商建立合作,但诸如日志易 瀚思也都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能否迅速的融入国内IT生态圈,会是Splunk在国内IT市场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在国家将网络安全提到法律高度的时候,选择从安全行业切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许多硅谷的回国创业的创业者对Splunk并不陌生,2012年4月,Splunk登录纳斯达克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大数据公司。

Splunk成立于2003年,其核心产品主要是大数据处理,并提供图表等形式的数据,供企业进行可视化分析。

Splunk主要分析的是机器数据,所谓机器数据包括,比较常用的:数据库数据 安全设备数据 数据库数据 虚拟机 邮件 电话 服务器数据 点击流,以及看起来比较冷门的:全球定位系统 IVR 射频识别等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为非结构化数据,使用者多为专业IT人员,主要是为了找出网站、软件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行能够辅助这些人员解决问题。

Splunk更像是一个数据搜索引擎。单纯将Splunk作为一个可视化工具时,是可以和Tableau这样的商业化软件进行比较的,但Splunk实时机器数据分析能力是其他商业软件无法比拟的。

此外,Splunk也不同于传统的日志管理工具。传统的日志工具对日志格式有一定要求,而Splunk几乎可以处理所有格式的日志数据,不论是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还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甚至说Splunk开启了机器分析的时代也不为过。

Splunk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IT数据的分析需求,推出了大量定制的应用。Splunk公司北亚区总经理戴健庆告诉36氪,在Splunk App商店中,至今已有近1000个基于Splunk平台的开发应用,小到对一个特定场景的应用,例如一个基于Google Maps的数据可视化展现,大到庞大的方案,例如对于企业整个Window系统架构运作的监控和预警。使用者只要花少量时间浏览一下,就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应用,免费下载使用的。这些应用是一个开放系统,由全世界的Splunk用户、合作伙伴开发、维护和使用,因此更新的速度很快,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例如安全设备的厂商,可以开发针对其硬件设备的监控、数据分析App,来帮助客户更好地保证设备的运转、最大化投资回报。

反观国内市场的发展就要滞后一些,很多公司都是2014年之后才成立,不过借着国内双创大潮,在资本的推动下也发展得十分迅猛。比如36氪之前报道的日志易,号称Splunk模式中国的践行者,曾在2015年获得红杉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并且当时就希望16年可以盈利。此前报道过的互利科技也在2015年获得过华兴资本的投资。

当然,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收集各种数据只是第一步,只有将数据与场景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数据的价值。

提到大数据应用第一反应就是利用数据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在物联网 金融 安全DevOps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也正是基于此,Splunk想借助自身大数据能力优势进入安全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驱动企业安全。其实早在2015年36氪就曾报道过Splunk 1.9亿美元收购实时网络安全与威胁检测的安全初创公司Caspida的消息。

如上图所示,Splunk可以收集企业安全体系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而后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安全事故的调查和预测能力,威胁检测能力,内部威胁感知和实时监控等功能。简而言之,Splunk想成为安全体系中的大脑,来指挥调度各种安全设备。但安全产业的链条很长,各个安全厂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么想成为大脑一样的安全指挥中枢,Splunk势必要协调安全链条上的其他厂商,保持产品层面上良好的兼容性。

(图为splunk动态适配响应伙伴)

36氪之前报道过的大数据安全公司瀚思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并且在去年6月完成了3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并且已经服务了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联通 公安部等客户。

无疑,Splunk在国外取得了成功,但外企进入中国水土不服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就如上图所示Splunk的响应伙伴中事清一色的外企,虽然Splunk在国内建立了研发部门,也在积极与国内厂商渠道商建立合作,但诸如日志易 瀚思也都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能否迅速的融入国内IT生态圈,会是Splunk在国内IT市场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在国家将网络安全提到法律高度的时候,选择从安全行业切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字:Splunk可视化分析

本文摘自:36kr

x 在国内有诸多追随者的Splunk想要发力国内市场,大数据安全或成敲门砖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大数据业界动态 → 正文

在国内有诸多追随者的Splunk想要发力国内市场,大数据安全或成敲门砖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陈晨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7-06 15:56:49 本文摘自:36kr

 

许多硅谷的回国创业的创业者对Splunk并不陌生,2012年4月,Splunk登录纳斯达克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大数据公司。

Splunk成立于2003年,其核心产品主要是大数据处理,并提供图表等形式的数据,供企业进行可视化分析。

Splunk主要分析的是机器数据,所谓机器数据包括,比较常用的:数据库数据 安全设备数据 数据库数据  虚拟机 邮件 电话 服务器数据 点击流,以及看起来比较冷门的:全球定位系统 IVR 射频识别等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为非结构化数据,使用者多为专业IT人员,主要是为了找出网站、软件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行能够辅助这些人员解决问题。

Splunk更像是一个数据搜索引擎。单纯将Splunk作为一个可视化工具时,是可以和Tableau这样的商业化软件进行比较的,但Splunk实时机器数据分析能力是其他商业软件无法比拟的。

此外,Splunk也不同于传统的日志管理工具。传统的日志工具对日志格式有一定要求,而Splunk几乎可以处理所有格式的日志数据,不论是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还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甚至说Splunk开启了机器分析的时代也不为过。

Splunk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IT数据的分析需求,推出了大量定制的应用。Splunk公司北亚区总经理戴健庆告诉36氪,在Splunk App商店中,至今已有近1000个基于Splunk平台的开发应用,小到对一个特定场景的应用,例如一个基于Google Maps的数据可视化展现,大到庞大的方案,例如对于企业整个Window系统架构运作的监控和预警。使用者只要花少量时间浏览一下,就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应用,免费下载使用的。这些应用是一个开放系统,由全世界的Splunk用户、合作伙伴开发、维护和使用,因此更新的速度很快,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例如安全设备的厂商,可以开发针对其硬件设备的监控、数据分析App,来帮助客户更好地保证设备的运转、最大化投资回报。

反观国内市场的发展就要滞后一些,很多公司都是2014年之后才成立,不过借着国内双创大潮,在资本的推动下也发展得十分迅猛。比如36氪之前报道的日志易,号称Splunk模式中国的践行者,曾在2015年获得红杉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并且当时就希望16年可以盈利。此前报道过的互利科技也在2015年获得过华兴资本的投资

当然,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收集各种数据只是第一步,只有将数据与场景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数据的价值。

提到大数据应用第一反应就是利用数据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在物联网 金融 安全DevOps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也正是基于此,Splunk想借助自身大数据能力优势进入安全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驱动企业安全。其实早在2015年36氪就曾报道过Splunk 1.9亿美元收购实时网络安全与威胁检测的安全初创公司Caspida的消息。

在国内有诸多追随者的Splunk想要发力国内市场,大数据安全或成敲门砖

如上图所示,Splunk可以收集企业安全体系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而后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安全事故的调查和预测能力,威胁检测能力,内部威胁感知和实时监控等功能。简而言之,Splunk想成为安全体系中的大脑,来指挥调度各种安全设备。但安全产业的链条很长,各个安全厂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么想成为大脑一样的安全指挥中枢,Splunk势必要协调安全链条上的其他厂商,保持产品层面上良好的兼容性。

在国内有诸多追随者的Splunk想要发力国内市场,大数据安全或成敲门砖

                                              (图为splunk动态适配响应伙伴)

36氪之前报道过的大数据安全公司瀚思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并且在去年6月完成了3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并且已经服务了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联通 公安部等客户。

无疑,Splunk在国外取得了成功,但外企进入中国水土不服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就如上图所示Splunk的响应伙伴中事清一色的外企,虽然Splunk在国内建立了研发部门,也在积极与国内厂商渠道商建立合作,但诸如日志易 瀚思也都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能否迅速的融入国内IT生态圈,会是Splunk在国内IT市场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在国家将网络安全提到法律高度的时候,选择从安全行业切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许多硅谷的回国创业的创业者对Splunk并不陌生,2012年4月,Splunk登录纳斯达克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大数据公司。

Splunk成立于2003年,其核心产品主要是大数据处理,并提供图表等形式的数据,供企业进行可视化分析。

Splunk主要分析的是机器数据,所谓机器数据包括,比较常用的:数据库数据 安全设备数据 数据库数据 虚拟机 邮件 电话 服务器数据 点击流,以及看起来比较冷门的:全球定位系统 IVR 射频识别等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为非结构化数据,使用者多为专业IT人员,主要是为了找出网站、软件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行能够辅助这些人员解决问题。

Splunk更像是一个数据搜索引擎。单纯将Splunk作为一个可视化工具时,是可以和Tableau这样的商业化软件进行比较的,但Splunk实时机器数据分析能力是其他商业软件无法比拟的。

此外,Splunk也不同于传统的日志管理工具。传统的日志工具对日志格式有一定要求,而Splunk几乎可以处理所有格式的日志数据,不论是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还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甚至说Splunk开启了机器分析的时代也不为过。

Splunk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IT数据的分析需求,推出了大量定制的应用。Splunk公司北亚区总经理戴健庆告诉36氪,在Splunk App商店中,至今已有近1000个基于Splunk平台的开发应用,小到对一个特定场景的应用,例如一个基于Google Maps的数据可视化展现,大到庞大的方案,例如对于企业整个Window系统架构运作的监控和预警。使用者只要花少量时间浏览一下,就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应用,免费下载使用的。这些应用是一个开放系统,由全世界的Splunk用户、合作伙伴开发、维护和使用,因此更新的速度很快,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例如安全设备的厂商,可以开发针对其硬件设备的监控、数据分析App,来帮助客户更好地保证设备的运转、最大化投资回报。

反观国内市场的发展就要滞后一些,很多公司都是2014年之后才成立,不过借着国内双创大潮,在资本的推动下也发展得十分迅猛。比如36氪之前报道的日志易,号称Splunk模式中国的践行者,曾在2015年获得红杉6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并且当时就希望16年可以盈利。此前报道过的互利科技也在2015年获得过华兴资本的投资。

当然,作为一家大数据公司收集各种数据只是第一步,只有将数据与场景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数据的价值。

提到大数据应用第一反应就是利用数据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在物联网 金融 安全DevOps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也正是基于此,Splunk想借助自身大数据能力优势进入安全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驱动企业安全。其实早在2015年36氪就曾报道过Splunk 1.9亿美元收购实时网络安全与威胁检测的安全初创公司Caspida的消息。

如上图所示,Splunk可以收集企业安全体系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而后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提供安全事故的调查和预测能力,威胁检测能力,内部威胁感知和实时监控等功能。简而言之,Splunk想成为安全体系中的大脑,来指挥调度各种安全设备。但安全产业的链条很长,各个安全厂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么想成为大脑一样的安全指挥中枢,Splunk势必要协调安全链条上的其他厂商,保持产品层面上良好的兼容性。

(图为splunk动态适配响应伙伴)

36氪之前报道过的大数据安全公司瀚思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并且在去年6月完成了3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并且已经服务了招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中国联通 公安部等客户。

无疑,Splunk在国外取得了成功,但外企进入中国水土不服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就如上图所示Splunk的响应伙伴中事清一色的外企,虽然Splunk在国内建立了研发部门,也在积极与国内厂商渠道商建立合作,但诸如日志易 瀚思也都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能否迅速的融入国内IT生态圈,会是Splunk在国内IT市场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在国家将网络安全提到法律高度的时候,选择从安全行业切入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键字:Splunk可视化分析

本文摘自:36kr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